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园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18)
试析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的文学特色
徐思园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18)
摘要:在莎士比亚的创作历程里,《哈姆雷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莎士比亚悲剧作品的巅峰代表,这一作品以哈姆雷特为父复仇这一线索为核心,通过对一系列矛盾的刻画,鲜明地表现出了作者所追求和歌颂的人文主义思想,作品最大的亮点也在于其悲剧色彩。这一作品情节跌宕起伏,为后代悲剧性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有效的借鉴与指导意义,对作者所处的黑暗社会进行了强烈的抨击。
关键词:《哈姆雷特》;复仇;矛盾;悲剧
莎士比亚作品最为显著的成就便是凝聚于作品里的悲剧色彩,这一特点也是其文学创作领域的卓越成就。《哈姆雷特》这一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这一作品将人文主义思想比较透彻地表现了出来,作品的主人公哈姆雷特这一形象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作品立足于人文思想的层次,旨在宣扬社会的正义与良知。如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一样,每个读者心目中都会有一个哈姆雷特的形象,自己选取的角度不同,评论出的结果也会有差异。本文立足于《哈姆雷特》的文学角度,对莎士比亚作品的悲剧色彩进行赏析。
在《哈姆雷特》中,丹麦的年轻王子哈姆雷特便是整部戏剧的主人公,在德国留学的阶段,果王不幸离世,自己的叔父便篡夺了自己父王的王位,自己的母亲也改嫁给了叔父。当哈姆雷特在夜里碰见自己父王的魂魄之后,才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父王死亡的阴谋,出于心中的悲愤,哈姆雷特决定走上为父报仇的复仇之路,然而这一路却经历了众多的挫折,自己的母亲也袒护自己的仇人,新的国王采取高压政策,在政治上对臣民们又具有较强的威慑性,哈姆雷特便显得势单力薄。当哈姆雷特装疯后,很多大臣用各种探测方式试探他是否真的疯癫,尽管到最后哈姆雷特识破了大臣和自己叔父联手篡位的阴谋,但自己却错过了复仇的时机。在这一次之后,哈姆雷特又有一次复仇的机会,便是自己混入戏剧团表演的时候,趁机将自己的叔父杀害,然而最后执行阶段却误杀了自己心上人奥菲利娅的父亲,从而导致奥菲利娅自我了断,奥菲利娅的哥哥雷欧提斯从此也将哈姆雷特视为自己的杀父仇人。新国王利用雷欧提斯的复仇心理,便设计出圈套,想假借哈姆雷特与雷欧提斯比剑的幌子,从而让雷欧提斯将哈姆雷特刺死。尽管哈姆雷特识破了整个圈套,但代表着表正义、善良的王子哈姆雷特,最终与代表邪恶、奸诈、阴险的新国王及王后、大臣等人同归于尽。《哈姆雷特》是一部综合性极强的舞台文学,在整部戏剧中,人物关系之间的矛盾便是核心,《哈姆雷特》将亲情、爱情以及友情作为整部戏剧的线索,彼此之间又相互交杂渗透,表现出了莎士比亚精妙的文学功底,戏剧里的人物伴生的悲剧性不断增强、错综复杂,将悲剧色彩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在戏剧的整个复仇过程中,“亲情”是关键性线索,有效推动了作品情节的发展,剧中的复仇线索包括哈姆雷特、雷欧提斯以及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这三个角色的为父报仇因素。哈姆雷特作为所有线索里的核心,雷欧提斯、福丁布拉斯则是为了烘托、陪衬哈姆雷特的形象。《哈姆雷特》这部戏剧主题鲜明,错综复杂的线索将众多矛盾冲突铺陈开来,对当时社会背景下人物间的关系作出了揭示,讴歌了人们对正义、善良的追求。
