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池宝,曾伯平
(1. 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贵州遵义 563002;2. 韶关学院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韶关 512005)
国内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
黄池宝1,2,曾伯平1
(1. 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贵州遵义 563002;2. 韶关学院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韶关 512005)
文章通过对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育发展问题的系统全面的阐述,揭示了问题的症结是管理机制与观念习惯,论述了只有建立起兼顾各方要求、体现人才培养与效益并重、政府重视与规范管理、充分调动学生、高校和企业三方积极性的强有力的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育运行机制,才能打造成熟的产学研实践教育平台,从而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国家创新水平,推动科技快速发展。
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育;问题
国内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且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体制以及科研水平各方面原因的限制,其发展依然困难重重,我国的科研技术与实际生产依旧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脱节。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虽然显著发展起来了,但高校的科研转化率依然不是很高,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我国现行经济体制的影响,将人才培养的方向局限于狭窄的专业的适应性教育,把实践能力的培养限制在校内各环节中,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育模式的快速发展;二是高校过于强调学术性的教育与训练,而忽视了社会的实践锻炼,也就把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人才培养潮流隔绝在大学教育发展的主线之外。可以认为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发展与教育自身的发展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育不仅符合我国的教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且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挑战。本文对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一系统全面的阐述,以期为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决策者、实施者提供借鉴,促进这一办学模式的普及推广,提升这一办学模式的实效,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快速提高。
(一)因产学研机制欠完善而导致实施困难
一方面,政府还没将产学研项目作为任务或者指令分配给各方。另外,政府并没有出台相关人事、财务以及奖励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产学研双方的积极性,而这些条件只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才能实现,产学研双方才会有饱满的积极性。高校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必须要有充足的经费和完善的设施。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育投入的资金不足,交易成本问题难以解决,三方的利益问题难以协调,各方在成本问题上达成一致的意见是首要问题。
(二)产学研双方的观念认识均受到了限制
根本目标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创新人才;而企业则是以社会需要为根据,生产受到人们欢迎的产品,其各项工作,无论是创新还是研发都是依据这个利益取向而来。然而我国多年的实践证明,高校在参与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新能力不足。而且企业本身对于其产品的创新也不是很重视,他们更在乎原材料等一些原动力。
(三)产学研教育并未落实到位且有纸上谈兵的嫌疑
虽然各个高校都有不同形式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但不难发现其都表现出一种松散的状态,高校以协议合作的企业其实并不多。高校对于产学研实践教育模式的关注及重视不多,而且企业对于产学研合作教育并不热情。其次是,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育模式的形式单一,一般只有学生实习以及订单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对于学生的培养并不会引起很大的改变。在与企业合作中,高校希望通过企业的一些技术以及理念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教育,使学生获得更多有意义的感性认识以及一些实际的技术指导,但一部分的企业其实本身并没有什么技术或难以对学生造成实质性的改变,学生在参与其生产过程中时,只是在做一些机械活动,没有任何技术含量,这样也打击了学生甚至高校的积极性。
(四)产学研合作双方拥有的资源不平衡
高校拥有的是充足的学生教育资源,主要是一大批优秀的教师、教学、科研设施等,其最为突出的是在优秀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而企业所拥有的是生产设备、工艺以及生产工人,虽然双方在一些资源优势上可以互补,但其资源的拥有还是很不平衡。地方高校虽然有一定的科研条件,但其整体科研水平并不高,因此无法满足企业对于科研创新的需求。其次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与企业期望也有出入,学生的灵活度、动手能力匮乏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
(五)企业因获利少而积极性大打折扣
