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程式理论视野下的哈尼族史诗《十二奴局》

2016-03-16 00:10罗晓艳
红河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哈尼族程式史诗

罗晓艳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昆明 650500)

口头程式理论视野下的哈尼族史诗《十二奴局》

罗晓艳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昆明 650500)

《十二奴局》是哈尼族聚居地区长期广泛流传的长篇叙事史诗,内容博杂、气势恢宏,具有鲜明的哈尼族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保留有大量口述文学的特征,从口头程式理论出发,以程式、主题、叙事范性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解析,推导史诗的传承特征,能够把握哈尼族独特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进一步探寻哈尼族民间文化的内在实质。

口头程式理论;哈尼族;《十二奴局》;程式;主题;叙事范性

20世纪初,哈佛教授米尔曼·帕里研究长期困扰学者们的“荷马问题”时,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和学生艾伯特·洛德到南斯拉夫地区进行田野调查,从而创立了 “口头程式理论”(或称“帕里-洛德理论”),演绎了一段学术界的师徒佳话。他们以三个结构性单元概念,即程式、主题(或称典型场景)、故事范型(或称故事类型)作为基本的框架进行理论建构,确证了他们对“荷马问题”的推断,从而印证了他们对口头诗歌尤其是史诗的创作规律和口述性叙事特征的总结。由于概念明晰、实证性和可操作性强、体系开放而普适,这一理论自创立以来就广泛地影响了区域文化和各种口承文化传统的研究。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被尹虎彬、朝戈金等学者翻译和介绍到中国后,不少学者将其与传统民间叙事诗研究的方法、思维角度相融合,在《诗经》、古代戏曲、杂剧、民歌等口头诗学中进行应用,并有所收获。正如《口头诗学》一书的译者在序言中指出的那样,作为一种便于操作执行的方法论的口头程式理论对于民族众多、口头文学蕴藏极其丰富的中国文化而言理应大有用武之地。[1]18或者可以说,这一理论提供了一种至关重要的参照系,是开启口头传承的隐藏密码的一把钥匙。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红河、澜沧江流域以及哀牢山和无量山脉区域的哈尼族有着灿烂独特的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然而,纵观哈尼族历史,却发现其并未创造本民族的文字,直到1957年才由国家以哈雅方言为基础方言、绿春大寨话语音为标准音,制定了拉丁字母拼写的《哈尼文字方案》并实行至今。[2]可以说,哈尼族民歌、史诗、寓言神话历经千百年来流传不息,几乎都是循着口耳相传的口头传承模式,留有鲜明的口述性烙印。《十二奴局》就是一部经过集体创作而长期广泛流传于哈尼族地区的史诗巨著,是哈尼文化中极为古老而丰富的部分。“奴局”在哈尼语中意为 “篇”“章”或回目,“十二奴局”就是“十二路歌谣”。在漫长的岁月中,这部宏大的史诗口耳相传,本身也在不断充实提高,成为了哈尼族最为重要的文化、文学经典之一。本文立足口头程式理论,从程式、主题或典型场景、故事范性或故事类型三个方面对哈尼族史诗《十二奴局》进行尝试性的分析和探索。

一 《十二奴局》的程式

“程式”是普遍存在于口头诗歌中的结构单元。帕里将“程式”定义为相同的步格下多次使用、共同传达一个基本概念的一种表达方式[1]57。洛德在沿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作出补充,从口头叙事传统的内部出发对节奏和韵律的构形功能进行强调,并解释和示范了程式分析的技巧,指出口头史诗的诗歌语法是且必须是建立在程式之上的。不难看出,两人的共同点在于都将程式视为口头史诗最为突出的本质。另一方面,程式是经过了无数民间歌手的集体创造而形成的一种惯用的语言,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包含美学力量,是一笔丰富宝贵的遗产。[3]程式的形式和结构往往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十二奴局》中,语言程式和结构程式也时时彰扬着哈尼风情。

(一)语言程式

根据帕里的阐述,程式往往被运用于相同的步格条件下作为一个特定的单元反复出现在口头文本中,表达出相对稳定的意义,其功能在于帮助演唱者便捷、顺利地完成传播过程。[4]在这种传唱中作为一个特定单元表达特定意义的那些场景、指称人物、标识动作等的惯用词句就是程式化的语言。

《十二奴局》中,口头语言和方言字、助词、语气词如“咋个说”“给有”“不得了”“哟”“哪样”“吆”等衬词的频繁使用,显示出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以“吆”为例,在汉语方言中是“高声叫喊”的意思,必须发出声音,其作用对象可以是人或物。《十二奴局》中一再出现了“狗咬不帮她吆”“吆着猪鸡到处走,吆着牛羊到处放。”“吆喝耕牛快快走”等表述,可以看出,在哈尼族乃至云南地区方言中,吆表示“驱赶”,可以不发出声音而仅做出驱赶动作,作用对象往往是牲畜。另一方面,善良勤劳的哈尼族民众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观察体味,汲取口头语言中的精华,投注于口头诗歌创作中,这些质朴生动、自然明快的语言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折射出他们对天地万物、自然现象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以洪水灾难神话中的一节为例,“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是红河乃至云南方言中常用的谚语,“云海翻滚”则是当地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和山地地形的地理特征下的特有现象。汉语中有“眼泪流淌”的短语,而“淌眼泪”则是云南地区方言的独特表述结构。再看这一节后的一句“三只小鹰像芋头冒芽,争着告诉爹妈。”[5]43以芋头冒芽形容小鹰们争先恐后地要告诉爹妈自己如何获救的情状,就地取材,巧设比喻,生动形象。

