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云新 朱筱华 陶先东 刘燕 李红伟
摘要:探索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蝴蝶兰精细栽培管控系统的构建,研制出温室环境监控系统,可实现蝴蝶兰生产中各参数的采集、数据的传输与分析,可根据苗株规格控制温室温度,能自动执行纠偏功能、减少人工成本、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满足对蝴蝶兰生长环境调控和精细栽培育种的需求。
关键词:物联网;蝴蝶兰;精细栽培
蝴蝶兰又称蝶兰,属兰科蝴蝶兰属,全世界已发现的蝴蝶兰原生种有70多个,在我国的台湾、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都有分布。由于其华贵、高雅的品质,使之迅速成为全球重要的盆栽花卉。由于蝴蝶兰对环境条件要求十分严格,栽培要求很高,但目前大多数蝴蝶兰设施栽培的管理仍然依靠人工进行,耗费大量精力与物力,效率低下,不适于现代集约化智能生产。此外,进口的温室测控设备价格高昂,普通用户难以承受;国内设计的系统在功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因素,还不能完全替代人工,尤其是在智能信息处理方面,尚未形成真正的产品化应用软件和可共享的软件平台。
为实现蝴蝶兰的大规模、规范化生产,本研究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以在线实时管理为目标,研究蝴蝶兰精细栽培管控系统,分析蝴蝶兰最佳生长环境参数,做到实时测控、可视化操作,为选育蝴蝶兰优质种质、特异性种质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加快蝴蝶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1.系统的构建
针对蝴蝶兰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及方便技术人员管理的需要,我们设计了适于蝴蝶兰栽培需求的智能化生产管控系统。系统融合环境因子采集、数据库、海量农业信息智能处理、异常预警、设备智能控制等功能,系统架构包括前端接入设备、智慧农业综合云平台、应用展现设备组成(图1)。
该平台不间断采集温室大棚里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CO2浓度等环境参数数据,让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终端,实现对设施环境数据的采集监控,远程控制农业现场的天窗、水帘、排扇、滴灌、补光灯和遮阳网,设置物联网设备控制指令,建立作物生长环境参数数据库,设施内环境参数和设备发生异常情况时,通过短信实时预警。
2.系统的控制与功能
2.1数据的采集功能
系统具有数据输入接口,可接收现场采集的温湿度等传感器采集的模拟量数据,将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A/D转换),并记录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以供查询。获取的数据主要包括蝴蝶兰生长习性数据,温度、湿度、CO2浓度等培养仓环境数据,气温、风向、相对湿度等外界环境数据。
2.2数据统计功能
可统计蝴蝶兰不同生长阶段,任意时刻的棚内外温湿度、光照强度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当前值、历史值;并以图形、图表等方式绘制任意时刻的棚内外温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曲线图及年、月、周、日的变化趋势图,并进行打印输出。同时,系统对这些参数进行存储汇总,总结规律,进而实现决策控制系统相应知识库动态更新。
2.3远程监视功能
可通过互联网远程监视各温室的当前状态,如温度、湿度、光照度等环境因子以及风扇、湿帘等设备开关状态,可远程修改设定,可控制设备的参数及在线记录各设备变化的时间、状态、当前参数。
2.4智能控制功能
根据蝴蝶兰不同生长阶段特性,以及温室内外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CO2浓度等,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室环境,将监测数据通过网络上传至控制中心,计算蝴蝶兰不同生长所需的最佳环境参数,依据蝴蝶兰不同生长阶段允许环境参数上下限,实现自动监控环境,同时快速纠正偏离参数,并利用事例库模型确定相应设备及工作时间,纠偏相应数值,自动作出诊断、决策。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定时控制、循环控制设定。
2.5预警信息处理
设置环境参数上下限阈值,当环境参数超出阈值范围,智慧农业综合云平台系统会自动向用户发送预警信息。用户收到预警信息后,应及时根据信息内容查看设施设备关闭情况,调整控制设备,例如土壤温度过低时,及时覆盖小拱棚保温,水分不足时,及时开启滴灌阀门灌水,温室温度超出植物适宜生长上限值时,风机和湿帘水泵自动启动降温。
3.蝴蝶兰精细栽培管控技术
2015年初南通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玻璃温室进行了部分智能化改造,安装环境数据采集传感器和物联网控制设备,接入智慧农业综合云平台,将数据采集、设备控制、视频监控、数据处理、智能远程控制融为一体,实现操作人员实时对管理区域进行查看和控制,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具有节工省本、经济高效、实用性强的优势。
3.1温度管理
蝴蝶兰属高温性兰花,最适宜的温度为白天25~28℃,夜温18~20℃。温度控制要根据不同阶段苗龄需要、天气状况及销售计划等情况而定。瓶苗出瓶前,在驯化室炼苗时,温度控制在20~26℃;出瓶后,为迅速恢复其生长,可保持白天温度25~28℃,夜间温度22~24℃;小中苗阶段的温度可适当调高,白天28~30℃,夜间23~25℃;催花期间白天温度25~28℃,夜温18~20℃为宜。抽梗期和开花期温度控制在18~26℃之间即可。
3.2湿度管理
蝴蝶兰喜湿忌积水,催花之前应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70%~80%,抽梗期提高至80%~85%,开花期降至60%~70%。空气湿度过低,叶面容易发生失水。湿度过高,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可登陆智慧农业综合云平台,通过控制自动喷雾、湿帘一风机等设备来调节空气相对湿度。
3.3光照控制
蝴蝶兰忌光直射,要根据苗龄和季节适当调节光照。刚出瓶的幼苗长势弱,光强应保持在2000~5000Lx,待缓苗后再逐渐提高至8000-10000Lx。中苗刚换完盆时光强控制在10000~12000Lx,可利于生根,待缓苗后提高到12000~18000Lx,可促进叶片生长。大苗在缓苗期光强应控制在10000~12000Lx,正常生长时控制在15000~18000Lx。催花时光强可控制在20000Lx左右。
3.4通风管理
蝴蝶兰喜通风,忌闷热,所以温室内通风状况好坏直接影响蝴蝶兰的生长。通风不良易引起烂根、病虫害及落花等现象。温室内的空气流动依靠内循环风扇完成,内循环风扇可以使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保持均匀,空气有适宜的流动速度。内循环风扇设定为每间隔1~2h工作1h,夏季阳光强、气温高、湿度大,应加强通风。冬季气温低、湿度小,可适当减少通风时长。
3.5施肥管理
蝴蝶兰施肥方式主要采用液肥,将其喷洒于叶片。小苗肥水EC值不超过0.6ms/cm,中苗控制在0.8~1.0ms/cm,大苗在1.0-1.2ms/cm,抽梗苗不超过1.5ms/cm。浇肥时间一般选择晴天的上午,施肥频率一般7~10d,但也要根据天气情况,遇阴湿多雨的天气可延期浇肥。配肥浓度可根据天气或生产情况进行调整,温度高、光照强时可配浓度高一些。
4.应用效果
4.1经济效益
通过设施蝴蝶兰智能化生产系统的应用,节省劳动力成本约50%,节约水肥成本约40%,节约农药成本25%,以本研究所年培养蝴蝶兰成品花10万株计算,年产值可达250~300万元,利润约80~1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4.2社会效益
基于物联网的蝴蝶兰智能温室精细栽培技术,促进蝴蝶兰产业整体种植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引导农民创富增收,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对于推动农业的转型与升级,加快花卉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4.3环境效益
物联网智能管控系统模式对于资源的利用更加集约化,可以实现节能降耗,充分体现了在现代农业的技术研究中,对低能耗、低排放最的新要求,对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产业模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