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2016-03-16 08:40孙邦国中共安徽省六安市委党校安徽六安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20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安徽省农业

□文/孙邦国(中共安徽省六安市委党校安徽·六安)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文/孙邦国
(中共安徽省六安市委党校安徽·六安)

[提要]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和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发达地区相比较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应加大改革力度,多措并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早日实现农业强省目标。

安徽;现代农业;问题;对策

原标题:安徽省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收录日期:2016年9月7日

一、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即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玉米振兴计划,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连年高位增产,实现“十二连丰”。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707.6亿斤,比上一年增加了24.5亿斤,增长3.6%;综合平均单产达到355.6公斤/亩,比上年增加了12.1公斤/亩,增长3.5%。“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截至2015年底,安徽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820家,比2010年增加2,611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9,000亿元,比2010年增加5,30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了1.97∶1。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成长。安徽省一直把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截至2015年底,全省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31家,比2010年增加246家;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1万个,比2010年增加4.6万个;家庭农场从无到有,发展到2.9万家;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近700家。

(四)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增强。农业生产的科技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近年来,安徽省不断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农业科技支撑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15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2,100万亩,农机总动力达6,600万千瓦。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高于全国近4个百分点。建成了300个绿色增产示范片(区)、示范村、示范家庭农场和705个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片。

(五)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主攻水稻机插和玉米油菜机收等关键环节,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互联网开始应用于农业领域,推进以大田生产为重点的农业物联网建设与应用,初步建成了4个农业物联网示范区、23个示范县。邮乐农品电子商务平台正式运行,279家农企和农民合作社开展了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同比分别增长65.6%和59.4%。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增加到80个。

二、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投入仍然不足。近年来,尽管安徽省财政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但由于投入面大、资金量少,仅靠政府财政投入来发展农业是非常困难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仍然缓慢,设施农业进展不快,这些因素导致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以至于一遇到灾害性天气,农业损失就会很严重,农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

(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虽然安徽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60%,但是和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发达地区相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由于受到人才、资金和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普遍较低,附加值也低,是农业领域“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难点。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不足。近年来,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快速增长态势,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总体发展水平低、带动能力弱,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也刚刚起步,要真正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进城,务农劳动力素质出现结构性下降,与现代农业要求的高素质职业农民相距甚远。

(四)现代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高。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很高。2015年安徽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1.2∶51.5∶37.3,农业所占比重过大,服务业比重太小,明显不合理。一二三产业没有深度融合起来,农业产业链条短,缺乏规模龙头企业。很多农业资源由于缺少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只能作为原材料销售,很难获得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全国驰名商标和知名品牌也比较少,竞争能力不强。

(五)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凡是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他们的农业服务业一定很发达。现代社会中,没有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农业是不可想象的。近年来,安徽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来看,安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化服务程度仍然不高,大多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都比较松散,很难有效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很多组织虽然已经正式成立,但由于受到经费、人员等方面的制约,多数生产、经营户未能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共同面对市场竞争中的风险。

三、安徽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思路

(一)加大投入力度。一是优先保障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增加财政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出,基建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加大财政对粮食生产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力度。转变投入方式,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二是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在部分县开展农业补贴政策改革试点。继续落实棉花补贴政策、粮油生产大县、生猪调出大县财政奖补政策。扩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奖补范围。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制度;三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壮大县域经济,带动农民就业致富;四是加快精准扶贫步伐。坚持片区扶贫攻坚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制定和落实帮扶措施。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扎实推进移民搬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等工程。

(二)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针对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不足的现状,必需下大力气引导培育发展。严格执行《关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以政策的组合拳,促进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一是推动规范发展。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引导合作社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发展质量,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培育行动计划;二是引导联合发展。顺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发展的需求,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积极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各类主体之间的产业联接、要素联接和利益联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

(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是调整农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尊重农民意愿,根据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发展优先序。在保口粮、保谷物的基础上,宜经则经、宜饲则饲,逐步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招商引资力度,保持农产品加工业较快增长。依托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三是增强科技创新活力。建立农业科研激励机制,整合现有的资源和力量,推进产学研结合,支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四是发展绿色安全农业。关键是落实好“减、退、转、改、治、保”六字要求,推广“节肥、节药、节水”技术,降低农业投入品使用量,加强农业废弃物转化利用,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四)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的建设过程是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过程,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之一就是建设繁荣、富裕、文明的美丽乡村。一是着力提升中心村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抓好第二批省级中心村建设工作,立足现有的基础,注意避免大拆大建,尽可能保持原始风貌、留住乡愁记忆;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大县乡公路新建改造力度,实施宽带下乡、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三是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继续抓好改水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等项目实施,继续巩固“三线三边”治理成果,逐步推进由边向内、由点到面的延伸;四是扎实推进产业兴村,强化富民导向,把村庄整治建设同发展乡村旅游、农村文化产业等结合起来,努力走出一条村庄建设与经济发展、群众致富互促共进的路子。

(五)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1、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为重点,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坚持政策底线,严把质量关口,稳妥有序推进,确保如期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任务。按照不动产统一登记原则,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尽快制定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抓好改革试点。加强村级集体资产运营管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打造一批区域联动一体化服务平台,保障农村产权依法、自愿、公开、公正、有序流转交易。

2、以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为抓手,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一系列政策,完善土地流转全程服务措施,健全土地流转纠纷调处机制,促进土地流转健康发展。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以及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股份合作。

3、以推进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融合为引领,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公益性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供销合作社、农垦系统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选择部分县开展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融合试点。扩大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试点,建立健全程序规范、监管到位的购买服务流程。推进农业生产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围绕大宗农作物生产全过程,制定服务标准规范,推行全程化、一体化服务模式。

4、以破解“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为重点,持续加大政策支农力度。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积极推进农业补贴“三合一”改革试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持续推进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引导县域组建和引进各类新型金融机构。组建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逐步健全覆盖全省的农业信贷担保网络。设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风险补偿资金,开展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试点。支持扩大中央政策性和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补贴品种,鼓励开发适应“三农”发展的商业保险产品,不断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和保障程度。金融机构要开发农村信用资源,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农机具抵押贷款、农产品订单和农业补贴等权益质押贷款,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抵押担保贷款试点。

主要参考文献:

[1]彭旖旎.2015安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十件大事[N].安徽日报,2016.1.13.

[2]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推进我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初步思考[EB/O L].ht t p://w w w.ahny.gov.cn,2015.8.12.

[3]储昭斌.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及体制创新研究[EB/O L].ht t p://w w w.zgxcfx.com,2008.12.12.

F32

A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安徽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成长相册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