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军赵郁芊
(1.广州航海学院海商法研究中心 广东 广州 510725;2.广东兆庆麟律师事务所 广东 广州 510220)
广州加快发展智慧航运的思路与对策
刘伟军1赵郁芊2
(1.广州航海学院海商法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510725;2.广东兆庆麟律师事务所广东 广州510220)
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应以发展智慧航运为目标,以创新航运电子商务模式为核心,提供在线交易、网上支付、法律服务、保险与理赔、技术咨询与监管等高端航运服务,并制定配套的法律制度与标准。在国际航运业发展中抢占组织引领、标准制定、技术推广的新高点。
国际航运中心;智慧航运;航运电子商务;航运大数据
广州是中国的“南大门”、国家中心城市、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广州港则是世界级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而珠三角地区则是世界加工厂。因此,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依托,以泛珠三角地区为腹地,广州具有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区域优势、港口优势、技术及管理优势。在加快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进程中,加强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智慧航运,将成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南沙新区及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的重要举措。
所谓智慧航运,是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现代科技,以口岸大数据中心建设为先导,推动海、空、公、铁以及通关、政务、交易、金融等领域实现跨部门、跨区域信息资源整合,构建集物流协同作业、通关监管支持、金融贸易服务、航运交易服务、增值信息服务于一体的智慧航运中心服务体系。智慧航运将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与传统航运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港口与口岸提高服务能力,全面重构航运企业组织、流程和经营理念,促进传统航运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优化升级,建设现代航运服务体系,重构智能化产业价值链新体系,实现港口、航运公司、货运代理、船东、货主等不同部门、异构系统之间跨区域的资源共享、无纸化沟通和业务协同,推动中国或华南区域经济发展和“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智慧航运改变了传统航运业的交易模式,将物流供应商、消费者以及服务部门整合在同一平台上,提供订舱、接单和制单、报关、清关、倒短、陆运、航运金融等航运服务以及信息增值服务,并形成信息化、标准化的产品。一方面,有利于减少物流、服务环节的成本,提高航运服务水平、透明度、效率以及精细化管理程度,促进航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重新组合,突破传统航运产业边界、服务边界和市场边界,提升航运业的规范和标准。另一方面,也可进一步提升港口和航运物流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南沙新区和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的建设,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体制中的影响力,有利于在国际航运业发展中抢占组织引领、标准制定、技术推广的新高点,实现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
1.广州已形成以航空、公路、铁路、水路网络为基础,以临港物流园区及大型货运站场为配套,以大通关、大物流信息服务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目前,广州港基础设施的硬件装备、操作效率、货物集散均已具备较高水平,公路、铁路、航空集疏运网络四通八达,已形成良好的运营管理体系、支撑保障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广州电子口岸作为全国首个实现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防、港口作业一站式服务的信息平台,已实现口岸单位100%上网、口岸业务流程100%电子化。
2.全面深入推进关检合作,推动珠三角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广州海关和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加强联动,合作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并依托“单一窗口”平台建设运营,实现口岸各管理部门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大通关模式,大大提升通关便利化程度。目前,珠三角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1.广州港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亟待加强。目前,广州港货物吞吐能力偏低,航道宽度尚不能满足10万吨以上船舶双向通航,集疏运设施配套不足,南沙疏港铁路建设尚未启动,陆路集疏运成本较高,内河泊位配套数量较少,疏港交通与城市交通相互干扰;多式联运发展不平衡,物流园区和通道建设需进一步完善,物流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2.航运服务要素集聚效应不明显,航运交易、航运金融保险等高端航运服务业不够发达,国际化程度较低,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广州港的航运服务集中在货运代理、船舶代理等下游附加值较低的产业,而金融、保险、法律、信息等高端航运服务业比重较低。此外,航运营商环境有待优化,现代信息技术与航运产业融合度不高,政务服务、口岸服务、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3.航运业务协同发展存在障碍。因业务驱动力存在差异,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全程物流、电子商务等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进程。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由于信息系统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主体采用不同的信息平台和技术标准,平台的多样化使商业机密、海关信息系统的集成难度增大,致使航运业的海量数据被分割、流散在机构或企业的闭环内,无法形成创造增值价值的航运大数据系统。因此,有效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实现各行业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打造流程、质量标准化的全程航运服务产品,是目前航运业协同发展的主要难题。
