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生态移民搬迁调查及思考

2016-03-16 13:02林威进樊国锐
文山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老君山文山自然保护区

林威进,樊国锐

(1. 中共文山市喜古乡,云南 文山 663099;2. 文山市老君山管理中心,云南 文山 663099)

文山市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生态移民搬迁调查及思考

林威进1,樊国锐2

(1. 中共文山市喜古乡,云南 文山 663099;2. 文山市老君山管理中心,云南 文山 663099)

文山市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是文山市乃至文山州的重要生态屏障,是文山市的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对文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对老君山近年来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开展调研了解的基础上,对生态移民搬迁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从抓好生态移民搬迁规划布局、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政策保障和产业扶持等方面探索性地对实施老君山生态移民搬迁提出对策和建议。

文山市;老君山;生态移民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君山片区(以下简称“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是滇东南地区最大的亚热带动植物资源宝库,素有“北回归线绿洲”之称,其涵养水量达1×108m3/年以上,堪称“绿色天然水库”,名符其实的“万绿之宗”和“百河之源”,是文山市的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被视为文山人民的“心脏”和“母亲山”,是文山实施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战略的命脉。保护好老君山,是文山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实施生态移民搬迁,是保护老君山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就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村寨对保护区的影响、保护区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存在的困难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实施保护区周边生态移民搬迁工作进行了初步思考,以期为市委、市人民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实施生态移民搬迁,推进老君山保护提供决策参考。

1 文山市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文山市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北回归线南侧,属乌蒙山脉南支薄竹山,距文山城区60 km,西与红河州蒙自市、屏边县接壤,涉及小街、坝心、薄竹3个乡镇,总面积229.33 km2(其中核心区90.66 km2、缓冲区70.66 km2、实验区68 km2),占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68.66 km2的85.5%,森林覆盖率94.3%,属南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区,是文山州最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也是滇东南保存最完好的亚热带原始森林。是“文山三七”的原始发源地。最高峰薄竹山主峰海拔2991.2 m,为滇东南第一高峰,最低海拔为他披河汇入顺甸河处,海拔1385 m。保护区内生物物种、矿产资源丰富,素有“北回归线绿洲”“绿色天然水库”“绿色天然氧吧”之称,被誉为古生物“活化石”“天然物种基因库”。

1.1保护区水资源情况

文山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水资源流域面积达368.06 km2,灌溉面积达文山市全市面积的93%以上。文山的母亲河——盘龙河是境内最大河流,由西北向东南贯穿文山市,其支流德厚河、马过河、顺甸河等均源自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文山市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中有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人畜饮水、生产灌溉用水以及文山马塘工业园区用水直接来源于老君山自然保护区,自2012年5月起还供砚山县的江那、平远、稼依等乡镇用水。那么果河、顺甸河、盘龙河是沿岸文山、西畴、马关、麻栗坡、屏边、河口6县(市)百万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

1.2保护区价值评估

在2010年云南省林业厅出版的《云南省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中,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位列全省56个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第16位,共计22.1780亿元,单位面积价值每年每公顷为11.68万元,位列全省第13位。

2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村寨对保护区的影响

2.1保护区周边村寨分布情况

根据2013年编制的《文山市“三农”发展大规划村庄迁建规划》,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搬迁村寨共涉及3个乡镇11个村委会48个自然村,2380户共9876人。小街镇涉及14个自然村,坝心乡涉及16个自然村,薄竹镇涉及18个自然村。其中,核心区1个自然村(薄竹镇老屋基村委会箐门口村)50户239人;缓冲区12个自然村603户2245人;实验区14个自然村603户2546人;周边区21个自然村1124户4846人。

2.2保护区内及周边村寨对保护区的影响

2.2.1对文山市饮用水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目前,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居民仍采用开垦更多的土地维持生存的低效率生产方式,使生态破坏呈加重态势。尤其严重的是,共有属于坝心乡和薄竹镇两个乡镇的1700户5200名居民居住地位于老君山北坡,而老君山北坡水系全部注入文山市城市饮用水水源河——盘龙河。长期以来,在群众生产生活中,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水源污染,生活污水、垃圾、畜禽粪便任意堆放随雨水冲刷进入水系,对文山市城市饮用水安全造成极大隐患。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是一个渐进和累积的过程,一旦破坏与污染发生将造成不可逆转的恶果,因此保护区内人为活动对文山市饮用水安全造成的隐患是严峻的。

