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消费需求的基础作用
——基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分析

2016-03-15 11:14刘金新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十三五常态供给

刘金新

(1.安顺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2.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十三五”时期消费需求的基础作用
——基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分析

刘金新1,2

(1.安顺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2.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经济增速下滑是经济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中高速可持续的增长是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保障。新常态下要继续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和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时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一是以结构改革为主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的有效性;二是增加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消费力;三是营造适宜消费的制度环境。

“十三五”;新常态;消费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今后5年要继续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更加明确提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需求引领,激活和释放有效需求,需求升级与供给升级协调共进,不断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1]综合国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十三五”时期是以新常态为背景,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新发展、协调共进的5年。

一、“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国家对“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形式的总体判断,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的必然阶段。经济新常态体现在发展速度上,是求稳不求高,以中高速增长为主;在发展方式上,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同步;在政府和市场关系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设有限政府、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在产业结构方面,优化升级,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主导转变。贯穿于“十三五”始终的则是创新,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创新又包括中观和微观层面,既有理论的创新又有具体道路的创新。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逻辑是必然,大逻辑是源于内生力量的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认识和把握逻辑,就是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使主观世界更好地符合客观实际,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主要矛盾,为事物的发展创造必要条件,使可能转化为现实。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大逻辑就是新常态,正确认识新常态的本质,才能把握好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处理好当前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并统一认识,以更好地引领未来经济的发展,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必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三十多年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如何看待我国经济的增速下滑,分析经济下滑的根本原因并找到应对措施,就是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大逻辑。第一,我国的经济增速下滑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一个经济体总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受资源、环境和市场容量等条件限制,持续高速的增长既不合理也不现实,自然回落是经济发展的逻辑,是客观规律。如日本1969年出现经济增长的拐点,结束了高速增长进入低增长甚至负增长阶段。再如韩国,1998年以后也结束了两位数的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并没有影响这些国家社会的稳定,从一定意义上讲,韩国和日本是另外一种常态。第二,适应新常态是主动地,而不是被动的。对我国而言,经济发展速度虽然不是第一位的,但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实现中高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就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业,培育新兴高科技产业,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业,突破环境和资源约束,创造新的比较优势,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第三,为了引领好新常态,实现中国“两个百年”目标的必然,必须推动制度创新,在经济领域就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建设服务新政府,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总之,新常态并非稳定态,而是一个随实践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优化过程,某些特征会生成、发展、壮大,而另一些特征可能弱化、改变或者消失。把理论逻辑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有机结合起来,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也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破解前进中的难题、开拓新发展空间的现实需要。

二、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基础动力:消费需求

新常态与大逻辑是对经济发展趋势性变化和阶段性特征的新判断,需要用新方式来思考和应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在发挥投资和出口各自不可替代作用的同时,夯实消费需求在引领经济新常态中的基础性作用。2015年10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央党校就当前经济形势和重点工作报告时指出:当前世界经济乏力,国内产能过剩,房地产去库存问题未解决,但我们有13亿人口广阔的国内市场,回旋余地大。随后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今后5年要继续“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到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对消费基础作用的判断是一致的。从国家统计数据看,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是29.7%和33.0%。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我国已属于富裕型国家。①比较国际发展的基本经验,重积累、轻消费不利于经济的均衡发展,数年来持续高投资率带来的经济泡沫和通胀压力已直接威胁中国经济的安全,稳定增长的消费性支出是经济健康运行的保障,体现发展为人民的社会主义本质。

(一)需求有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

19世纪初期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曾提出供给自动创造等量需求理论,被后世经济学家尊崇为“萨伊定律”,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不合理的供给结构不会自动产生有效的需求。第一,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不符合社会的需要,此产品的供给就没有创造对别人产品的需求;第二,产品供给的完成者也不一定立刻形成对其他产品的需求,从而造成其他供给者的产品剩余。所以马克思批判萨伊的“供给自动创造需求”为肤浅的认识,是一个理论尚未成熟的经济学流派。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分析中不可拆分的一对,对此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2]的著名论断。因此,所谓的供给学派和需求学派孰优孰劣的争论有陷入“经院哲学”的嫌疑,供给管理政策和需求管理政策不是一个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如何有效结合的问题。

