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姓氏文化视界的思想品德教育意蕴

2016-03-16 13:28冉汇真周全胜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姓氏思想品德文化

冉汇真 周全胜

(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 重庆 涪陵 408100)



我国姓氏文化视界的思想品德教育意蕴

冉汇真 周全胜

(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 重庆 涪陵 408100)

姓氏文化是基于姓氏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以姓氏为纽带的民族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徽章,是流淌在每一个生命个体里的特殊符号标记。复杂多元、源远流长的姓氏文化具有“完善思想品德教育结构,拓展思想品德教育视野,净化思想品德教育环境”之积极意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平等、公正、守法”, “自强、文明、和谐”是姓氏文化中可以缕出的思想品德教育因子。

姓氏文化;思想品德教育;意蕴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奔赴小康、努力实现国强民富“中国梦”愿景的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四有”人才,是祖国建设的当务之急。姓氏文化引入思想品德教育之中,可以开拓思想品德教育的新视野,激发思想品德教育的情趣,提升思想品德教育质量。鉴于此,我们拟从我国姓氏文化中缕出思想品德教育因子,试图为思想品德教育添砖加瓦。

一、姓氏文化的涵义与特性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人民深邃的智慧,铸就了中国人无限尊崇的“姓氏文化”。当《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等成为我国不断传承的蒙童读物时,它们就载负着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当人们不自觉吟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时,就意味着我们不能“数典忘祖”。我国的姓氏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子。

(一)我国姓氏文化涵义

所谓姓氏文化,是指基于姓氏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以姓氏为纽带的民族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徽章,是流淌在每一个生命个体里的特殊符号标记。姓氏文化涵盖了姓氏的起源、姓氏的意义、姓氏的播迁、姓氏的家风家训、姓氏的典型故事、姓氏的杰出人物、姓氏的谱系记载等丰富内容。姓氏原本分而为二,在我国的夏、商、周三代时期,妇女称为姓,男子称为氏,反映了人类历史初始为女权至上向男权至尊的发展演化轨迹。 姓氏文化与家族文化根脉相连,姓氏是识别家族的基本标识,家族文化在姓氏文化土壤里滋育成长。所以,姓氏文化是播种在每个中国人心灵深处的价值种子。“姓”是一个家族的统称,“氏”是家族的分脉。“姓”属于生物学意义范畴,“氏”属于社会学意义范畴。“姓”之功用在于“辨血缘”、“明婚姻”,遵行“同姓不通婚”法则,“同姓相亲,其生不蕃”;“氏”之功用在于“表身份”、“量贵贱”,维系社会尊卑有等之秩序。直到战国末期,随着封建宗法制度逐渐解体,分封等级制度消融,延续到秦汉时期,姓与氏合而为一,称“姓氏”,到西汉以后,姓氏就嬗变成“姓”了,于是,“姓氏”的生物学成分减弱,社会学意义增强。东汉史学家班固说:“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1]

(二)我国姓氏文化的特性

姓氏文化具有渊远流长性、多元性、复杂性等特性。姓氏文化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神龙氏和黄帝轩辕氏那里,中华民族人民的姓氏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悠远历史,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延伸进步与发展,姓氏文化还将传扬光大。姓氏文化与中华文明一同成长,成了堪比甲骨文、敦煌壁画、万里长城之中国文化的活化标本,值得我们永恒珍视。姓氏文化的多元化特征,内涵三层含义,其一,中国人的姓氏起源多样化,或以谥为姓,或以国为姓,或以食邑为姓,或以居住地为姓,或以官为姓,或以赐姓,或以山川河流等大自然事物为姓等,即便是同一姓氏,起源也多样化。其二,中华民族的姓氏种类多样,仅《百家姓》就记录了504个姓氏,其中单姓444个,复姓有60个;在袁义达和邱家儒编撰的《中国姓氏大辞典》中就收录了23813个姓氏,其中包括了单姓、复姓,居然还有十字姓的。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共有3490个汉字姓氏。其三,中国人对自己姓氏选择的多样性,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可以父姓与母姓并用,可以随夫姓,可以选择其他姓,还可以忽略自己的姓等。姓氏文化的多元性反映了中华民族人民的兼容并包、开放广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等特质。在中国姓氏文化的源流中,姓氏经历过民族大融合的洗礼,最具代表性的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启了历史上少数民族汉化及汉族姓氏少数民族化的先河,使得我国的姓氏文化呈现出复杂性特点,同宗可能不同姓,同姓可能不同宗。我国姓氏文化是在融合与繁复中进步与发展。

二、姓氏文化对于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博大精深的我国姓氏文化,从其产生、发展与原本意义上,对思想品德教育均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一)拾遗补缺,完善思想品德教育结构

