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博文 田志龙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网络视角下标准制定组织多元主体互动规律研究
田博文1田志龙2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以新兴技术领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依赖多方行动者参与为前提,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过程中形成了多个开展技术标准化工作的标准制定组织,从而形成了以实际行动推进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的主要力量。基于物联网产业的案例研究,运用社会网络理论探讨了标准制定组织中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具备了何种互动规律(互动主体、互动方式和互动结果),研究结果可为建立互动导向的技术标准合作网络和推动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网络视角; 新兴产业; 标准制定组织; 多元主体; 互动; 物联网产业
新兴产业技术系统具备前沿性、复杂性和高度的不确定性,这决定了其技术标准化活动无法由某一行动者单独完成,必须依赖众多行动者参与和协同创新,才能取得技术突破和标准突破[1]。目前,在多个技术领域开展技术标准化工作和组建了多个标准制定组织的行动者,是当前推动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发展的主导力量。
基于多元行动者的参与和互动,新兴产业标准制定组织中的技术标准化工作是一个多层级的、复杂的网络化过程[2]。鉴于此,为了推动技术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本研究主要探讨的问题为标准制定组织中的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具备何种互动规律,并期望借助新兴产业现实数据的比对,厘清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不同层次的行动者及其功能,以期为进一步建立互动导向的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和推动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发展提供参考。
1.1 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的特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既具备战略重要性又具备高度不确定性的产业,还是一项牵扯到产业各个环节、社会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全局性、集体性的创新活动[3]。以上特点同样体现在技术标准化领域,具体如下:①技术标准化过程中存在多个技术路线和技术领域[4];②支撑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发展的资源掌握在不同行动者手里,凭借单个行动者和某一类型行动者的能力和资源无法有效开展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工作,因此,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必须依赖政府、大学和产业界等多方行动者之间互动产生协同创新[5];③标准制定组织是多方行动者跨越自身组织边界互动和形成合作网络的载体,其一类是我国传统的政府规划下以任务为导向产生的官方技术委员会、标准工作组[6];另一类是转型经济背景下以市场为导向产生的协会[7]、商会、技术标准联盟[8]和产业(技术)联盟[9]。
1.2 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研究
技术标准文献关注网络对技术标准化的积极作用。有关研究表明,技术复杂性和开放式创新趋势下的技术标准化具有网络特征,以及技术标准化过程中的信息交换、集体行动和任务协同需组织间网络的支持[10]。
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行动者以实现技术标准化为目标产生的联结的集合[11]。该概念打破了市场中主导企业不愿意推出或支持开放性兼容标准的假设,反而认为,技术标准作为一种编码化的知识促进了企业间的联系和互动,企业之间会因为制定标准的共同目标构建合作网络[12]。后续有关研究也提出,技术标准具有模块化的特点,建立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的价值在于促进参与者之间的知识交换,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的价值是每一个参与者在网络中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累积[13]。由此,在开展技术标准化工作时,学者们大量分析了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的企业互动关系[14]。
产生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的例子有企业标准联盟、协会[15],以及正式标准制定组织(技术委员会、标准工作组)[16]。王珊珊等[2]认为,新兴产业的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通常是在标准制定组织中形成和发展的;标准制定组织作为一个第三方平台落实各方行动主体合作制定标准以及扩散技术标准的行为,是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的承载实体,参与标准制定组织的行动者构成了网络的节点。
1.3 社会网络视角
社会网络理论可以灵活地被用于解释各种行动者(如个人、群体、组织等)和各种类型的关系[17]。社会网络的作用逻辑可以表述为行动者处于某种社会网络中,社会网络中蕴含着行动者可资利用的社会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不同行动者所掌握的信息、资产、知识等方面[18]。社会网络理论中存在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两个相互补充的研究方面[19]。关系嵌入的研究视角通过分析网络中二元关系的性质与强弱程度,探讨网络行动者间的联结和互动关系问题[20]。强关系体现出其在提高创新主体间协作程度的同时也使得隐性知识能够被充分共享,降低了行动者的交易成本,促进了网络资源的流动和网络信息的交换[21]。弱关系则提高了信息冗余度,丰富了网络资源[22]。也有研究认为,关系嵌入性的要素主要是信任、优质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23]
