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能力建构探析

2016-03-16 19:53
文教资料 2016年13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探究过程

韩 雪

(宁波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能力建构探析

韩雪

(宁波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宁波315211)

摘要:当前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中已经成为大部分教师首选的教学方式,希望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尤其是学生的自觉探索中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高效的探究式教学活动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进行自觉、自动的学习探究活动,使之在探索中获得真知。目前,探究式教师教学方式在实践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误区,这就对作为探究式教学施教主体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教师能力进行合理建构。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误区教师能力合理建构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内容的教学,从而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学习科学方法与科学思想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在面对课堂、面对学生的时候,由于教师自身能力欠缺,尚存在不足之处,作为施教主体的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承担最大部分的责任,发现问题并合理分析是有效解决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中遇到的问题的基本路径。因此,所谓培养教师能力的合理建构,需要首先发现在施教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培养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探究式教学能力。

一、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可避免的教学误区

探究式教学是一门看似成熟但仍需探索的教育方式,追根溯源要到两千多年前,20世纪以来国内外不少教育家仍认可和推崇这种教育方式。但是由于教育模式、课堂环境、教育对象的多样性,成功案例的模范效应及教师本身的素质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因素,难免会使本该充实有效的教学活动陷入误区。

1.教学实施前期准备工作过于简单

探究式教学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依托的,更加活泼、注重实践探究的新型教育方式,它与传统课堂在形式、节奏上都存在差异,每一次探究式教学活动都应当是学生探索真知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施教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过于简单的教学设计,不仅不会达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方向、思维敏感度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同,部分学生会因为自身能力或者性格特点,在探究中丧失主动权甚至放弃学习。这样,看似活跃的教学活动可能只有少部分人参与,而其他人只是在旁观,没有积极自觉地参与其中。课改之后的课堂,探究式教学成为教学模式的典范,这看似减弱了教师主导课堂的程度,实则是对教师课堂把控能力的更深层次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准备每一次教学活动时都应该精心准备课题,预想到学习过程中的常态及可能的突发情况,启发思维,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2.探究问题设置过于笼统

学生缺乏系统的知识构建,对于刚刚接触的知识点总是难以把握其维度,笼统地概述探究问题会使学生的探究漫无边际,无法引导学生在预设的课题下进行探究,这样反而会影响探究学习的效果。“不管具体的内容及复杂程度如何,所有的问题都由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障碍构成;从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不是简单地通过知觉或回忆而实现的,其间存在障碍,需要通过一定思维活动完成”[1]。因此,就每一个新鲜事物来说,对于缺乏直接解决经验的学生而言,都会遭遇阻碍,过于笼统的问题设置,会使学生的探究缺乏重点、难点。比如对于问题的解答,同学们可能会延伸到另一个问题,进而推出第三个问题,以至于偏离主题,无法还原问题本身。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当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阐述基本的逻辑概念,从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入手,将学生的思维定格在某一维度中,而不是无时空的思绪乱飞、问题层出。要让每一个问题都发挥其在课堂中的价值,精细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3.探究方式过于注重外化

诚然,探究式教学是学生自身、自觉、自动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但是它绝对不等同于学生是否有活动参与、动手环节的“体验活动”,过于外化的教学方式,会使教师和学生都陷入教学误区。有些老师甚至认为,只要学生动手参与了或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人身体验”就是探究式教学,我们必须明确,这只是引导学生本身自觉主动学习的其中一种方式。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保持独立、清醒的头脑,对已经成熟的知识或教条秉持批判的态度,怀疑其合理性和全面性,通过自己的研究,既可以提出合理的质疑,又可以对这些知识或者教条进行补充、完善。《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探究的六环节: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订探究方案、获取事实、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因此,过于外化的形式课堂会忽视教育内容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丧失以人为本的原则,这只是对探究式教学方式最直观的模仿,失去了其教育真意。