2.2.2对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造成威胁

据调查,一方面,保护区内及周边村民的生活所用薪柴均来自保护区,由于林、村、农交错,管理难度较大,盗伐、盗猎和开荒种地等情况时有发生,对资源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破坏很大;另一方面,人为活动使保护区火灾隐患突出,由于保护区内及周边群众的土地与保护区相连,每年清明节前后及农忙季节,村民上山祭祀焚香烧纸以及春耕生产等农事用火频繁,加上保护区内少数群众平时捉蜂、游玩等带来的大量野外用火,导致保护区内农事及野外用火点多面广,难以控制。随着保护区内枯枝落叶不断增多、腐殖层增厚,保护区内可燃、易燃物载量逐年增多,且保护区内大部分土壤是在沉积岩和岩浆岩基岩上发育的红壤土,土壤均较薄。保护区具有北回归线热带气候特征,旱季时段较长、蒸发量大、地表水渗透严重,容易造成干旱。保护区面临的这一客观条件和人为因素,使得保护区极易引发森林火灾,防火形势严峻。森林植被一旦遭到火灾破坏,短时间内难以恢复,保护区的保护价值或将不复存在,因此保护区内人为活动对保护区保护价值存在的威胁同样严峻。

2.2.3保护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对保护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保护区的功能属性注定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难以解决。法律赋予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属性使其不能全方位对外开放开发,受区域开放程度的限制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保护区内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缺乏农业生产再投入和发展的能力,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脆弱,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要求不相适应。市场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种类少、规模小,生产经营模式单一,农产品销售困难,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率不高,群众收入总量偏低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龙头企业的牵引和带动,不能形成产供销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区内自然地理、尤其是土地资源优势不能充分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多种经营、生态旅游等也难以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目前,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市基础设施最薄弱,贫困面最大、发展最落后、最缓慢的片区之一,这对推进保护区保护工作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3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3.1保护区生态移民搬迁工作情况

一是积极制定生态移民搬迁规划。以编制和实施“三农”发展大规划为契机,完成了《文山市“三农”发展大规划村庄迁建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积极研究制定《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君山片区生态移民计划》,并正对该规划进行进一步研究和修改完善。二是扎实开展生态移民搬迁工作。自1999年开展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村社综合治理规划以来,文山市共投入500余万元,对保护区内坝心乡的所作底村、核桃树村、多依树村和薄竹镇的幕诗冲村、肺田村2个乡镇5个自然村开展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共搬迁农户140户617人。搬迁建设地点分别位于坝心乡的坝心新村和薄竹镇的独田村,户均安置面积270 m2、建筑面积91 m2。通过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工程,有效减少了周边村寨对保护区资源的采伐和破坏,保护区内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力度大幅下降,遭到破坏的生态得到有效恢复,群众的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同时保护区内及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区社矛盾和资源压力有效缓解,为实现保护区社区共管奠定了坚实基础。

3.2保护区生态移民搬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2.1移民搬迁工作进展较慢

由于老君山片区生态移民行动计划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所需资金较大,文山市财力有限,无法在短时间内筹集充足资金开展工作,加之涉及部门较多,目前并未设立专门的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办公室开展综合协调,以及搬迁工程涉及村寨较多,具体实施时间、步骤、迁入地规划、迁出群众安置、保障服务工作、群众迁出后的生态环境治理等工作均需进一步论证、细化、规范。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生态移民搬迁工程进度较为缓慢。

3.2.2已搬迁农户存在的问题

由于移民搬迁保障机制尚不健全、产业发展滞后,部分已搬迁农户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加之生产、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导致部分农户两头居住,即农闲时居住搬迁新村,农忙时回原住村耕种土地,一定程度上浪费了生态移民搬迁资源,同时,自然保护区也未得到有效保护。

3.2.3未搬迁农户存在的问题

一是群众思想较为保守,自愿搬迁群众相对较少。由于世代生活在保护区内及周边,大部分群众早已习惯了原有的生活方式,接受新事物、新环境的能力较弱,不愿改变其生产、生活习惯,对生态移民搬迁工作产生一定的抵触。二是搬迁群众自筹资金难度较大。按正在制定中的《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君山片区生态移民计划》中生态移民搬迁筹资标准计算,生态移民搬迁村庄建设国家统一补助标准为人均5.5万元,农户自筹资金为人均2.7万元,虽然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加大了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的投入力度,但对于相对落后的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村寨群众来说,人均2.7万元的自筹款仍是一个较大的数字。三是生态移民搬迁工程投资较大,资金缺口也较大,远不能满足生态移民搬迁需要。随着物价水平不断升高,目前的国家及农户筹资标准已远不能满足生态移民搬迁、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后期安置保障工作等需要,以正在制定中的《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君山片区生态移民计划》中生态移民搬迁筹资标准计算,实施2380户9876人生态移民搬迁需投入资金8.09亿,按2014年生态移民搬迁工程中安居新房1300元/m2、100 m2/户,高产农地2000元、人均两亩,林地每亩1000元、人均十亩计算,仅安居新房、高产农地征收、林地征收3项资金已占生态移民搬迁总额8.09亿元的55%,且以上资金还不包括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后期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工作需投入资金。

