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路
(牡丹江大学,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大学中文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高路
(牡丹江大学,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的中文教学模式也随着社会对人才不断变化的需求不断创新。然而,大学中文教学作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教学,在教学模式的探索上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跟随着社会人文的进步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大学生用人的需求。因此,在大学中文教学模式上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变当前的状况。为此首先介绍我国大学中文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然后简要探讨其优化策略,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大学;中文教学;教学模式;问题;策略
大学中文的教学模式在大学人文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社会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文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在学生步入社会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在学习其他课程学科时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同时也是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时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础学科之一。因此,做好大学中文教学工作十分必要。为搞好大学中文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本文主要探讨提升大学中文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和方案。
1.1 大学中文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传授,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我国当前大学中文教学模式中,仍然延续着教师在课堂上授课,学生在课堂下被动听课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的听,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散。在很多大学中,中文教学的目的仅仅是让学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做,将教学内容完全传送给学生,然后根据教师教授的课程内容和学生掌握的内容进行考核,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在中文课堂中只能处于被动的学习,还使他们在期末考试中只能机械地复习,不利于他们的人文科学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笔者认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大学中文教学不仅仅只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文学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在掌握人文知识的同时,深刻领悟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并且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将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转化成自身的内在品质。在大学中文教学模式中,可以让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中文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综合素质。就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来看,在当前社会的大环境下,人才的竞争已成为中文学生努力实现自己个性化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大学中文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文学作品和学生个体的结合,并且在个体教育中突出个性化,只有这样才能突出他们的个体特征。
1.2 中文课程内容安排老套,实际教学模式应用型不强
在大学中文课程教学中,中文课程作为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无论对于其中文教学内容来说,还是教学方面的应用来说,都显得传统老套。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缺少重点的内容教学,在广度上还缺少教学内容深度,因此,从拓展学生知识层面上来看,也对学生的写作和应用能力缺少实际的应用实践,给大学生的中文学习造成困难和迷茫,这点不利于学生未来发现自己的就业方向。作为大学中文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屏蔽学生这些思想,采取合理的教学模式来给学生的文学作品做引导,让学生善于发现文学作品的文化底蕴,从而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打消了学生无法领悟文学作品的顾虑。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的知识学习不能与应用性相结合,就不利于学生的中文实际应用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
2.1 在大学中文教学模式中融入相关要素
在大学中文教学模式中应该适当地融入一些相关的要素。
首先,在大学中文教学模式中应该融入创新的要素。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大学中文教学模式也应与时俱进,同步创新。在创新过程中,不仅仅要进行教师教学方面的创新,还要涉及学生探索能力的创新。在涉及教学方法和工具方面的创新时,应注入信息技术的元素,不断为教学模式添加新的元素。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从而在充实的中文教学内容中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而起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其次,在教学模式中应该适当注入情感要素。大学中文教学不能盲目地片面地向学生传授中文知识,还需要通过中文教学有效地将中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素养,进而加深在情感教育上的要素。要通过不断增加与学生的感情,能够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且能够引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共鸣,达到培养学生心灵和文学作品感悟的目的。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地将大学中文抽象文学知识转化为内在的情感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丰富自身的文学素养,提高自己的人文综合素质。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人文要素的感知能力。大学中文教学应通过对社会更深的人文理解和感受,让学生了解社会对中文系学生的能力的要求。教师在这方面应重点加入必要的感知要素,并且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认知经验,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在思维上充分得到锻炼,不断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2.2 优化我国大学中文教学模式在未来的走向
学生的未来发展情况的好坏,与在校期间的中文课程学习有着重要的联系。培养学生中文应用能力,可以将大学中文教学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中文学科,这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中文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大学中文课程的内容一方面是让学生领悟和学习,另一方面还是要在不断的应用和实践过程中探索出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在大学中文教学中将应用性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放在教学的首位。作为大学中文教师来说,这一切的根本还应以教学模式的更新为基础,应该在中文课程融入富有应用性的中文训练,不断增强和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才能使学生顺利地设计出自己的未来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同时教师也在不断地探索中创新自己的中文教学模式。
传统的大学中文教学模式必须要实施大胆的创新,要使大学中文教学模式符合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导向。在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中要以社会和企业的用人标准和用人要求为导向,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发展创新,不断提出新的人文教学模式发展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我国大学中文教学模式的发展,才能提升大学生人文课程学习的综合能力。
[1]刘丽梅.浅析中文教学中的语情感悟和情境优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06):89.
[2]徐亚斌.语情感悟对中文教学的影响[J].北方经贸,2012,(07):96.
[3]韩芳.高校中文教学的现代化研究[J].商界论坛,2013,(02):102.
[4]汪君.海外中文教学寻道[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12-12.
[5]王红.试谈海外中文教学的几个误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10-26.
[6]何振宇.让海外中文教学变得轻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10-20.
G642
B
1674-8646(2016)01-0072-02
201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