赵辉等[18]将结构嵌入的研究重点归纳为分析社会网络的密度和网络行动者所处的位置:一方面,强调了社会网络的整体功能和结构;另一方面,关注了网络中的行动者角色。还有研究认为,网络密度越大,表示网络行动者之间的直接联系更多,这说明了网络行动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更多,整体网络结构也更加紧密[24]。网络位置的主要变量是中心度和结构洞[18]。总体而言,网络位置是行动者之间建立关系的结果,同时反映了网络行动者获取资源和新知识的机会[25]。
1.4 研究思路
现有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的特点、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研究以及社会网络理论表明(见图1):①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的特点是依赖政府、企业、大学等各类行动者在标准制定组织中合作制定标准,本研究将其统称为多元行动主体,简称“多元主体”;②标准制定组织在开展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的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参与和互动产生了合作网络,除了企业是当前研究主要探讨的对象,高校、科研院所等其他类型的行动者在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但在当前研究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值得进一步分析;③在社会网络理论框架下,可通过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的视角进一步研究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的关系强弱、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
图1 文献总结与研究思路
2.1 方法定位
由于中西方在经济环境、政治制度、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现有理论体系和结论来指导中国情境的实践,因此,使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新情境下的理论创建具有重要意义[26]。自2010年我国明确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每一个新兴产业都面临技术标准化问题。本研究选择物联网产业标准制定组织作为观察对象,这是因为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物联网产业是国内外关注度高、我国进行重要突破的技术标准化领域;多方行动者在标准制定组织中参与技术标准化工作,并形成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2.2 样本选择
在选择案例标准制定组织时考虑以下几点:①选择跟随物联网产业成长和具有丰富发展经验的标准制定组织,所选物联网标准制定组织历经了10年和10年以上的发展时间,并且获得政府、行业和社会媒体好评最多,从而保证案例的典型性;②根据中国情境下标准制定组织的特点和理论抽样原则,结合文献和调查选择了一个代表基于政府任务导向产生的标准制定组织(WGSN)和一个代表转型经济背景下市场为导向产生的标准制定组织(CCSA/TC10),案例研究中极化类型的选择有助于更加鲜明地展示构念之间的关系[27],增强案例的代表性;③数据完整性和可获得性,所选择的WGSN、CCSA/TC10属于物联网领域最早成立的一批标准制定组织,技术标准化工作进展快且建立了专门的工作网站,能保证获得较为全面与长期的资料。通过各种渠道,研究团队与WGSN、CCSA/TC10建立了良好互动关系,能在其管理层许可下深入开展调研和取得丰富的调研数据 (见表1)。
表1 案例标准制定组织基本特征描述
注:笔者根据调研数据整理。
2.3 资料收集
鉴于多源数据的三角验证能提供更精确的信息和更稳健的理论结果[28],根据研究问题确定了所需要以及可获得的证据种类,然后对每个标准制定组织都经过了下列4个步骤收集二手资料和一手信息(见表2)。
表2 数据来源
2.4 变量界定与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数据编码和归类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数据包括二手资料、内部资料、访谈记录和会议观察。编码工作先由本课题组成员之一进行,然后由本研究的合作者进行核对,在讨论的基础上达成一致看法。首先通过初始编码使原始资料概念化,再通过聚焦编码把这些初始概念归类到分析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的互动规律。
(1)多元主体 根据WGSN、CCSA/TC10技术标准项目中参与单位的调查数据(截止2014年7月31日),对出现在两个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的行动者进行编码。初步将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行动者的类型分为政府、学研机构、企业和秘书处,并且判断他们在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的功能(见表3)。
(2)互动方式 通过对二手信息、访谈记录、实地观察、内部资料的整理分析,每一个技术标准项目涵盖具体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决策过程,与之紧密关联的互动行为有提供信息、收集信息、 交换信息、 评核方案、 提供反馈、 表明立场,在这些互动行为基础上形成的互动方式包括共同立项、担任编辑、联合提案、意见征询和跟踪学习(见表4)。
表3 多元主体编码
(3)互动结果 借鉴社会网络文献中对关系嵌入性的常用测量维度和结合技术标准化活动的自身特点,本研究用目标一致程度、互动频率、共同解决问题的安排和信任度4个方面来表征多元主体在技术标准合作网络中的关系嵌入性 (见表5)。
表4 互动方式与互动行为
注:数据来源为笔者根据调研数据整理,下同。
表5 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互动结果的变量界定
3.1 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和多元主体
