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汉语语感培养教学模式的确立

2016-03-16 00:03周健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语块语感语法

周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510545/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广州 510610)

试论汉语语感培养教学模式的确立

周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510545/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10)

二语教学终极目标;语感培养模式理念;原则与方法

本文重点阐述语感培养模式理念的确立。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概括为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在语言交际中具有关键的核心作用。语感培养教学模式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有四点:1、扩大输入;2、熟读背诵;3、交际语境;4、教师点拨式的讲解。

我们认为《华文教学与研究》开展的教学模式讨论很有意义,因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改进教学模式。从不同的视角可以对教学模式有不同的解读,但无疑,教学模式本身包含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其地位和价值就在于它是连接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先进的教学模式不仅明确指导和规范课堂程序、教学管理,也是特定的语言获得观和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本文简要介绍汉语语感培养教学模式的理念的确立。

1.以语感培养为二语教学终极目标的理念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语言交际能力。我们认为,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能力(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概括,说到底,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是对语言的直觉,是人们在长期的言语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知、领悟和把握能力。我们平时理解话语、表达话语、判断正误、修改句子、推敲措辞、润饰文章,靠的都是语感。凭着语感,人们可以理解从未听过的、甚至是不符合语法规则的话,也可以说出从未说过或听过的话。语言学家研究语法、语义,最初都是从语感着手的,而且一切语法理论最终都要接受语感的检验。一个具备良好汉语语感的学习者,不但能用准确生动流利的汉语跟中国人交流,还能体会出汉语表达中的言外之意和精妙修辞。

可能有人会质疑:母语语感,那是本族人由于从小接触、长期使用而自然形成的,但外语的语感也能形成吗?能达到母语语感的程度吗?

其实一个外国学生能够迅速听懂老师的提问,不假思索地回答问题,靠的就是语感。当教师打乱句子中十几个词的排列顺序,学生能迅速地重组成句,凭借的也是语感,而不是规则推导或语法分析操作。我们认为外语学习如果具备强烈动机、语言环境、有效方法,不仅能形成外语的语感,甚至也能达到母语语感或接近母语语感的程度。

《新英汉词典》的主编,复旦大学的葛传槼教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自学英语,从没出过国,他给英国《King's English》词典主编H.W.Fowler写了一封信,挑出这本英国权威词典里的几十处错误,Fowler回信,承认词典之误,并对葛先生的英文信也大加赞扬:“你的信是用准确无误的英语写成,虽然很长,却没有露出任何非英语母语者的痕迹。”(your letter is in faultless English,and,long as it is,nowhere betrays its writer is not an Englishman.)(邓大任,2005)这说明葛先生的英语语感甚至高于一般的英国人。

诚然,由于接触时间和交际范围以及母语语感的干扰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外语学习者很难达到外语母语者的语感水平,但发展学习者的外语语感,使之逐步接近母语者的语感能力水平应当确定为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而一旦将发展语感作为语言教学的终极目标,我们就能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评价、修改、完善我们的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和教学规范。

2.语感培养模式的确立①本章初稿承刘颂浩教授提出宝贵修改意见,谨致谢忱。

我们先来看网上介绍的一个方言学习者的例子,我们从中受到很多启发。王海宁从东北某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广州打工,刚来的时候,一句粤语也听不懂。他说,“我当时觉得比外国话还难懂。”小王在一家公司做销售工作,令人吃惊的是他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粤语。问他学粤语的方法,他说:“我的方法很简单,如果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说,就问同事。我的两位小组同事都是广州人,很热心地帮助我。他们告诉我以后,我就模仿给他们听,说得不准,他们也会哈哈大笑,他们纠正、认可以后我就不断地重复说,直到记牢为止。我觉得其实最重要的是因为工作、生活关系,每天都要大量使用粤语,在跟当地人的不断的交际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广州话。”“怎样才能学好粤语呢?讲到底就靠三条:一,要持之以恒,每天都能花上一定的时间去学习粤语;二,要主动跟人讲,不要只是等别人跟你讲;三,不要因为怕讲错或怕被人笑话而不讲,正所谓讲多错多学的东西就多了!要胆大心细脸皮厚,多听多说练耳口。”②见网页“如何学粤语”(快速学会粤语的方法)http://www.fyan8.com/rhx.htm。像小王这样学习粤语成功的例子,在广州非常普遍,可以说千千万万个外地人学粤语的成功经验都跟小王的经验大同小异。这种学习第二语言或方言的模式,正是我们所说的语感培养模式。

