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华
威海职业学院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
李 华
威海职业学院
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内大学生在社团的职业能力培养规划方案进行分析,从而给出更多关于高职社团培养人才的方案和建议。这是探究社团的发展空间,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技术性人才的关键,更是高校社团存在的根本意义。
核心职业;能力培养;高职院校;社团建设
随着当前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走向了一个新的瓶颈期。职场人在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外,还要具备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不仅适用于各种职业,还能应对变换岗位的需要,是就业中一项关键的能力,又是职业需求的基础能力和职场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大学生群体在这样的环境下更是处于劣势。因此,如何在大学期间快速提高学生的就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就职能力培养,直接关系着自身能否在毕业时快速进入职场,发挥作用的关键。社团,相当于大学生进入社会前期的弹跳板,它不仅仅只是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寻找自身价值,更是培养团队的凝聚力和个人处理问题的应变力。
第一,高职院校内社团的存在,一部分职责是弘扬和宣传学校的文化和管理学校的制度纪律,但是过分推崇和建设的话,会让社团以及干事们都疲劳过度,力不从心。由于大学生在校内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每天都会面临着各学科的学习任务,但是为了个人兴趣和能力培养又选择了社团工作,所以时间基本上达到了饱和。如果学校过于追求文化建设的形式,必然会使高职生专业技能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因频繁的活动得不到有效保证,进而在活动过程产生不理解与摩擦。
第二,高职一般都是私立院校,创办时间较短,所以高职院校社团工作的时间往往也十分短暂。校园文化的累积较为薄弱,创新的空间较为开阔。这就从侧面决定了高职社团内的工作量会十分繁杂,但是由于发展空间较大,所以院校学生在社团内有充分的空间得到锻炼并发挥自身的价值,这一点对于后期培养高职在校生的核心就职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总而言之,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高职院校,是社团活动后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支持。
第三,社团建设工作的展开离不开老师的前期指导,虽然社团是学生的社团,但是目前各高职院校社团建设仍缺乏以教师为主导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了将学院的精神和文化特色表达出来,老师不断同社团工作的干事们加强合作交流探讨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老师没有充足的重视和认可,而学生活动的组织与策划中,对于自主开展校园社团活动的意愿又比较强烈,所以这是导致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较缺乏,教师对学生自主开展的文化活动的尊重和深入指导与共同建设不够的问题根本。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可分为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两大类:
职业方法能力是指主要基于个人的,一般有具体和明确的方式、手段的能力。它主要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处理信息的能力。职业方法能力是劳动者的基本发展能力,是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职业方法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能力。
职业社会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职业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社会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能力。
本研究抽取某学院2011级共24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占1600名,女生为800名。在2014~2015年依托校园社团开展了“参加一个社团活动,发展一种兴趣爱好,提高一种职业能力,增加一次就业机会”的活动,引导学生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并将企业招聘要求的团队精神、人际交流沟通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作为考查方向,贯穿于社团活动之中,提高学生日常行为与职业行为接轨后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通过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校园达人、文学经典诵读、优秀影视文化推广月、演讲和礼仪大赛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塑造的欲望,加强了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关注度,开始以职业发展的视角审视自己,理性分析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拓展自身的能力,增强自我塑造的愿望。学生的各项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以2011级路桥系、管理系、汽车系共2400名高职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前后进行调查对比,学生掌握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中应用职业核心能力,学生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根据以上种种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一是社团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共青团的支持和帮助,共青团一直是有着优良传统且体系完备的组织,能广泛覆盖学校、学生的方方面面,所以它是一个必须大力重视和不可忽视的平台。由于社团的存在,相比于枯燥的课堂教育,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能得到极大的锻炼。为了倡导社团开展活动,各高校应完善社团职业核心能力指导教师制度,并且从经费上给予相应支持。二是为了使学生在毕业时就业数量和质量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的项目应该在平时的社团工作中体现出来,给出课题,让学生自行组织创办,然后总结报告。使其能力能与企业日后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要求接轨。除此之外,学生个人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情境和当前的社会环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业工作特征以及如何与人合作,并设定未来发展的目标,通过在校社团内弥补自身不足和积累经验,将职业岗位紧密联系职业核心能力项目训练。只有具备了适应工作环境及胜任工作的综合能力,才能为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1]陈智武,吴光皎,林逸冰.关于高校共青团组织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作用的思考[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5)
[2]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06-11-20)
[3]高庆.论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核心能力及其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0(1)
[4]余新丽,刘建新.基于就业能力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效果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