WGSN、CCSA/TC10技术标准化合作的网络展示见图2。由图2可知,图2(a)和图2(b)分别是使用UNICET软件分析,并画出18个传感器网络技术标准项目、121个泛在网技术标准项目下行动主体构成的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其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行动者。
标准制定组织中的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和多元主体具有以下特点(见表6)。
(a)整体网络图(WGSN) (b)整体网络图(CCSA/TC10)图2 传感器网络和泛在网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
合作网络行动者类别比例/%行动者角色行为内容WGSN学研机构从事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高校、科研院所49网络发起者;网络参与者从事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和技术调查;申请技术标准立项;从事具体标准草案的起草、征求意见工作,包括主持、出席标准制定组织的工作会议、参与讨论、参与具体决议的投票、起草标准的技术规范等;参与标准的验证、宣传和实施企业感知器件商、设备商、运营商、软件开发商、服务集成商等49网络参与者秘书处准政府组织,技术标准化支撑单位,奉行政府任务导向2网络监管者;网络参与者根据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传感网标准化工作方针和措施;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原则,以及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的方针,制订和完善传感网的标准体系表;根据批准的计划,组织传感网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并参与,负责标准送审、报批工作CCSA/TC10企业运营商、设备商、设计咨询商、芯片商;68网络发起者;网络参与者从事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和技术调查;申请技术标准立项;从事具体标准草案的起草、征求意见工作,包括主持、出席标准制定组织的工作会议、参与讨论、参与具体决议投票、起草标准的技术规范等;参与标准的验证、宣传和实施学研机构从事泛在网络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高校、科研院所28网络参与者秘书处准政府组织,技术标准化支撑单位,奉行市场需求导向4网络服务者;网络参与者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会员单位对标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组织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和技术调查,提出制、修订标准项目建议;组织会员开展标准草案的起草、征求意见工作并参与,以及承担利益、冲突协调和标准审查工作;组织开展标准的宣讲、咨询、服务及培训,推动标准的实施
(1)新兴产业的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的建设需要数年时间,最终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主要包括了秘书处、学研机构(分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三大类行动者,但是不同类别行动者的构成存在差异。在WGSN中,学研机构和企业所占比例相当,企业所处的行业分散,学研机构的研究领域也比较分散;在CCSA/TC10中,企业所占比例远远超过学研机构,并且集中在通信行业,学研机构的研究领域也集中在通信技术领域。
(2)不同标准制定组织具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资源需求,因此,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凸显出的关键行动者及其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在以WGSN为代表的任务导向型标准制定组织中,以国家发展重点技术的战略部署为主要目标,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最初的发起者是学研机构,以秘书处为代表的政府力量介入对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构建给予了重要指导并起到监督和管理作用,而引入大量企业参与推动了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的成长和成熟。在以CCSA/TC10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型标准制定组织中,以产业应用和企业发展为主要目标,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最初的发起者是企业,秘书处对组建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给予了重要支持和服务作用,而大量产业链企业参与推动了技术标准合作网络的成熟。
(3)由于合作网络中拥有众多行动者,要把众多行动者团结起来,就需要一个能够综合协调内部事务和与相关政府标准化部门、业务主管部门沟通关系的组织——秘书处。虽然WGSN、CCSA/TC10中的秘书处都是政府标准化支撑单位和属于准政府组织,但是结合进一步调查和访谈可知,标准制定组织中的秘书处也可能由企业或者学研机构承担。秘书处通过帮助网络构建、维持网络运作和直接参与技术标准化活动等行为,是整个合作网络的重要构成部分。
(4)不同发起者带来的互动特征存在差异。在WGSN中,学研机构是网络发起者,互动主要发生在学研机构、秘书处之间,秘书处通过调动学研机构的行动推动国家重点技术路线的发展与确认;在CCSA/TC10中,企业是网络发起者,互动主要发生在企业、秘书处之间,秘书处配合这些企业的需求来开展技术标准研制和产业化工作。
由此,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1 行动者是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的基石。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存在企业、学研机构和秘书处等多类行动者。不同类别的行动者在技术标准制定和决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不同发起者带来的互动特征存在差异。技术标准制定和决策过程建立在行动者互动基础之上,直接促进了秘书处、企业与研究机构进行技术标准研制和产业化行动。