或许学方言跟学外语不能相提并论,但其中的路径是相通的,成功的经验也是完全可以借鉴的。其实,东北话和广州话的差异之大,远远胜过许多欧洲不同语言(如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几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如果我们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小王学会方言的成功经验,那就是:示范、模仿、记诵、使用、交际。

这些关键词正是第二语感培养的主要关键词,如果再加上“对比”与“点拨”就更完整了。(所谓对比是指粤普异同对比,所谓点拨是指语法规律的简明概括,例如粤语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动词之后加“紧”或“开”;表示动作完成,在动词之后加“咗”)我们认为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其核心就是培养语感的过程,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玄秘的理论。我们所总结的语感培养教学模式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有四点:

(1)扩大输入

要形成良好的汉语语感,关键是要大量接触和使用汉语,要在汉语教学中强化语言环境,增加学生接触汉语的时间,扩大学生接触汉语的范围,最理想的是设立相对封闭的语言集中营,让学生全天活动都沉浸在汉语之中。

语言习得的规律是输入先于输出,输入大于输出。整个第二语言学习过程可以概括为:由可理解输入开始,经过创造性构建,以输出完成。语言输入的质和量,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输入是第一位的,是输出的基础,是语言教学的关键,只有“厚积”才能“薄发”。Krashen(1982)提出理想的输入应该具备四个特点: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既有趣,又有关联(interesting and relevant);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和足够的量及适宜的难度(i+1)。目前我们的教材输入量普遍偏小,题材比较狭窄,词句课文有些不够实用、真实、自然、地道、生动。在扩大语料输入的同时,必须严格限制教师的语言知识讲解和学生母语及媒介语的使用,把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多用于模仿、操练。所谓“讲深讲透”,依照语法难度“循序渐进”等都不是语言教学的原则,因为语言不是讲会的,所谓的语法难度的确定本身可能就有问题(如“了1”“了2”),人们掌握语言的顺序也跟语法难度的顺序无严格对应关系。

(2)熟读背诵

“背诵输入法”是语言输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背诵输入既包括对课文输入内容的背诵,也包括以要求背诵式的输入。背诵不仅可以克服学生的焦虑情感,使显性语言知识转化为隐性语言知识,增强汉语语感,还可以排除母语的干扰,克服母语对汉语的负迁移。而且,背诵输入也是一种主动建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有效地掌握这一简单、快捷、高效的语言输入方式。

“背”与“悟”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主要经验,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汉语的许多特点,如语序、节律、对偶、押韵、断连等都需要反复刺激,才能感知领悟,形成语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倡熟读并背诵有价值的常用语句、生动表达、名言佳句、精华短章是培养汉语语感的必由之路,大脑中若未存有几十种甚至数百种好的表达形式,就很难有优美、流畅的输出。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死记硬背”,就很难做到“熟能生巧”。

研究发现,语言交际更多的是建立在长短不一的词汇成分上,语言使用者更多的是使用存储在记忆系统里的大量语块。人们在研究汉语语序时也发现,汉语的造句单位是“语块”(chunk)而不是“词”(word),而且汉语词组和短语的构造方法与句法有着相当的一致性,因此,强化词语搭配形式与词语语义链接功能的教学,使学生在大脑中积累可供提取的词语组合结构(语块),是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率的关键(周健,2007)。正如一个英语初学者记住了语块get on the bus,以后遇到说“上车”时就不会再为该说get in the bus还是get on the bus而纠结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汉语语块学习意识,学生学会识别语块后再要求他们练习用语块造句,以及记忆和背诵交际价值高的语块。背诵可以从短小常用的语块入手,难度小,价值高,比如中国人常说的口头语“半斤八两”“门儿都没有”“瞧你说的”“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必细究其逻辑理据,只要记熟就能用上。举个教学中的实例:课文中有“实属不易”的句子,学生问“实属”的意思,我告诉他们就是“的确”“真是”的意思,后边要接形容词。但学生造的句却是“实属漂亮”“实属便宜”。我的讲解并没有错,但却导致了病句。看来“实属”的搭配是有限的,我告诉学生只需记住“实属不易”“实属难得”“实属巧合”“实属无奈”等几个有限的常用语块,没把握时不要随意扩展,整体记语块就是一种语感培养的导向。从记忆短小语块开始,然后再逐步扩展到句段和语篇的背诵。以语块背诵式输入教学为例,第一次课要求记诵“好久不见”;第二次课,“站得高,看得远”;第三次,“什么风把你吹来了”;第四次,“高富帅,白富美”;第五次,“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第六次,“亭亭玉立,小巧玲珑”……这些生动的语块都是教材内容之外的输入,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这种背诵输入不断积累,不断复习,灵活运用,能够明显建构和提高交际能力。