改革开发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经济取得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离不开对供给和需求管理政策的正确运用。当我国经济出现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矛盾时,就实施以扩大内需为主的需求侧管理,如1997年下半年实施的连续性扩张性财政政策。为防止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持续运用最终可能产生的不良累积效应,我国也会及时转向供给侧管理,如2005年下半年奉行“双稳健”政策,并借势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使我们的经济逐渐步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为尽快摆脱危机,我国又不同程度地采用了需求管理政策。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速明显回落,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对于经济发展的动力,学界之前的主张是扩内需,最近政府强调“供给侧改革”,于是人们的关注点又转向了供给,似乎强调扩大内需已经不合时宜了,其实这只是处理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改进供给也是扩内需,改进供给的重点不是改变供给总量,而是通过调整供给结构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供给体系中不能适应需求的部分做出及时调整,以更高经济效益来满足人民的直接需要。对此,2016年1月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导,提升消费需求尤其是国内消费需求,这是利短期又谋长远的战略性举措。

(二)消费需求是基础动力

经济增长的动力,从需求侧方面讲,主要是消费、投资和出口。从国家统计数据看,当前出口贸易低迷,传统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持续递减,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而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持续增加,成为实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保障。当然,消费、投资和出口并不存在二律背反效应,重视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是基于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综合判断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首先,世界经济整体增长速度放缓,国际贸易增长率下降,构成中国目前最大的外部不确定性因素。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长期高失业率的外溢性就是全球经济增长率和贸易增长率的下降。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虽低于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但我国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高新技术产品数量偏少、产品附加值不高的矛盾依然突出且短时期难以改变,国际需求较小的波动也可能引起中国经济剧烈的连锁反应。为经济安全考虑,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外贸依存度稳定下降趋势不可避免,但作为一个以“开放”为基本国策的大国,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样十分必要。对此,《十三五规划刚要》指出,以国际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加快优化外贸结构、转变外贸粗放的发展方式,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对外经济新优势的培育,着力点在于培育具有新技术基础、世界主流标准、面向国际市场、具有高品质的世界高端品牌,尤其要推动高端装备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这意味着我国对外需求的增长点将从过去生产低端消费品的“世界工厂”转为向世界提供高端、先进装备制造的重要基地,藉此推进外贸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其次,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和国际资本转移,加剧了国内经济增速下行的风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归因于成功把握住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和发挥了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引进了发达国家较成熟的生产技术,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和投资驱动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近年来,随着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大,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土地、矿产等资源的供求已接近上限,生产要素供求矛盾凸显,而且随着国家创新战略的持续发力,通过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等途径实现技术进步的空间也在逐步缩小。与此同时,世界上其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和越南等正在利用较低的要素成本优势,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对我国低成本优势产业形成替代效应。

从国内资本的投资需求看,部分产业如钢铁、水泥、服装加工等领域的投资已经达到饱和峰值,中低端产品过剩严重,传统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在递减,而西方发达国家为摆脱经济危机,以知识产权、环保标准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对中国设置门槛,中国“走出去”投资全世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异常艰难。综上来看,目前国内存在资本过剩,资本效益不高问题突出。但作为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投资在关键时刻还须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尤其在关系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对此,《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围绕有效需求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供给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重点是公共领域,核心是提高投资效率,补供给结构短板,这就为一步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指明了方向。

外需持续低迷,投资和出口等传统驱动力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以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凸显消费需求的基础性作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50.5%,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高达66.4%,根据需求上升规律和需求导向规律,消费需求的动力最终会引起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对此,《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进一步发挥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作用,引导居民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形成“消费与投资良性互动、需求升级与供给升级协调共进”的高效循环。

三、发挥消费需求基础性作用的思考:消费力、消费结构和制度供给

消费需求分为政府消费需求和民间消费需求两类,在通常情况下,政府消费需求的扩大受到政府预算的限制,所以扩大政府消费并不是随意的。[3]这里所说的通过扩大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是指扩大民间消费,也就是扩大民间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一)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力

欲望包含着需要,需要并不等于 “有效的需求”,即需求来自两个方面:欲望和支付能力,包括现金和预期收入。欲望与支付能力相结合,需求才能得到满足。扩大民间消费的前提是民间消费力的提高,尤其是农村消费力的提高,对此《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增强消费能力,改善大众消费预期,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着力扩大居民消费。

