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影响因素

2016-03-16 13:25蔡梦琳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8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企业

蔡梦琳

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影响因素

蔡梦琳

随着企业上市的热潮,企业IPO上市前的盈余管理行为也得到了许多关注。企业IPO上市前的盈余管理行为,既欺骗了投资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又会阻碍企业的正常成长,不利于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本文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各个影响因素与企业IPO前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影响的方向和机制等,并根据研究结果从制度、监管等方面提出适当的建议。

IPO;盈余管理;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越发明显,上市成为企业筹资的重要渠道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IPO进入资本市场。而在此过程中,不少企业选择通过盈余管理调整报告利润,使IPO上市顺利进行。而由此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也愈发普遍和突出,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也就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

企业在新股募集之前进行盈余管理,一是由于我国法律对公司的上市资格进行了硬性规定,财务状况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些无法完全满足上市条件又急于上市的公司为了能够顺利上市而进行盈余管理;二是由于企业发行的股票价格跟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状况等直接相关,导致能够满足上市规定的公司也为了提高股票价格从而筹集更多资金而采用盈余管理方式调高报告业绩。这种做法虽然会给企业带来一时的利益,但却是在一定程度上欺骗了投资者,极有可能在IPO后给投资者带来损失,进而影响资本市场的正常有效运行。IPO公司上市之后业绩大变脸的现象比较普遍(刘新亮,2014),根据Wind数据库统计,仅2014年半年报预告显示,已有超过1/3的次新股业绩变脸。因此,对企业的IPO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的学者对IPO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者一般采用总体应计利润法(主要是修正的Jones模型)、特定应计利润法等通过建立模型来衡量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通过大量的实证结果表明盈余管理在IPO公司中是普遍存在的。

之后,研究者们将更多精力放在了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方面。Ball(2008)等的研究表明,有效的外部监管有利于降低企业的IPO盈余管理行为,从而保障投资者的利益;陈祥有(200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与公司的风险投资、财务状况、治理结构、行业特征等因素相关。潘越、吴超鹏、史晓康(2010)将“社会资本”概念引入IPO盈余管理的研究中,研究发现企业的IPO盈余管理行为与企业的社会资本负相关。Jain和Kini(1994)研究北美地区的资本证券市场,证明了风险投资的存在能够有效地减少企业在IPO前的包括盈余管理在内的一系列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同时,孙建华(2015)的研究不仅支持了风险投资的存在性、异质性对企业IPO后绩效存在影响,也分析了该影响的传导机制。Becker、DeFond和Jianbalvo(1998)的研究发现由“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IPO公司比由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平均盈余管理程度更低。Aharony et al(1993)的研究认为高质量的保荐机构有更高的动力去发现IPO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因而能更好地降低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然而,尹自永和王新宇(2014)的研究则表明高声誉承销商并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对企业IPO过程中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

三、IPO盈余管理内部影响因素

(一)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与企业IPO前盈余管理行为负相关。法律条文对于IPO企业盈利水平的规定几乎都是绝对水平上的规定而不是相对水平,这就导致了企业规模对企业IPO具有的重要影响。例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中就有规定,企业要IPO上市,应当符合下列条件: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这种绝对水平上的规定无疑是有利于大规模企业。而规模较小的企业要想达到法律规定的净利润、现金净流量和营业收入额等条件,就必须有很高的资产报酬率,这对于这些成立时间相对较短的企业是一个很难达到的条件,而正是这些急需资金促进发展的中小企业有更强的IPO上市动机,在绝对收入和利润额达不到条件的情况下,有更强的动机在IPO前进行盈余管理。

(二)公司财务状况

1.公司盈利性与现金流

一般情况下,公司的盈利水平与IPO盈余管理行为负相关。盈利性包括两个方面,盈利的平均水平和盈利的稳定性。前面已经分析过,企业的盈利越高越平稳,企业在IPO前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可能就越低。这样的公司即使不进行盈余管理也能够顺利上市,吸引大量投资者,以较高的价格发行股票,不需要冒着被监管部门查处的风险来进行盈余管理,从而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行为显著降低。而现金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原理与盈利性相似,而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不但考虑盈利的水平,还考虑盈利的质量。