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旨在于运用多种教育手段,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增加人们的品德认知,规范人们的品德行为,促使人们朝着社会进步所要求的方向发展。思想品德教育广泛存在于家庭、社会组织、学校等领域内。我国惯常的家庭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父母等长辈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的说教,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生活中“该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去做”等行为规范。很少有家庭基于自己姓氏的认知、自己姓氏里长期遗存的良好家风、家训、典范等视角对孩子进行有益的思想品德教育。公共生活中,无论是规章、规定、须知、告诫等行为规范里,几乎不从“如果你不遵守公共道德,就会辱没您尊贵的姓氏”的视角去劝诫。职业道德也主要突出“爱岗敬业、办事公道、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很少有把职业道德教育与姓氏文化融合,警醒人们“尊重您的职业就像尊重您尊贵的姓氏一样神圣。”学校范围,校园文化缺乏姓氏文化的宣传与渲染;课堂上,老师基于成绩的考量,按照课程标准、遵循教材,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认知、思想品德情感、思想品德意志、思想品德信念、思想品德行为”等教育,很少有老师把姓氏文化的精华引入到课堂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情景里,以增强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丰富性、生动性和利益性。

上述可见,我国现行思想品德教育范畴里缺乏姓氏文化教育的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结构不够完善。如果教育者能有意识地把姓氏文化内容引入到思想品德教育情境中,无疑思想品德教育结构会更加完善。

(二)慎终追远,拓展思想品德教育视野

凡是可用言语说理、态度表情、行为表率、制度约束、奖惩表彰等方式,企图影响或改变人们的认知、态度、品性以增加知识、规范行为、使人向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活动,都可称之为思想品德教育。其特点是:教育实施的范围、实施者、对象、内容与方式等都很宽泛。除此之外,还有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包括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及品德与社会,初中的思想品德,高中的思想政治,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等等。其特点是:教育教学实施的范围在学校,教育教学实施的对象是学生,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是具有专业技能的教师,且有专门的教育教学目标、计划、方案、教材、教学设施,有相对稳定的组织者和评价考核体系等。他们的共同特性都是以人们思想品德的培养为内容,以促进个人与社会发展为目的。

在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进程中,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要从“认识自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学生生活维度,传授给他们道德、心理、法律、伦理、社会等学科知识。在引领学生准确掌握思想品德知识基础上,触发其情感,历练其意志,坚定其信仰,规范其行为,促使其全面发展。思想品德的核心教育点主要有“关爱、自尊、自强、交往、合作、权利、义务、责任、使命”等等。

俗话说:“参天之木,有其根,怀山之水,有其源”。如果人们能谨慎地对待自己的姓氏文化,继承和传扬自己姓氏的优秀祖德,将其融入到思想品德教育之中并持之以恒地践行之,将会开辟一条思想品德教育蹊径,使思想品德知识教育面、思想品德教育的情感场、思想品德教育视野都可以得到延伸与拓展,思想品德教育的厚重感更能得到彰显。

(三)渊澄取映,净化思想品德教育环境

所谓思想品德教育环境,是指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开展赖以进行的条件和氛围。包括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现实政治状况、社会文化活动、大众传播媒介等宏观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组织、社区、同侪等微观环境。思想品德环境具有复杂性、动态性、特定性和可创造性等特质。[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里仁为美,择不邻处,焉得知?”,中国人历来注重环境对人思想品德的关键影响。历史上“孟母三迁”,现实中的“环境育人”便是佐证。然而,在“乱花渐入迷人眼”的今天,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急功近利、自我中心、表面文章”等不纯氛围。“光于前,裕于后”、“扬名声,显父母”等教育传统意识根深蒂固。“借山光以悦人性,借湖水以静心情”。受此启发,我们可以从繁复多彩的姓氏文化里,萃取适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品德教育因子,让思想品德教育环境得以净化,促使莘莘学子的思想品德素养在优良的环境氛围中得以提升。

三、中华姓氏文化视界的思想品德教育意蕴

(一)微观层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因子:爱国、友善、诚信、敬业

以“国”为姓氏,是我国的姓氏的重要起源之一,如,秦、齐、楚、燕、韩、赵、魏、晋、吴、鲁等。以“国”为姓氏,本身饱含了不同姓氏族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与维护,以“国”为姓随时警醒人们,不能做有辱国家之事情,否则就败坏了姓氏名声,为同姓族人所不耻,甚至要被除姓,比如,历史上的奸臣秦桧、蔡京等。相反,如果对国家有功,封建时代还可以得到国君赐姓以示奖赏,比如,明朝七下西洋的郑和原姓“马”,其“郑”姓就是明成祖所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了传颂千古的“爱国”警句。现代一些家庭有喜欢贴“家乘”的习俗,其内容是:“天地君亲师位”,体现了姓氏家族的人们要有“爱国、爱家、爱父母、爱老师”等思想品德意识。