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当今的生产力水平还不是很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在一部分企业生产中所产生的作用并不大,企业对高校提供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以及人才的需求并不急切,因此一部分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积极性就不高。另外一些劳动密集型或者技术密集型企业,依靠自己的运作就可以完成生产,也由于劳动力的过剩,企业其实并不欢迎高校学生上岗实习。再就是一些企业并没有那么多流动资金来与高校合作搞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项目。最后高校对于合作企业的要求多但是其给予的支持又很少,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上班过程中,往往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所以企业不欢迎高校学生去实习。而且高校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只考虑到育人的问题,并没有考虑企业的受益问题,淡薄了企业的生产。
(六)组织机构缺乏且管理体制条块分割严重
产学研双方都有自己的管理部门,而且彼此都有要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育的良好愿望,但是他们双方又都想维护好自己的基本利益。由于产学研两方的运行机制不一样,在合作中涉及的很多共同管理问题,往往需要双方相互协调好,但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都很困难。由于许多的顾虑和阻碍,产学研合作双方还很缺乏动力和活力。组织机构的缺乏不仅体现在各高校、企业,也体现在政府方面。目前对高校的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育还在倡导以及自由摸索的阶段,但也有一些高校、企业或地方政府的确做了这方面的工作,但总的来说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育组织机构的缺乏影响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快速发展。政府机构对于高校产学研项目的管理依然有些空白,仅依靠教育主管部门是无法促使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又好又快进行,更无法顺利地建立成熟的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育的平台,使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项目合作变得更加便利。高校的管理体制还有许多改革的空间,一方面是在管理机构的成立上,许多高校没有建立产学研合作所对应的协调性部门,相关工作依然处于迷茫状态;另外是一些高校并没有对应的激励政策,激励各个专业或者部门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企业里面的产学研合作大都还是由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兼职负责,也没有专人负责这个新的合作项目,并且他们似乎也无法创立这样一个专门机构担任对应的合作。组织机构的缺乏导致目前地方高校无法快速的进入产学研的良性的轨道,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方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加的严格,国内许多院校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内容的产学研合作实践教育尝试,构建出了多种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模式。从合作形式上可分为“校地合作型”“校企合作型”“校校合作型”“校所合作型”;从合作内容上可分为 “联合培养人才型”“共建研发平台型”“建立实践基地型”“人才资源共享型”等。无论哪种模式,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育模式已经开始构建,产学研合作规模也会逐步扩大,每个地方的条件不一样,国家不能统一规划,但是根据地方情况,地方政府也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积极地引导创建符合地方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一)政府保证实施基础
加大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泛开展的力度,政府应积极发挥政府的职能,首先是鼓励和支持产学研合作参与者之间加强合作的深度,从合作运行的体系的制度、人才培养的环境构建入手,对国家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和其他产业联合发展的共同点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对区域、国家的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通过宏观控制,从产业发展的特点出发,着重引导相关的高新技术领域、若干技术经济一体化基地建设,能够帮助提升科技与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提高整个产学研合作的作用[1]。其次是政府应发挥中介搭桥的作用。政府合理地运用自身的职能特点积极开展中介机构工作,为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育合作发展“搭桥修路”。根据交易活动本质来看,产学研合作本质上是一个交易过程,需要合作参与者投资成本,包括双方的交流沟通[2]、谈判成本、达成协议和其他相关涉及的成本,如果让产学研合作参与者自己寻找合作伙伴,企业所投资的成本往往会高出很多,而政府能够创建强大的信息网络平台,完善产学研合作网络平台交流新的交流环境,建立能提供项目招标、人才引进、信息咨询、投资运营等服务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从而为合作各方节约成本,提高产学研合的效率[3]。最后政府发挥资源配套作用。该作用能解决产学研合作中资金的缺乏问题。
国家机构作为整个社会发展模式的构建者,具有监督和调控的能力,社会的发展紧紧围绕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稳步前进,产学研合作作为国家教育事业、市场经济、科研开发的新一个合作战略,国家要对产学研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监督,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合作顺利进行。从国际的产学研合作案例来看,无论国家是什么社会性质,什么发展模式,都始终离不开国家的领导与规范,因此,根据我国发展的国情和复杂的地域差别,国家统一出台法律法规,保障校企合作,同时地方政府紧跟中央政府的步伐,完善地方产学研合作法规的制定,以区域的方式进行产学研合作构建,保证产学研合作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1. 政府完善法律法规
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育合作是现在过公认的发展教育经济的最互利互惠的平台,我国正大力投资将产学研合作深度推广,甚至上升为国家发展的一个基本策略,国家在调节和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国家职能,完善法律法规,从基础上保证合作的权益。
