叶中胜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目标与党建资源的整合
叶中胜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目标是立德树人,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可靠的接班人。目前,高职院校存在党建工作目标不明确,多头管理,资源分散,党建工作成效不甚理想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必须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进行党建资源有效整合与共享,优化组织结构与工作机制,将教书育人理念贯穿于教学、管理与服务的全过程,创新党建工作的形式,努力拓展党建工作的空间,提升党建资源的利用率。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目标;立德树人;党建资源;整合
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基地。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环境和网络技术、大数据、新媒体等新技术变革,如何确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目标,使所培养的人才既掌握所从事专业必需的技能,又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是高职院校党组织和党建工作者面对的紧迫课题。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必须面对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经作了专门表述:“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即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把千千万万的高职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党建要服务于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人才培养把握方向,塑造灵魂。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是实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根本任务的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会前批示上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高校党建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由此可见,高校党建工作的目标就是立德树人,这与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相一致的,与高校育人的理念也是不谋而合的。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猛,目前无论院校总数还是在校学生数都几乎占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普遍面临规模快速扩张与内涵建设不相配套的矛盾。尽管目前一些管理较成熟的高职院校在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上得到大幅提升,但与中央对高校党建工作的要求相比,与普通本科学校的党建工作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党建工作目标不够明确;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不合理导致党建资源分散;党建队伍人才短缺,思政教育流于形式;教书育人的理念难以浸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党建工作目标受到学校生存压力的冲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职院校之间的生源大战愈演愈烈,逐步变成生存之战。零志愿学校的比例逐年增大,部分高职院校一次投档录取的比例越来越低,有的甚至不足30%。没有生源,学校就失去生存的前提,学校党政班子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招生工作当中。面对激烈的竞争,党建工作往往被行政工作所取代,“重发展、轻党建”意识在这些学校普遍存在,从主要领导到领导班子总体工作安排,从人员配备到落实上级党建工作部署都疲于应付,立德树人的目标不明,办法不多,措施不力,收效甚微。
2.机构设置与体制构建上不利于党建资源的整合
高职院校的机构设置一般由省一级编制部门审批,对高职院校的机构设置有别于本科高校,党委工作部门明显被削弱。如本科院校的组织部在高职院校是与人事处合并,人事工作繁琐的日常事务占用了组织人事处的主要精力,更何况组织人事处更兼管统战、离退休工作;本科学校的宣传部的职能只能在办公室,受办公室日常事务的挤占;团委与学生处合署办公,一切服从于学生管理与安全稳定;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多次强调要设立思政部,主管思政课的教学与研究,但大多数学校有名无实或变通处理,没有编制部门的认可,私设机构也是违规行为;思政课往往受其他专业课程的挤压,课时根本不能保证,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管理体制上,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一般由党委主要领导分管,但其他党委班子成员各有分工,各自为政是一种常态,没有一个统一协调部门,人人都能管,人人都能不管。缺乏统一规划与协调,要求不明,责任不清,党建工作不能落在实处,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句空话。
3.党建工作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的,升格的时间不长,新进教师多,对高校党建工作缺乏经验、缺乏规范,未形成制度。党建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指导,工作方式单一,办法不多,内容贫乏,一般以简单的理论学习和发展党员为多,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党性修养的活动较少。一些教师面对学生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党建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高校党务工作者身兼数职,无法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有部分党务工作者和辅导员对党建工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不深人,容易出现工作失误,给学生带来困惑及负面影响。
4.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重“技能”,轻“育人”
高职院校的大多人才培养方案以技能为主,一般学制为3年。但为增强学生的技能水平,同社会尽早接轨以及与用人单位零距离接触,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基本上都采取“2+1”或者“2.5+0.5”的培养模式。即学生3年在校时间有一个学期或者一年的时间为校外实习,教学任务重,专业课与思政课争课时挤时间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校外实习期间,学校对学生思想动态难以及时跟进,学生在就业和生存压力面前,放松对自己要求,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流于形式。同时,学生刚刚跨入社会,缺乏经验,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而一个人的成长和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给学校立德树人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
毫无疑问,立德树人是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党委的高度重视、专门的组织机构、良好的运作机制和考核体系、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和思政队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完整科学的教育体系以及人、财、物方面地投入等。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是各方面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单靠某一方面因素发挥作用是很难取得成效的。立德树人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和党建工作的基本目标,学校党委只有整合全校党建资源要素,搭建党建工作新的平台,才能开创立德树人的新局面。
1.高校党建资源整合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
