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地震台站观测环境保护典型案例及探讨*

2016-03-15 21:57起卫罗
地震科学进展 2016年5期
关键词:城市发展台站保护

贾 华 秦 波 起卫罗

1) 云南省地震局, 昆明6502242) 云南省地震局昭通地震台, 云南昭通657000



学术论文

云南省地震台站观测环境保护典型案例及探讨*

贾华1)※秦波2)起卫罗1)

1) 云南省地震局, 昆明6502242) 云南省地震局昭通地震台, 云南昭通657000

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 原来偏僻的地震观测台站已经位于城市的中心, 而城市的建设势必导致台站的观测环境被破坏, 影响数据的可靠性和使用价值。 如何在飞速发展的城市中求得生存, 是台站迫在眉睫的问题。 本文通过云南昭通地震台和元谋地震台的典型案例分析, 从中汲取经验、 教训, 并借鉴, 为地震台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发展; 台站; 观测环境; 保护

引言

云南地震监测中心台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 有30多个台站,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 台站的观测技术由原来的人工模拟观测发展到现在的数字化观测。 但是, 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和农村城市化的发展, 现代人文噪声严重影响了台站的观测质量, 许多曾经优良的台站被迫停测或迁址, 严重影响了地震前兆观测的发展, 台站观测环境恶化伴随城市化和国家工业化出现并制约着地震监测事业的发展。

1台站观测环境保护现状

1.1昭通地震台的观测环境保护

昭通地震台建于1964年, 它位于昭通市昭阳区团结路, 属于国家级地震监测台站。 位于云、 贵、 川三省相邻的滇东北地区,地质结构属晚古生代二叠纪玄武岩。 境内地质断裂构造纵横交错, 有小江断裂、 峨嵋—金阳断裂、 汉甘洛断裂、 威宁—大关马边断裂、 巧家—五莲峰断裂、 洒渔河断裂、 迤车等断裂带, 地震活动强烈。 通过国家“十五”重点项目建设, 截止2005年, 有测震仪、 洞体应变仪、 水管倾斜仪、 石英水平摆倾斜仪、 钻孔应变仪、 定点重力观测仪、 气象三要素等基本测项。 特别是测震, 已积累了40多年的宝贵资料, 为云南防震减灾特别是对当地的监测预报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5年, 因修建团结路对台站观测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经云南省地震局法规处、 监测预报处的多轮斡旋, 昭通市政府和昭阳区政府给予昭通台抗干扰改造补偿经费110万元, 在此基础上, 云南省地震局筹措部分配套资金, 主要以加深加长观测山洞以达到抗干扰的目的, 改造项目于2009年11月完成, 达到了抗干扰目的。 但抗干扰改造工程完成后, 该台站所在区域一些单位置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于不顾, 不断制造各种新的干扰源。 2009~2010年间, 监测预报处、 监测中心先后多次就外围道路扩建、 园林消防设施建设等多个影响观测环境的事件与有关方面进行交涉达成一致意见。 但其后的一年多时间, 地方有关部门不但未对云南省地震局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有任何实质性的回应, 反而于2011年修改原有的城市建设规划, 使得有关部门在原规划线之外开挖山体、 新建设施, 地震观测环境受到更严重破坏, 观测环境保护面临更加严峻的局势。

2009年底, 台站人员发现蒙泉大道先期工程在台站前方开始勘查, 随后在2010年开始正式施工建设, 局监测预报处、 法规处出面交涉并与当地政府就道路建设造成的干扰问题达成如下意见: 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保护昭通地震台环境不受干扰, 并对已经造成干扰的设施进行搬迁。

昭通地震台2011年面临的困难是: 日益孤立; 资料干扰严重, 分析处理上的难度较大; 观测资料的可靠性得不到保障; 观测质量无法得到提高。

为了解决这个困扰台站的问题, 2012年1月, 监测预报处、 法规处领导带队组成工作组, 及时赶赴昭通市与昭阳区政府领导就相关问题进行会谈, 使昭通地震台的正常工作秩序得到保障, 地震台与相关部门建立了正常的协商、 沟通渠道。 同时就昭通台的环境保护和未来发展问题达成基本共识。