4.尚未建立能够改变行业竞争规则的航运电子商务平台。对于航运电商平台的特征、要素与运营模式,国际上还缺少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在运营管理及盈利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当前,广州航运电商平台的发展,面临着大型国企垂直电商各自为政式发展的竞争以及源于行业习惯、航运物流传统利益链等方面的阻力,同时也存在诚信体制不健全、市场秩序不规范、高端复合型人才匮乏等问题。
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应注重发展智慧航运,强化信息化基础建设和完善航运信息服务体系,以实现口岸作业智能化、物流服务全程化、决策支持智慧化、数据监测精准化为目标,全方位完善智慧航运中心建设。
1.依托相关部委,成立广州智慧航运建设领导小组,牵头制定广州智慧航运建设中长期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指导跨部门、跨区域的合作协调工作,统筹协调解决智慧航运建设过程中航运、物流、贸易、金融服务以及一关三检相互融合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2.完善基础通信网络,建设航运信息一体化平台和航运大数据平台。首先,加快推进新一代宽带网络建设,为船舶、监管部门、航运企业提供接入网络信息保障服务。其次,整合航运信息资源,推动航运信息标准化,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提供舱位、货源、代理、通航信息、口岸通关、运输和物流状态等信息服务,提升“一站式”信息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关港贸一体化”信息平台,即港口、船方、货方、贸易方、铁路物流企业、公路物流企业、海关、银行和质监部门等实体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和全程业务联动。再次,依托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建立数据交换共享机制和数据标准体系,整合政务、物流、通关、交易、金融等领域数据,建设“关港贸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航运信息资源跨区域、跨部门的互联互通。最后,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模型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航运、物流、金融贸易各领域的数据采集、交换、加工、转换、挖掘等功能,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智能化增值服务,丰富大数据应用服务体系。
3.以“互联网+”为基础,探索和建立航运电子商务新模式,鼓励扶持相关企业大力发展航运电子商务及其配套服务,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在港口生产作业智能化、关检港监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将航运电子商务平台延伸至航运业终端,实现海运“门到门”服务的资源整合和数据整合,在此基础上创新商业模式,实现货主、平台、船东共赢。此外,在政策效应上,应注重专业化及整体性效益,对部分项目进行倾斜性扶持以及持续性的跟踪和支持,着力打造航运价格透明、操作流程标准、舱位保障性强、融资服务便捷的航运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产业创新模式向高效共享和协同转变,推动工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加快传统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
4.创新海关监管模式,推行关、检、监“一机多屏”执法模式,深入推进泛珠三角地区一关三检区域一体化。进一步深化检验检疫、海关、边检、海事等部门的业务协作,强化口岸执法部门之间的沟通配合,实现口岸监管部门与监管场所的高效联动,形成协同效应,从整体上构建更加良好的通关便利环境,实现企业通过“单一窗口”平台一点接入、一次申报,监管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促进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5.加强高端航运复合型人力资源的开发。在我国,传统航运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港口国际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码头自动化、智能化的引进,现代航运业对航运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建设智慧航运应在解决智能化的引进与劳动力消化的矛盾基础上,着力提升航运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对知识、技术的综合运用与创新能力,拓展航运从业人员的国际视野,增强广州航运业发展软实力。
[1]于海青.大连港全面启动智慧航运中心建设[N].辽宁日报,2014-1-29.
[2]宋兵.智慧航运驱动航企转型升级 [N].中国水运报,2014-9-17.
[3]黄小彪.黄埔建设智慧港城战略规划研究 [J].港口经济,2012(9).
[4]霍玉菡,杨颖.智慧航运初具规模第三方平台建设尚需时日[N].中国贸易报,2011-12-15.
[5]黄晖,黄莹等.智慧的城市大家谈[J].上海信息化,2009(12).
[6]邵律,孔磊,刘晋.上海自贸区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大数据物联网应用促产业升级[J].上海经济,2013(10).
[7]杨健,刘云辉.大数据时代的航运业创新发展之路[J].世界海运,2014(12).
[8]张晓.智慧港:未来港口的选择[J].宁波经济,2011(2).
责任编辑:张明
*本文系中国民主建国会广州市委员会2015年度参政议政课题“自贸区体制下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之定位及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