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县域供电公司绩效考核方法研究

2016-03-16 00:02罗桂友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24期
关键词:供电公司县域绩效考核

罗桂友

摘要:绩效考核是衡量一个员工最有效且直接的办法,因此,设立一个高质量的绩效考核民主决策机制是极为关键的。优化与完善绩效考核评估制度能够保证其结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同时一个员工的个人品质也应该纳入到绩效考核之中,这是由于员工的人品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进一步影响其工作质量。

关键词:县域;供电公司;绩效考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7-008001

1 如何保证绩效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

1.1 创建绩效考核的民主决策机制

制定绩效考核的民主决策机制务必要立足于企业员工的需要,同时员工要深入企业发展理念,积极提出对企业业绩目标、团队业绩目标、个人业绩目标以及考核奖惩制度所持有的看法,公司应该给员工留有足够的空间与表达机会。在设定业绩目标与指标时需要将眼光放远一些,其目标应具有远大性且合理性,对于努力的员工是有很大实现几率的。

1.2 实现全方面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的主导往往由管理层所决定。也就是说总经理的考核官是董事会,副总经理的考核官是总经理,按照层级进行类推。县域供电公司为了实现考核过程以及结果能够一致得到大家的承认与认可,所使用的考核方法是全方位考核方案。也就是该考核人的同事、下属、上级等各个层级的人进行综合评价,其中也涉及到自我评价,进而将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后平均。此方法等同于瑞士信贷对副总经理推行的考核办法。

1.3 考核标准力争客观化

业绩目标可作为考核指标的一部分参考依据,根据职务的描述为基本,依照企业发展方向与导向,同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工作目标需要进行明确界定;第二,工作目标可测量与评估;第三,工作目标需要双方所一致同意;第四,工作目标需要长远且现实;第五,工作目标需要确定时间期限。

在目标确立之后,必然要以目标为工作方向,合理设计考核的分项指标与评价标注。考核的绩效指标必然要经过多次实践而确定,通常是5~7项,保证数据的普遍性与科学性,以避免数据过多而对考核者产生影响。每一个数据都具有其意义。

对于重要且难以测量的指标可作为定性指标进行考核。企业业务特点、文化特点以及战略目标等三个指标共同衍生出定性指标。企业的定性指标占有率越大,其稳定性也就越高。被考核者所达到定性指标的比重越高,相应被考核层次也就越高。各个定性指标层次可为达标、良好、优秀等三个层次。若是比例合理则不会对考核结果产生影响。

1.4 县域供电公司系统支持能够作为绩效考核结果的保障

公司职工的各个层级都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县域供电公司可以采用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以“三公机制”为基础,也就是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企业内树立廉政之风,企业管理干部应该严格遵守“升职靠竞争、届满应轮换、落后需替补”的原则。

2 怎样确保绩效目标具有动态性与可操作性

2.1 提高品德素养

选择人才基本条件是德为关键,同时也应该兼顾智慧。一个领导者务必要以德优先,若是此人无德有才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在面试职员的过程中,一个人的能力虽然是关键,但是尤其应该重视该人的品德。品德涉及到人的思想行为、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以及纪律。

2.2 发觉内在潜力

智慧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是经过后天的培养与熏陶能够进一步发展与提升。若是一个人兼得智力与能力,那么他们办事的效率与质量是非常高的,会成为公司的顶梁柱。但是作为一名员工需要兼备能力的同时应该注意个人知识储备,必要时应该继续学习以更新个人的认知。

2.3 提高工作能力

针对知识型员工进行分析,一个员工应该具备各个方面的能力,包括创新革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分析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计划实施能力。尤为重要的是创新革新能力,面对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必然要具备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对于员工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员工务必要不断积累知识、果断、勇敢、自强。

2.4 完善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的职能就是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综合性评价,并保证其结果具有客观性与公正性,通过结果也能够体现出员工应该在哪方面进行加强与学习,以完善个人能力。企业可从业绩、工作质量、进步等情况对员工进行评价。知识型员工主要以思维为主,轮劳动质量为评价标准是难以进行衡量的。所以,绩效考核应该立足与不同的角度,并且也要从个人的自身素质进行评价。

猜你喜欢
供电公司县域绩效考核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国企改革视角下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供电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瓶颈及解决方案研究
供电公司电力市场营销策略及应用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