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教学中对话的研究缘起、价值及现状

2016-03-16 13:59王超群韦冬余
文教资料 2016年18期
关键词:佐藤阅读教学语文

王超群 韦冬余

(扬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初中阅读教学中对话的研究缘起、价值及现状

王超群韦冬余

(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则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空间。本文主要阐述了初中阅读教学中对话的研究缘起、价值及现状,以期为有效开展“对话”提供借鉴。

初中阅读教学对话研究现状

一、初中阅读教学中对话的研究缘起及价值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成为课堂的主旋律,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乐于独立思考、对事物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话在教学中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对话为学生发展个性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让他们在民主、平等、和谐、自主的氛围中进行语文阅读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对话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不仅颠覆了长期以来的“独白式”的语文阅读教学传统,还为语文阅读教学开辟了一块崭新的领土,对目前开展的语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所暴露,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教师权利的至高无上,学生无权发言,学生从大流不敢发言,教师与学生极不对等。这些存在的弊端使得教师的民主教学仍然为一句口号。在教学中运用对话,可以使上述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建立一种新型的课堂,这种课堂不再死气沉沉,不再“唯老师至上”,而是民主的课堂,平等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对话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单向关系,获得教师、学生、文本、教科书的多向的交流与沟通。在教学中运用对话使得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中,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对话还是一种对时代精神的召唤,对独白教学的反思,是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呼应,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本质回归。

二、初中阅读教学中对话的研究现状

(一)关于“对话”的研究

关于对话,中外学者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都有一定的思考与见解。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人类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对话,对话就像隐私权一样,也是人的一种权利。人与人之间的生活是通过对话才使得生活更具有意义,对话不是以个人为中介,而是以世界为中介,其目的是了解世界,对话本质是一种创造行为,对话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接触,对话从不是为了控制,不是一个人为了控制另外一个人。

德国著名的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在《我与你》一书中指出,因为人是有双重态度的,所以我们所有的世界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双重世界,即你眼中的世界和他眼中的世界,所以“我与你”和“我与他”也是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关系。在“我与你”关系中,我与你双方都是主体因而是相互的,而在“我与他”关系中,双方不再是主体,是一种单向的关系。马丁·布伯认为“我与你”的关系是真正的对话关系,“我与他”不是真正的对话关系。真正的对话关系是互相的,是直接的,也是可以相遇的。戴维·伯姆是20世纪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有关对话的理论被人们称为“伯姆对话”。伯姆探索了对话的含义,他认为,对话可以在任何数量,比如三个人,四个人,以至于多数的人之中进行,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两个人之间。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只要他能够保持对话的思维与精髓,就可以自己与自己进行对话。

我国的对话,最早应该来源于孔子,但孔子与其弟子的对话只是初见对话的雏形,还不是真正成熟完整的对话教学。相比于外国,我国关于对话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实施新课程改革时才引起一些学者的注意与思考。兴许是受我国教育传统的影响,对话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都不太得到重视,对话中的平等、尊重等思想都难以实施。而在世纪之交,语文新课程改革需要新的教学观念、需要新的教学方式,一些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质疑,对话及对话教学才真正走进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实践中,成为当下一个热点。我国专家学者关于对话及对话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西方研究者的基础上,对对话理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关于对话,学者主要是在对话的本质涵义上进行推敲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大致有这样几种:王向华在《对话教育论纲》一书中认为:“对话是平等者之间一种共生的交往关系。”靳玉乐在《对话教学》一书中认为:“对话是在相互尊重、彼此平等的基础上,双发以言语为主要中介进行话语、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方式。”刘庆昌在《对话教学初论》一文中提出:“对话是人与人之间借助言语进行思想交流,促进理解的一种行为方式。”

