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专业素养的探索

2016-03-16 20:51孙姚佳代
文教资料 2016年14期
关键词:专业化队伍辅导员

孙姚佳代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团委,山东 泰安 271000)

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专业素养的探索

孙姚佳代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团委,山东 泰安 271000)

高校辅导员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骨干、主要力量,因此只有不断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提高广大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才能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保驾护航。现阶段,高校辅导员出现流动速度快、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需要高校从各方面提高辅导员专业化素养的要求,不断加强高校辅导员专业素养提升的探索,以适应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高校辅导员 素养提升 方法机制

在2006年4月27日的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维护高校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1]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及大学生素质培养的质量,要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全面加强对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探索。

一、辅导员专业化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辅导员队伍的人员结构及数量配备存在偏差。

当下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三个方面[2]。具体来说,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呈两极化,中年辅导员数量较少,多数辅导员年龄偏小,相应使得学历、职称结构总体偏低。此外,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文件中早已明确提出:“专职辅导员总体上应按1:200配备,保证每个院(系)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3]然而,这一规定在现实中未能得到严格落实。目前全国已有约50%的高校按规定配备了专职辅导员,但有些高校仍旧存在一名辅导员对应500多名学生的情况。

(二)辅导员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首先,辅导员对自身主要工作职责不明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4]由此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的高校辅导员将大量时间用在处理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上,如:生活、学习、心理、资助等,结果导致辅导员们少有精力处理其核心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导致工作成效很难达到预期。

其次,辅导员这一职业在社会中定位模糊不清。在现实中,由于人员不足及辅导员职业身份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大多数人对辅导员的印象定位为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及帮助者、学习的督促者、行为的指导者等,同时负责学校的行政工作。辅导员的时间被大量事务性工作占领,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感到力不从心,作为核心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沦为边缘性工作。

(三)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过大。

长期以来,由于在认识、管理机制、机构设置等方面的问题,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甚至辅导员这一职业并未受到应有重视,不少辅导员在其岗位上没有相应的归属感。此外,相较于其他教学工作,辅导员工作也没有国家政策给予的“优越感”。在不少高校中,辅导员的地位和待遇往往得不到重视和提高,导致一些高素质人才并不看好高校辅导员这一工作,而一些年轻的新进毕业生则大多将辅导员工作当做跳板,并不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自己要长期经营、全力付出的事业去对待,最终导致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过大,影响了辅导员队伍及其工作的质量。

(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普遍偏低,可替代性高。

当下辅导员队伍平均年龄偏低、人员流动较大,队伍成员大多数为新进毕业生。尽管许多辅导员与学生年龄差距较小,利于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疏通教育工作,但由于一些辅导员缺乏工作经验、处理紧急工作的应变能力较差,致使整体专业化水平偏低、可替代性较高。

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对辅导员专业素养的要求

(一)专业竞争力,拥有充足知识储备。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不懂教育规律、不会分析学生心理特点,不善于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难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5]。一切实践都需要用科学理论来指导,高校辅导员必须经过专业学习,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能巧妙应用管理学来管理教育学生,切实具备指导学生的实力后才有资格上岗。

(二)敏锐洞察力,洞悉学子心理变化。

二十岁左右的学生常以自我为中心,出现问题愿意选择独自面对解决,他们不接受任何教条式的束缚,思想观念前卫,敢于挑战权威、质疑规则是大学生的普遍特点。而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具有挑战性,从业过程中接触的不是固定的几个人而是性格思想迥然不同的一群青年人。因此,在从教过程中,要能敏锐地察觉到学生性格行为上的变化,注重谈话开导的方式方法,从而预见性地解决他们的困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强大心理素质,冷静应对各类情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通过人的心理活动实现的,受人的心理特征、心理过程的制约,这决定了辅导员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群体心理特征,而且自身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较好的心理素质[6]。每个人面对相同事情会采取不同处理方法,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在处理事情上难免会出现不理智的情况,此时辅导员作为引导者应循循善诱地做好疏导工作,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在保障学生利益的前提下,冷静地应对各类棘手问题。

