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伟
(郯城县农业局,山东临沂 276100)
郯城水稻穗颈瘟原因调查与对策探讨
王 伟
(郯城县农业局,山东临沂 276100)
近年来,水稻穗颈瘟在郯城县逐步成为常发病害,且一旦发生防治比较困难,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解决这个难题,郯城县农业局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和实地调查研究,分析出该县水稻穗颈瘟发生的综合原因,并提出适合该县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方法。
水稻 穗颈瘟 对策 抗性指数
郯城县地处鲁南,与苏北接壤,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常年种植水稻2.4万hm2,盛产优质粳稻。水稻是该县第二大作物,是农民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2015年9月份以后,陆续有农民,或接到来电及郯城县便民服务热线12345工作单,反映水稻田间“白穗”和“死稻”问题。对此,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深入田间调查分析,解决群众反映问题。
从调查看,全县绝大多数水稻长势较好。极少数出现白穗和死穗的地块,经现场调查取样分析,显微镜检查确定为穗颈瘟病害为害所致。主要发生在杨集、归昌、花园、马头、郯城等老稻区,发病较轻的地块病穗率在10%左右,严重地块在80%以上甚至绝产。目前,郯城县种植的主要品种有临稻16、临稻19、中稻1号、阳光200、阳光600、泗稻12、金粳18、连粳4号及光灿1号等均有不同程度发病,不同品种在同一地块发病程度不一致,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块发病程度也不一致。这些发病地块水稻田间整齐度好,同品种典型特征特性一致,符合种子质量标准(纯度不低于99.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4.5%),因此不存在种子质量问题。但是,面对穗颈瘟重发生现场,半年辛苦,种子、化肥、农药、劳力该投入的都投入了,最后收不回成本,农民怀疑种子、农药、化肥假了。
稻瘟病是一种常发性、气候性病害,广泛发生于我国水稻栽培地区,在郯城县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个别年份大流行,一般减产15%以上,重者50%以上,造成巨大损失,尤其穗颈瘟(水稻穗颈部感染的稻瘟病,俗称掐脖子瘟)发生重,可造成白穗、死穗甚至绝产。
水稻穗颈瘟病严重发生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病原菌及其致病性、品种抗病性、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施肥)技术和前期叶瘟控制。同一品种造成年度间发病轻重不一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同一品种田块间发病轻重不一的主要因素是栽培管理措施不同。稻瘟病菌易发生变异,存在不同生理小种。目前,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不断变化。同时,缺乏抗性强的品种。
2015年,郯城县农户水稻穗颈瘟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1)水稻抽穗扬花期间阴雨天气多。8月15日~9月15日,雨日17 d,降雨94.4 mm,湿度大,且气温较常年偏低,十分有利于穗颈瘟病的发生流行。其中,4 d风雨交加,北风3~4级,造成大量穗颈折断加重穗颈瘟发生,导致白穗、死穗。
(2)2014年,穗颈瘟病发生严重,田间菌源量大。2015年6月下旬阴雨寡照天气多(雨日6 d,多云4 d),温湿度适宜稻瘟病发生;7月13~14日调查,在部分感病品种和常发区,稻瘟病病叶率5.6%~22.3%,严重地块达50%以上。
(3)2015年,由于实行秸秆还田,水稻移栽后返青分蘖拖后,有些农户为了促进秧苗早发快长,施用氮肥过多、过迟,造成水稻生长过旺,通风条件差,茎叶柔嫩,抗病能力降低。
(4)管理粗放,未及时烤田或烤田不好,持续阴雨天气也不利于排水烤田,降低了抗病能力。
(5)没有及时有效控制叶瘟病,防治药剂不对路,错过防治适期。水稻穗颈瘟在破口期最易感病,必须及时用药防治,一旦感病,无法控制。其次药剂选择不当,无病预防与发病治疗用药不同,穗期连绵阴雨天气也减少防治机会,农户扬花期怕影响授粉不敢打药,延误防治时机。
人工插秧、机械插秧、直播稻并存,环保压力下秸秆还田增加菌源、减药减肥,抗性品种少,秋雨连绵气候不可控等因素,造成该县水稻穗颈瘟将保持长期偏重发生态势,应引起高度重视,搞好预测预报,筛选高效药剂,指导农民适时科学防治。根据穗颈瘟发病规律提出以下防治对策。
(1)选育抗病品种。抗性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且安全的措施。选择抗稻瘟病高产优质早熟品种,引进高抗早熟优质粳杂稻品种,搞好品种搭配种植。针对感病品种要有预案,积极主动搞好预防。
郯城县主要水稻品种抗病性及生育期如表1。稻瘟病抗性指数及穗颈瘟损失率级别越高抗性越低,损失越大。
(2)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病虫预报。与科研部门合作监测当地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异情况,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主栽品种的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加强稻瘟病长、中、短期预报技术研究,在全面掌握当地主栽品种布局的基础上,加大田间稻瘟病监测力度,在稻瘟病发生防控的关键时期,及时、准确发布病虫预报,指导科学防治。
表1 郯城县主要水稻品种抗病性及生育期
(3)搞好药剂浸种。咪鲜胺及咪鲜胺锰盐消灭种子带菌,既预防恶苗病又防治稻瘟病。禁止用病稻草盖种、催芽、捆秧。打好秧田“送嫁”药,选用三环唑、稻瘟酰胺或稻瘟灵控制苗瘟。
(4)平衡配方施肥,增施硅肥。1934年,英国人证明了缺硅会直接导致水稻生病;1965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公布了水稻需要硅,并且水稻需硅的干物质量要高于氮磷钾的总和。秧田大田增施硅肥,形成硅化细胞,提高抗稻瘟病能力,水稻穗颈瘟病情指数降低25.20%,最高达42.47%;增产9.52%,最高达17.00%。进行氮磷钾平衡配方施肥,减少氮肥用量,增施硼锌肥,提高抗病性。
(5)科学用药防治。大田用稻瘟灵、稻瘟酰胺、嘧菌酯加硅肥消灭发病中心,减少田间菌源量。稻瘟病流行性强,防控难度大,特别是穗颈瘟,可防而不可治。预防穗颈瘟,在破口前5~7 d结合防治稻曲病。无病预防可用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嘧菌酯,对发生叶瘟田块应使用治疗剂如稻瘟酰胺、稻瘟灵、敌瘟磷、嘧菌酯等,破口期和齐穗期再防治2次,如遇阴雨连绵,齐穗期7 d再防治1次。生产上应避免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喷药,如一定要喷药,则要避开开花时段,在颖壳闭合后的下午3时以后进行,而且动作要轻捷,尽量不碰伤稻穗,碰折穗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