(二)关于“对话理论”的研究

提及对话理论,巴赫金的文艺理论对中外的对话研究都有较大的影响。首先,巴赫金指出,文艺理论和自然科学是两个概念,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巴赫金认为自然科学是独白型的认识形态,而文学理论则不同,文艺理论是对人及其人的特征进行的一种研究,其研究的对象不是一成不变的物体,而是有个性有思想的独一无二的人。这一理论体现出了对话教学中的重要原则:平等、自由和尊重。值得一提的是,巴赫金,指出了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属性:对话性。语文的本质的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对话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戴维·伯姆是英国的理论物理学家,关于对话的理解他认为:“对话触及人类的经验、价值观、情感、思维的过程模式以及记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同时他指出,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观点,而这些观点都是你自以为正确的观点,这些观点是根据你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出来的,其正确性有待考量,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而戴维·伯姆认为,“对话”是将这些拥有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所认为的自己的意见汇集起来,来进行的一种交流。他还认为,对话不拘于人数限制,可以发生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也有可能发生在对个人身上,甚至更有可能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简言之,对话可以发生在任何人之间。

伴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话所具有的共性被更多的学者和研究者挖掘出来:开放、友爱、共赢。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提倡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对话,王尚文、商友敬等人召开对话式教学研讨会,并发表《语文教学对话论》。王尚文在该书绪论中这样写道:“语文中听说读写实质上是一种对话活动、一种对话能力。它主要来自于学生在听说读写中的对话实践。语言素质上实际上是对人在对话活动中应具有的素养,它以语感为核心。因而语文教学活动必然也必须是一种对话活动,必须实现独白向对话的转变。”

(三)关于“教学中的对话”的研究

关于对“教学中的对话”,来自日本教育学部的佐藤正夫教授是主要代表人物。佐藤正夫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对话的历史渊源,教学中的对话的性质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对话,如何在课堂中组织讨论等几个重要。佐藤正夫认为,教学中的对话最早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对话法。在佐藤正夫的相关文章中表示,教学中的对话是由一定界限的,它不同于漫无边际的聊天,也不同于探讨和讨论。教学中的对话是一种教育现象,它是一种过程,也是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的制约的。佐藤正夫同时指出,教学中的对话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即使这样的对话也存在教师过分干预的问题,这种情况就是学生的回答必须与教师的发问保持高度的一致,这从根本上说是非对话的。如何引导教学中的对话呢,佐藤正夫认为发问和刺激是关键。在此前提下,佐藤正夫研究了发问和刺激的具体运行措施。佐藤正夫还研究了三种课堂讨论模式。模式一是教师发问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再发问,其他学生再作答。这样其实讨论的核心依旧掌握在教师的手上,教师抛出问题最后依旧由教师来总结。在这里对话的关键——相互性其实就是不存在的了。模式二是教师发问或刺激,众多学生作答。这向着教学中的对话前进了一步,但是学生的回答还是不太相关的,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教师的支配比较多。模式三是教师先提起问题,一名学生提出讨论的线索,全班学生都参与讨论,彼此发表自己的想法并仔细倾听别人的意见和观点,互相补充,互相修正。当讨论陷入僵局或者走入歧途时,教师才给予修正或作一些引导性的介入。佐藤正夫认为,模式三才是教学中对话的本质,这种对话,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1]钟启泉.社会构建主义: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J].上海教育,2001(07).

[2]王尚文.关于“对话型”语文教学的对话[J].语文学习,20001(7).

[3]韩雪屏.阅读教学中的多长对话[J].全球教育展望,2003(9).

[4]张增田,靳玉乐.论对话教学的课堂实践形式[J].中国教育学刊,2004(8).

[5][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日]佐藤学,著.钟启泉,陈静静,译.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本文是2016年度“扬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术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校一般课题《初中阅读教学中对话的问题研究》研究成果,得到“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2015年江苏省社科基金后期资助”《科学本质与科学教学——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研究》(项目号:15HQ010)和2014年度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 《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ZUJX2014—24B)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佐藤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佐藤海山的诗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中日两国合作学习理论的比较研究——以王坦与佐藤学为例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