(3)交际语境

学习一门外语,最重要的是积累足够的词汇,掌握语法规律和表达方式。在词汇和语法二者中,词汇又居主导地位。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就不可能建立起摆脱母语的目的语处理机制。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孤立记忆词汇、记诵生词表的做法效果不好,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和记忆词汇。语境包括系统语境、句子语境、课文语境和交际语境。所谓系统语境是指汉语的词汇具有明显的系统关联,比如同素词,上下位词、同义词、反义词、语义场词等等。举一个同素词训练的例子,老师问“你知道什么鱼?”答案可能是草鱼、鲤鱼、带鱼、三文鱼……;老师再问,“你喜欢吃鱼的那个部分?”回答:鱼头、鱼身、鱼尾、鱼子……,这就是以词素“鱼”为核心的系统。这种练习是从汉语构词特点出发设计的。

建立在交际需要基础上的真实语境是最佳语境。人们有时可能对曾经记熟的词语句子产生遗忘,但是一旦激活语境,就很容易产生联想,恢复记忆。对于缺乏语境的生词,要为其创造合适的语境,包括创造上下文交际语境、有意义的语言背景和认知图式。

(4)讲解与点拨

以上我们提出了语感培养的主要路径,如加大和目的语的接触时间和范围,从模仿、记忆到熟读、背诵,再到真实交际、自由运用,结合语境学习词汇、句式等。但汉语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者多为成人,具有相当的认知能力,教师选取常用的、典型的、规则性强的语言材料进行语法形式的分析和讲解无疑是有益的、有时还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语感教学模式并不排斥课堂上的语法规则讲解,但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奉行的以语法结构认知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认知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值得讨论,强调认知作用会把教学引向对陈述性知识的偏重,但理解汉语不等于会运用汉语。实际上学生知道一条规则是一回事,能否把这种陈述性的规则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并用于表达思想是另一回事。在交际中,具备显性的、有意识的知识不能保证自发的、自动的语言运用。只有完全内化的、隐性的、潜意识知识即目标语的语感才能驱动自由流利的表达。汉语教学的核心任务,说到底,就是如何帮助学生实现这种转换。对于大多数语言的学习者而非研究者来说,语言表达知其然即可,不一定要知其所以然。

汉语的独特性也使我们质疑课堂上汉语规则讲解分析的作用。举例来说,2015年是农历羊年,英美人就不知这个“羊”该如何翻译才好:the year of sheep?还是Ram?Goat?因为英语中只有具体的某种羊,不存在笼统称谓的“羊”。类似的词语很多,如“国家”,英文对应的有Country,State,Nation。一个“家”字对应的可能是house,也可能是Family或Home。汉族人喜欢归类命名来认识世界,比如有轮子的就是车:汽车火车自行车婴儿车……;能写字画画的工具就是笔:毛笔、铅笔、白板笔、蜡笔……;高高的乔木就是树:松树、柏树、柳树、枫树……汉语名词大多采用限制语加类别词的方式,突出共性;而对应的英语名词之间却没有共同的结构成分,大多是一物一名,突出个性,如pine,cypress,willow,maple;又如pork,mutton,beef,chicken,其中并不含有表示“树“或”肉”的共同语素。从两种语言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汉语词汇的类属性、模糊性都非常突出。汉语重意合,形态标记不发达,有时还需要借助非语法的手段来表达语义。例如语音的手段,“我想起来了”,这句话的重音位置不同,语义就完全不同;“这里有的是大学生”,“我看见她笑了”不同的顿连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剩女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谁都看不上,二是谁都看不上”其中的主动、被动采取同一形态。又如杜诗里有两句“幼子绕我膝,畏我复却去”,后一句是说幼子认生“复却去”,还是担心“我复却去”?显然这里的歧义无法消除。所以说有些时候单靠语法形态的分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汉语的独特性还体现在文言的大量遗存和汉字的识读书写方面,其中汉字是汉语学习最突出的难点,我们同样主张汉字字感的培养,限于篇幅,本文暂不讨论。总之,如果在课堂上过多地讲解汉语语法规则知识,收效未必佳。