法治的社会,法制的约束,任何单位,组织都得有约束,才能鞭策组织和部门进行有效率的工作。高校、企业、研究机构因为单位性质不一样,目的不一样。为了促进三者之间密切合作,达到三赢的效果,那么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目前,地方政府对产学研合作模式高度重视,制定了相当多的政策和制度,都是为了促进合作顺利进行,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国家政策对产学研合作进行优惠、补贴、鼓励,但是在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合作中,注重细节,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分工做好,同时也能密切的进行交流。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就是一个体系或合作组织,在合作中,参与者共同商榷,明确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根据各方的条件制定各方都满意的具有约束效力的规章制度,合作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减少合作中双方的矛盾。
2. 促进多部门多领域合作
科技的进步,各个领域都在进行广泛交流合作。现在的社会发展趋向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各国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多领域合作促进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合作亦必须吸取这个经验。例如,英国产学研模式建立的初期,在探索发展模式中,他们采取自主研究的模式,但最终并未取得成功,最终还是采取了团体合作研究的方法,才创建出今天的发展模式。因此,多领域合作才能取得成功。不仅如此,还要加强科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大力支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科技信息服务组织,建立具有全国性、区域性,分行业、分领域的信息化网络和科技情报、人才情报数据库,为有需要的企业、大学、中介机构提供有偿服务,逐步扩大信息的受众面和数据平台的影响力。同时对我国现有企业、大学关于产学研合作的供需情况进行一次全国性的普查,对各种信息进行归类,有利于各级政府对所管辖范围内的产学研合作有一个共同的交流平台。
(二)企业重视参与合作
企业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生产技术,但企业自己投资进行技术研发,会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而受到重重阻碍,进行技术引进也会增加公司的负担。企业必须重视科技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他的作用不亚于企业优秀的管理团队。而和高校协同发展,共同进行科学研究,恰恰就能够解决企业生产技术的问题;企业的发展需要优秀的管理团队、技术人员,他们是为企业创造财富的规划者,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和学校一起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利用这个体系为自己的公司培养后备军,人才和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积极参与校企联合办学,为企业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和技术问题提供了条件。
产学研合作就是一个对高校和企业来说都是双赢的平台。但是双方进行协调合作时,制度不一样,管理不一样,容易产生分歧。因为企业是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育合作的主要承担者,这就需要企业正确看待产学研合作,用长远的目光衡量产学研的价值。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而且还要有条件的能够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这对企业原有的管理安排有出入,企业应该适当的调整公司人员安排,与高校共同协商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
(三)高校、科研机构积极发展合作创建
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是我国高校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教育方针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4]。高校和企业都是我国科技研究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科研成果很多,但是在转换使用时转换率很低,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尽可能的将科研成果转换到企业的生产中,在实验室中由于条件限制,转换时遇到很多的困难,所以高校科研机构积极和企业合作,能够为科研成果找到市场。高校、科研机构都是人才培养的基地,为了能更好的培养实用型人才,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寻找多形式的教育途径,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1. 地方高校认清地方的优势
高校同属国家教育部主管,但是每个学校的教学情况、性质、办学环境、教学理念与教学的实际都不一样。所以,高校在进行产学研合作中要冷静的认清自己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充分考虑地方大学和企业的运行性质,确立产学研教育一体化的合作指导方针。
2. 高校确定专业方向
学校专业的设置不仅关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发展。近几年国内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让学生好就业,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发展这些都是学院专业发展目的应该考虑的问题。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专业设置,根据学校教师团队设置相关的课程,这些对于学生发展都很重要。高校的专业设置重在精不在多,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的培养方向才能培养出专业的优秀人才。其次专业之间的学科设置应有一定的区别,对于大方向不同专业,基础课肯定是必修的课程,但是在强化专业方面,课程设置要有区别,能体现专业的特点,例如:化学方向——学院设置师范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材料化学专业,课程安排的基础相同,但发展的方向肯定不相同,在教学安排中还应有所区别[5]。
3. 组建一支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
