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6-03-15 17:15骆玉辉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跨文化中医药交际

骆玉辉

(湖北中医药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骆玉辉

(湖北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为了满足我国中医药国际化战略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客观需求,加强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必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增加课外实践机会等多角度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建议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活动,互相交流的过程[1]。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日渐增多,各行各业都急需既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又具备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本行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二、培养中医药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医药国际化战略也提上了议事日程。2015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60周年国际学术发展大会”上表示,随着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奖,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推动,“一个与现代医学相互借鉴、共同补充发展的中医药国际化时代已经到来。”毫无疑问,中医药国际化战略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它不仅有利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中医文化,推动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而且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更好的平台。与此同时,中医药国际化战略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它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的是既具备扎实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胜任中医药国际化发展需求的全面型复合型人才。

早在2007年,国家教育部在其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中就曾提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2]“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从该《要求》不难看出,一直以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受到教学观念、教学资源、师资水平、评价体系及学时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大学英语仍然以词汇和语法教学为主,重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这显然并不符合《要求》的相关内容,这个问题在中医药院校尤其突出。因此,很多从事中医药专业教学的教师认为中国是中医学的发源地,学生不需要出国深造,学生更应该把精力放在专业学习上而不是在学习英语上浪费时间,有的教师甚至提出中医药院校应该取消大学英语课程。

综上所述,培养中医药院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它不仅关乎到国家中医药国际化战略能否顺利实施,而且关乎到大学英语课程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引起大学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

三、培养中医药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措施

1.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最大的误区在于意识不到对方和自己不一样。一旦在交际中对方的反应和自己预期的有所不同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从而产生误会甚至冲突。在电影《刮痧》中,对中国人而言刮痧是行之有效的传统治疗手段。在美国人眼里刮痧没有医学依据,形同家庭暴力。由于对刮痧的认知截然不同而引发的文化冲突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其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一方面,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课文有意识的为学生补充英语国家相关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及风俗习惯等背景资料;另一方面,开设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选修课程,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国与英语国家的异同,深入理解英语国家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医疗体系和医疗制度,从而能够更加理性和包容的对待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差异,并且能够冷静面对,妥善处理。

2.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交际是人类进行交际的主要渠道之一。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语言交际遵循语法规则,具有严谨的结构;其次,语言交际使用特定的符号;第三,语言交际在讲话的时候进行,在停止讲话的时候中断,是非连续性的;最后,语言是后天习得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基于语言交际的上述特点,大学英语教学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它是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时,应将英语教学与医学相结合:实时增加学生的医学词汇量,引导学生阅读原版医学杂志,讨论跟医学相关的话题等,为将来学生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打好语言基础。另外,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必须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语言习得本身,更应该加强其对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的习得。例如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具备一定文化特征和内涵的词汇拿出来进行专门的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词汇的认识,从而避免使用不当。以“dragon”一词为例。“dragon”的中文意思是“龙”。《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中对于“dragon”一词的内涵解释为“身上长有翅膀并且会喷火的怪兽。”[3]在《怪物史莱克》、《训龙高手》等好莱坞电影中,“龙”更是被刻画成邪恶势力的帮凶。可见,“dragon”一词在英语中是一个包含贬义内涵的词汇。与之相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没有翅膀却能够自由翱翔。在古代,人们崇拜龙,将龙视为掌管江河湖海的神兽;在封建社会,龙被看作是帝王的象征;直到今天,中国人仍然骄傲地称呼自己是龙的传人。由此可见,“龙”一词在中文中是一个包含褒义内涵的词汇,跟英语中的“dragon”意义完全不对等。又例如中医中的“阴阳五行”在英语中翻译为“the theory of five elements: wood, fire, earth, metal and water.”学中医的都知道在这个理论里,所谓“五行”代表或作用于人体器官,而并非指具体的实物[4]。对“五行”的英文翻译与其内涵完全不对等,因此需要进一步详细的解释说明,否则对于没有任何中医文化背景的外国人来说,完全无法理解。再例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中式思维模式和美式思维模式的差异。美国人比较直接,习惯于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详细的论述;中国人比较婉转,习惯于先列举出很多的材料最终水到渠成的提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意识到中美思维模式的差异,加以模拟训练,对于学生将来在国际性刊物上发表论文或者参加国际学术交流都不无益处。