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个乐观善良、憎恶分明但又多疑猜忌、优柔寡断的矛盾性人物,有着错综复杂的性格,当时社会背景的黑暗,便使得作者通过哈姆雷特这一人物形象,将整个社会的悲剧色彩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莎士比亚在对哈姆雷特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塑造时,没有直接地加以评述,而是借助哈姆雷特在复仇之路上表现出的行为以及心理活动成功地塑造出了主人公的形象。哈姆雷特目光敏锐,责任感意识强,可以说他是人文主义新思想的代表者,然而他又具有优柔寡断、过于谨慎的缺点,从而使他错失多次复仇的时机。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斗争精神得到了鲜明的体现,面对父亲死亡、母亲改嫁杀父仇人、王位丢失、大臣趋炎附势等一系列的变故,父亲鬼魂让哈姆雷特得知了真相,从而倍感迷茫,对这个混乱的时代产生了悲愤的情绪,然而我们又可以看出他高度的责任感意识。哈姆雷特集理想主义与人文主义于一体,其思维极其活跃,但行动却显得较为犹豫。哈姆雷特一方面突破传统束缚,直接向邪恶势力宣战,然而他又不懂得寻求众人的帮助,导致自身的行为带有较大的盲目性,这也注定哈姆雷特这个角色是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这部作品语言感染力很强,被世人称赞为散文诗式的语言,整部戏剧运用了大量的明喻、隐喻、提喻、烘托、矛盾、双关等修辞,彼此之间相互渗透却又独具个性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了哈姆雷特这一人物形象。莎士比亚是一位成功语言大师,在《哈姆雷特》中凭借个性化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所在的环境。针对不同身份的角色,采用的语言都具备显著的特点,文雅或粗俗,哲理或抒情,这都为作者刻画众多形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便都是哈姆莱特,他装疯时的语言和平时的语言都有迥然的差异,这都充分表现了莎士比亚卓越的文学艺术功底,将“真与美将偕汝其昌”进行了完美的表现。
莎士比亚创作的《哈姆雷特》这一作品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动人。在复杂的情节中,作者借助三条相互错综交织的线索,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具体有哈姆莱特同封建王权代表者克劳狄斯展开的为父复仇行动,福丁布拉斯以及雷欧提斯为了发泄心中悲愤而进行的复仇盲举。在这三条线索里,哈姆雷特为父复仇是主线,后两者则是副线,主要起着推动情节发展和陪衬的作用。在众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里,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也得到了鲜明的彰显。《哈姆雷特》突破了传统戏剧的束缚,在一个剧本中将悲剧色彩和喜剧有机融合,为了强化情节的生动形象性,将崇高与卑贱、豪迈与诙谐等因素错综地交织在一起。除了复仇情节外,《哈姆雷特》这一作品里还包含了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爱情的不幸,哈姆莱特和霍拉旭彼此间真诚的友谊以及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对哈姆莱特的叛离出卖,还将御前大臣波洛涅斯家庭里的父子兄妹关系容纳其间。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作品容量,同时又有效推动了作品情节的发展。整部戏剧里涉及到的生活场面十分开阔,从华丽的宫闱到日常的家庭,从深闺到阴森的墓地,从军士守卫到民众反叛等众多场面,都将莎士比亚悲剧色彩之下的情节美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对生活进行描写和刻画时,莎士比亚巧妙地将喜剧和悲剧色彩有机融合于一体,例如在奥菲利娅落水身亡的悲惨情景后,便是掘坟墓者插科打诨的情景。作品将崇高卑下、可怕可笑以及英雄丑角等矛盾的元素巧妙地整合,将戏剧作品的悲剧色彩之美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哈姆雷特》整部作品情节跌宕起伏,作品将众多人物的矛盾聚集于一体,将不同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内在关系鲜明地表示了出来。在整个戏剧作品里,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彼此之间的情感与矛盾也进一步激化,所有的故事情节中,核心的元素即矛盾,矛盾贯穿了所有的故事情节,也是不同情节发展变化的关键和重点因素。
(一)人物关系复杂矛盾
