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名师课堂”的价值定位

2016-03-16 08:31吴永才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常州213001
化学教与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价值定位

吴永才(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江苏常州 213001)



论“名师课堂”的价值定位

吴永才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常州213001)

摘要:新形势下,中学化学学科教研亟待转型与创新,“名师课堂”旨在积极转变教研方式,有效提升教研的质量和效益;基于学习、研究、实践与反思,从问题研究、智慧分享和共赢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了“名师课堂”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价值定位

2012年4月,江苏省教研室自主研发的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正式启动,它是一种网络教研现场直播活动,其主要流程为:主持人介绍主讲名师、研讨主题及特邀嘉宾→播放名师课堂录像→主讲名师按主题说课→专家品课→在线互动。“名师课堂”开播两年多以来,在省内外反响良好,从中学化学“名师课堂”活动次数的统计来看,“名师课堂”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喜爱;笔者积极参与了“名师课堂”活动,申报和承办了8次活动(笔者也上了1节课),应邀作了7次专家点评,多次引导、组织教师参与观摩学习和现场互动;在学习中研究,在实践中反思,笔者对“名师课堂”的价值定位有深入的思考、理解和认识,现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问题研究∶“名师课堂”的切入点

“名师课堂”是一种“主题式”教研活动。“名师课堂”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研讨主题为线索,以解决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重点。每一次活动都是针对主题而进行的,目标明确,内容充实,过程流畅;每一位执教者在课前要认真准备和精心设计,要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将问题转化为主题,将问题寓于主题之中,选择和确定1个主题,从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来进行较细致的、系统的和深入的研究;点评者在反复观摩、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要针对研讨主题来研究问题,要诊断教学事实,赏析和质疑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效果,从多角度、多层次和多方式等来品课、评课和议课,尤其是提出新的问题和好的建议;从体验到经验,从问题到方案,研究和研讨的过程成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成为了反思和创造的过程。

“名师课堂”基于问题,重视研究,走科研兴教之路。“主题式”教研活动具有较好的创造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对三年多来中学化学已有“名师课堂”活动的研讨主题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发现有从不同主题对同一课题进行的研究,如4位名师以“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课题,从学科观念、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角度来研究;又有针对同一主题的不同问题进行的研究,如分别从转化观、分类观和守恒观等方面来研究基于学科观念的化学教学。新课程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观念为本”的教学,引领学生从“知识为本”走向“观念建构”,基于学科观念(如知识类、方法类和情意类等)的化学教学备受大家的青睐,成为了教研的热点课题,由此课题引发了许多主题和问题的研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方式,目前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进退两难而又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基于实验(或实验探究)的化学教学得到了大家的重视,但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大家对知识教学、学习能力、科学素养、学习方式(如自主、合作、探究)和问题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以“问题→主题→课题”为特点的教研活动,尤其是以“由点到面”、“以小见大”为亮点的问题研究,吸引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探究,引发了自我反思和行为跟进,有效激发和增强了教师的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智慧分享∶“名师课堂”的着重点

“名师课堂”是一种“交互式”教研活动。“名师课堂”依托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新型交互式网络教研组织平台,创新了教研的机制,转变了教研的方式,实现了教研与现代技术的有机整合,做到了人与人之间“线上线下”、“即时延时”的交流与互动,在线研讨的教师常有几千人,如笔者上“名师课堂”公开课时,在线观摩、学习、互动和交流的教师达3000多人。基于技术的“交互式”教研,拓展了教研的时空,优化了教研的成果,广大教师既可以参加现场互动、又可以收看在线视频,教研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确保了教师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从而有效实现了资源的共享、经验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鸣等,有效促进了智慧的生成和分享。