3.2 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的互动方式和特点
本研究分析了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互动方式的内涵以及与行动者的相关关系(见表7)。在技术标准化工作中,根据行动者资源能力的差异,可将学研机构进一步细分为优势学研机构、一般学研机构;将企业细分为优势企业和一般企业。
(1)共同立项 指行动者共同负责并参与整个技术标准从计划、启动、起草到完成所有环节的活动。共同立项涉及的具体事项最多,包括行动者对待立项技术标准项目联合进行预研究、商议成立起草团队和承担起草任务、协调冲突和问题等。在WGSN的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共同立项主要是掌握前沿技术和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的优势学研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主导(61%) ;在CCSA/TC10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共同立项由优势企业主导(53%)。
(2)担任编辑 指担任标准草案编辑,起草标准草案讨论稿、征求意见稿,修改、完善完成标准草案送审稿和报批稿。在WGSN的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担任编辑由优势学研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主导(64%);在CCSA/TC10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担任编辑由优势企业主导(72%)。
(3)联合提案 指参与者就标准草案中的具体技术内容提出解决方案,参与者可以单独提交,也可以联合提交。联合提案合作形式下涉及的事项集中在行动者之间需要就技术提案中的细节、利益进行事前沟通和达成一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和提交统一的技术方案文档,以便在技术标准化会议上能够更快地被其他参与者理解和接受。在WGSN的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主要是秘书处和优势学研机构、学研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之间联合提交技术提案;在CCSA/TC10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更多的是秘书处和优势企业、优势企业之间联合提交技术提案。
(4)意见征询 指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途径阐述自身的观点、要求和意见,希望在确定标准项目、标准体系架构或敲定标准草案技术细节时予以参考。意见征询涉及的事项包括提供产业分析、技术研究报告,就具体标准草案的内容进行发言讨论或者对技术草案提出更改意见。被意见征询者也可以从意见征询者的反馈与评估中获得下一步行动的方向感。经调查发现,一般企业和一般学研机构由于自身资源能力不足以承担和参与难度较大的技术标准化工作,但是积极参与技术标准的意见征询。
(5)跟踪学习 指行动者对技术标准化工作保持观望,跟踪技术标准走势是主要目的。一般企业、一般学研机构通过选择感兴趣的技术标准项目达到跟踪和学习目的。跟踪学习涉及的具体事项少,行动者主要以聆听会议、获取技术文档等方式收集信息。获取资料包括获得阶段性工作文件和正式出版的标准文本、公开刊物和技术资料等。
表7 互动方式与互动主体的相关关系(/%)
由此,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2 标准制定组织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行动者因面临的资源能力或标准制定组织类型的差异,其主导的互动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命题2a 行动者因面临的资源能力差异选择了不同的互动方式。秘书处、优势学研机构、优势企业采取共同立项、担任编辑和联合提案的互动方式,一般学研机构、一般企业倾向于意见征询和跟踪学习的互动方式。
命题2b 学研机构与企业在不同标准制定组织类型中采取了不同的互动方式。在任务导向型标准制定组织中,学研机构倾向采取共同立项、担任编辑和联合提案,企业倾向于意见征询和跟踪学习;在市场导向型标准制定组织中,企业倾向采取共同立项、担任编辑和联合提案,学研机构倾向于意见征询和跟踪学习。
3.3 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的互动结果
3.3.1 关系嵌入性
本研究对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关系嵌入性的分析,是从技术标准化活动实施过程中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强度和关系性质展开的(见表8),具体如下。
表8 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的关系嵌入性
(1)从目标一致性程度、互动频率、共同解决问题的安排和信任程度4个方面分析,共同立项、担任编辑和联合提案互动方式下的行动者之间目标一致性程度较高。由于行动者之间需要交换的信息、协商的利益和解决的冲突非常多,就信息共享、利益和冲突问题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多个事项下的任务协同导致合作双方互动频率较高,合作方之间的关系紧密且稳定,彼此信任度也较高。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强关系属于互赖型合作关系,分为竞争互赖关系和共生互赖关系,其中,竞争互赖关系产生于功能相近的优势行动者之间,可以弱化竞争以推动跨组织学习和互动;共生互赖关系产生于异质性的优势行动者之间,有利于推动互补性资源的利用。结合前文分析,在WGSN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优势学研机构之间、秘书处和优势学研机构之间 更可能建立互赖型强关系;在CCSA/TC10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优势企业之间、优势企业和秘书处之间,在长期的互动过程中更可能建立互赖型强关系。