白虎通论·姓名篇云:“闻其氏即可知其德,所以勉人为善也”,《毛氏祖训》云“务要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妇善、长惠幼顺、见善互相劝勉。”等体现了姓氏文化里的“友善、和善、良善”之思想品德因子。“善”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原则,“抑恶扬善”历来是我国社会尊崇的思想品德之风。

梁启超认为:“二十四史非史也,乃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二十四史”,乃“二十四姓家谱”,体现了我国姓氏文化的敬业精神,且每一姓氏文化的发展本身就是历史延续,其实就是敬业精神的传承。

《毛氏祖训》“务兴礼让之风,以成敦厚之俗”,“礼让”与“敦厚”是诚信品德之精髓。我国历来重视“诚信”品德之传扬。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信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就是诚信品德的传颂。姓氏文化中不乏“诚信”的经典故事与成语,如,“曾子杀猪”、季布“一诺千金”、“管鲍之交”、“范张鸡黍”等广为人们熟知和传扬。

(二)中观层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因子:平等、公正、守法

与姓氏文化相连的现代修谱活动中,任何宗氏不论男女、地位、财富、强弱都被客观、平等、公正地记入家谱中。同姓族人只有长幼身份之别,而无“贵贱高低”之等。中国传统姓氏观念“同姓相亲,其生不蕃”对现代家庭婚姻道德影响根深蒂固,也符合现代优生学规律。无论同姓还是异性,凡“三代以内血亲”不能结婚,也是我国现代婚姻法的规定,遵循此姓氏文化,也是守法的表现之一。《毛氏祖训》“奉公守法,毋得辄兴词讼,有恶互相惩戒”便是对同姓族人“守法”之告诫。对于姓氏族人“乱伦、偷盗、嫖娼”等违法之人之事均为族人所不耻,并引以为戒。

(三)宏观层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因子:自强、文明、和谐

有一则对联故事,“两朝天子,一代圣人;煮天子父,为圣人师”。其中“两朝天子”指的是五代后梁太祖朱温,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代圣人”是指南宋理学家朱熹;“煮天子父”是指项羽欲煮刘邦之父,“为圣人师”指的是孔子曾以项橐为师。故事姑且不论“朱姓”与“项姓”斗谁强谁弱,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任何姓氏族人均以“强人”和“能人”为自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重生报本”是我国姓氏文化厚重的思想品德遗风。我国姓氏文化中不乏“岳家军”、“杨家将”之类的民族自强精神故事。“五百年前是一家”、“寻根归宗”等文化认同,演绎成中华民族的祭祖拜祖之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之“强国梦”。

我国姓氏文化中还蕴含着文明与和谐的思想品性。在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堂号”、“词联”中有“家风”、“族风”的传扬。比如,“学诗学礼承旧业”的孔氏家风家训,“谦和乡里,心要平恕,毋得轻易忿争;事要含忍,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毛氏家风家训,就蕴含了“文明与和谐”的思想品德要求。中国姓氏文化崇尚“事有始终,物有本来,以温良恭俭让之德,圣德光辉。”

总之,姓氏文化视界的思想品德意蕴幽远、博大恢弘,上面所述只是冰山一角。我们要秉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把姓氏文化视界的有益思想品德教育因子,适时植入思想品德教育肌体里,促使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激发思想品德教育情趣,提升思想品德教育质量。

[1](汉)班固.白虎通德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7.

[3]谭舯.中国姓氏文化[J].统一论坛.2013.(1):75-77.

[4]马宝记.姓氏起源的文化意义[J].许昌学院学报.2012.31(3):109-112.

[5]苗德培.中国姓氏文化与古代甘肃沧桑岁月[J].社会纵横.2013. 28(10):138-140.

[6]吴岳军.耗散结构视角下的思想品德教育系统结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340(05):33-35.

[7]谢利平.论思想品德教育主体性原则的意义及要求[J].文史博览.2005.(16):44-45.

[8]张国军.中外合作院校思想品德教育探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18(4):35-38、60.

[9]王泉根.中国姓氏文化解析[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07.

[10]傅金铎.刍议中华姓氏文化和族谱文化的现代意义[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3):65-69.

2016-05-15

本文系重庆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络传播视域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研究”(项目编号:2015YBMK007)阶段性成果。

冉汇真(1962-),女,重庆丰都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周全胜(1963-),男,重庆垫江人,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姓氏思想品德文化
姓氏从何而来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有趣的姓氏
年味里的“虎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谁远谁近?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姓氏拆解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