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思考

2016-03-16 21:07林劲松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现代化农民

林劲松

(中共绵阳市委党校,四川 绵阳 621000)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思考

林劲松

(中共绵阳市委党校,四川 绵阳 621000)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需要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实际上需要将农业推向竞争。围绕提升农业发展的国内国际竞争力,文章探讨了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适度规模;创新体系;农业品牌;农业风险

当前的农业是开放的农业,国家对农业的保护已逐渐趋弱,我国农业必须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这种情况下,我国农业要保住基础地位,克服眼下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就必须努力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当前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实际上就是要将农业推向市场化,不断提升其国际国内竞争力。我国要想做好“农”字这篇大文章,就必须遵循市场规律。

一、推动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一)为什么要规模经营

主要原因是现代农业以营利为目的,这是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最大的区别。传统农业从个人层面解决温饱问题,从国家层面解决就业问题,过去我国经济发展好的时候农民进城打工,经济不好的时候农民又回到土地上。现代农业会产生机会成本,让一个人来种地,他会将自己种地的收入与进城打工的收入相比较,如果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将出现很多地方的常见现象:无人种地。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农村种地的收入至少要达到城里务工收入的80%左右(农村空气好,生活节奏慢,这些可以补偿一部分收入)。现在很多地区农村种一亩地,如果种粮食的话,抛除各项成本,纯收入大约在500元左右,所以农业欠现代化地区推动农业发展,首要解决的就是让农村有人愿意长期种地,而规模化是必然的。

(二)为什么要适度规模

这主要是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以及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是很健全,单个个体或单位如果种植规模过大,也是不经济的。按照我国现有农业技术水平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农民自身素质,对很多农业欠现代化地区来说,家庭经营50亩-200亩是比较合适的规模。这从种地的收入上也可以得到验证。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近年来快速增长,呈现一个基本趋势就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地流转率比中西部地区要高,很多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土地流转率依然在40%以下。中西部地区一些地方也探索了一些成功的土地流转方式,例如很多地方成立有土地托管中心,但更多的地方还是缺少市县层面土地流转的顶层设计。

(三)未来谁来种地

未来种地主要依靠职业农民,职业农民要求有文化、懂技术、还要会管理,不一定样样精,但是要会,更主要的是需要一定的学习能力。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已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种地也可以把它看成一个行业,一门手艺,传统的农民搞规模种植很难有所作为。职业农民的存在方式主要是依托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是公司化的运作方式。在2016年中央1号文件里特别提出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文件中确认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提出要用5年时间培训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明确财政资金向培训倾斜,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开始探索给职业农民购买保险,如果给职业农民购买了保险,职业农民的身份和产业工人的身份就基本可以划等号了。

二、推动农业的品牌化打造

(一)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标志

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重要区别就是传统农业没有标准,现代农业品牌化内在是标准。无“品牌、标准”的农产品在市场上交换,往往会处于不对等的地位。当前我国出现了粮食产量增加,却卖不出去的现象,过剩的主要是低端的,缺乏“品牌、标准”的产品。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发展的,有“品牌、标准”的农产品,销售情况依然很理想,例如贵州的天麻、宁夏的枸杞、阿坝的牦牛。

(二)我国农业在品牌化上的差距

我国近年来大力推动地理标志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我国农业在品牌建设上的现状总体上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品牌的背后是消费者的信任,信任的价值往往超过产品本身。例如很多农业欠现代化地区批发市场的蔬菜,它是抽检的,比不检测要好,但是由于缺少品牌认可,要卖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需要先发往农业现代化地区的山东等地检测农药残留物等,符合标准后,贴上山东的商标,才能销售,本地能够得到的收益非常少。当前农业欠现代化地区的一些领导干部的思维还停留在做大这个阶段,静下心来考虑品牌建设的还不多。当前我国整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人在吃方面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注重质量与安全,品牌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环节,地方政府在这方面可以有更多作为。

(三)如何搞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

如何搞品牌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地区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案例,归结起来主要是要敢于把地方质量好的产品拿出来与同类产品相比较,让消费者去体验。例如广东德庆是广东省的一个山区县,过去交通不便,区位优势也不明显,农民土地也不是很多,也是吃饭财政。德庆的农民种贡柑和一种砂糖柑,很小但是很甜,但是由于没有品牌,东西卖不起好价钱。德庆县委县政府为了打造品牌,通过行业协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擂台,无论哪个地方的柑桔比德庆的好吃,德庆政府就从财政中拿出100万来奖励对方。结果德庆人赢得了“柑王”的美誉。德庆政府得了品牌,当地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过去贩子的收购价在五到六毛钱一斤,现在由于打出这个品牌以后,收购价提升到两元钱一斤,一亩地如果种好了贡柑,亩产五千斤,毛收入上万元。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农产品品牌树立方式与传统方式又有所不同。互联网+更加直接与直观,例如有些采摘种植户或生态养殖户在生产区间装上摄像头,消费者可以随时看到生产生长的动态,这让消费者有充分的信心相信产品质量是可靠的,多付出一些价格也是可以接受的。农业欠现代化地区在推进“品牌、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在原有基础上,还需要大力利用互联网+技术。

