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虹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马鞍山 243041)
姑孰画派与徽派美学
祝虹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马鞍山243041)
摘要:姑孰画派是明清更祚徽皖画坛的一座高峰,在徽派美学浸淫陶养之下,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让古老的国画艺术焕发了新的光彩。姑孰画派客观上推动了近代版画演进和东瀛绘画的发展,向世人充分的展示出徽派美学广博深邃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姑孰画派;萧从云;美学;传统与创新
姑孰画派执晚明江南画坛之牛耳,是明清之交活跃在今安徽当涂一带的重要流派。作为徽派美学研究的艺术重镇,其深厚的文化美学内涵越来越被国内外学界瞩目。身为姑孰画派发轫之初的肇基之祖,萧云从不仅是探赜姑孰一脉的主线,更是研究徽派美学的重要典例。萧云从(1596-1669),字尺木,号默思,复号于湖渔人、安徽当涂人氏。姑孰画派开宗立派的奠基人。恃艺博采众长,兼师造化,自创一格,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通,头角峥嵘之际即为时人所珍视,享誉甚高。尤其在在山水版画领域,更是高帜独悬、百程标代,历数古典版画佳作,无出其右。其代表作《太平山水图》43图,各具特色,无一雷同,以如椽之巨笔,摹写唐宋以降山水名家,追慕往哲,笔墨老辣,意境清新,被学界视作姑孰画派的扛鼎之作。刻本《离骚图》等,更是流传日本蜚声海外,师研者云集,直接促成扶桑南画藉此勃兴。因尺木乃姑孰人士,遂有“姑孰画派”藉此得名。有清一朝,姑孰一脉异军突起,后学者景从,新安巨擘渐江也曾程门立雪师艺其下。中清黄少保,深得云从遗韵,张翰、张叶斋、杨伯勋等辈亦追随此路,尊萧为始祖。姑孰画派绵延至今,于山水、花鸟、人物方面均有建树。以至于一向臧否苛刻的郑西谛都不吝溢美之词,盛赞姑孰一门:“萧疏、谨严,大道骋驰,诸家作风无不毕于斯!”作为徽皖绘画流派的桥头堡,姑孰画派的艺术创作与生俱来带着徽派美学的精神印记,是徽派美学的重要载体。某种意义上来说,姑孰画派的艺术贡献,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审美范畴,不少作品折射出时人关照世界的方式,将水墨艺术提升到哲学的高度。
徽派美学自成体系,博大精深,纷呈于世。毓秀钟灵鬼斧神工的造化之美,有容乃大博采众长的包容之美,宫商清越绕梁三日的音律之美,敢为人先一往无前的缔造之美,徽商皖儒聪睿钟秀的智慧之美,上善若水融通古今的和谐之美。徽郢理学激荡,程朱阙里蒙养,徽人自古就有崇德尚美的精神基因。这在《庄子·内篇·齐物论》中初见端倪。虚静无为的庄老美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为徽皖文明打上了精神美学的烙印。随着士族门阀南裔,程朱理学隆兴,时至明清,徽派美学的发展与社会主体美学思想有了些许不同,当思辨美学在先驱王阳明、李贽的努力下不断把“心本”、反道学的人本美学思想推向正、反、合的逻辑路径之际,徽派美学正在地缘美学的进程中不断地进行着探索,徽贾好儒,家学鼎兴,以才入仕,因文垂表,聚族而居,荣宗耀祖,彬礼合度,珍视传统……这是徽派美学在当时的主要体现。
“地缘美学”是研究姑孰画派绕不开的命题。在安徽广袤的土地上,黄山、九华、天柱等名山聚集耸立,长江、淮河、新安江等江河蜿蜒曲折。姑孰古城河溪环顾,拱卫相通,百姓据河而居,独飨日经水华。流水瑟瑟,行云浩淼,陵丘虎踞,灵山龙蟠,草木葳蕤,风景如画;当铺盐栈、古巷民居、村落稻田,古意盎然,寻常巷陌,美不胜收。襟江祐河,聚山纳川,既是安徽这片热土地貌特征,也是千百年来聚居此地的人民凝聚而成的地域精神。作为“金陵门户”的姑孰古镇自古就是 “鱼米之乡”,是世人眷念的栖息之所。徽皖大地是传统文化的坚实堡垒, 东方哲学的精神积淀根深蒂固,即使是“礼崩乐坏”的乱世,它也同样是依然故我,岿然不动。