所谓高校党建资源是指高校党组织所拥有或能为其使用的,用于学校党的建设的组织、文化、信息,以及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要素的总和。包括校内外的政策资源、组织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党建资源的整合,就是对党建工作的各种资源进行选择、组织、配置、融合,使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目的性的过程。通过有效地整合党建资源,以求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实现党建资源综合利用和目标效益的最大化。
高职院校的党建资源的整合目标必须围绕立德树人进行。这是由高校的“意识形态”属性所决定的。高职院校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性质所决定的。高职院校的党建目标的确定、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干部的培养和选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绩效考核体系的构成等都要体现立德树人的理念,以立德树人为目标。
2.改革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组织架构与工作机制
重新构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组织体系与管理体制是党建资源整合的组织保障。改革高职院校的机构设置,设立相对独立的党委工作机构(如党委工作部)具体负责学校党委工作,明确由党委书记或专职副书记分管,主要职能是负责统一调度与整合全校党建资源,包括学校党建工作目标与规划、规章制度的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宣传统战工作,组织与干部工作,群团工作,离退休工作,其他党务工作等。专门机构的设立,有利于确立学校党建工作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和为实现总体目标而制定的项目目标、阶段性目标;有利于加强党建工作主体之间的沟通、协调和调控,形成上下联动、纵横结合、内外互通的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有利于党建资源的优势互补,融合重组,集约利用,从而实现叠加效应、规模效应和聚合效应,形成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整体合力,形成“大党建”的工作格局。
3.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协调整合
要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将立德树人的理念细化到学校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协调整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形成学校党建工作的合力。
教书育人要求高职院校的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责任。广大教师要以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专业素养,通过率先垂范和言传身教,影响和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逐步养成具有诚实、善良、严谨、勤奋、敬业等品德的优秀人才。
管理育人的要义在于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管理者的示范作用。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育人的依据,也是师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高校管理者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有管理育人的意识,如各项政策和管理制度的出台,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公德心、责任心和生活习惯。制度执行至关重要,只有广大师生一起努力,制度得到广泛遵守,才能取得育人的效果。管理育人的另一方面是管理的榜样作用,管理者良好的职业道德、竭诚为学生服务的敬业精神,模范遵守各项制度,都会影响和感染学生自觉养成讲规矩,守纪律的习惯。
树立服务育人理念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行政、后勤及物业、保安等服务人员的言行举止、精神风貌、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形式等都是校园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想、心理的发展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个服务人员必须深刻认识自己也是学校职工的一分子,代表学校形象,为人师表是服务人员的基本要求,要结合个人的工作岗位,把服务学生的理念和教育学生的理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学会尊重、友爱、合作。
4.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拓展高职院校党建活动的空间
整合党建资源后,能否进行资源共享并实现优势互补,还取决于其工作方式和活动的形式。一些高职院校党组织在党建工作实践中探索的主要工作方式和活动形式有:
(1)合作共建活动。合作共建并不改变党组织的隶属关系,而是在学校系部、机关和校内外各级党组织之间,按照“目标相同、资源共享、互相配合、成效最优”的原则进行互联、互补、互动。通过合作共建,可以打通相关基层党组织的通道,特别是学校与实习单位党组织的合作共建,实现党建工作的系统化和立德树人工作的连续性。
(2)结对活动。在组织间、组织与个人间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结对开展党建工作的一种方式。结对的主要形式有党组织之间结对、教师党员与学生班级结对、党员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及党外代表结对、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结对,通过结对帮扶,实现优势互补、以强带弱、互相促进、增进交流、共同提高。
(3)建立校外教育活动基地。高校应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积极探索建立校外教育活动基地。结合烈士陵园、纪念馆等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结合先进企业、部队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地建立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结合监狱、看守所等司法单位建立警示和法律教育基地。通过与合作单位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定期组织学生、教工党员赴基地学习考察、接受教育,参与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总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围绕立德树人这一目标进行资源整合并共享,是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党的建设的需要,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需要。高职院校党建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涉及的因素很多,除了要明确目标、创新组织、全面协调、拓展空间外,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与考核机制,积极探索整合资源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机制,围绕立德树人这一目标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党建资源的效益最优化、总量最大化、共享社会化的目标。
[1]唐敏.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应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35-37.
[2]孙忠进,王臻,赵德三.高校党组织党建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 (2):114-117.
[3]高红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整合探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129-131.
(作者单位: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9.055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党建课题立项项目(编号:DJ201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