“名师课堂”基于学习,重视自觉,走专业成长之路。实践研究的目的在于实践本身,在于实践者的智慧性行动[1],“名师课堂”为教师创造了许多研究、学习、交流和分享的机会,引领教师在共享资源、分享经验的基础上实现思想和智慧的生成与分享,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创造性地借鉴经验,就是在发展自己的教育思想,也是在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智慧不是知识、不是经验、不是聪明,它是一种心理素质和运筹能力,是教学的一种境界,智慧似水一般渗透、似光一般普照;实践智慧来源于教师的经验和反思,生发于教师的直觉和顿悟,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机智的反映;实践智慧是在实践与反思中生成,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反思中提升经验,在实践和反思中生成实践智慧[2];“倾听与对话”是分享实践智慧的有效途径,专心倾听,积极对话,参与自己的思想,参与自己的情感,实践者、参与者以开放的心态和宽广的胸怀来认识自我、完善和超越自我,智慧在分享中生成,在生成中分享,智慧的生成和分享成为了自主、自觉和自省的行为。如笔者多次观摩和学习了南京金陵中学特级教师江敏老师在“名师课堂”上的2节公开课:一是“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研讨主题是“感知真实的化学”(2012年10月);二是“物质的分离方法”,研讨主题是“为了理解而教”(2013年6月);笔者认为,江老师视野宽、境界高、学问深,对教育、教学、学习、学科和学生等有深度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有独特的思维和创意,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学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学科的价值和教学的智慧等;听了江老师的课,深受启发,内心充满了敬佩和感谢,笔者认为,“名师课堂”的每一次优质的课例都是教师实践智慧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教学机智的充分展现,是教师对知识传授的超越和对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

三、共赢发展∶“名师课堂”的落脚点

“名师课堂”是一种“合作式”、“开放式”教研活动。合作是社会、时代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教研需要高品位、高质量和高效益的合作。省教研室明晰和满足了教师的教研需求,“名师课堂”的主持人一般由省教研员来担任,执教者要求是中学正高级教师、中学特级教师、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大市学科带头人和省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等名师;特邀大学教授、中学教师(特级或正高级)和教研员等作点评,特邀中学校长和年轻教师等参与现场互动,以网络直播和在线视频的形式对外开放。因此,“名师课堂”实现了省、市、县(或区)、校之间的合作,实现了名师、教师、教研员之间的合作,实现了理论专家和实践专家的合作。

“名师课堂”基于自主,重视合作,走共同发展之路。教师是实施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变革的研究者、实践者、反思者和创造者,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名师课堂”是以教学研究为重,以教师发展为本,旨在价值引导和专业引领。其一,名师有机会向大家推介教学经验和教研成果,展示人格魅力、学术境界和专业素养等;事实上,名师的课例也成为了大家共同研讨的课题和话题,名师接受了挑战和考验,名师在与他人和自己的“对话”中有效实现了自我反思和自主发展。其二,广大教师有条件学习和研究许多名师,有机会认识许多专家和教师,发现不同的风格和个性、视角和思维、思想和观点,视野更宽广,思路更开阔,经验更丰富,能力有提高,专业有成长;每一个课例,无非是个例子,众说纷纭、百家争鸣,但往往需要“结论待定”;教研之所以有成效,是因为每一位教师针对不同的经验和思想等有主体的参与和理解,博采众长、厚积薄发,从“基于经验”走向“基于实证”的研究,多在实践中尝试、运用、调整和发展,多在自主体验和合作探究中内化吸收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使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成为了自主建构知识和意义的过程。因此,“名师课堂”是学科教研有力的抓手,是教师专业发展有效的平台;“名师课堂”恰如“导火线”和“引航灯”,引领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深化,在合作中探究,在共赢中发展。

创新是教研发展的源泉,顺应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名师课堂”立足于校本教研,着眼于区域教研,致力于网络教研,是新型的、综合的教研方式,体现了教研转型的时代性、规律性和时效性[3];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追求卓越,“名师课堂”呼唤和期盼更多的教师基于真问题,开展真研究,成为“研究型”、“专家型”和“创新型”的有思想、有个性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洁.教研员:断层间的行者[J].人民教育,2008,(19):46-48

[2]吴永才.论新形势下教研员的角色定位[J].化学教育,2012,(7):6-8

[3]倪娟.论中学化学学科教研的转型与创新[J].化学教育,2012,(5):1-4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03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11-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价值定位
中小学家校合作的价值误区与对策
中小学家校合作的价值误区与对策
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逻辑性思考
高职英语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
谈谈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机制及其创新
城镇化背景下“空心村”现象背后的农村基础教育研究
论我国传统道德的诚信规范及其现实价值
从源流与发展看民间体育游戏的价值定位
集体备课的价值定位与困境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