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缘起及对策

2016-03-16 03:05周丰生
河池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信仰马克思主义

周丰生

(广西民族大学 相思湖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试论“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缘起及对策

周丰生

(广西民族大学 相思湖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在转型期的中国,各种思潮交融交锋,部分“90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出现了危机。“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不仅事关其成长成才,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因此,根据危机的缘起,结合实际从多角度探究树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科学路径尤为重要。从时代特征与大学生身心特点出发,剖析政治信仰危机的缘起,从传播理论等方面探索科学信仰培育路径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性,进而筑牢“90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90后;大学生;信仰危机;缘起;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共产党人首先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信仰问题至关重要,信仰是人们共同奋斗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是人们相互联系的精神纽带。政治信仰是一种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占统治地位并起支配作用的公众信念,是关于社会最高理想和最佳境界的政治信念。信仰问题至关重要已经成为了共识。2007年零点调查咨询公司公布的《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显示:3.2%的中国人自认是基督徒,自认是佛教徒的也有18%。2014年湖北大学戴茂堂教授等人合著出版的《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及其构建调查》显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当信仰的,小于25岁(基本是1990后出生)的分别占10.3%、25%和9%,而25岁以上选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当信仰所占比例更大。可见,“90后”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危机问题应该引起党和政府关注。当前从信仰危机产生的主客观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研究相对薄弱,特别是结合“90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展开分析的研究更有待进一步推进。通过与部分“90后”大学生的深入接触,可以发现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了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国家开放程度的加深,海内外的诸多复杂因素也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他们的价值观、理想、信念、信仰呈现出明显的不定性和多元性特点,其观念世界存在着价值观多元化与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迷茫、不坚定等问题。

一、“90后”大学生培育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研究不少,比如:有的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一词的提法提出了不同的异议,认为“信仰”容易与宗教信仰相联系,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是宗教。恩格斯在《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一文提到:“基督教和工人的社会主义都宣传将来会从奴役和贫困中得救;基督教是在死后的彼岸生活中,在天国里寻求这种得救,而社会主义则是在现世里,在社会改革中寻求。两者都遭受过迫害和排挤,信从者遭到放逐,……基督教和社会主义都胜利地、势不可挡地为自己开辟前进的道路。”[1]327从恩格斯的这段话可以知道,宗教和社会主义有本质差别,但两者都有其“信从者”。这里的社会主义“信从者”注重现实世界的改造,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可以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很丰富,但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根基,是基于人们自身的实践与经验而产生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的信服与尊崇,并以之作为自己持久遵循与服从的价值追求。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行动指南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够提升人们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文明水平,激发人们创造的智慧,激励人们时刻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去奋斗。哥德说:“世界历史的唯一真正的主题是信仰与不信仰的冲突。”[2]230美国哲学家胡克坚定认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信仰上的错误比其它任何错误都更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纵观古今中外的人类历史发展历程中,信仰问题确实显得非常重要。“90后”大学生信仰模糊和信仰冲突问题也是突出的,甚至个别学生党员还有信仰宗教和定期参加宗教活动等问题。这势必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造成不良影响。信仰心态的调适是社会安定之根本,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关注“90后”大学生信仰心态的调适问题,引导其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终身奋斗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能鼓舞人们不懈前进,能给人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共产党宣言》发表伊始,马克思主义即成为近现代以来马克思主义者们不懈奋斗的力量之源,是指引政治方向的一面精神旗帜。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力量,更清楚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意义和作用。毛泽东非常重视政治信仰的意义,他要求青年应该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邓小平同志曾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3]110“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3]111“必须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4]3691991年江泽民与厦门大学师生座谈时向大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其中之一就是青年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2009年1月胡锦涛再上井冈山时进一步强调,“忠于理想,坚定信念”的井冈山精神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则强调,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共产党人精神上“缺钙”。他还指出,要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共产党人要有政治定力,政治定力源于信仰,信仰铸造忠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力量源泉,更是培育“90后”大学生成为信念坚定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灵魂。信仰问题无论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还是对一个组织团体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关系到危亡问题。为此必须高度重视“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与政治信仰问题,而大学生党员又是青年学生的先进代表,更应该是关注的重中之重。

二、“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及危机的缘起

胡锦涛认为,目前,在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一些突出的思想问题,比如:“有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有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较差,有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足、心理素质脆弱,有的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较深”[5]634。具体表现及缘由如下:

(一)“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

当前,我国“90后”大学生的信仰模糊、信仰冲突和缺失等问题已经比较突出,这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众多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人士的强烈关注。通过对广西某高校“90后”大学生抽样调查(发放6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45份)分析发现,“90后”大学生中约有3.5%的人选择了“谈不上有政治信仰”,这部分也就谈不上信仰马克思主义了,有30.2%的人选择“谈不上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但也有66.3%的学生选择“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信仰,问卷中有2.7%的人选择“有宗教信仰”。虽然问卷调查有一定局限性,但这说明“90后”大学生群体中有一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识和接受是模糊的或是迷茫的,不知道应该有什么样的政治信仰,而宗教作为一种信仰在大学生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学生中存在的信仰的神圣感和责任感缺失比较严重,不知道该信仰什么,随波逐流。信仰神圣感确立的过程中曾经伴随着重大的牺牲和大风大浪,而今,和平时期这样的神圣感如何找到新的源头还有待于推进。由于信仰问题突出,价值认同冲突与无序,使得“非马克思主义”有了渗透的空间。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可能会渗透“90后”大学生的思想,误导主流价值取向,导致价值观的多元化和信仰的迷失。甚至让“邪教”乘机作乱,打着各种各样的幌子,坑蒙拐骗,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破坏社会的稳定。例如“华藏宗门”事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信仰的迷茫和科学政治信仰导致的“病急乱投医”。

(二)“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现实缘由

一方面,从国际大环境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互联网的普及和推广,智能手机成为了“低头族”的忠实伴侣,通过这些媒介传播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借助言论影响冲击、冲击着大学生们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别有用心的分化分子趁机对一些思想不够成熟、阅历不够丰富的“90后”大学生输出他们的政治制度和价值理念,甚至诋毁、攻击中国的政治制度,企图迷惑和误导这些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国际上的敌对势力正有针对性地对中国青年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开展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通过各种政治、文化、新媒体等途径误导和歪曲马克思主义。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强调,有步骤地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即让中国人崇拜“西方标准”,向西方标准看齐,用西方标准裁量中国,让中国人觉得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进而让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产生怀疑和否定,鼓吹“历史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最后,达到所谓“不战而胜”的目的。在调查中发现,部分“90后”大学生在谈到世界强国发展状况时,总是言必称“西方发达国家”如何美好,谈到中国发展时总有妄自菲薄之感,严重缺乏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以上因素对“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的误导,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仰的迷茫和危机。

另一方面,“90后”的大学生及学生党员成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活跃于网络生活中,他们的行为活动和心理特征也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和政治信仰形成。物质利益导向的现实关怀和工具价值受到追捧,精神信仰的终极关怀和理想信念价值被受到弱化,形成了拜金主义、唯利是图、不劳而获等非主流的价值观,如开着宝马上大学、追捧明星等现象就是此类观念的体现。此外,在社会义义建设过程中总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一部分党员干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动摇,缺乏正确的利益观。如塌方式腐败,令计划、周永康、徐才厚等人重大贫腐案件爆发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的信息会影响“90后”大学生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选择。社会上出现的少数党员干部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权钱权色交易等现象对“90后”大学生们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认同和追求产生了重大影响。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既是大学生们的热爱,但也造成“90后”大学生在价值选择和信息选择上的困惑。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90后”大学生是网络的“活跃分子”,网络生活是他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很享受这样的交流方式,但是选择正确信息能力的有限造成了价值导向的困惑。还有就是部分大学生对目前马克思主义信仰宣传教育的理念、方式、方法等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这与一些高校宣传教育手段陈旧,没能充分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关过于注重理论的灌输,难以触动其内心的共鸣和共识,效果不理想,使课堂主阵地出现了“逃课”“瞌睡”“低头族”等现象。“90后”大学生喜欢追求个性、自由、开放的生活空间,期待得到身边人的认同和关注,展现自我独特个性和价值,他们有着喜好求异、求新的心理,而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方法的传统与陈旧往往和这一心理特征相矛盾。与此同时,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却往往能以“拯救精神”为幌子,利用网络信息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赋予其生活性、生动性和故事性,由此捕捉大学生心理特点,满足了部分“90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影响了这部分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形成。

三、“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路径的思考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会强大。青年大学生是建设国家的宝贵人才,我们要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正确理想信念,增强其政治鉴别力,以有效防范和抵御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夯实青年力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一)注重信仰形成的“起航”与“续航”,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长效机制

各级各类学校要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和树立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凸显马克思主义这根红线,针对信仰形成的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借助广播、电视、书籍、报纸、微信、微博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信仰教育活动,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贯穿到底。舆论媒体要不遗余力地发挥网络传媒的“议题设置”功能,发挥“意见领袖”与“群体传播”的作用,把握传播的规律特点,在遵守互联网“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把握规律不失时机地宣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培育机制有利的言行和人物事迹,传递正能量,传播科学信仰的声音,做好科学信仰的“护航”角色;还要强化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深化对大学生党员信仰形成规律的探索。注重信仰教育方式手段的时代性、科学性和信息化,要从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心理学等视角对大学生信仰进行分析和讨论,探索科学把握信仰形成的规律。“90后”大学生处于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互联网时代下的“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他们重视获取资源的快捷和效率,其获取信息途径也呈现多元化特点。但是,部分大学生是非判断能力、自控力不足,容易在多元化的价值导向中迷失方向。喜欢快捷,想不劳而获的网络剽窃行为滋长了惰性;喜欢虚拟世界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放纵了自己的不良行为;热衷于网络话题的议论和网络交流聊天的行为却常常忘记了网络世界的规范性。因此,我们可以依据“90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网络时代特征,通过网络媒体这一传播手段设置科学合理的“网络议题”,适当组织一些思想活跃学生的进行讨论,进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还可发挥网络信息传播中“意见领袖”和“网评家”的作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价值观和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入实际,有重点有层次推进不同类型高校“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植,凝聚力量,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基。