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心数据分析显示,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3倍。城乡差距虽然缩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在发展中国家中,我国的城乡差距仍然偏大。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包括农民的经常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我国是世界第二大农村人口国家,2015年农村人口为6.03亿人;此外,还有近1.69亿生活在城市又与农村有着天然联系的流动人口。农民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村是最大的原材料来源市场和最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农村稳则国家稳,农民富则国家强。为此,一是要制定政策性措施鼓励资本和技术向农村深度转移,优化农村生产品种,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种植、加工、流通、仓储业相关产业现代化运作,以期实现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二是要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改扶吃穿用的传统扶贫为现代扶贫,即项目扶贫、技术扶贫和思想扶贫,通过项目扶贫,加强贫困集中连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思想扶贫,解放思想,从根本上增进发展的动力,这是农民收入增加具有可持续的内在动因;三是要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增加农民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

受“刘易斯拐点”理论的影响,部分实业界人士和学者担心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会引起生产成本的上升和物价的普遍上涨,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实际上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工资和利润都是商品价值中所包含的由工人新创造的价值的分解。马克思曾指出:“工资的普遍提高只会引起一般利润的降低,而不会影响到商品的价值。”[4]从全社会来看,城乡居民工资和其他收入的提高并不必然引起物价普遍持续的上涨。

(二)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2015年消费支出对于GDP的贡献率上升为66.4%,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贡献明显,总体超过投资拉动效应。“十三五”时期,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很可能会长期低于30%,达到世界更富裕型(消费结构)国家水平,①届时,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升级,居民用于食品、服装和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占总支出的比例不断下降,而在消费类电子、汽车、文教娱乐、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会不断上升,成为新兴消费热点。

人的需求不断变换,满足需求的方式也随之变化。新的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将成为消费增长、消费升级和消费方式改变的最大驱动因素。对此,《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因此,必须将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届时,经济的驱动力将由简单的“衣食住行”的有形商品需求转向更高层次的“科教文卫”的发展需求,经济发展模式也由低成本、高耗能、高污染向创新驱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变。

(三)营造适宜消费的制度环境

适应消费加快升级,以消费环境改善释放消费潜力。第一,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缩小政府定价的范围,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各类资本平等竞争,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好的创业环境,以提供丰富多彩的产品;第二,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实质性建设,要让产品质量好的企业因光荣而受益,让产品质量差的企业上黑名单受到惩罚,从而形成倒逼机制以保证产品质量,增强消费者的市场信心;第三,通过主动创造释放不同类型居民消费潜力,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善需求结构,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第四,继续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制,消减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实现城乡居民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此外,由于消费者的需要具有无限性,而资源具有稀缺性,因此也不能片面强调消费物品的增加,否则不仅不会给消费者带来幸福,反而会引起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破坏和社会风尚的败坏。因此,我们既要鼓励个人消费,又要提倡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杜绝资源浪费。

正如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讲,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是最大的根本性需求,是产品的最终实现和社会再生产循环的起点。《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让消费“马车”跑得更稳更快,更好发挥基础性作用和对于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作用。目前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拉动的总体效应尚不稳定,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预期还会较高,在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还须进一步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趋向以及消费需求变动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生关系,通过调整结构改进供给,通过改进供给扩大内需,提高健康精神类、悠闲类产品的生产,夯实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基础,奠定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作用。

注 释:

①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水平,50%~59%为温饱水平,40%~49%为小康水平,30%~39%为富裕水平,低于30%为更富裕水平。

[1]中共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Z].新华网,2016-03-17.

[2][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

[3]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3.103.

[4][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37.

(责任编辑:许桃芳)

Basic Role of Consumption Demand in"the 13th Five-Year-Plan"Stage——On the New Normal Economy and the Supply Structural Side Reforms

LIU Jin-xin1,2
(1.School of Marxism,Anshun University,Anshun Guizhou 561000,China;2.School of Graduates,Party School of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Beijing 100091,China)

Decline of economic growth rate is the objective law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at a high speed is the guarantee of achiev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13th five years plan.Under the new normal,it needs continue to play the key role of investment and the promotion role of export for growth.At the same time,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basic role of consumption to economic growth.How to increase the basic role of consumption to economic growth,The first is the main line of structural reform,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improve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upply;The second is to increase residents especially the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The third is to build the suitable system environment for consumption

13th five years plan;new normal;consumer demand;supply structural side reforms

F014.5

A

1672-626X(2016)04-0017-05

10.3969/j.issn.1672-626x.2016.04.003

2016-05-24

刘金新(1973-),男,山东沂水人,安顺学院副教授,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

猜你喜欢
十三五常态供给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