《哈姆雷特》里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这在作品开端部分就已经得到了彰显,弟弟刺杀哥哥、弟娶兄妻是整部戏剧的开端,将人物间复杂的关系简略地表现了出来。由于父亲离世的变故,哈姆雷特自身对杀父仇人以及母亲与叔父乱伦的悲愤,将亲情彻底摧毁;然而哈姆雷特自身在复仇的过程里,又误杀了自己心爱女人的父亲,使得自己心爱的女人奥菲利娅由于精神崩溃而自尽;杀父仇人为了试验哈姆雷特疯癫的真实性,又采取措施使得哈姆雷特的两个老朋友反叛了自己,友情又一度被摧毁。在哈姆雷特的父亲离世之前,他眼里的世界是和谐美好的,然而遭受一系列的变故之后,他开始讨厌这个世界,所有美好的幻想都破灭,哈姆雷特多疑猜忌、优柔寡断的性格特征便在自己的复仇之路上逐步生成,最终这一主人公也走向了灭亡。悲剧色彩和死亡紧密相连,读者与观众也目睹了哈姆雷特从最初的坚毅果敢、乐观热情,逐步走向灭亡的整个过程,在这部戏剧的结尾部分,毒剑与毒酒等事物便进一步地加深了作品的悲剧色彩,也将情节的发展推向了高潮。
(二)人物关系的情感矛盾
作者在作品的表现过程中,抓住了细微的矛盾,例如哈姆雷特决定向杀父仇人采取复仇活动时,对其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与刻画,写出了主人公最开始的犹豫与优柔寡断,然而心里的悲愤又不断刺激哈姆雷特,最终他还是鼓足了勇气,决定采取复仇行动,这一心理变化活动的描写,也将矛盾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另外,哈姆雷特深爱着自己的母亲,然而自己的母亲却又改嫁给了自己的杀父仇人。此外,哈姆雷特在和国王的鬼魂进行对话时,他一方面抱有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另一方面又显示了自身的软弱与愧疚,当哈姆雷特下定决心复仇时,却又对自身的能力产生了重大的怀疑,当自己最后终于有机会复仇时,传统的宗教又将自己所束缚。众多矛盾的冲击,哈姆雷特在一次次复仇机会的错失中,最终也走向了灭亡。整部戏剧中,矛盾冲突是推动情节发展最为核心的要素。《哈姆雷特》这一部作品的文学成就,很大原因就在于矛盾的发展与激化,莎士比亚借助众多错综交织的矛盾,将情感矛盾刻画到了极致,在毁灭了观众对美好结局希冀的同时也强化了对人间真善美的肯定。哈姆雷特的死亡带有一定的必然性,这一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悲剧色彩,在表现用死亡推翻封建制度、与旧势力抗争的同时,也呼吁了人们要珍爱生命。
莎士比亚创作了居多深刻反映人文主义思潮的形象,其代表作品里哈姆雷特、李尔王以及奥塞罗等都是著名的代表。《哈姆雷特》这部作品里的主人公哈姆雷特出身于资产阶级,但他身上将人文主义者思想的先进性以及局限性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表达了作者对人文主义思想的追求与歌颂。人文主义者崇尚理性与冒险,在自然界中具有强烈的主动意识,求知欲望浓重,有效推动了当时社会科技的发展。普希金在评析莎士比亚作品的艺术本质时提出,莎士比亚作品里的悲剧色彩就是为了将人类和人民的命运联合起来,这也是莎士比亚在文学上取得崇高成就的重要原因。《哈姆雷特》这一部作品里,作者从正反两方面对哈姆雷特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追求与实践者,然而他也相信鬼魂的存在,将人类的一些活动主导权寄希望于上帝,这便体现了哈姆雷特思想的局限性。哈姆雷特善良的本质,让他无法相信自己的叔父和母亲会联手创造这么大的阴谋,然而正是这种本性的善良,也使得他难以承担起挑起大局的重担。尽管莎士比亚创造的哈姆雷特存有这样的性格缺陷,但也正是因为存有缺陷才更具信服力,才更为真实动人,莎翁的人文主义思想也通过这一作品得到了深刻的彰显。
综上所述,《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悲剧作品里璀璨的代表,也是对人文主义及黑暗社会产生了重大打击的作品。不管是作品的人物语言、形象,还是戏剧的主题与矛盾冲突,都表现出了莎士比亚精妙的文学艺术功底,莎士比亚创作的这一悲剧戏剧迄今为止,在文学艺术史上都具有崇高的地位,作品显著的文学特色,为后代文学领域的悲剧色彩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柴丽.试论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超越性[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2]阚风平,陈水生.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特色[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8,(5).
[3]王一舒.浅析《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