建安曹风,桐城美文,徽派民居、怀腔皖剧,黄梅古调,每一次文艺的复兴都是伴随着阴郁的狼烟和战火的洗礼。孙吴黄武筑城,桓温兴宁重现,大成殿鸿兴,文昌宫隆盛,府县学宫延绵经年。宗族家国,伦理纲常,爱土爱乡,奋发昂扬既是精神依托也是审美理想。处之以学,行之以商,刚柔相济,积极进取既是处世哲学又融入了生命本体对自然万物的参悟与禅机。忠孝节义之皖娘,坚韧奋发的徽商,美轮美奂的建筑,天籁之音的徽腔……泛徽州文化的巨大影响波及全国。因而才有了“无徽不成镇”的民谚。层楼叠院、径曲廊回,古木参天,萦溪旖旎,“无山无水不成居”的古训应和着天人合一的天衍大道,依山傍水,折射出天人之地的秩序之美。白墙黛瓦伴随着日月罔替,沧桑嬗递,彰显着道家美学的精髓,与传统绘画的笔墨精神如出一辙。明清之际“新安”、“姑孰”、“宣城”等流派在皖南异军突起,名震朝野同样离不开文化母土的河床以及地缘美学的内驱。
康德曾说:“美是道德的象征,道德的批判恰并未逾越美学的范畴。”无独有偶,中国古人喜欢与山水相比德,谦谦君子更是以梅、兰、竹、菊自喻。因此,从美学视角介入一个绘画流派的探究也就离不开对艺术家道德层面的剖析。姑孰画派发祥于紫阳学派梓桑之邦,沐浴过新安理学六百载陶养。相较于德隆望尊祖辈先贤,明清之交的徽门之后,更是不遑多让。可惜时值家国易主,战乱频仍,政治环境严酷,文化生态芜杂,以萧云从为代表的姑孰志士报国无门,有志难抒。这些榛莽中倔强的生命,热血澎湃,入复社,抗奸佞,报国之念不泯。大业败落之后,他们拘节守志,不事臣事,崇德尚美,恪守遗民风骨,远名利,避纷扰,志契兰竹,竹韧南风,据石守土,坚守民族气节,绝不随人俯仰,迥别时流,以高隐前贤为范。姑孰一脉大部分文人幽居不仕,笃志绘事,诗画忧时济世,书法健秀凛然。画作中蕴藏着崇高的道德力量,松峰叠嶂,顶风傲雪,浩然之气披图可鉴。这期间的作品常以前朝、生肖属年坚决不用官方年号,不与清廷妥协。品格之洁,高山仰止。与此同时,姑孰一派还憧憬比肩屈原的高贵品格,人物画取材皆以楚辞入画,继扬李伯时白描之法。《离骚图》、《九歌图》等作品中所有人物,构思缜密、笔法谨严,膺忠贞之质,浮游尘埃之外,器宇轩昂,与日月争光。骨力雄健,意象隽永,气宇之间,人们依旧可以谛听到紫阳学脉的铿锵足音。
徽派美学蒙泽庄周,兼具楚韵,学派林立,遍地开花,儒、道、释和谐共存显现出巨大的文化包容。姑孰一派亦染此风,笔墨技法兼取众长,众所周知,尺木泼墨北宗马远,树石取自南风,南北二宗内化一炉,一定程度上承继前任衣钵。但高明之处就在于,萧氏一众并不是亦步亦趋蹈袭正统,他们学古不泥古,游弋于法度内外,毫不被先匠所拘,海纳百川,不宗专法。他们另辟蹊径,走出书斋,深入自然,陶写性灵,涤荡灵魂,在意象、抽象中生发,于传统、当世间游弋。师古人更师造化,甄山禅林,黄金塔影,皆入画境,美不胜收。通过云游采风,积累生活积淀,锤炼出敏锐的观察力。萧云从及其追随者摆脱旧法桎梏,远接唐宋,中取元明,近撷同侪所好。体察、精参、妙悟,取精用弘,雅趣天成,画风自成一格,杂而不乱,清新自然,朝野上下相习成风,不乏拥趸。“四王”正统之流,难以望其项背。姑孰诸家,师法宋元先贤,取法自然山川,精工擅写,题材广泛,风格独特,诗情画意之间流露出创作者对自然造化的真情至爱。对画学的发展以及皖南画派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开启皖南画界的辉煌盛事,促进了徽派美学进步繁荣。中流砥柱萧尺木,喜做煌煌巨制,常取宋人恢宏之势,或繁景巨嶂,或丘壑连绵,笔墨有尽,意蕴无穷,匡庐云海,宛然在目。讲求笔大于墨,构图繁而不满,井然有序,境取幽深,深入肯綮,形神互旺。这些特色是姑孰画派山水画的重要特征,也是后人甄辨萧画的主要依据。
中、日美术史籍都曾记载,萧云从的《太平山水诗画》、《离骚图》等版画作品,一度漂洋渡海,异域流芳,成为国际绘画交流的重要津梁。东瀛南宗文人画巨擘祗园南海、池大雅的创作风格都受到姑孰画派的影响,极大的促进了日本文人画的发展。此外,姑孰画派的兴起客观上还促成了芜湖铁画的诞生,为徽派艺术宝库增添了新晋之星。这一时期的姑孰画派已然超越艺术范畴,顺应美学潮流的嬗变,突破传统语境,展现出宽广的文化胸襟,关注到时代审美理想与精神吁求,开创了徽派美学的新纪元。