3.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

非语言交际是指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共同完成交际活动。与语言交际相比较,非语言交际没有正式的规则和模式,没有固定的结构;没有明确的意义符号;但它是连续不断的,是人类的本能。从功能而言,非语言交际对语言交际传递出来的信息可以起到重复、补充、强调、替代、否定、调控等一系列作用[5]。因此,很多专家认为,在面对面的交往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非语言行为传递的[5]。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重视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根据Samovar的研究,可以把非语言行为分为两大类:由身体传递的非语言信息(身势语、面部表情、眼神、体触、气味及副语言)和与环境相关的非语言行为(时间、空间和沉默)[1]。值得注意的是,跟语言交际一样,非语言交际与文化的关系同样密不可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即使做出同样的非语言行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外语教师在培养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过程中,务必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行为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尽可能的减少文化误解,帮助学生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以中美间的几个非语言行为比较为例。研究表明,美国人比中国人目光接触的时间更长而且更加频繁。美国人认为在与人交谈过程中,直视彼此的眼睛是真诚、坦率的标志。反之,如果一个人眼神闪躲,不敢直视对方,则被看作是不诚实和心虚的表现,也可能被解读为冷漠甚至蔑视对方。在中国文化中,为了表示尊重和礼貌,一般则会避免直视对方。在时间观上,中美之间的差异也是明显的。美国人时间观念较强,认为“时间就是金钱”。美国人会根据自己的计划提前安排好未来一周甚至数周的活动,因此,美国人养成凡事提前预约的习惯。比如需要去看医生,美国人会通过电话或邮件的方式跟医生提前约好具体的时间,然后按照这个时间前往就医。而中国人一般不会提前跟医生预约,而是看病当天到医院排队取号。这是因为考虑到很多不确定因素,中国人更加习惯于安排未来一天或两天的活动,而且中国人还会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调整活动的安排。在空间观念上,美国人比中国人更加注重保护个人空间不受侵犯。美国人在公共场合尽量避免身体间任何部位的接触,即使在拥挤的电梯里,相互间的身体接触也是不允许的;而中国人对于拥挤和由于拥挤造成的身体接触会宽容的多。上述比较对学生将来从事跨文化交际活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比如,当学生将来从事医护工作时,如果遇到一个来自美国的患者,他会知道出于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在征求患者同意后,带上门;在和患者交流时,需要直视患者,这是礼貌和专业的表现;为患者诊断时如果需要碰触患者的身体,需要事先征得患者的同意;患者如果需要来复诊,提出预约时间时,告知患者不需要预约,或者如果可以预约,告知患者复诊的具体时间等等。这些做法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和理解,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视听说课,组织学生观摩原版影视作品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非语言行为的差异[6]。在观摩过程中,教师可以对相关非语言现象加以解释、分析,在观摩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4.增加课外实践机会

实践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增加与外教的交流互动;模拟不同的情景,进行角色扮演,有意识地将所学的跨文化交际技能运用其中,并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不断总结交际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及时吸取经验教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或社会组织的涉外医疗活动或国际学术会议,充当志愿者、服务生,充分利用机会累积跨文化交际的实战经验。

四、结语

中医药国际化战略的提出使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从过去的“请进来”变成了更加主动的“走出去”。对从业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势必会越来越高。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与时具进,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中医药对外传播的实际需求。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周洁.新视野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4]赵晓霞,孙耕梅.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中医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64-66.

[5]陈宝文.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御用功能及外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6):35-37.

[6]庄恩平,扬盈.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外语教学的盲点[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6(2):14-19.

责任编辑:周小梅

2016-08-12

骆玉辉(1978-),女,湖北武汉人,湖北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

G642

A

1009-1890(2016)03-0070-03

猜你喜欢
跨文化中医药交际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交际羊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