(2)从目标一致性程度、互动频率、共同解决问题的安排和信任程度4个方面分析,意见征询和跟踪学习两种互动方式下,行动者之间的目标一致性程度低,需要交换的信息、共同协商的利益和解决的冲突也很少,有待共同解决的问题不多,互动事项少导致互动频率低,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不紧密或不连续,彼此信任度低,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较弱关系属于参与型合作关系。弱关系代表着技术标准化活动吸引了更多行动者的关注,这为技术标准立项、制定和决策过程带来大量新信息。 由此,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3 基于不同的互动方式,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存在互赖型强关系和参与型弱关系。行动者之间采取共同立项、担任编辑、联合提案的互动方式,更可能建立互赖型强关系; 行动者之间采取意见征询和跟踪学习的互动方式,更可能建立参与型弱关系。
命题4 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的关系嵌入性在不同导向的标准制定组织中存在差异。在任务导向型标准制定组织中,秘书处和优势学研机构之间、优势学研机构之间更可能建立互赖型强关系;在市场导向型标准制定组织中,秘书处和优势企业之间、优势企业和优势企业之间更可能建立互赖型强关系。
3.3.2 结构嵌入性
不同行动者的网络位置(节点越大说明越处在核心位置)见图3(a)和图3(b)。由于合作网络中的行动者数量较多,本研究分别列出了WGSN、CCSA/TC10网络中程度中心度更大的10个主要节点的结构维度数据,并借助这些数据对WGSN、CCSA/TC10的结构嵌入性进行说明和比较(见表9)。
(a)不同行动者的网络位置(WGSN) (b)不同行动者的网络位置(CCSA/TC10)图3 行动者的网络位置
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整体网络密度关键行动者组织性质个体网络规模程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传感器网络0.457重庆邮电大学学研机构7690.477610.706工信部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秘书处6577.3816.403大唐电信企业63753.342东南大学学研机构63752.99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研机构5869.0482.093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学研机构5666.6673.863重庆大学学研机构5565.4762.953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学研机构5363.0952.977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5160.7141.019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学研机构5160.7144.745泛在网0.603中国电信企业2291.66713.366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秘书处2187.510.140中国联通企业2187.57.095中兴通讯企业2083.3335.854北京邮电大学学研机构1979.1675.280华为企业18753.716上海贝尔企业1770.8332.747中国普天企业1666.6671.945中国移动企业1666.6671.027大唐电信企业1666.6670.864
由图2和表9可知,WGSN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的网络密度是0.457,虽然包含的行动者较多,网络规模较大,但是整个网络的连接比较松散,秘书处与学研机构之间有较多的直接联系,但很多成员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属于“低中心性、高多样性”的松散型网络。由于网络密度小于0.5,会影响到网络行动主体之间的信任和对技术标准化工作的资源投入[18]。WGSN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主要取决于技术标准各模块界面间的信息交流与知识的有效传递。表9中,由10个主要节点的程度中心度指数可知,WGSN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主要以学研机构和秘书处占据了较为核心的位置,说明了其在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的影响更大,其他的行动者则处于边缘位置。这可能与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的关系嵌入性也有一定关系。相应的,学研机构的结构洞指数也高于多数的企业,说明其更多地成为其他行动者之间联结的中介,更能控制网络中信息和资源的流动。
由图2和表9还可知,CCSA/TC10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的整体网络密度达到0.603,行动主体较少,网络规模小,但是网络中企业之间、秘书处和企业之间的连接非常紧密,属于“高中心性、低多样性”的紧密型网络。表9中,由10个主要节点的程度中心度指数还可知,CCSA/TC10多元主体合作网络中主要以企业和秘书处占据了较为核心的位置。这说明企业和秘书处在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的影响更大。在CCSA/TC10中,优势企业之间、秘书处和优势企业的互动更多,建立了较强关系。相应的,企业的结构洞指数也高于多数学研机构的结构洞指数,说明它们更多地成为其他行动者之间联结的中介,更能控制网络中信息和资源的流动。由此,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5 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存在多种网络结构,包括松散型、紧密型的合作网络,发挥了不同的网络效应。“低中心性、高多样性”的松散型网络对于知识转移和组织学习是可取的,参与者越多,则扩大了知识的范围;“高中心性、低多样性”的紧密型网络对于控制联盟成员很有效,建立在知识流动基础上的知识共享的程度更高,协同效应更好。
命题6 秘书处在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都处于较高的网络位置。不同类型标准制定组织中,秘书处影响主要互动对象的选择,进而影响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互动主体的网络地位高低。在任务导向型标准制定组织中,秘书处倾向于选择学研机构作为主要互动对象,学研机构在网络中的地位更高,属于中心角色;在市场导向型标准制定组织中,秘书处倾向于选择企业作为主要互动对象,企业在网络中的地位更高,属于中心角色。
命题7 标准制定组织中的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结构洞指数高的主要是拥有标准基础专利或核心专利的优势行动者,处于劣势位置的行动者可能出于跟踪目的而参与技术标准化活动,结构洞指数较低。
