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丁茹(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河南·洛阳)
电子商务“物流瓶颈”研究
□文/刘丁茹
(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河南·洛阳)
[提要]如今电子商务已经渗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随之而来的是对物流的需要也越来越多。然而,就目前的物流体系来看,并不能支撑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问题显得日益紧迫。本文对中国物流现状进行分析,引出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瓶颈”问题,着重就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体系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瓶颈效应
收录日期:2015年11月13日
(一)起步比较晚,发育水平低。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可以划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计划经济模式,政府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工作的重心是确保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而不注重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和效益的取得,物流业没有大的发展;第二阶段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开始从以政府为主导的计划经济向以市场为主导的市场经济转变,市场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随着西方先进的物流思想传入中国,物流产业也开始了初始成长期;第三阶段是1993~2001年,由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企业物流需求的不断增加,现代物流开始得到广泛重视;第四阶段是2001年至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物流企业开始大量涌入我国市场,促使我国物流业开始迅速发展。
(二)商业环境落后,发展条件不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在中国自己经营物流的企业有很多,呈现出“大而散”、“小而全”的局面,这种物资流通布局造成大量资金浪费和资金闲置,又阻碍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二是早期的分散管理系统使企业的货运代理功能单一,不能提供完整性的系列服务,服务范围小,并且这些公司相互之间合作薄弱。此外,还存在着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方法简单、无法及时满足客户对服务和质量的双重需求等问题,也就是说目前这些企业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并没有使客户感到比自营物流更有利和方便,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市场对物流服务的需求疲软。
(三)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整个社会物流系统运作的基础是各种交通运输设施,它们固定在线路上或者某个地点,如公路、铁路路、机场、港口等,这些基础设施共同构成了综合运输系统。我国的陆地货运中心、航空货运站、码头集装箱堆场等都是以这些交通运输为基础,为社会提供物流服务的;而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则是由企业自主建设的综合性物流基础设施。
(一)电子物流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我国物流起步晚,加之政府和社会对物流知识匮乏的极不重视,导致了我国存在与电子物流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法规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在处置原有的储蓄设施和人员时,受到的阻力障碍多,并且当物流企业跨区域发展时,常常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困扰,所以国有企业往往更多地选择外部物流服务,这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参与和扶持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建立相适应的物流政策和配套法律法规,同时对物流主体资格进行认证和规范,创造现代电子物流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物流人才严重缺乏。近几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具备电子商务知识和专业物流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受到了社会的热捧,使国内物流人才面临新的挑战。由于以前一直将物流业归类为附属行业,人们只重视商业的发展而忽略了物流业,导致了中国的物流专业教育起步较晚、教学方法比较简单、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教学实践。物流专业师资和物流在职人员职业教育的严重缺失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关键瓶颈。国外物流发展的实践表明,物流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尤为重要。
(三)物流观念陈旧,缺乏创新。其一,由于我国的物流业起步晚发展慢,人们对物流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尤其对电子商务物流的认识更是局限于商业服务的网络化和信息共享的一体化,从而忽视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因而,现代物流仍大多是依靠传统的经销渠道来进行,没有与现代物流相适应的渠道进行,这也正是我国现代物流业长期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二,我们本身就缺乏对物流的基本认识,再加上近几年电子商务的发展赋予了物流业更多的内涵和意义,导致我们的物流观念与物流发展脱节,从而又进一步阻碍了物流业的发展及创新,同时也使得电子商务的发展后劲不足。
(一)建立物流企业信用,完善物流相关法规政策。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为平台,虚拟性是互联网的特征之一。买卖双方在虚拟的网络中交流,不能面对面地进行交易,彼此缺乏信任,从而不利于电子商务的有效开展。因此,在这样一个宏观环境下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建立物流企业信用体系,需要企业做到以诚信为本真正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使消费者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购物便捷,从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及时获取货物的跟踪信息,实现内部信息一体化,建立类似的配送网络,提高物流过程的透明度,才能突破物流递送瓶颈,从而提高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政府作为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部门,更是应该参与其中,制定和完善物流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二)开展物流学术研究,培养专业物流人才。培养物流人才需要学校、企业、政府部门三方的共同努力,缺乏任何一方的参与都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首先,作为学校应增设现代物流专业,培养专业物流人才,同时借鉴和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物流教育方案,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从业人员的教育规范和标准,开设独立的科研课题,提高科研水平,为物流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和人才储备;其次,作为企业对现有物流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调整现有的物流人员组织结构,提高物流管理人员的应试条件,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做硬性要求;最后,作为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来扶持物流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教育部应重视基础服务,开设科研机构和培训师资力量。
(三)创新物流观念,发展现代物流。我国政府需要改革创新,落后的物流观念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缓慢的关键问题,所以要摒弃那些与时代发展不符的陈旧观念,树立现代物流观念。所谓“现代物流”就是一个新兴的跨行业、跨部门、渗透性强的产业。现代物流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能为客户提供多功能的综合性服务。近几年来,我国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多式联运的产生以及专业物流企业的产生和发展都为我国现代物流奠定了基础。在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已趋向成熟,尤其是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更是走在现代物流领域的前列。但是我国在借鉴西方经验发展现代物流的同时,更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物流。
电子商务和物流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因为有物流的参与才如虎添翼,而物流的发展势必离不开电子商务的参与。因此,只有树立企业物流信用,建立相关法规,加强物流研究,培养物流人才,创新物流观念,发展现代物流,建立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和社会化一体的高效合理的物流体系,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注重创新,才能实现我国物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进而实现电子商务的新一轮飞跃。
主要参考文献:
[1]丁俊发,王之泰.现代物流论丛[J].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7. [2]金真,唐浩.现代物流——新的经济增长点[J].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12.
[3]杨中.我国物流业现状及发展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
[4]何增强.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与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09.9.
[5]徐双庆.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0.2.
中图分类号:F724. 6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