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金星,董 坤,韩金酉,赵凤颖
(唐山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河北唐山 063000)
补光对日光温室草莓植株长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韩金星,董 坤,韩金酉,赵凤颖
(唐山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河北唐山 063000)
文章以“甜查理”为试材,研究了补光对日光温室草莓植株长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条件下草莓植株株高、茎粗、单瓜重均有所提高,每667 m2产量较对照提高23.4%,并明显提高了草莓的品质;尤其遇到连续阴天时,补光栽培表现出较强抗病增产能力。
补光 草莓 植株长势 产量 品质
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对植物的形态建成、生理代谢、光周期反应、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有广泛的调节作用,而且还与糖信号和激素信号共同调节植物某些生长发育过程[1]。日光温室生产季节,光照较短,光线也相对较弱,尤其遇到连续阴天、雨天、雪天或雾天,会导致作物严重光照不足,植株长势差,病害增多,不能及时控制,甚至导致绝产,严重影响着温室草莓生产的效益。
臧春石等[2]研究表明,冬春茬温室黄瓜在补光条件下,可改善温室内的光照环境,提高植株光合作用效率,黄瓜植株株高、茎粗、单瓜重均有所提高;程瑞锋[3]研究表明,冬春茬温室黄瓜生产期间,外源补光延长了植株的光合作用时间,可大大提高温室黄瓜的长势。文章以“甜查理”草莓为试材,以稀土植物生长灯为外源光源,研究了补光措施对日光温室草莓植株长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深冬季节温室草莓高产、稳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草莓品种为“甜查理”。
外源补光设备为上海合鸣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提供的40 W稀土植物生长灯。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5年10月22日~2016年4月10日在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杨各庄日光温室进行,温室长60 m,宽7.5 m,后墙为保温层砖墙,脊高4.2 m。株行距为30 cm×30 cm。温室土壤为沙土,每个品种栽培面积50 m2,双行一垄南北行向栽培,栽培前每 667 m2施有机肥3 500 kg、复合肥50 kg。采取常规管理方法,灌溉采取膜下微喷灌,补光灯安装距离为3 m,距植株顶端距离为0.5~1 m,随植株长高向上移动,前期较高,后期较低。晴天时开花后半月内补光时间为早上7∶00至揭苫,晚上放苫至18∶00,照射时间(包括自然光和补光灯)为11h;开花半月以后补光时间为早上6∶30至揭苫(8∶00左右),晚上放苫(16∶00~16∶30)至19∶00,照射时间(包括自然光和补光灯)为12.5 h;阴天全天补光8 h。整个温室一半补光,一半自然光照射。试验温室采用吊袋式二氧化碳发生装置补充二氧化碳。
表1 草莓生育期记录
表2 补光栽培对草莓生育期果实品质的影响
表3 补光栽培对草莓产量的影响
1.3 项目测定
植株生长性状调查:调查植株高度、茎粗。补光照射第45 d随机取10株测量,并测量瓜长、瓜粗及可溶性糖含量(用糖量计测量)。
产量性状调查:分别在补光和自然光照射区选取4行,记录每次采收时间、产量及产值。
2.1 补光对草莓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补光灯照射处理与对照之间存在差异,在定植期相同的情况下,现蕾期、盛花期相差10 d,始熟期、成熟期相差15 d;照射处理的草莓成活率是93.6%,对照的是90.8%,成活率有所提高。经补光灯照射后,草莓的提早成熟15 d,成活率提高3.6%。
2.2 补光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在草莓补光期间,1月下旬~2月下旬,草莓成熟期出现连续阴天、雾霾等灾害天气,经补光灯照射处理的草莓正常生长,而对照草莓生长缓慢,光合作用受阻,果实品质受影响。由表2可以看出,补光处理的草莓横径2.7 cm,纵径3.9 cm,而对照处理的草莓横径2.4 cm,纵径3.2 cm,分别相差0.3 cm、0.7 cm;补光处理的草莓可溶性糖含量为9.2%,对照的为7.2%,相差2%;感官评价上,补光处理的草莓口感甘甜。
2.3 补光对草莓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补光栽培的草莓平均单果重38 g,比对照高6 g,总产量为1 160 kg/667 m2,比对照产量增加220 kg,增幅为23.4%。其原因主要是补光栽培使草莓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尤其是年初连续雾霾、阴天时段,光合产物积累多,果实发育良好,从而提高了产量。
试验结果表明,日光温室草莓栽培中应用补光灯可以促进植株生长,提高草莓产量23.4%;由于光照充足,与对照相比,草莓成熟时间提前15 d,着色均匀,果实大,并明显提高了草莓的感官品质。该试验过程中出现一次连续阴天过程,补光栽培表现出较强抗病增产能力。
[1] 郝东川.LED灯对设施栽培瓜果类蔬菜产量的影响.长江蔬菜,2012,(18):58~60
[2] 臧春石,韩金星.补光对冬春茬温室黄瓜植株长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北方园艺,2014,(23):39~40
[3] 程瑞锋.外源补光解决温室黄瓜早衰问题的研究.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