(四)强烈责任心,全心做好本职工作。

辅导员在高校中充当着管理、教育、服务三位一体的角色,是一个多重角色和桥梁的混合体,工作内容复杂,工作事务繁杂,是一项高投入、高付出、高责任的工作[7]。虽说大学生多已成年,从客观上看已经具备独自处理事务的能力,但是在校园内,辅导员应该充分扮演好家长的角色,专注于引导教育,秉承“将学生当做孩子”的教育理念,不急不躁,用充分的责任心和耐心,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三、对大力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素养道路的深入探索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专门从事大学生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骨干力量,同时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人[8]。辅导员专业化素养的高低较大程度上关系高校教育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大学生健康科学地成长,为此,广大教育者们应长期致力于探索辅导员专业化素养提高之路。

(一)完善教师资格体系考核,“把好第一关”。

当下普遍存在辅导员从业混乱的现象,不少辅导员是由留校学生担任,缺少专业化培养,使得辅导员队伍存在缺陷,加之在教育引导学生时某些不科学的做法易引起学生反感。由此可见,辅导员工作质量的保证,需要高校加强教师资格考核力度,把好上岗就业第一关,紧抓教育成果检验,推进辅导员自身能力的激发,自我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加快整个教师队伍转型,保证先进性。

(二)准确把握自身职业定位,“在其位谋其政”。

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并不清晰,甚至错位,有的学校把凡是与学生有关的一切工作都归辅导员管,致使辅导员事务性的事情太多,成为高级“保姆”[9]。辅导员作为专业教师而不是后勤人员,真正负责的应该是思政教育、学业指导及党建工作等方面,将学生工作放在首位但不是全部。除了摆正高校对辅导员的定位,辅导员对自身的职责也应有充分认识,认识到工作对象是学生,应耐心细心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而不应将辅导员一职看做是“职业跳板”,必须明确自己能为学生带来什么,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教育理念。

(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因材施教”。

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若不从学生实际角度出发,一不留神就会变成“看管式”教育,失去了教育本身的意义。“看管式”教育缺乏教育引导性,着重完成上级要求的工作任务,认为只要保证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督促学生完成学业即可,忽视学生人格素养的培养和服务学生的意识,无疑延续了初高中单一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创新求实精神受到抑制。这种管理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和集体成长的规律,学生往往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管”而无“理”,非管理也[10]。高校思政教育要求辅导员做到转变观念,实现服务式教学,洞悉学生特点进而实现“因材施教”,做到与时俱进,提高管理执行力。

(四)完善专业知识体系,“理论指导实践”。

首先,思想层面要紧跟社会变化,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保持缜密的判断力。辅导员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任务、目标、要求与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事务管理、人生导航服务结合起来,落实到学生成长、成才、成人的各个方面[11]。其次,能够灵活运用专业修养切实解决学生成长问题,精通教育学,吃透心理学,摸透学生实际心理活动,避免学生发生心理疾病,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

(五)加强组织领导能力培养,“统筹兼顾”。

辅导员的工作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的群体较为庞大,思想活跃,易形成“一呼百应”的局面,因此辅导员如没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则很难适应高校学生工作的要求。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需要有出色的领导才能,游刃有余地组织大型活动,协调家长与学校的关系,树立个人威信,保证工作效率。同时,着力培养大批优秀学生骨干,形成管理团队,集思广益,提高核心凝聚力,从学生干部入手了解他们的看法和需要,广泛听取建议和想法,与学生平等交流,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影响力,强化学生思想工作效果。

[1]唐景莉,杨晨光,陈至立.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一支高水平高校辅导员队伍[N].中国教育报,2006.

[2][3]张桂花.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现状和对策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9):23-26.

[4]林琳.“专业化”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要求与保障机制[J].教书育人,2007(02):23-26.

[5]薛秀琍,周宁.新时期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要求[J].时代教育,2010(7):14-17.

[6]何碧.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J].黔西南民族师范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

[7]赵昕.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及素质要求.学校管理[J].新西部,2011(21):16-17.

[8]王春丽.浅谈高校辅导员的责任感及培养途径[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4):52-56.

[9]康艳明.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素质[J].教育教学论坛.2011(7):39-41.

[10]高留才.论高校辅导员工作理念的发展与创新[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3-69.

[11]陈汉强.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问题.纺织教育[J],2009(2):46-49.

猜你喜欢
专业化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