根据协商达成的共识, 按照选址搬迁的思路, 早在2012年2月云南省地震监测中心就派出工作组到昭通境内进行选址初勘。 由于受昭通盆地周边的地形地貌、 岩石出露情况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所限, 选择一个适合综合观测的新台址十分困难, 当时勘察了盆地南部的永丰镇小闸村、 北部的北闸一带及火烧箐和二道沟村、 东南部的守望镇一带、 西北部的旧圃镇一带。 最后, 初步确定在旧圃镇杨家湾村后山。

2013年6月工作组再次对杨家湾进行复勘时, 发现新规划的昭通市三环路要通过此地, 距杨家湾备选点仅约1 km, 距新规划的煤化工片区仅在1~5 km, 未来工业区的大型工业干扰及三环路建成后可能带动杨家湾村一带区域发展的环境干扰将不可估量, 为此, 放弃了杨家湾作为昭通地震台新址备选。 同时还对昭通盆地西南部的苏家院乡一带、 长冲、 双河、 官闸、 冯家梁子等场点进行了勘察, 均无合适的场点。

2014年“8·03”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 各级领导更加重视昭通地震台的地震监测环境问题, 要求加快采取相应的抗干扰措施及外迁部分测项的形式, 推进解决昭通地震台的地震监测环境问题。 2014年9月4~18日工作组在承担维护鲁甸地震现场流动台网正常运行任务的同时, 开展了昭通地震台外迁部分测项观测台址的选址工作。 根据最新昭通城市规划, 在昭通市北部和东北部、 昭通盆地边缘第四系覆盖层与山体交界地区规划有高速铁路; 盆地南部规划有大型新机场; 西南部的土城一代为褐煤开采区; 且未来的昭鲁一体化建设将把昭通与鲁甸连成一片。 鉴于上述情况, 昭通市东、 南、 北、 西南方向都不适合在盆地边缘山体上新建综合性观测台站, 唯一可选的方向为西部洒渔河流域两侧山体。 为此, 在这期间, 重点勘察了西南方向更远的鲁甸片区的大地、 尖山、 老水井, 西北方向昭阳区洒渔镇附近的弓河村、 巡龙村等10多个场点, 通过综合考虑交通、 通信、 电力、 运维与管理等方面的条件比较, 噪声测试计算分析, 最终确定备选台址在昭阳区洒渔镇巡龙村巡龙湾的一已关停采石场山坡上。 目前新建点已开工建设。

1.2元谋地震台的观测环境保护

元谋地震台位于元谋县城西南4 km处元谋盆地中部的翠风山麓, 海拔1140 m。 元谋盆地位于滇中北部, 处于金沙江一级支流----龙川江下游河谷地段。 东联武定县, 南邻禄丰, 西南和西部与牟定、 大姚毗邻, 西北靠永仁, 正北与四川接壤。 元谋地质构造主要有一条跨川滇经向构造断裂----元谋大断裂(亦称南北向冲断裂)。 元谋大断裂位于元谋盆地东山山麓地带, 向北越出云南插入四川境内, 向南进入楚雄, 称绿汁江断裂, 总长达700多千米, 对区域内地质构造起着控制作用。 断裂破碎明显, 宽50~150 m, 普遍有断层角烁岩、 麋棱岩分布。 元谋地震台位于元谋大断裂西侧8 km处的翠风山麓。

2004年3月中旬, 台站耳闻即将修建的永武高速公路将影响台站的观测环境后, 迅速组织人力到当地有关部门了解情况。 经多方了解后, 得知该工程确实从台站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通过, 台站立即将该情况报告主管部门监测中心, 并函告相关部门要求依法保护台站地震观测环境。