(二)结构程式

根据内容组合方式的不同,口头诗歌的结构程式可以分为平行式、起兴式和层递式三种。在《十二奴局》中,最为突出的是平行式结构程式的运用,在“杀鱼取种”的故事中,人们分别把大鱼抬到“大江边”“森林里”“田边”“水井边”“猪槽边”“灶门前”试图杀死大鱼,效果都是鱼不死、眼不闭,原因是那里是“有鲨鱼”“砍柴”“薅秧丢杂草”“背水”“喂猪”“女人煮饭”的地方,变化的只有杀鱼的场地和失败的原因,而人物的行为动作和最终达到的效果完全一致,形成了平行结构程式,反复描述了人们历经失败却不轻言放弃、不断尝试的行为,既彰显大鱼的神化特征,又渲染了哈尼人坚定的毅力和决心,同时这样的结构模式也便于演唱者记忆乃至完成口头现场创编,达到出口成歌的效果。

除了几乎覆盖全篇的平行式结构程式,《十二奴局》的结构程式也不乏起兴式和层递式,例如:

花开有最好的一朵,一日有最好的时辰。哈尼过年哪天日子好?属兔的日子最好。天神保平安,地神保平安,寨神保平安,寨寨热热闹闹,家家喜喜欢欢。[5]136

开头两句为意义起兴式,“花好”为日子好,五至七句分别从“天”“地”“寨”三个层面叙述神人保平安,再从“寨”的热闹写到“家”的欢喜,由大及小,层层递进。起兴式与层递式并行错出,使得诗歌结构活络、富有动感和节奏。

二 《十二奴局》的主题

如果说程式是诗歌修辞语法的构成单位,那与之相对应并作为补充的叙事语法的构成单位,则被洛德称为“主题”。他在1960 年出版的被奉为“口头理论之圣经”的经典性著作《故事歌手》中将主题定义为是歌手以程式化的口头传统来讲述故事时那些观念意义的组群。不同于词组所组成的小规模的程式,歌手在演唱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如一次出游、聚会、一次战斗以及对马匹、人物的描绘等由反复使用的一组意义被共同思想所联结,构成的大规模的统一的叙述单元,被称之为“主题”[6]。一个主题可以贯穿于整个文本,也可以一个文本中存在多个主题。

叙事长诗《十二奴局》全文可以分十二个部分:①开天辟地,讲述天神创世的神话;②天翻地覆,讲述天地塌陷,洪水泛滥;③杀鱼取种,从洪水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人类经过数次失败,最终杀死大鱼取得植物种子;④砍树计日,日月被大树遮蔽,人们砍倒大树,并以大树的树杈和树叶作为日历记录;⑤火的起源,天神莫米赐予火种,表达了哈尼人对火的赞美;⑥三种能人,即首领、工匠和贝玛(祭司);⑦建寨定居,三兄弟选址安寨。⑧生儿育女,繁衍生息;⑨祖先迁徙,因异族侵侮、自然灾害而数次迁移;⑩孝敬父母,教导哈尼人要牢记父母养育儿女的恩德;觉车赶街,集市交易的设立;四季生产,从冬月一直到过“十月年”,伴随着自然荣枯对相应的生产、农事活动、风俗仪礼的介绍。

通过归纳分析,这十二部分又可以归结为以下七个主题:创世创生主题(天地演化,风云雷电的、动植物等世间万物的创造)、起源主题(包括人种起源和火的起源)、洪水再生主题(洪水泛滥,兄妹幸存,杀鱼取种)、太阳月亮主题(日月遮蔽、显现)、英雄主题(三种能人的诞生、功劳)、婚育主题(生儿育女,姻缘习俗、孝敬父母)、迁徙安居主题(反复迁移、选址安寨、建立街市、农事风俗)等。这七个主题涉及了天文地理、世俗人情等生产生活的各方各面,完整地反映了哈尼先民对世界、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认识,体现了其价值观和独特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无怪收集整理的学者在后记中感慨万分,说这首瑰丽的诗篇既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又充满了哲理和想象,是哈尼族独有的“创世纪”。[5]219

三 《十二奴局》的故事范型

洛德在克罗地亚的史诗进行分析时提出了故事范型的概念,他认为口头文学的创作传播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个或多个作为故事建构的中心、发挥着重要功能的组织要素,这个具有巨大活力的保持故事基本形态的内核,就是故事范型[1]109。与印欧地区那种形态单一、主题集中的创世史诗或者英雄史诗不同,贯穿了整个哈尼族发展历史的长篇史诗《十二奴局》内容繁杂众多,包括了创世史诗、英雄史诗、迁徙史诗等等,无法将其简单地归入某一史诗类型,而每一个类型又可以划分出多个故事范型且各个故事范型都是相对独立的,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因此,对其故事范性的分析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前提,就是在同一个主题内部来进行。以世界范围内各地区各民族中普遍存在的“洪水再生”主题为例,《十二奴局》中的叙事元素排列顺序大致如下:

①洪水原因:“天地之间没有柱子支撑”,天塌地陷→②洪水征兆:天风地风激荡,大人、小娃、男人、女人“淹死完了”→③避水工具:大葫芦→④洪水遗民:“世上只剩下莫鲁和沙崩两兄妹” →⑤外物协助:松树挂住葫芦、老鹰背负兄妹落地→⑥血缘姻亲:婚前反复试验(以冬瓜叶子、石头占验和天神莫托库鲁舍的指示)→⑦生儿育女:三子三女,再次血缘婚,各自安家→⑧撑天锁地:天神在“天地中间立起了柱子,锁上了神锁”→⑨人类繁衍:人种得到保存,兴旺发展。

故事中的②③④⑦⑨是各地洪水神话中普遍存在的母题,典型的洪水神话故事往往遵循这一习惯性的叙事结构进行组合:起因(天翻地覆)——故事发生(洪水灾难)——发展(幸存遗民)——再发展(遗民结合)——结局(人种延续)。其中发生、发展是故事的主体部分,可以包含若干情节或细节,而每一个情节或细节又能再细化,出现叙事元素的增减或变化,在《十二奴局》的异文《奥色密色》中,洪水起因变为了天上有两个太阳,猎人俄普鲁恩射日后另一个太阳躲藏导致洪水泛滥,协助兄妹幸存的变为了螃蟹窝和啄木鸟,兄妹结合前的试验通过石磨、叶子、帽子进行,增加了兄妹通过音乐表白情意的环节,减去了后代再次血缘通婚、天神撑天锁地的环节。在这种叙事元素的增减或变化中,辅助性元素的应用已经相当熟练,体现出口头诗歌流传过程中的再创造性。但尽管如此,叙事过程重点顺序却基本相一致,构成较为稳定的叙事范性,即使有时母题出现缺失,听众也能意识到这个故事中的省略内容,或是不自觉地进行填充,从而令故事的完整性、主题的明确性得以长时间保持原初状态。

口头程式理论把史诗回归到了动态的、鲜活的的民间文化背景之下,强调对口头语言的独特性和流变过程进行注目,从而深入每一民族、群体的语言文化,寻求史诗从创造到流变的传统。[11]叙事长诗《十二奴局》中程式化的语言、主题和故事范性是其文本的典型外观,它之所以深得哈尼族人民的热爱,流传至今,原因既是其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叙事风格,更是得益于歌手在演唱的过程中的千锤百炼、反复打磨创造,在这种编创中程式起到了首要作用。通过对“程式”的分析探讨,推导出史诗修辞和结构上的语法规律和流变过程中的传承规律,无疑可以管窥哈尼族特有的民族文化之内在实质。

[1]约翰·迈尔斯·弗里.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王建福.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哈尼语研究述评[J].语言文字学,2014(12):17.

[3]尹虎彬.口头文化研究中的程式概念[J].民间文学论坛,1996(3):93.

[4][美]约翰·迈尔斯·弗里.口头传统研究概述[J].民族文学研究,1997(2) :42.

[5]张牛朗,涂伙沙,白祖博,李克朗演唱,赵官禄,郭纯礼,黄世荣,梁福生整理.十二奴局[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6]尹虎彬.古代经典与口头传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39.

[7]鲜益.古典诗学与口头诗学的史诗主题叙述差异——以彝族史诗《勒俄特依》为例[J].中华文化论坛,2011(4):24-25.

[责任编辑 龙倮贵]

Analysis of the Hani epic "Twelve NuJu" From Oral Formulaic Theory

LUO Xiao-yan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China)

The twelve nuju,widely spread long narrative epicis in the Hani inhabited areas,content abundant and complex,magnificent,with distinct Hani ethnic characteristics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retai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large number of oral literature,oral formulaic theory starting from the program,theme,narrative fan in three aspects: the analysis,derivation epic inheritance characteristics can grasp the Hani Traditional Culture,customs,and further explore the intrinsic to the folk culture of the Hani ethnic group.

Oral Formulaic Theory; Hani; "Twelve nuju";Program;Theme;Story-pattern

I29

A

1008-9128(2016)05-0008-03

10.13963/j.cnki.hhuxb.2016.05.003

2015-12-30

罗晓艳(1992-),女,云南大理人,硕士生,研究方向:叙事学方向。

猜你喜欢
哈尼族程式史诗
增程式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延长优化
英语程式语可学性的语言模因论解读
ABCG2、SLC2A9、SLC17A3和PRKG2基因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与哈尼族人群痛风的关系
基于Motor-CAD的增程式电动车发电机设计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2013史诗之战
史诗表演
史诗
长征 伟大的壮举 永远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