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晨
天津市宁河区园林建设工程服务中心
城阳区居住区植物造景模式调查研究
邱 晨
天津市宁河区园林建设工程服务中心
本文以城阳区居住区为例,结合城阳区气候特点,开展城阳区居住区植物造景模式的调查研究,对提高居住区环境质量,营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城阳区;居住区;植物造景;模式;问题
城阳区隶属青岛市,位于山东省的东南端,属北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以下就城阳区居住区植物造景模式调查研究进行分析。
1.1相关概念。第一、居住区: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在我国,还特指居住区规划结构中的一个层次,它被城市干道或自然界限所围合。第二、景观模式:景观模式是指人为的对具有相同特征的景观单元进行归纳和提取的景观结构类型。景观单元是指生态系统里具有一定稳定性和完整性的综合体,各类景观单元的镶嵌组合体统一构成景观。一个景观单元中可包含多种景观模式。
1.2植物造景配置形式。园林植物配置方式主要有规则式和自然式。居住区风格决定植物配置方式,不同的配置方式产生不同的风格,西方国家往往使用规则式,而在中国爱古典园林,“模仿自然,效法自然,崇尚自然,一切莫不受之自然”美学思想的影响,多采用自然式配置。
2.1城阳区基地概况。城阳区是1994年青岛市行政区划后成立的新区,地处青岛市市区北部,位于东经120°07′-120°34′、北纬36°11′-36°24′。东依崂山区,南接李沧区,西临胶州湾与胶州市相邻,北与即墨市毗连。城阳区东面环山,西、北两面是平原,西南临海,地势起伏不平。城阳区属北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及季风进退均较为明显,雨水丰富,年温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又表现出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
2.2道路绿化。以居住区主要行车道为调查对象,分析植物滞尘和抗so2能力,通过对其模式的探讨来分析居住区道路绿化的质量和推测居住区的防污染能力。通过调查,出现比例最高的模式是:乔木+草。对空气污染物阻隔净化整体效果最好的是模式:乔木+小乔木+灌木+草。
2.3宅旁绿地。比如楼东。宅东绿地的植物配置,一般以简洁为主,所以应用植物种类较少。有些居住区的宅间道路已栽植了两行行道树,所以通常在两旁空地上配置一些耐荫花灌木或高绿篱。而裸露地面用草皮铺装,显得非常整洁美观。所用的模式为:乔木+灌木球+绿篱+地被;乔木+灌木球+地被;乔木+地被;灌木+地被。植物种类中乔木为雪松、樱花、紫叶李、国槐等。
2.4公共绿地。绿地的大小是影响树木生长的重要环境条件。下面是根据公共绿地绿化结合几种模式分析:⑴灌木+草坪模式:该模式视野开阔,但无遮荫,不利于居民活动。在调查当中发现,不同种类的灌木生长状况不同,营造的景观效果也就不同,并且该模式绿化防污染能力不足。⑵乔木+草坪模式:该模式是典型的西方疏林草地景观,其郁闭度(林冠投影面积/林地总面积)一般在10-20%,具有视野开阔、便于活动等特点。⑶乔木+灌木模式:该模式的绿地结合广场设计比较多,由于担心人的践踏,一般不种植草坪。运用好该模式对环境当中的空间对比、软与硬、虚与实、光线的反射与渗透是非常有效的。但如果应用不当,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5附属绿地(停车场)。小汽车停放场地紧张仍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有些小区无地下停车场,造成停车位严重不足。在调查中发现,青岛市城阳区居住区中的室外停车场都是漏花植草砖铺地,漏花植草砖漏空率常常为30%—45%,即可种植30%—45%的草。
3.1现阶段城阳区居住区植物造景模式存在问题
3.1.1道路绿地。道路绿地植物种类单一,种植结构简单;主干通车道路防污染能力一般。绿化模式中,出现比例最高的是乔木+ 草2层结构。该模式结构简单,绿化带窄,其生态性较差,只能起到隔离作用。
3.1.2宅旁绿地。有些居住区中,忽视了一些植物种植的细节,比如紧靠房基处种植高大乔木,遮挡了住户的窗户,影响通风和采光。调查中发现,楼东、西两侧绿地很少设置绿色荫棚或者种植攀缘植物。另外,行列式住宅容易造成单调感,甚至不易分辨,因此要选择不同的树种,不同的种植方式,作为识别的标志。
3.1.3公共绿地。一些小区以硬质景观为主,植物只起到配合作用,硬地铺装上安置的活动设施使用情况并不理想。尤其是结合广场设计时,乔木+灌木模式比较常见,由于缺少足够的植物遮荫,使广场出现春秋热闹、夏冬冷清的局面。
3.1.4停车场。一些居住区普遍存在缺乏合适的停车用地,小汽车随处停放,占用车行道与步行道,地面车库或车棚影响视觉环境并造成空间拥挤的不良状况。有些露天停车场没有种植树木为车辆遮荫。
3.2城阳区居住区植物造景模式问题的对策。
3.2.1道路绿地。种植植物应有效地将住宅楼与道路隔开,有很好的防护功能,季相变化明显、观赏性好。推荐使用“立体型”模式:上层:落叶乔木——臭椿、国槐、白蜡等;常绿乔木——黑松、圆柏等。中层:落叶灌木——紫荆、紫薇、连翘、山楂、红叶李、木槿、木香、丰花月季;常绿灌木——大叶黄杨、花柏、龟甲冬青、海桐。下层:地被草坪——麦冬、中华结缕草、早熟禾。
3.2.2宅旁绿地。在居住区中,宅旁绿地是居民最亲近的绿地之一,因此在宅旁除了种植具标识性的植物外,还应种植观赏性较强的树种,推荐“观赏型”种植模式。比如多层楼东。因风小、湿度小、缺水,土壤贫瘠,主要选用耐旱、耐瘠薄,观赏性强的树种。上层:落叶乔木——白蜡、栾树等;常绿乔木——桧柏、白皮松、龙柏。中层:落叶灌木——蔷薇、金银木等;常绿灌木——大叶黄杨、小叶女贞等。下层:中华结缕草、早熟禾、麦冬、葱兰。
3.2.3公共绿地。考虑到城阳区属北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以及居住区绿地的重要性,推荐几种适应城阳区气候的种植模式:⑴“小气候展示型”种植模式。因小气候条件较好,选植抗性较差、适应性较差、观赏性好的树种以及引入一些新品种。⑵观果型。主要选植耐旱、耐瘠薄而观赏性强的观果植物,达到三季有果的景观效果。⑶观花型。主要选用耐旱、耐瘠薄的观花植物,达到四季有花的景观效果。⑷闻香型。主要选用一些芳香型树种,配置其它观赏性好的树种。
3.2.4露天停车场。上层:黄栌、栾树、合欢、刺槐、元宝枫;中层(绿篱):大叶黄杨、龟甲冬青、小龙柏、红叶小檗、金叶女贞;下层:马尼拉草。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经常感知的环境空间,其绿化环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植物是居住区环境绿化的主体,植物景观模式是居住区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因此对居住区植物造景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1]刘骏,蒲蔚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彭慕海,王霞.北方居住区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J].辽宁林业科技,2003
[3]彭卫强.浅谈城市市政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J].中国西部科技.2009
[4]刘洪铭.浅谈植物造景的几点体会[J].科技信息杂志.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