(二)加强党史、国史、国情的在线教育学习,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

利用现代的网络媒体传播手段,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相融合,增强党员的民族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增强“90后”大学生党员的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体系自信和文化自信。当代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指出,青年大学生要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深化对党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的了解,深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发展趋势的认识,掌握思想武器,认清前进方向,“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跟党走,奋力实现中国梦”[6]93。青年大学生只有加深对马克思主义著作、党史和国史,特别是近现代史和国情的学习,才有助于“90后”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坚定走中国道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强调,要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进行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7]1644-1645。“90后”大学生由于成长的环境明显不同于老一辈的党员干部,必须更善于学习党史、国史和国情,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政治鉴别力。

(三)借鉴经验,强化党团的政治引领机制,化“危”为“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政治信仰培育成效比较显著的国家,我们可以吸收借鉴其做法,取长补短。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信仰教育的国家,其信仰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爱美国——爱它的制度和生活方式,相信它是世界上最合理最优越的,由这样的爱与信任产生信仰和忠诚。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社1993年对美国4代人的信仰和价值观进行民意测验,结果显示美国各代人的基本信仰惊人相似。高校应该要求大学生在学习期间,真正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此外还要强化大学生党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强化高校党委和基层党团组织的“导航”作用,高度重视探索新时期加强“90后”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工作方法,培育其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切实发挥党员干部的“领航”作用。党员干部要做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领航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讲政治、讲正气,传播正能量,真正做到廉洁自律,拒绝歪风邪气,做整顿“四风”和遵守“八项规定”的排头兵。

(四)注重把好党组织的“门槛”关

学校党组织严格考核,严格把好组织的“门槛”关。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必须严把好组织的“入口关”与“出口关”,保证党员的质量,形成促动大学生党员自觉树立政治信仰的机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政治组织,人员必须能够流动,才能有生机、有活力。既要要严格把控党组织的“入关口”,又要注重提高现有大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对于不合格的党员要清退。执政党的战斗力,主要取决于党员的质量。2015年根据“发展党员总量调控”的要求,党员数量增长的速度有所控制,质量有所提升。2016年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公布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8875.8万名,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3932.4万名,占党员总数的44.3%,比上年略高。学生党员有203.4万名,约占2.29%。2015年发展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77.7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39.6%,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从以上发展党员的情况看,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专以上学历大学生党员占新增党员的份量很重,他们是新生力量的主力军。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和政治信仰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走向。当前,我国“90后”大学生每年以一定比例不断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其中大多数有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能起到榜样的示范作用。但少数大学生入党动机不够端正,入党后易受各种思想影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模糊,缺乏坚定的自信心,难发挥弘扬“正能量”的作用。因此,应该严格把关,强化学生党员的素质,增强大学生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和榜样示范作用。

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不是体现在党员数量上,而是体现在党员的质量上。苏联时期苏联共产党搞全民党,苏联却在党员人数最多时解体。而苏共执党员人数不是最多的时候却能领导苏俄革命取得成功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3]144这就是我们的真正优势。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自然必须强化其党员的素质,同时党员必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要提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还必须对党员提出严格的要求,充分落实党纪党纲和自律问责条例等规范性和约束性的措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在发展党员的时候必须从严把关、好中选优,精干培养。当代的“90后”大学生党员的先锋作用体现为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发挥榜样带头作用,这个要求和革命战争年代相比,一点也不低,不容小觑。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改革的关键期,各种利益矛盾凸显,“90后”大学生党员更要树立在个人利益面前做出让步的先锋模范意识,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这是对大学生党员的新考验,也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榜样和先进代表,其言行举止在大学生群体中有巨大的“蝴蝶效应”。“90后”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的一面镜子,党组织在大学生中的形象地位如何,与大学生党员素质形象的高低密切相关 。因此,在党员数量庞大的情况下,我们必须着重抓好质量关,把真正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追求的“90后”大学生吸收到党组织中来,让他们充分发挥“先锋队”的作用,成为“90后”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引领者。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袁运开, 周翰光.中国科学思想史:上[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中国梦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 罗传清]

The Research On the Origin of Marxist Faith Crisis of Post-1990 Generation in College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ZHOU Fengsheng

(Xiangsihu College,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530007, China)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of China, various social ideological thoughts spring up, leading to many social problems. The post-1990 generation in college are having a crisis of faith, whose values and political beliefs greatly rela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m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dimensional, delving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faith in Marxism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old great significance. We must combine the generation's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with specific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features of each college student, analyzing the cause of faith crisis from communication studies to explore the internal logic of the regularity of scientific faith education, making the post-1990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 proper and scientific faith of Marxism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ost-1990 generation; College students; faith crisis; cause and countermeasures

G41

A

1672-9021(2016)06-0074-06

周丰生(1974-),男,福建建瓯人,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2016-04-20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政治信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定政治信仰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铁的信仰
杭州市“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