4.1 标准制定组织多元主体互动规律
本研究发现,开展技术标准化活动的标准制定组织类型不同,其发展目标和对资源、支持条件的需求也不同,进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其互动规律(具体表现为互动主体、互动方式和互动结果方面)存在差异。
(1)不同类型标准制定组织中凸显出的互动主体及其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 本研究发现,在任务导向型标准制定组织下,以促进国家重点技术领域发展为目标,学研机构参与更可能是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最初的发起者;以秘书处为代表的政府力量介入对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构建给予了重要指导并起到监督作用,而引入大量企业参与推动了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的成长和成熟;在市场导向型标准制定组织下;以产业应用和企业发展为目标,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最初的发起者是少数企业,秘书处对组建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给予了重要支持和服务,而大量产业链企业参与推动了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的成熟。
(2)不同类型标准制定组织中互动方式和互动主体的相关关系存在差异 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形成的主要互动方式包括共同立项、担任编辑、联合提案、意见征询和跟踪学习。行动者因面临的资源能力差异选择了不同的互动方式,表现为秘书处、优势学研机构、优势企业采取共同立项、担任编辑和联合提案的互动方式,一般学研机构、一般企业倾向于意见征询和跟踪学习的互动方式。此外,学研机构与企业在不同标准制定组织类型中采取了不同的互动方式。在任务导向型标准制定组织中,学研机构采取共同立项、担任编辑和联合提案,企业倾向于意见征询和跟踪学习;在市场导向型标准制定组织中,企业采取共同立项、担任编辑和联合提案,学研机构倾向于意见征询和跟踪学习。
(3)在互动主体和互动方式作用下,不同类型标准制定组织中的互动结果存在差异 具体如下:①关系嵌入性存在差异。基于不同的互动方式,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存在互赖型强关系和参与型弱关系。互动主体之间采取共同立项、担任编辑、联合提案的互动方式,更可能建立互赖型强关系;互动主体之间采取意见征询和跟踪学习的互动方式,更可能建立参与型弱关系。在任务导向型标准制定组织中,秘书处和优势学研机构之间、优势学研机构之间更可能建立互赖型强关系;在市场导向型标准制定组织中,秘书处和优势企业之间、优势企业和优势企业之间更可能建立互赖型强关系。②结构嵌入性存在差异。对网络密度和网络结构的考察可知,一是不同类型的标准制定组织中形成的合作网络具有不同的网络结构;二是秘书处在不同类型的标准制定组织中都处在较高的网络位置。此外,在不同类型标准制定组织中,秘书处影响主要互动对象的选择,进而影响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中互动主体的网络地位高低。
4.2 理论贡献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如下:①在探讨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时,把标准制定组织划分为任务导向型标准制定组织和市场导向型标准制定组织;然后,对两类标准制定组织的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进行分析,并深入分析了不同标准制定组织中的互动规律(互动主体、互动方式和互动结果)。②现有新兴技术标准化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而产业数据和实证分析不足。本研究则基于对物联网产业技术标准化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实证方法深化了当前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研究的相关理论分析结果。③引入社会网络理论思想和分析框架,从关系嵌入(目标一致性、互动频率、共同解决问题的安排、信任度)分析了标准制定组织技术标准化中的关系强度和性质,引入社会网络理论中的网络结构(网络规模、网络密度)、网络地位(程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等概念,从结构嵌入深入分析标准制定组织中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形态,是基于新兴产业和技术标准化情境对社会网络理论进行了补充或拓展。
4.3 实践建议
(1)标准制定组织作为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的载体,更重要的是完善组织管理,协调行动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促进更多行动主体参与技术标准化活动,提高技术标准化合作网络的运作效率 一方面,应加强管理标准制定组织中占据中心位置的成员(主要是拥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学研机构等),促使其不断创新,不断向网络中注入新资源和共享知识产权;另一方面,由于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网络中存在大量处于不活跃状态或参与度较低的成员单位,标准制定组织应该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对可能影响技术标准化活动的欺诈和机会主义行为进行遏制,对参与意愿强但技术标准化能力不足的成员则以比如培训活动、研讨会等方式助其能力提升。
(2)进一步加强标准制定组织中秘书处的重要作用 在标准制定组织中,秘书处是政府与标准制定组织关系纽带的核心节点,起到上传下达、下诉上听的作用;同时,政府、企业、社会各方的技术标准化参与往往都需要事先同秘书处取得联系、沟通后才能采取进一步的行动。鉴于此,秘书处应发挥其核心功能为多元主体参与和标准制定组织建设提供支持,应在标准制定组织和成员单位的支持下建立健全的组织功能,发展其组织能力;同时,也应积极动员和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行动者的参与,为其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尽可能的提供便利,并多与其沟通交流,开展联合服务、活动或其他项目,利用其特有的政治关联和社会联系来支持多元主体的活动。