2.公司财务杠杆

一般认为,公司财务杠杆与企业IPO前盈余管理行为正相关,由于财务杠杆的存在,企业每股盈余的变化大于息税前利润的变化。管理者为了充分利用这种影响,有更大的动机通过盈余管理调增息税前利润,从而达到更大的每股盈余,提高IPO价格。但是另一方面,财务杠杆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存在两面性。也有学者认为高财务杠杆的公司将会面临债权人更多的关注和监督,管理层可操纵的空间小,从而使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受到抑制。

(三)管理者持股

随着股权激励制度的普及,作为管理层薪酬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持有公司股票,如优酷网的管理层持股比例就达到了52.37%,这一现象对企业IPO盈余管理行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按照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人们会主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管理者持股会加强管理者自身利益与公司上市情况的关系,从而增加其在IPO前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

(四)股权集中程度

股权结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也会影响IPO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大量的研究发现公司的股权集中程度越高,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企业在IPO时越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一般认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对企业的控制力大,大股东的意愿往往能够左右企业的行为,在缺乏有效的监管的情况下能够按自己的利益和意愿在企业IPO时进行盈余管理,调整企业利润,促进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五)董事会结构

独立董事的存在与IPO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负相关。独立董事具有独立性,专家性和公正性,对公司的行为负有监督审查的义务。从必要性的角度来说,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这样一个与企业和企业管理层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能够站在公平、公正、符合法律的立场上监督、控制、审查、披露企业的行为的群体。从可能性的角度来说,《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赋予了独立董事一系列职权,包括发表独立意见和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等,同时也规定了企业必须为独立董事行使职权提供必要的条件。这些规定就保证了独立董事不仅有义务,而且有能力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约束。

虽然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比例越高的公司发生包括IPO前盈余管理在内的财务舞弊行为的可能性低于独立董事比例低的公司,但在我国,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却无法得到保证,大量“花瓶董事”、“人情董事”、“名人董事”、“荣誉董事”的存在极大地降低了独立董事对减少IPO盈余管理方面的作用。

四、IPO盈余管理外部影响因素

(一)行业特性

首先行业的性质对企业IPO有重大影响。对于交通、能源、原材料等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来说,一方面,这些企业由于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受到政府的保护,使其更容易获得IPO上市资格。同时这些企业往往带有国营垄断性质,规模大,效益好,降低了其为了上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另一方面,这些行业的企业大多属于国家所有,管理者能够对企业施加的影响较小,也降低了其IPO前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另外行业的竞争程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垄断性行业由于垄断市场,营业利润较高、收益稳定,在IPO前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较弱,因而IPO前的盈余管理程度普遍较低。

(二)上市监管

当前我国企业上市采取的是核准制,法律对企业的IPO资格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只有符合规定的企业才能进入资本市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工作指导意见》中规定,发审委委员审核发行人股票发行申请时,应当关注发行人财务会计文件是否公允反映发行人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是否存在重大的财务风险。

除了发审委外,证监会也负有监督证券市场、保证上市公司信息真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职责。除此之外,保荐制度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我国在2004年2月1日实行了保荐制度,上市公司的违法行为也会使保荐人承担责任,这就减少了保荐人弄虚作假或者敷衍了事的可能,确保了保荐制度的有效运行。

(三)风险投资

企业的风险投资介入状况同样对企业首次公开募股时的盈余管理行为有深刻影响。通常认为风险投资的介入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在IPO时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但在风险投资产生作用的原因方面,不同的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例如Megginson和Weiss(1991)提出的“核证”观点,Barry(1990)提出的“筛选”和“监督”观点,以及Thomas J.Chemmanur(1999)提出的“增值服务”说等。总的来看,这些观点都认为风险投资的特点决定了其对企业IPO时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由于风险投资的特殊性--退出成本高、承担风险大、投资时间长,由此导致了两方面的后果:

一是由于其风险性,投资企业往往对被投资企业重点关注,甚至直接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降低了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二是为了提高被投资企业的效益,投资企业会给被投资企业提供大量的帮助,从而降低了企业在IPO前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四)信息披露

研究表明,自愿性信息披露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公司进行信息披露,有助于投资者、政府监管者了解更多相关信息,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分析,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监督,降低企业IPO前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但是,强制性的信息披露也有可能提高企业IPO前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企业为了增加融资额可能会高估企业预测盈利,又为了降低盈利预测估算高度失实导致的损害而进行盈余管理调高收入,从而降低了报告信息的真实性。

(五)审计质量与承销商声誉

审计质量对企业IPO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法律规定,我国非上市公司首次公开上市时,前三年的年度财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当审计质量较高,即审计报告是按照正规程序出具并且具有较高可信度的时候,财务数据受盈余管理的影响较小。

审计质量的高低与审计机构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大规模的、正式的事务所的审计质量高于一般事务所。例如由“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的对外报告的可信度要高于其他事务所审计的企业,因为这些大事务所往往更加重视声誉,一旦出具不合格的审计报告,极有可能给事务所带来巨大的影响,这一点从安达信因安然事件而倒闭可以看出。同时,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往往有高质量的审计师,这些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无意犯错误的可能性更小。但由于审计单位是由企业自主选择的,如果审计单位出具了非标准的审计报告,企业很可能在下一年度更换审计师进行审计,这种自由性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审计师的监督作用。

证券承销商也是企业IPO上市过程中重要的一环。类似于审计机构,著名的承销机构一旦没有发现财务报表中的盈余管理或重大错报,他们将遭受巨大的声誉损失,因而越知名的承销商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容忍性越低。但也有人提出一些企业可能会利用投资者的这种对大承销商的盲目信任心理,联合承销商欺骗投资者。

五、对资本市场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企业IPO的要求门槛

要减少企业的IPO盈余管理行为,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调整企业的要求门槛。在对企业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利润等方面进行规定时,也要考虑同时兼顾中小企业、新设企业和非垄断、非国营行业的特殊情况,适当调整要求。

(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内部因素是影响企业IPO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因素,要想降低企业的IPO盈余管理行为,就要从企业的财务状况、股权和组织结构等方面对企业治理结构加以规范。优化股权结构,优化董事会结构,防止大股东“一言堂”,加强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三)加强法律规范

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要着重于容易被忽略的部分,避免灰色地带的出现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并加以宣传和推广,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对违法人员的处罚。

(四)加强自愿性信息披露

企业的信息披露,尤其是自愿性信息披露有助于减少企业的IPO盈余管理行为,既要鼓励企业自愿进行信息披露,同时也要设置监督机构确保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鼓励投资者关注IPO企业披露的信息,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理性投资。

(五)建立全方位的外部监管体系

一个良好有效的外部监管体系,需要加强行政、社会、司法三方面的监督,缺一不可。从而建立起一个以国家部门监管为主,社会公众和中介机构为辅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管体系。

[1]陈祥有.风险投资与IPO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10(1).

[2]高敬忠.管理层盈余预告背景消息性质与披露方式选择: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3]顾鸣润,田存志.IPO后业绩变脸与真实盈余管理分析.统计与决,2012(1).

[4]李仙,聂丽洁.我国上市公司IPO中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审计研究,2006(6).

[5]李玉华,葛翔宇.风险投资参与对创业板企业影响的实证研究.当代财经,2013(1).

[6]梁建敏,吴江.创业板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及风险投资的影响.证券市场导,2012(4).

[7]潘越,吴超鹏.社会资本、法律保护与IPO盈余管理.会计研究,2010(5).

[8]冉茂盛,黄敬昌.首次公开发行、盈余管理与发审委审核.证券市场导报,2011(3).

[9]邵毅平.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盈余管理的界分与监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0]孙建华.风险投资、IPO后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来自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山西: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

[11]孙青霞.我国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及其对现实的启示.经济问题,2008(9).

[12]王虹.基于会计准则变迁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

[13]王军,王野.IPO后业绩变化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统计与决策,2009(18).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