综上所述,姑孰画派传承历代笔墨精髓,开明清皖南绘画艺术变革之肇端,为时代精神铸魂,为乡邦造化代言。在扬弃超越中自我完型,自我成就。其精湛的艺术对徽人行健尚美的审美理想做出了完美诠释。崇古求变,是徽皖文明与时俱进的内在动力,徽皖宗族是徽派美学生生不息的社会基础,新安理学是徽派美学日臻完善的思想肇基,徽商经济是徽皖文明发扬光大的中流砥柱。作为明清画坛翘楚姑孰一脉,在萧云从力倡下,秉持着徽派美学的人文传统,不失旧脉,另立新宗,凝聚着人文的关怀,折射出美学之光辉,博取众长弗囿于前朝程式,勾连古今秉承着炎黄亘古精神,一扫消极遁世陈陈相因的颓废面貌。视觉图式幻化成的精神样式,有限空间得到了无穷延展,在追求审美意境的过程中实现审美主体与客体的融通转化,形式美感与书画意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在美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姑孰画派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对徽皖文明诠释增添了美学的注脚。
参 考 文 献
[1]王石城.萧云从[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2]王稳苓,郑文宏. 萧萧云从传九歌浩浩姑孰写太平——萧云从艺术探微[J].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5(2):119-124
[3]韩浩.萧云从画学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3
[4]康德,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4
[5][清]黄钺著.陈育德 凤文学点校.壹斋集[M].合肥:黄山书社,1999.
[6]奚侗 鲁式谷总纂.当涂县史志办整理点校.当涂县志(民国)[M].合肥:黄山书社,2011.
[7][法]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8]潘天寿.中国美术史[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 .
收稿日期:2016-01-22
作者简介:祝虹(1981-),女,安徽当涂人,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理论与创作。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姑孰画派的艺术价值及其传承研究”(批准文号:SK2016A0909)
中图分类号:J212: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994(2016)01-0100-03
Gushu Painting and Huizhou Aesthetics
ZHU Hong
Abstract:As climax of Hui-wan panting at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gushu panting has deeply Influenced by huizhou aesthetic. Through continuous practice of art, made the ancient 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brought out a new luster, it also objective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rintmaking evolution and Japanese painting, fully shows Huizhou aesthetic’s broad and profound spiritual connotation to the world.
Key words:gushu painting; XIAO Yun-cong; aesthetics;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