(3)企业、学研机构(高校、科研院所)是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的主力,应进一步发挥协同效应 学研机构相比政府监管部门,更加了解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且具备基础研发能力,在我国科研创新体制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在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关注的是技术的应用层面,即在行业中的实际应用需求,在技术研发研究层面弱于学研机构;当新兴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需求还不明显时,企业不会对其投入更多关注和参与制定标准;一旦技术存在商用价值时,企业则比政府、学研机构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能够在技术标准化过程中确保技术规范符合行业应用需求,并且对技术标准的市场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学研机构、企业在不同的标准制定组织中都发挥了主导作用,但是二者之间还存在互动的空间。在技术标准化过程中,为了确保技术标准的顺利制定和扩散,学研机构、企业还需要根据自身实力和异质性资源的特点,基于互动方式形成更稳固的合作关系,推出具有技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标准。4.4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属于新情境下的探索性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①研究数据均来源于物联网产业,没能兼顾和涵盖其他新兴产业的特征;②虽然研究数据部分既有丰富的公开数据和基于访谈、实地观察获得的内部信息和资料,但鉴于新兴产业标准制定组织建立不久和中国情境下较难获取到技术标准的完整数据,所涉及的案例样本数量总体上偏少。以上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予以完善。
[1] 王珊珊,武建龙,王宏起.产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结构维度与评价指标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6):112~118
[2] 王珊珊,许艳真,李力.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过程、网络属性及演化规律[J].科学学研究,2014,32(8):181~188[3] 王珊珊,王宏起. 开放式创新下的全球技术标准化趋势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24(6):80~86
[4] 丁大尉,李正风,胡明艳.新兴技术发展的潜在风险及技术治理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6):62~70[5] 史方宇.新兴技术管理研究概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4(14):1 012
[6] 宋华琳.规则制定过程中的多元角色——以技术标准领域为中心的研讨[J].浙江学刊,2007,9(3):160~165
[7] 吴慧娟.专利技术标准化过程中行业协会的作用探讨[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管理学院,2009
[8] 杜伟锦,韩文慧,周青.技术标准联盟形成发展的障碍及对策分析[J].科研管理,2010,31(5):96~101
[9] 王珊珊,王宏起,邓敬斐. 产业联盟技术标准化过程及政府支持策略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30(3):380~386
[10] EHRHARDT M. Network Effects, Standardization and Competitive Strategy: How Companies Influence the Emergence of Dominant Design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4,27(2/3):272~294
[11] EGYEDI T M. Consortium Problem Redefined: Negotiating ‘Democracy’ in the Actor Network on Standardiza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T Standards and Standardization Research,2003, 1(2):22~38
[12] PELKMANS J. The GSM Standard: Explaining a Success Story[J].Journal of European Public Policy, 2001,8(3):432~453
[13] PASSIANTE G, SECUNDO G. From Geographical Innovation Clusters Towards Virtual Innovation Clusters: The Innovation Virtual System[C].Dortmund: 42th ERSA Congress,2002:27~31
[14] LEIPONEN A E. Competing through Cooperation: The Organization of Standard Setting i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J]. Management Science,2008,54(11):1 904~1 919
[15] HILL C W L, CHARLES W L. Establishing a Standard: Competitive Strategy and Technological Standards in Winner-Take-All Industries [J].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997, 11(2):7~25
[16] DE VRIES H J. Standardization: A Business Approach to the Role of 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s [M].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9
