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英语专业写作“支架型”教学设计探究

2016-03-15 09:28胡宏恩
关键词:建构主义英语专业建构

胡宏恩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英语专业写作“支架型”教学设计探究

胡宏恩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支架型教学法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一种颇为实用的教学模式,对于当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也具有实际意义和深刻的启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学习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这也与当前英语专业写作课教学改革相契合,值得教学研究者进一步研究。

建构主义;支架型教学;创设情境;架设支架;形成性评价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这一概念是于20世纪60年代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率先提出,皮亚杰在运用内外因相互作用的视角来研究认知发展的基础之上,提出儿童认知结构之所以得到发展,在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身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主动建构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学习者在通过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两个基本过程后,渐进式的建立起图式(schema)。建构主义不仅是心理学观念,也是一种教学思维。其对于重新认识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中作用,学习情境对知识建构的作用,以及“协作学习”的意义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尤其在于当今提倡外语教学改革,改变“被动传输式”教学模式的背景和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下,有着指导意义。

一、建构主义的支架型教学模式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所谓学习的过程,即是将新信息与其原有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绝不是简单地将信息从外到内的单向输入。而是学习者在已经存在的认知结构和原有的经验的基础之上,认识和编码新获取的信息,以此来建构自己的理解。同时,由于新经验的介入,原有的知识也会以此发生调整和改变。建构主义同时认为,学习的过程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这一过程也离不开人际间的协作,这就决定了学习环境需要具有?“会话”、“协作”、“情境”、和“意义建构”这四大属性。这就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截然不同,传统英语教学是“客观主义”和“决定论”下的灌输式教学,知识确定性被过分重视,其代价是,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往往受到忽视,将学生的意识看做作成“一张白纸”,等待教师用理性的结论把“空桶”装满或把美丽的图画印在纸上(丰玉芳,2006)。这对于现今大学英语教学尤为不可取,也与教育部所公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建构主义对于英语专业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应当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建构主义提出三种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和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其中“随进进入教学”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张学习者对于相同教学内容的学习可以随意采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途径,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者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范琳,张其云,2003)。但考虑到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原有基础和固有学习习惯,这对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并不适用。“抛锚式”教学倡导选取与实际情境相似的案例或者问题为基础进行教学,但这一教学模式易受限于学习环境,学生认识水平以及任务的难度差异性,这就给教师的教学设计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效果不尽如意(李芳,2012)。

二、“支架式教学”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teaching),顾名思义,形象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支架”,引导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这个支架过程包含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建构,教师通过实践示范,案例分析,同伴互评培训以及过程监控提供他们的“专家建构(expert scaffolding)”,学生通过个人实践,观察评价同伴学习,和聆听同伴反馈来内化和巩固知识,完成“同伴建构”(peer scaffolding)。

(一)引入支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科德(Corder)曾说过:想让语言教学高效,就应该主动地适应自然过程,并且有助于学习并且促进学习,而不是相反;不应让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作为教师,有责任在学生写作前,导入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搜寻信息、甄别信息、处理信息,并且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技术性、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并予以解决,真正搭好“支架”。例如,以“是否赞成安乐死(Do you think people have the right to end their lives?)”这一题目为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例如介绍相关新闻背景,如咸阳有女童患重症不堪痛苦,父母盼能“安乐死”,使学生迅速进入话题情境。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自主学习,教师也需介绍相关话题的法律定义,并提供相关网站以及关键词 (如:informed consent,voluntary Euthanasia,non-voluntary Euthanasia)以供学生搜索。如果学生基础以及信息搜索能力不佳,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网站或者文章,降低支架难度,其目的也是便于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进入情境,自主学习。

(二)架固支架,独立探索与合作学习

在学生进入情境之后,教师需要搭建并且巩固支架,而相比于其他支架类型,交互式支架更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与探究。交互式支架的类型很多,其中即包括:教师解释与讲解、示范、为减少学习材料难度向学生进行提问,提示和暗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班级分组讨论、头脑风暴、合作学习反馈与评价等。教师在这一阶段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对于作文题目所搜索到的信息,并围绕该作文话题设计三个导引式问题(thought-provoking questions),但所设计的导引式问题必须是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符合学生现有水平,并能够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或者同伴间互动协商解答或者解决的问题。仍以“是否赞成安乐死”这一作文题目为例,在让步段(concession)的教学中,如果学生对安乐死持反对观点,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来启发学生通过让步段来论证反对安乐死的理由:

1.“死亡是否只是个人的事情?”(Is death one’s private matter?)