除以上不足之处,还有教学目标粗陋、教学过程过于松弛等现存问题。在很多地区和实践中发现,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只是单纯地想改变固有的课堂模式,对于教学目的是否达到,教学过程是否使同学受益,教学效果是否满意都含糊不清。探究式教学是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较“灌输式”教育方式更加活泼的教育—学习模式,要最大限度地克服困难,避免掉入误区陷阱。

二、教师教育能力的合理建构

探究式教学需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学生虽然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倡导者,要有把握全局、引领全局的能力,面对探究式教学现存的误区,对教师的能力将有更高的要求。

1.营造学术自由的民主环境的能力

作为探究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发散式的思维,要发扬其非逻辑性、求异性,敢于抒发自己的观点,敢于大胆假设,这就需要良好的民主性环境。与以往的课堂教学不同,探究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观点来求证,只有在民主的教育环境中,才能保持学生的独立人格,让学生不管是对于教师还是同学都可以相互探讨、自由发散。教师要敢于并善于打破常规,改变教师至上、教材至上的“真理”,学生不用唯教材、唯教条是从,还学生以自由,让学生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快乐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总是不自觉地将已经成型的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灌输给学生,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怎样是对的、应当怎样趋利避害,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失去自我,只是接受。因此,营造学术自由的民主氛围是探究式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环境前提,切忌打消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发挥的激情和能力。

2.掌握良好的问题设计能力

在前面也提到了设置问题的重要性,“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要素”[2]。问题设计能力要求教师能够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设定教学问题,并且相应地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探究式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问题设计能力有更高的新要求。这种教学方式用接近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确立问题,引导学生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或者技能,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问题展开,问题是出发点更是驱动力。教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所有的问题设计、教学安排要从学习者的需要和特性出发,对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整合,强调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教学过程中的失与得,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及二者相互学习的合作关系。

培养教师的问题设计能力需要教师做到:首先,问题应当紧扣教学内容、教材;其次,所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科学性,不可脱离实际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结构;最后,要激发学生在自觉主动的情况下运用合理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要紧紧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掌握问题设计的技巧并运用问题设计的方法指导学生,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前提之一。

3.拥有娴熟的课堂组织能力

作为探究式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必然要具备娴熟的课堂组织能力,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井然有序地进行。探究式教学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模式,教学过程中随时会有备课之外的事情发生,即便一切都在计划之中,教师也应当能够维持好良好的探究秩序。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对问题进行分析,进行大胆假设,让学生自行制订学习计划、实验,得出必要的结果,教师要在观察中发现学生的学习盲点及时予以帮助,最终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成果,达到教学的目的。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老师;他(她)需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能够应对课堂的突发事件;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思想,及时引导;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要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魄力等。因此,娴熟的课堂组织能力是完成探究式教学过程的必要条件。

4.准确评价探究成果的能力

每一次探究式教学都是教师和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双方在教学活动中都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了新一轮的探讨,发现了新的问题和新的视角。对于知识尚未成系统、知识经验尚不成熟的学生而言,探究的结果不一定是最科学合理的,但必定是最深刻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把握时机及时准确地评价探究结果,肯定正确结论的科学性,纠正错误结论的不合理性,总结探究成果,传达正确的主题思想。师生之间应当有平等的交流、分析,允许各自发表建议,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真实有效的知识或者是实际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同样也是评估一次探究式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

对教师能力进行合理建构,是确保探究式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路径,教师是整个活动的有力推动者,应当在以人为本的指导下,坚持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学生是问题的主体也是探究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要让学生在探索中论证问题的科学性,又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做到真与美的和谐。在求同存异的指导下,坚持创新性和综合性的统一,要鼓励差异性的存在,培养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既要看到学生创新的优势,又要培养其综合能力;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坚持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统一,一切的探究以科学为前提和基准,用科学的知识和方式指导实践,注重理论升华的同时发挥实用效用。如此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优势,以实现柏拉图在创立贵族学校时开创探究式教学的初衷。

参考文献:

[1]王甦,等.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77.

[2]潘淑.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袁运开.科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4]“科学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组.探究式学习:含义、特征及孩心要素[J].教育研究,2001,(12).

[5]唐智松.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01(5).

基金项目:此文系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探究过程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