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 雨 周戏浪(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汨罗市“十三五”新型工业化发展浅议
□文/杨雨周戏浪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提要]按照调整结构、壮大规模、提升层次、做大总量的总体要求,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引擎,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园区为主战场,以优化环境为保障,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势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提升工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实力,将汨罗市打造为新型工业化强市。
新型工业化;对策;汨罗市
收录日期:2016年9月18日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实施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是汨罗市实现富民强市的根本途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汨罗市“十三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是汨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汨罗市工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一项纲领性文件,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行动纲领。
汨罗市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园区经济稳步提升,乡镇工业有序推进,节能降耗效果明显。2015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750亿元,年均增长15.8%;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70亿元,年均增长15.6%;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70家。目前已形成有色金属加工、碳素、安防设备、造纸、机电制造、家具制造、食品加工七大产业,产业发展态势较好,多点支撑格局基本形成。
受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宏观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和市场环境影响,以及银行体制、金融机构市场化选择、实体经济自身发展等因素影响,国家对中小企业信贷扶持政策落实难以到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匮乏,市场化程度不足,融资困难。由于受国家土地政策约束,工业建设用地指标有限,乡镇工业用地手续难办,审批程序时间久,项目难以落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初加工多、精加工少等问题,企业升级慢、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开发能力弱、专业性差、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一)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依托汨罗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发展以再生塑料加工业、再生有色金属加工产业、拆解加工产业等为主的再生资源产业,推进再生铜、铝、铅、特种钢、塑料等材料产能技改升级,统筹布局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建设。在提高现有企业的配套和精加工能力的基础上,引进一批生产、管理、销售比较成熟的塑料加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改造、研发,加大塑料改性领域的技术攻坚,开发防辐射PVC板、碳氮复合材料、工程塑料、塑料合金、汽车专用塑料、改性材料、高性能专用塑料等产品,促进创立自身品牌,加快建设塑料加工区。
(二)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碳素龙头企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鼓励自主创新,重点打造高端品牌,形成产业集群。以生产大规格高功率石墨电术、核能墨、航空航天用石墨和各领域用特种石墨及碳石墨复合材料等技术含量附加值高、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为主要方向,发挥鑫祥碳素等规模企业带动作用,加大华先碳素、汇鑫碳素、金联新材料、鑫湘炉料、智远碳素材料、盛乐碳素材料等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扩大大功率石墨电极、碳-碳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极材料等产品产能。
(三)大力培育扶持新兴产业。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新能源革命等新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为主,围绕“扩大规模、改善结构、集聚集约、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推进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弼时片区)主动承接长沙经济开发区的新型材料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步伐。重点支持音品电子、铭鸿电子、协音电子、艾普通讯等电子行业企业发展。加快推进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新市片区)拆解加工区的电子产品零件投入电子信息产业的循环利用,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引进LED、锂电池、超强触摸防护玻璃、片式表面滤波器等生产项目,形成电子产业集群。
(四)着力推进两大园区建设。完善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新市片区和弼时片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进智慧园区建设,依托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平台、数据中心等,通过智能化应用系统、绿色节能管理和政务办公平台,在园区信息化建设方面建立统一的组织协调架构、业务管理平台和对内对外服务运营平台。建立智慧企业服务平台,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企业办公所需的IT、网络相关设备等配套能力的租用服务。建立智慧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管理平台。建立智慧物流平台、智慧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智慧交通与应急指挥平台、智慧公共安全管理平台,建成高效、安全、智能、绿色的园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五)着力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促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施物联网专项工程,推进物联网在再生资源、碳素、食品、安防设备、环保设备等领域的应用,培育智能检测、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模式。建设自动化车间和智能工厂,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实时、远程服务,探索在线监控诊断、融资租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业务,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快推进工业设计中心、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和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支持“工业云”平台建设。
(六)着力提高工业经济创新能力。应当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激发全市的创新创业热情。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契机,以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为主要内容,在研发经费投入、相关政策落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上全面发力。围绕汨罗市优势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聚集发展,提高企业之间协作配套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群体效应。充分发挥飞地工业园优势,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带活当地配套产业、同类产业发展,推动创新创业。
(七)着力加强工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广泛应用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全面推进再生资源、碳素、安防、环保设备等行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以重点用能企业为切入点,加强能源管理制度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效水平对标达标,重点支持有色金属、碳素、安防等重点用能行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探索推进节能新机制,建设以服务中小企业节能减排为主的节能服务体系,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鼓励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研发及产业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庞瑞芝,李鹏.中国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J].经济研究,2011.11.
[2]王瑜炜,秦辉.中国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耦合格局及其变化机制分析[J].经济地理,2014.2.
[3]孙虎,乔标.我国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4.
[4]王昕.四川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5]吴一洲,吴次芳,王琳,罗文斌.浙江省新型工业化地域差异及其机理研究[J].地理科学,2009.4.
[6]叶裕民,黄壬侠.中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机制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6.
[7]余华银,杨烨军.安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研究[J].财贸研究,2007.1.
F42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