4 关于实施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生态移民搬迁工作的对策建议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生态移民搬迁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迁出与迁入区域及条件确定、搬迁的实施方式、搬迁项目与相关项目的整合、搬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方面面。因此,实施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生态移民搬迁,需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高质量的生态移民搬迁,达到切实保护老君山生态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1.1合理规划布局,切实保障搬迁群众生活质量

实施生态移民搬迁,既是一项生态工程,也是一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因此,应按照“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坚持搬迁安置与后续生存发展并重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移民规划。一是安置区域尽可能方便搬迁户群众生产生活,尽量选择靠近城镇、靠近中心村、靠近公路,避河道、滑坡体、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区,确保搬迁群众居住安全。二是综合考虑搬迁群众承受能力、民风民俗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以及垃圾污水处理、新能源利用、综合防灾减灾等配套设施建设,做到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方便群众,提高搬迁群众生活质量,促进保护区和迁入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1.2强化政策保障和产业扶持,确保已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发展

已搬迁群众生产生活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后续生态移民搬迁工作的开展。因此,一是要逐步建立完善移民搬迁安置优惠政策,保障移民基本生活,如对特殊困难搬迁户,制定就业帮扶机制,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等。搬迁后成为城镇居民的,优先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就医、就学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在水、电的使用上给予相应优惠等。二是加大产业发展力度,制定安置区产业发展规划,整合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等项目资源,对已搬迁的移民安置户进行产业发展、贫困户增收、能力培训、就业创业等项目支持,让移民由传统种植业向发展特色产业、设施农业转变,由单一从事农业向二、三产业转变。通过开展技能技术培训,使群众掌握使用技术,拓宽群众就业渠道,着力增强移民生存发展能力。

1.3坚持群众自愿和宣传引导相结合,稳步开展移民搬迁工作

群众是移民搬迁安置的建设和受益主体,应坚持群众自愿与开展积极的政策引导相结合,对于居住在核心区、缓冲区及试验区内的群众,应以打造生产生活条件更优更好的迁入区为前提,并做好政策宣传引导和相关补偿工作,依法依规对原住居民有计划地逐步迁移。对符合搬迁条件的保护区周边群众,应按照自愿申请,政府统一规划实施的原则有序搬迁,尽量避免因不符合群众意志而引发的矛盾,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1.4建立资源整合机制,加强工作合力

实施生态移民搬迁,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应大力整合发改、扶贫、国土、住建、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项目资金,建立完善整合机制,实现全市统一使用,统一下达计划,统一补助标准。通过整合项目资金,顺利推进移民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发展、农民能力发展、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建设,降低搬迁群众自筹部分资金,减轻群众压力。

1.5拓宽资金渠道,多方筹集资金

通过国家项目投资、争取社会支持、捐赠和引资等工作,多方筹措资金,广开募资渠道。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投入,因此,应积极加强对上衔接,争取上级相关部门支持,加大对保护区的投入力度。森林生态系统及水源地保护是社会公益事业,要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加强保护老君山的宣传教育,从而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调动全社会重视和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各界捐助和投资,建立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及水源地保护基金。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争取省外、国外援助。通过国际合作项目为保护工程引进资金,争取如赠款、贷款项目以及各种实物形式等援助。同时,逐步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此外,设立老君山自然保护区专项资金专户,实行统一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注:文中所有数据均由文山市老君山管理中心提供。

On the Ecology Migration around Laojunshan Natural Protection Zone in Wenshan

LIN Weijin1, FAN Guorui2
(1. Xigu Township, Wenshan Yunnan 663099, China; 2. Laojunshan Management Committee, Wenshan Yunnan 663099, China)

Laojunshan in Wenshan is an important protective barrier for Wenshan city and even for Wenshan prefecture, and a major concentrated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 which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Wenshan’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work of ecology migration in detail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recent years’ migration and advances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lan, propaganda, policy making and industry support and so on.

Wenshan; Laojunshan; ecology migration

D632.4

A

1674 - 9200(2016)03 - 0073 - 04

(责任编辑杨爱民)

2015 - 03 - 11

2014年文山市政研课题。

林威进,男,云南马关人,中共文山市喜古乡党委副书记,主要从事基层党建等工作。

猜你喜欢
老君山文山自然保护区
“新时代山乡巨变”
—— 《老君山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Modulat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coupled waves between fast magnetosonic wave and slow Alfvén wave in the laser-plasma interaction
老君山
陈飞:情系老君山
梦幻老君山
文山肉丁
文天祥与文山肉丁
山歌唱文山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