2.“如果你的好友即将被执行安乐死,你的态度是如何”(what is your attitude if your friends are going to?experience euthanasia?)

或者“如果你是执行安乐死的医生,你是否愿意对病人执行安乐死? ”。

(Are you willing to practice euthanasia?if you are the doctor?)

这些问题避免了抽象的道德争议,假设了较真实的情境,是学生可以通过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及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情境假设,产生感情共鸣的,因此也更容易促进学生进行讨论,这也是交互式支架的主要作用之一。在交互式支架的搭建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以及传授者,而应当成为写作任务的设计者,交互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并寻找适合学生进行交互活动的最佳形式,例如分组讨论,让学生所持的不同观点在小组讨论中发生碰撞,并将交流之后的共识拟成一句主旨句(thesis statement)以及三句段落主题句(topic sentence),由此形成文章的框架。此时,学生的思辨水平得到了提高,完成了新知识的建构,而教师的支架作用正在逐渐减少。

3.解除支架,提交效果评价。建构主义认为,搭建支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除支架,当“引入支架”,“架固支架”阶段之后,就应当是“解除支架”的阶段,并且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对所学材料的认知加工和理解不应当是学习活动的全部内容,学习活动应当是对该过程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对此,可以通过形成性评价、作品展示评价以及同伴互评来促进这一元认知过程。

(1)形成性评价:由于评价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性,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事关教学成败。以往的评价方式主要是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但由于这一评价方式主要依靠试卷来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价,近年来饱受诟病。有学者指出“这一评价方式的单一性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因此未能反映出真实情况”。相比于终结性评价,建构主义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中个人的发展,即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既包括教师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行为表现和数据收集的基础上所作出的评价,同时也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其的评价,评价内容需涵盖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以及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作品展示评价: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交互性和趣味性,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相契合,所以建构主义提倡多媒体在评价过程中的使用。小组成员将作文的大纲(outline)以PPT的形式向其他小组进行展示(presentation),其他小组成员在听取presentation的过程中如有疑问或者相反的论据,可以对小组成员提出质疑,小组需对质疑进行解答。这一现场质疑的过程促使学生转变成为一个积极的意义构建者和意义展示者,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从而形成对某些问题的初步共识,将小组内的知识建构扩展成不同小组的集体知识建构。

(3)同伴互评:从当前写作评价标准来说,其评分标准具有封闭性,一次性,同时也过于教条。传统英文写作课教学中任课教师对学生习作常参照英语专业八级写作评分标准,即采用的是整体评分或者印象法,缺乏建构主义所崇尚的“同伴评价”。为了能够调动学生能动性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可以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指定评分标准,最后学生根据自己做制定的标准对同学的作文进行互评打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表现活跃,同时也内化了评分标准,更有利于培养写作的读者意识。

英语专业写作课,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科类基础课,涉及话题广,对语言各个层面都提出要求,传统模式的授课形式面临着挑战与变革。建构主义为英语专业写作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思路。其支架式教学在写作课的运用不仅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学习新模式,也树立起学生为主体的写作教学模式,改变写作课中本末倒置的师生角色,改革当前封闭性的写作评价体系,有助于将英语专业写作课成为受师生喜爱,教学相长的专业课程。

(注:本文系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资助,项目编号:J15012)

[1]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

[2]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

[3]李芳.建构主义学习观下大学英语学习支架式教学方法[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英语专业建构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建构游戏玩不够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