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红, 徐耀凤, 唐艳琳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1. 老年干部科; 2. 科教部, 重庆, 404000)
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
程红1, 徐耀凤1, 唐艳琳2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1. 老年干部科; 2. 科教部, 重庆, 4040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方法120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60例,比较2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 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针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患者; 脑梗死后遗症; 心理状态; 护理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供不足所致的缺血区脑组织坏死、软化等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1]。脑梗死后遗症是指脑梗死发病一年后,患者仍留有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口眼歪斜等症状,多数患者需要常年卧床,生活基本或部分不能自理,并伴有较严重的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因此,治疗脑梗死后遗症需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科120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6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会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4],排除严重心肝脾肺肾功能障碍、精神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53.4~96.1岁,平均(70.1±6.9)岁,病程6.2~12.7个月,平均(8.6±1.5)月,其中高中及以上学历15例、初中28例、小学17例;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53.2~96.3岁,平均(70.3±6.7)岁,病程6.3~12.5个月,平均(8.5±1.7)月,其中高中及以上学历13例、初中27例、小学20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检测生命体征,定时翻身,避免压疮的发生。
1.2.2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5],针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及时心理疏导,消除内心压力,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疾病相关的健康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自身护理能力,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对于中重度功能障碍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鼓励进行床上伸手屈肘、反复屈伸髋关节及膝关节的简单四肢活动,指导患者健侧卧位,不断变换体位,保持肢体伸屈肌的张力平衡,避免半坐位,预防痉挛,指导患者进行捏物训练,并逐渐过渡至小物品,指导患者上举运动及吃饭训练,逐步过渡至精细动作;对于部分失语患者,指导患者发音练习及肌肉协调运动,校正发音口形。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护理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估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6], 对意识、凝视功能、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等项目评分,最高45分,最低0分。根据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7],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最高分100分,其中评分>60分(轻度残疾,生活基本自理)、41~60分(中度残疾,日常生活需他人帮助)、21~40分(重度残疾,日常生活明显依赖他人)、≤20分(完全残疾,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根据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8],评估患者焦虑状态,采用1~4分评分法,各项得分相加后乘以1.25,整数部分为标准分,总分为100分,50分为临界值,评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重。SDS量表的评分方法同SAS法。根据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发放430份问卷,回收430份,回收率100%,量表总分为100分,其中非常满意为80~100分、满意为60~79分、不满意为<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9]。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2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 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增高(P<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增高(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s)
与护理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2组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 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2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见表2。
2.32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改善(P<0.05),见表3。
表2 2组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变化比较±s)
与护理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3 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由于脑组织病变,丧失或部分丧失生理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甚至部分患者常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伴有较严重的焦虑、抑郁、恐惧、悲观、绝望等负面情绪,脑梗死后遗症的病程越长,其负面情绪越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0]; 由于老年患者生理机能退化,在脑梗死后遗症所致的诸多生活不便影响下,患者往往形成自我埋怨情绪,甚至不配合治疗、抵触治疗[11]; 由于长期患病及负面情绪作用下,患者与家属及护理人员的沟通较为敏感,多表现为悲观情绪,对人较为苛刻,部分经历过抢救治疗的患者甚至表现为恐惧死亡、过分留恋家人等心理[12]。
针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案,在营造温馨病房环境、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基础上,主动与患者交流,缓解其内心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以专业语言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发放健康小册子,做好疾病相关的健康宣教工作,详述医疗报销范围,减轻患者对经济负担的顾虑,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配合治疗,提高自我调控情绪及自我护理能力[13]。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指导和督促患者进行四肢活动、捏物练习、精细动作训练等,逐渐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中,护理前2组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心理问题,经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提高,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降低,结果表明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梁俊华, 李娟. 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8): 75.
[2]孙秀芳, 马丽, 郝文清, 等. 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临床综合护理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2(9): 167.
[3]Souza RC, Arcuri EA.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of the nursing team in the aphasia after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J]. Rev Esc Enferm USP, 2014, 48(2): 292.
[4]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神经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3): 379.
[5]贾淑梅, 战丽丽, 柏淑霞. 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措施[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36): 278.
[6]郭胜利. 血栓通治疗老年脑梗死后遗症的综合评价[J].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 电子版, 2013, 7(2): 76.
[7]罗菊珍, 杨进标, 王延红, 等.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4): 420.
[8]陈桂华, 刘慧茹, 付小芹, 等. 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2): 191.
[9]于玲. 老年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19): 2919.
[10]万军. 综合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精神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15, 21(9): 125.
[11]张云英, 杜光芹, 向福香. 心理干预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分析[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8): 2138.
[12]李春红. 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4): 147.
[13]叶艳碧. 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110例[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10): 2390.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quela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CHENG Hong1, XU Yaofeng1, TANG Yanlin2
(1.DepartmentofSeniorCadres; 2.DepartmentofScienceandEducation,Chongqing
ThreeGorgesCentralHospital,Chongqing, 404000)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quela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A total of 120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quela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r department were randomized into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and observation group (nursing intervention),with 60 patients per group.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impairment score,Barthel index score,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scores,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impairment score,SAS and SD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Barthel index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nurs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quela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improve the negative emotions,promot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recovery,and increase the patients’ life quality.
KEYWORDS:elderly patients; sequela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psychological status; nursing
收稿日期:2015-08-30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04-028-03
DOI:10.7619/jcmp.20160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