借鉴中外成功的产学研教育经验,一只拥有雄厚力量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专业知识多元化,对学生的成才培养至关重要。从美国的“合作教育”来看,教师的多元化设置对教学的设置很重要。吸取别人成功的经验,我们根据实际加以利用也能发挥出效果,所以高校在聘请教师时,可以从多个领域着手,并不一定只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可以从社会上、科研机构引进一批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或工程师。而产学研合作更加有利于推动“合作教育”的发展,因为校企联合给我带来更多的教师资源。我国的产学研教育合作模式和美国相比缺少美国设置的项目协调人员,他能够密切联系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促进发展,这个角色的设置必不可少。我国构建的合作模式中没有项目协调人员设置,有合作协调人员的推进,才能让合作更加深入,我们应加强这一方面的人员设置。
4. 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
社会发展趋于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我们的经济无不受到影响,除此之外国际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日趋广泛。在这一浪潮的冲击之下,我国更应该把握机会,不仅要密切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更应该做到统筹兼顾,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全面发展,虽然我们所处的国情大前提一样,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别,相同的企业发展也会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四)创建联合机构
单独创建联合机构,从合作参与者的管理人员中抽选出部分的管理人员组合成联合机构的管理核心,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联合机构的合作运行制度,在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健全联合机构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合作,制度中将合作单位的利益分配,合作章程,合作协议纷纷进行规范,减少合作中的利益纠纷和协调摩擦。
创建联合机构,可以按照一个独立的部门进行管理,联合机构积极引导高校和企业科学研究,帮助完善高校的教学制度,改革教育培养人才模式,将科研和人才培养放在工作的首位。
(五)着重“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校企联合办学,出于人才培养的目的可以将学生输送到企业工作岗位上进行实践。但是目前中国企业的情况,高校大学生,人数众多,分配到任何工作岗位上都不能起到培训的作用,如果进行流动岗位实践学习,这种方式又不便于企业对生产人员管理。学生所在的工作岗位固定不变,由于现在的企业生产都是采用机械化生产,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流程,学生在固定的工作岗位难以进行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培训。参与技术科研的学生,因为实验室条件有限,科研项目数目有限,不能使大量的学生参与科研,这些问题都是学院与企业要面对的。既然要人才培养,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利用资源,考虑企业生产和环境的因素,将高校的教师和企业的工程师和技术师傅结合起来,组成导师团队,将学生化整为零的分给各个导师,即解决了人数众多难以安排的问题,还可以实现学生多元化的培养目标。
(六)构建新的教学机制
“解放学生学习自由”是新的教育体系应该注重的问题。我国实行教育体制改革,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极大程度的变革了以前的教育内容,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注重学生的素养形成,设置多门有益学生自己能力开发的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及视野。但是相对自由的高校教育仍然是传统的以传授为主的教学,仍然是繁重的理论课程学习,限制了大学生个性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校的大学生应注重学生成才培训,职业规划和学生个性的张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风格,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个性发展,科研学术能力,将学生从繁琐的理论知识中解放出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求以及运用实践能力,除此之外,从多途径、多方式的给学生提供专业实际运用的平台。
1. 多结构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室作为高校科研开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的平台。根据各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学生实验的现实需求,实验室应重新制定相关制度,安排老师尽可能面向学生24小时开放实验室,在节假日调整时间开放实验室,学生必须提前向实验室的管理老师提交进行科研实验项目的申请,由实验室管理老师根据学生人数、学生探究的实验内容安排实验器材和实验指导教师,指导完成学生实验。[6]
实验室应存在多种形式的开放性课题。例如: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以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为目标,提升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纪录及判断,从而运用实验结果验证理论。[7]各种实验课程开始时,尽量避免单一的基本操作性实验,要把基础实验技能运用到设计的实验课题中,达到综合运用。综合性实验,针对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实验过程中,实验项目的设置要尽量的科学,内容最好多个学科结合。例如在有机化学实验安排中,我们把从贵州省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朝兴香料公司带回来的生产内容“八角茴油的提取及成分分析”,让学生里拥有及知识和实验技能,查找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学生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掌握试验中的物质提取、回流、蒸馏、重结晶、萃取等实验操作,并尝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等新的实验仪器进行物质分析,提高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度。多种实验方式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化学科研严谨的态度。
2. 重视实验室设备优化
科技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科研成果、高新技术的成功开发都离不开实验室、实验基地。实验室设备是科研的硬件设备要求,是进行科研的条件基础。
