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春娥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广元 628017)
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爱心培育的必要性及实践路径探析*
邢春娥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广元 628017)
摘要:幼专学前教育专业是为社会培育优秀幼儿教育人才的地方,他们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强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爱心教育,是弥补他们爱心缺失的需要,也是加强幼儿爱心教育和构建现代文明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爱心培育;必要性;实践路径
幼儿教育专业是专门为社会培养合格幼儿教育人才而设置的,对提升我国幼儿教育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1]幼儿教师不但需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论知识和技巧,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中,要针对目前学生爱心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爱心教育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为未来幼儿教育事业培养合格的教育人才,提高我国幼儿教育水平。
一、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爱心培育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
爱心,就是人们能够热情活泼地对待人或物的一贯心态。在幼儿教育专业学生中积极开展爱心培育,就是要以人文关怀为核心,引导该专业的学生在从事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自觉尊重幼儿的尊严和权利,学会培养幼儿对人和物喜爱之情的教学技巧的教育实践活动。爱心培育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人文情怀、职业心态、心理健康指导、文化素质教育、专业技能训练等。开展对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的爱心培育,以期将来他们从事幼儿教育时,能够用自己爱心去呵护幼儿的健康成长。并且,在他们用爱心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帮助幼儿自觉形成对爱心的向往之情。
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爱心培育,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他们毕业之后大部分走上幼儿教育和管理的岗位,还直接影响到对幼儿爱心的培养和教育,甚至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加强对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爱心培育。首先,对当代大学生积极开展爱心教育,能够加强大学生主动奉献爱心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帮助他们形成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同时,大学生也是我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念,能够加速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其次,对将来走上幼儿教育岗位的教师开展爱心教育,能够引导他们培养幼儿的人格、用爱的眼光发现幼儿、用爱调动孩子、用爱涵养幼儿,引导幼儿自觉形成奉献爱心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能够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2],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最后,加强对将要踏上社会的大学生开展爱心教育,能够引导他们以互相关爱为伦理价值导向,逐步引导全社会形成一种新型的道德关系,使全国人民能够互相关爱、幸福和谐的相处,全面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加强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爱心培育的必要性
孩子的行为习惯大多是在幼儿时期形成,并且,幼儿教师对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曾指出:“对塑造具有个性的人的纯真的爱,以及成功地实践这种爱的能力是教育者本性的基本特征。”[3]因此,加强对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爱心培育,不但能够满足他们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且,也能够提高从事幼儿教育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这也是加快构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需要。
1.弥补幼专学前教育学生自身爱心缺失的需要
目前,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爱心状况主流趋势是积极向上的。但是,随着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出现爱心和自身素养缺失的问题。而且,他们自爱意识逐渐减弱、自私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学生只关注自身利益,这样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例如,大学生自杀、考试作弊等事件频发。另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主要从事幼儿教育和管理工作,如果不加强他们的爱心培育工作,必将影响对幼儿教育中爱心的培养和爱心的传递,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良性运转。
2.培育幼儿爱心伦理价值观的需要
幼儿时期是各种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幼儿都是在家长的溺爱的环境中成长的,这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当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进入幼儿园学习的孩子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幼儿教师积极承担起培育幼儿爱心伦理价值观的重任,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爱心观念。有学者指出,“无论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还是道德教育,都必须通过爱心教育才能启迪人的良知,才能激发人的理想,而爱心是心灵美的表现和外化”[4]。因此,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爱心培育技巧,以便走到工作岗位上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幼儿,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正确的爱心价值观念。从而,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帮助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3.构建现代文明社会的需要
现在,幼专学前教育专业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 “421”家庭环境下长大的,他们从小就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关爱下长大的。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学生,他们习惯于索取别人的爱心,对社会和他人奉献爱心的能力比较欠缺。同时,他们不能以积极心态参与集体活动,也影响到了班级同学之间的和谐。根据我们学院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做的关于个人主义的调查现实,仅54.8%的学生认为个人主义属于不道德行为。如果不加强改变这种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现状,势必也影响到和谐校园的建设。如果当代大学生缺乏爱心和对社会的奉献之心,将会严重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爱心培育,也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需要。
三、加强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爱心培育的实践路径
根据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爱心培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当今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对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需求,积极创新当代大学生爱心培育的实践路径,是当前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的有效举措。针对幼专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加强对该专业学生的爱心课程编制、核心课程渗透和爱心实践活动等方式,是提高学生爱心培育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1.精心组织开展爱心课程
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更需要爱心呵护的幼儿,这就需要加强对该专业学生的爱心教育。所以,根据该专业的教育特点,给学生开设“爱心课程”。首先,需要科学编制“爱心教材”。根据当前社会的热点和爱心教育的需要,在教材中充分体现爱心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和课程的可操作性。其次,科学开展爱心教育课程。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幼儿教育事业的需要,创新爱心教育课程形式,把模块化、情景化、活动化、兴趣化的教材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切实提高该门课程的实效性。最后,科学评估爱心课程。这门课程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实践经验不足,这就需要加强对该门课程的科学评估,及时进行课程改革,以便使这门课程更加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2.加强日常课程爱心教育的渗透
在大专院校的课程中,有《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公共必修课,这些课程中都有关于师德师爱、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内容设置。因此,幼儿教育专业学生上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借助这些课程加强对该专业学生爱心教育的渗透,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以及学前儿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教学法课程中都有“爱心教育”的内容。在专业课教师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在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儿童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同时,切实提高该专业学生奉献爱心的本领。
3.拓展爱心实践活动的空间
把爱心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是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爱心内化为自身品质、外化为爱心行动的科学举措。首先,积极组织该专业学生深入到幼儿园从事实践教学活动。不但帮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和增加教学经验,而且,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加深对师德师爱的理解和认识,以便加深在工作中对职业道德的遵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爱心活动榜样。其次,营造良好的校园爱心奉献氛围。高校是人才教育最集中的地方,积极营造良好的爱心奉献氛围,能够引导学生自觉形成奉献社会的良好行为习惯。最后,完善学生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在道德体系的教育下完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形成队伍的规模化,爱心活动的体系化”[5]。积极组建爱心队伍,开展学习雷锋精神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西部“支教”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在实践中诠释爱的价值,鼓励学生积极奉献社会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51.
[2]张海燕,吴风庆.教师仁爱之德的历史传承与时代意蕴[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12):25-29.
[3]郑惠卿.凯兴斯泰纳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9.
[4]周芳.思想政治教育审美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9.
[5]姚潇囡.论高校爱心教育体系的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7-19.
责任编辑:董柯
*基金项目: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专项课题“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爱心培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GZY15B1)。
收稿日期:2016-04-18
作者简介:邢春娥(1984-),女,四川广元人,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890(2016)02-007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