2004年6月9日由元谋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主持, 就永武高速公路建设经过台站观测环境, 将会破坏地震观测环境等相关事宜进行工作协调, 永武公路建设指挥部、 云南省地震局(监测中心前兆台网、 元谋台台长)、 元谋县人民政府三方进行协调。

随后, 监测中心提出保护元谋台观测环境的两个解决方案。

2005年12月7日, 经省、 州、 县三级各相关部门共同协商, 最终签署“元谋地震台部分观测项目搬迁改造补偿经费协议书”。 2006年9月30日, 根据监测中心“关于元谋台地电线路局部迁移方案及经费预算”的批复, 台站按要求精心组织施工, 改造工作顺利完成。 仪器运行至今, 产出数据正常。 从全国地电管理学科组反馈回来的信息, 该观测数据对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地震有很好的应震效果。

2结束语

从以上两个典型案例来看, 随着城市的发展, 台站的观测环境面临遭到破坏的情况在所难免。 重要的是, 如何有效保护地震台站的观测环境, 避免地震观测受到干扰, 做到城市发展和地震监测“和谐发展”。

(1) “审时度势、 防微杜渐”是做好监测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条件。 对于新出现的干扰和破坏、 必须做到早发现、 早沟通, 对于可以避免、 有条件消除、 可以阻止的破坏行为, 必须及时阻止、 依法行政、 可以协商的必须协商解决, 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但是, 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因此, 对于部分严重阻碍地方发展的台站, 必须审时度势, 尽早提出搬迁方案以便争取主动, 并赢得地方政府的支持[1]。

(2) “尊重历史、 承认现实、 以和为贵”是观测环境保护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确保台站长治久安的关键。 观测环境保护必须以和为贵, 互谅互让, 如果不顾大局、 盲目强硬, 虽然赢在一时, 但最终必然走向“四面楚歌”的境地[2]。

(3) 台站职工应学法、 用法, 清楚依法办事的程序和方法。 台站应将与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 法规, 规范性文件、 台站观测环境保护资料送达当地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备案, 确保当地政府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需要, 避免造成尖锐矛盾的冲突[1]。

(4) 台站与地方政府要和谐发展,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地震监测的重要意义, 台站可与地方地震局联合, 同时发挥媒体的作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工作, 提高公众对地震监测的认知, 认可, 能很好地促进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1-2]。

(5) 台站的重新勘选和规划要立足现在, 放眼未来。 一个台站的设计规划, 不是纸上谈兵的事, 要充分考虑到各观测手段之间的相互影响, 以及一个城市的规划发展, 按照技术规范要求, 既要照顾当下的需要, 也要着眼于长远的发展[1]。

参 考 文 献

[1] 曾宪军, 杨秀生, 于林民, 等. 蒙城地震台观测环境保护案例分析及思考.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9, 30(4): 98-102

[2] 张晋川, 张茂军, 李绍坤, 等. 攀枝花红格地震台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案例介绍与启示. 四川地震, 2009(3): 29-32

Typical cases and discussion on seismic station observati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Yunnan Province

Jia Hua1), Qin Bo2), Qi Weiluo1)

1)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224, China 2) Zhaotong Seismic Station,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Yunnan Province,Yunnan Zhaotong 657000, China

AbstractWith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original remote seismic observation stations have been located in city center, and urban construction will inevitably destroy the station observation environment, which affects the data reliability and value in use. It is an urgent problem for seismic station how to survive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In this paper, through typical cases analysis of Zhaotong and Yuanmou seismic station, som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were provided as a reference for seismic st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city growth; seismic station; seismic observation environment; protect

* 收稿日期:2016-01-22; 采用日期: 2016-03-23。

中图分类号:P315.7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0235-4975.2016.05.008

※通讯作者: 贾华, e-mail: jiah3556@163.com。

猜你喜欢
城市发展台站保护
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档案工作回顾
一种适用于高铁沿线的多台站快速地震预警方法
浅谈机场净空管理与城市发展
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探究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基层台站综合观测业务管理之我见
MDOS平台台站级使用方法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