我们绝不排斥教师的讲解,相反,我们认为汉语跟世界上大多数语言谱系距离较远,是一种难度很大的语言,学生更需要教师的指点迷津和点拨讲解。问题是讲什么,讲多少,怎么讲。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带领学生练准发音,讲解词义句义外,还需要讲解汉语的语法规则,但汉语的形态不发达,虚词和语序作用突出,重意合,重语义分析,语法规则比较抽象复杂,仅从形式上来概括,常常有许多例外。举例来说,教“把”字句,告诉学生一个句型公式:“名+把+名+动+补”。但学生却造出“我把中文学得很努力”,“大卫看见她把图书馆进去了”这样的病句。我们主张少讲或不讲理论语法,多讲教学语法,尽量选取典型的、能管住绝大多数语言事实的规则。例如“才”与数量词的搭配,如果“才”在数量词前边,就表示数量少或时间早:“这双鞋才89元”,“我进教室才7点半”,反之亦然。又如时间顺序原则,“他坐飞机去上海看朋友”,句内语序依照先后发生的顺序来安排。这样的规律就比较管用。教给外国人的汉语语法不是给本族人看的那种理论的、描写式的语法,而是能套用组句的简明规则,有时也可以完全不讲语法,采用隐性语法句式训练的办法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表达习惯(吴中伟,2014)。总之,我们提倡教师在汉外对比的基础上采用点拨式的、启发式的语法规则讲解。

3.余论

目前学界也有一些学者提倡语感培养的理念,如王培光(1996,2005)、陆俭明(2005,2009)、张旺熹(2007)等,理念确定后,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这种教学模式的要素和实施步骤,但目前讨论语感培养教学模式的文章尚不多见。语感培养模式还需要其他条件的支持才能实施,比如贯彻语感培养理念的教材,对教师语感培养教学法的培训,沉浸式的教学环境,较长的学习时间等,这样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很难充分具备这些条件,如果严格确定语感培养模式的教学程序,就可能反而限制了这一理念的推广。我们认为通过对汉语句子的整体理解、吸收而掌握的汉语远胜过通过语法逻辑分析而学来的汉语。其实,只要部分实施了语感培养的基本要素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因此重在对语感培养模式理念的阐述和要素的提取。本人也认为“不存在最佳教学法”(刘颂浩,2014),但应鼓励各种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满足不同学习者、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学习条件的需求。为了实践语感教学模式,我们曾编写了《快捷汉语》系列教材,并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以及北京快捷汉语学校、新加坡孔院、韩国等地开展了教学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收效。具体调研情况可参阅《语感培养模式—对外汉语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周健、陈群,2011)一书,本文不赘。

邓大任2005葛传槼先生二三事[J].万象(11).// Deng Daren2005Two or three things about Mr.Ge Chuangui[J].Wanxiang(11).

陆俭明2005序[A].王培光(著),语感和语言能力[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Lu Jianming 2005Preface[A].In Wang Peiguang,On Language Sense and Language Competence[M].Beijing: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ublishing Group.

——2009序[A].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优秀教师论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0-11.//Lu Jianming 2009Preface[A].Collected Papers by TCSL Teachers in China[C].Beijing:People’s Education Press.

王培光1996语言运用能力与语言审析能力的分析与验证[J].中国语文(6).//Wang Peiguang1996 The analysis and verification of language competence and language analysis ability[J].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6).

吴中伟201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技能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6.//Wu Zhongwei2014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Teaching Chinese Skill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周健,陈群2011语感教学模式——对外汉语教学的理念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96-137.//Zhou Jian&Chen Qun2011The Model of Language Sense Cultivation: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96-137.

Krashen D.1982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25-26.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Sense Cultivation Teaching Model

Zhou Jian
(South China Business College,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Guangdong 510545,China/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610,China)

the ultimate goal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concept of language sense cultivation model;principles and methods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cept of language sense cultivation model.The purpose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comprehensive language competence;this competence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students’competence of language sense.The language sense plays the key role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There are four mai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language sense cultivation model:(1)enlarge language input;(2)peruse and recite;(3)provide communicative context;(4)guided by the teacher.

H195.3

A

1674-8174(2016)01-0064-05

【责任编辑张耀文】

2015-12-20

周健(1948-),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中心主任、专业负责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与华文教育、英汉语比较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电子邮箱:zhou5081@126.com。

猜你喜欢
语块语感语法
科技汉语语块的类型和特征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信息化环境下英语语块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英语语块在汉英翻译中的积极作用
语域语块与外贸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