三、推动农业的创新体系构建

(一)创新需要形成产业集聚

产业的进步在于创新,没有创新,迟早被市场所淘汰,农业也不例外。创新首先需要一个好的环境,那就是产业聚集。同一类产品集聚化发展是国际国内农业现代化地区的经验,也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农业欠现代化地区要根据地区的比较优势,突出产业布局。这方面很多地方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必须长期坚持。

(二)创新的主要方式

具体的创新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降低成本的创新。例如山东寿光的蔬菜大棚发展到今天,就是在围绕成本的创新上下足了功夫,因此保证了产品的竞争力。山东寿光自从王乐义将杨家松教授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农业以后,不断降低大棚的成本,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日光温室已经创新了N代,基本上2年就有一代出来,最早的第一代日光温室按照杨教授设计的方式做出大棚,按照当时的价格将要花费6到8万块钱,通过不断用便宜的技术材料来代替,现在只需要6千到8千元就可以制作出很好的大棚。山东寿光的现代农业发展与上世纪80年代初很多地方的起步是一样的,很多农业欠现代化地区就是因为缺少一个会创新的“王乐义”。

创新的第二个方面是围绕差异化的创新。如果某地生产出来的东西与其他地方不一样,而又找到消费群体,那将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观察很多农业现代化地区,走的多是差异化的路子。例如珠海农科所发展农业科技园,现在很多地方的农业科技园向它学习,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围绕差异化不断地创新。从2003年开始,珠海农科所不断从美国、欧洲等国外引来新的南瓜品种,进行了创新,每年举办一个南瓜文化艺术节,从珠海做到了珠江三角洲,做到了港澳。成功之处就是每年都有新的品种推出,让消费者不断有新的体验。

(三)创新人才的引进与挖掘

创新需要引进人才。2016年1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创新创业。引进人才,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搞科技承包,引入专家的时候,不仅要求专家带技术,带项目,而且要切实的投资,将专家的利益与农民的利用绑定在一起。有些地方直接引入一个大的龙头企业带动就是这种方式的一个延伸,引入一个大的龙头企业,带动性非常明显,但相对强势的大型企业,当地农户收益的占比可能就比较低。

在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调研,还发现一个可能是我国特色的人才库。老百姓发展产业,希望村社干部能够参与到项目中来,甚至是希望乡镇干部能够带头,在老百姓眼里,如果干部投钱了,不仅证明这个事情可以作,而且干部参与进来,将有更多的动力跑农业政策,从而让当地的农业发展得更好。当前从政策上说村社干部是可以参与的,但是在一些地方还并没有得到鼓励。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村社干部的作为。

四、推动农业风险保障制度建设

农业风险比较大,有人的因素,有自然的因素。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风险保障体系建设是必须的。

(一)推广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在2016年1号文件里面,已经明确指出了,要把农业保险作为支持农业的重要手段,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提高风险保障水平。农业是个高风险的行业,看天吃饭,要发展农业,不能把风险全部转移给农民。2016年一些地方的农作物受灾很重,但农户得到的赔偿比较少,主要原因是农业保险制度不健全,所以农业欠现代化地区要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政府要给予农业保险更多的补贴,其实这也是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

(二)成立为民服务的农业合作社

一些地区也成立了很多农民合作社,但有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合作社,个别地方农业合作社已经异化为少数人谋取利益的工具。从理论上分析,成立农民合作社主要是增加农民的谈判能力,农业合作社成立起来以后,农民集体去购买农产品生产资料,就会便宜一些,集体去出售农产品,统一品牌,就会得到一个好一点的卖价,但是实际上我们一些地方的农业合作社是个空壳,两头都没有服务好,尤其是卖的环节。全世界搞现代农业的,无论是美国的大规模种植模式,还是欧洲的机械化模式,还是日本的集约化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一定要把农民组织起来,为他们服务好。

(三)鼓励一二三产业融合

推动产业融合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益,从而减少种植业的风险。因为当前农产品主要收益不在种植,在加工和流通环节。根据统计,种植环节的利润只占总利润的15%左右,非常低,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最好是进行产业融合。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当前国家发展农业的重要政策,这主要来源于日本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例如,日本农民种植苹果,会将苹果制作成苹果干,并且贴上自己命名的标签,包装上写明具体地址,不仅完成了产业融合,而且保证质量,农户获得的收益也相当可观。从调研来看,很多农业欠现代化地区的产业融合还处在起步阶段,更多的还是体现在一三产业,就是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阶段,农业、加工业、销售的融合还远远落后于农业现代化国家与地区。

[1]耿明斋.中国农业现代化:困惑与探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林劲松.从稳定与发展看农村土地流转[J].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4(3).

Some Thinking Route of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Lin Jinsong
(Party School of Mianyang Committee of the CPC,Mianyang Sichuan,621000)

The global market has posed some challeng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griculture.The modernization requires the participation of agriculture in competitions.A route to modernization is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based on the idea to improv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e.

moderate scale;innovation system;agriculture brand;agriculture risk

F302.1

A

1008-780X(2016)06-0035-03

2016-11-17

林劲松(1984-),中共绵阳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现代化农民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边疆治理现代化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