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志欣 2.李 墨
1.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2.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
1.刘志欣 2.李 墨
1.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2.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目前河北省已形成全民广泛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以浓墨重彩重绘了河北省文化地图,创造了新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政府间合作的项目传入我国,很快演变为一种社会运动,被广泛参与,并且逐渐形成了新的文化理念,并随着制定了新的法律和新的公共文化政策。
每个民族﹑每个社群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自己的历史,也都在自己的生活史,从而创造出独特的文化。这样一种新的文化筛选机制将重新筛选出新的文化,并由此呈现一幅更能够代表人类社会的真实生活的文化地图。
除了社会主义文化之外,外来文化涌入进来,传统文化复兴起来,并逐渐形成“三江汇流”的融合形势。社会主义思想仍然是官方媒体的主旋律,在公民的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仍保留着各种形式,被列为“新的社会主义”。一般来说,对中国文化的现实,中国文化大致包括四个部分,主体被公认为是没有意识形态偏向和民族归属的(现代)文化,另一部分又可以细分为社会主义新传统﹑外来文化﹑民俗文化。现实中,虽然公众对三色文化各有自己的倾向,但是我们仍然生存在一个共同的社会。
只有要等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全国性﹑全省性的运动,在公共生活中找到能够稳定文化认同对象的途径。河北省采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进行重新命名的方式,让原来在价值上被忽略的“民间文化”重新被归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之中,成为法律保护的对象,成为财政资助的对象。有很多曾经被忽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得到重新的保护,不仅得到社会全员的认可,同时也得到了法律的保护。如此下来,民间文化项目通过这一机制从消极转为积极,逐步被归入省级保护层级,从而建立一种文化的认同。
对民间文化的保护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神奇的效果,在程序上看是得益于重新命名的技巧,并在逻辑上具有优先权的效力,如果现代以来基于民俗文化项目优先级评价形成了政治正确性的权力精英和知识精英上必须科学与迷信﹑先进与落后﹑精华和糟粕的区分尺度,在习惯性的思维思想的现代意义的民间文化,必须属于后者的负价值。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是由文化的传承者提出自己的代表性文化,而评审者的工作以两项承认为前提:第一﹑承认各种社群有自己的代表性文化;第二﹑承认社群有提出自己的代表性文化的权利。评审者主要只是确认项目的真实性与列入代表作名录的必要性。被列入省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实际上早已是地方上公认具有特色且比较杰出的文化项目,省级名录只不过是借助一项新的程序对地方上在这些已经承认的项目予以承认而已。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遵循相互尊重﹑相互承认的原则,促进文化共享机制的形成,造就了新型的共同体关系对县和当地的专有文化项目代表的多层次的系统名称列表,在基层的省级和国家级的遗产,使用适当的方法,将共享文化,文化共享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转换。这样,列表将成为一种社会的认同文化,并成为具备共同凝聚力的文化保障。在国际社会中,各种代表性文化项目都被称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因此。文化共享的理念对河北省的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具有建设性的价值。
中国现代的学术和思想是从西方引进的,启发人们的自我期望,借助西方的全面优势造就“外来”的综合优势,运用文明和野蛮的手段攫取了对于中国社会的话语权﹑命名权,持续的对中国社会进行着改造。它的优缺点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给出一个简单的评价。然而,有一点是需要明确的,中国现代学术和思想剥夺了平民百姓的生活自身的文化素质,把他们自身的文化重新命名为其他的东西(如迷信﹑糟粕),理应将公共日常生活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政治暴力的革命目标。
现阶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民间文化的合法化显然是有局限的。虽然在理论上,我们的社会已经以范例性的事件,创造了文化革命的逻辑﹑方式。但是在现实中,公民社会本身并不是完全实施文化资格。人们的常识也不能顺利地转化为判断国家政策的尺度,人们的生活细节不能成为技术创新的服务对象,甚至普通人通过宗教做好人也还有一些障碍。总之,中国的寻常百姓还没有充分赢得现代公民的文化素质。可见,从文化革命在理念上逻辑上的终结到普通公民成为文化的主人还有一段距离。这是需要我们清醒认识的。
本论文是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 “河北省传统文化保护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6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