[17] 韦海英.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合作网络中的主体互动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5
[18] 赵辉,田志龙.伙伴关系、结构嵌入与绩效:对公益性CSR项目实施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4(6):142~156
[19] GRANOVETTER M. Problems of Explanation in Economy Sociology[M]//NOHRIA N, EEELES R. Networks and Organizations: Structure, Form and Action.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2:25~56
[20] 赵文军,谢守美.社会网络嵌入视角下的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11,30(8):185~200[21] COLEMAN J.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M]. Cambridge: Belknap, 1990
[22] 张宝建,胡海青,张道宏.企业创新网络的生成与进化——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1(4):117~126
[23] MEEVILY B, MARCUS A. Embedded Ties and the Acquisition of Competitive Capabilities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5,26(11):1 033~1 055[24] HANSEN M T, PODOLNY J M, PFEFFER J. So Many Ties,So Little Time: A Task Contingency Perspective on Corporate Social Capital[J].Research in the Sociology of Organizations,2001,18(3): 21~57
[25] 钱锡红,杨永福,徐万里.企业网络位置、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一个交互效应模型[J].管理世界,2010(5):118~129
[26] SIGGELKOW N. Persuasion with Case Studies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50(1):20~24
[27] EISENHARDT K M.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14(4):532~550
[28] EISENHARDT K M. Theory Building from Case Studie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50(1):25~32
(编辑 郭恺)
Exploring the Multi-Actor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in Emerging Industries from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Based on Cases of IoT Industry
TIAN Bowen1TIAN Zhilong2
(1.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China;2.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China)
Since the emerging technology is complex and multiple actors are involved in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of emerging industry, it has produced lots of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cooperation networks. Based on the cases from Chinese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twork theory ,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the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network is formed and what interaction mechanism it has. This study aims at providing support for enhancing the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network effects of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thus accelerating their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process.
emerging industry; standards-setting organization; multiple-actor; interaction;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10.3969/j.issn.1672-884x.2016.12.005
2015-1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72089);2016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指导性资助项目(16G048);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资助项目(2016GS06)
C93
A
1672-884X(2016)12-1775-11
田博文(1987~),女,湖北蕲春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市 430074) 工商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非市场战略、组织行为和技术标准化。E-mail:callytian1128@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