企业要想单独投资实验室进行公司内部科研开发,但是投资资本大,对公司的支出造成很重的负担,所以很多私营企业都无法投资进行技术研发。而相对于此,高校则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和基本设备。近年来,国家重视高校教育的发展,高校的实验设备都进行了部分的更新,并且很多设备都是较先进的,但是学校虽有基础的实验设备,在其中大多数是为了学生基础的教学所设。在有目的的技术研发上,实验室的设备往往不够或仪器不足。所以当校企进行联合时,实验室的条件可以互补,校企共同出资增加实验室的先进器材,一方面企业可以拥有自己的科研场所,另一方面学校能够吸引更多的师资力量,以达到资源共享。可是,在振东,潘伟彬.论地校企联合加大实验室的创建力度时,应该注重实验室的科研项目的多元化,使实验室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
我国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育培养模式在运行与推动过程中虽然有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问题仍然不少,仍然是大大落伍欧美发达国家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水平。欧美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成果90%源于产学研合作,可见产学研在科技进步上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完善我们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从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科技快速发展。
[1]张云玲,王文奎,齐西鹏.产学研结合视野下政府政策的具体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4):162-163.
[2]吴文华.产学研合作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1999(2):44-45.
[3]张东丽,李庆恒,张娜萍.政府参与的不连续创新过程产学研合作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 2010(25):104-105.
[4]崔元权,张蕾.高校计算机专业产学研教育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4):41-44.
[5]张群正.应用化学专业建设与实践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 2004(3):30-33.
[6]梅彬运,曾进辉.开放实验室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8(3):95-97.
[7]戴树春.试论电子技术实验室教学改革[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2,4(2).
[责任编辑 鲁海菊]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Practical Educ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Study-Research
HUANG Chi-bao1, 2, ZENG Bo-ping1
(1.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Zunyi Normal University, Zunyi 563002,China;
2.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Yingdong Bioengineering College,Shaoguang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 China)
The problem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practical educ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study-research were systematically expatiated. It revealed that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was rooted on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the concept of habit. The powerful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study-research was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s of all aspects, to lay equal stress o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fficiency, to parallel government's attachment of importance to practical education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and to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university stud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motivation. And thus, the ripe 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 would be built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mprove the innovation level of our country,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duction-study-research; Integration; Practical education; Problem
G642.41
A
1008-9128(2016)01-0107-05
10.13963/j.cnki.hhuxb.2016.01.028
2015-09-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562050);贵州省第八批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专项基金(黔科合人才团队(2015)4007号);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2015]2146号);贵州省教育厅2014年度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黔教合KY字[2014]296);贵州省教育厅2014年度省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黔教[2014]JXGChcb)
黄池宝(1969-),男,湖南汨罗人,教授,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双光子荧光探针及其显微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