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明贵(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1)
国家治理视野下党外干部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刍议
雷明贵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1)
【摘要】党外干部能力培养是党外干部教育培训所关注的核心内容。结合社院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做法,借鉴国外干部教育培训以价值观和能力培养为重的经验,提出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角度加强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思路:在课程设置上,把握课程体系科学化这个目标;在课程研发上,突出课程内容针对性这个重点;在课程实施上,突出教师素质提升这个关键。
【DOI】10.3969/j. issn.1009-2293.2016.02.015
作为国家教育培训体系的一部分,党外干部教育培训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我国干部教育教育培训体制的重大变化,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的历程紧密相关,也反映着中共治理国家的理念、方式、体制和能力的变迁过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外干部履职需要具备全方位的能力,对社会主义学院的干部教育培训特别是能力培养类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外干部成长的特殊途径有助于让高校、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成为培养执政人才的摇篮,扩大中国政治的开放性,也有助于突破“干部选拔内部化”的状况。党外干部的这种成长路径对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干部能力培养的途径有很多。[1]除了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之外,还有比较稳定的成建制的职位训练体系。党校和干部培训学校培养、岗位锻炼、挂职锻炼等实践锻炼共同构成了干部能力提升的阶梯。如就职位锻炼来说,很多党外干部都是“跳级”发展,在成长过程中缺乏阶梯式职位的历练,这导致其在履职过程中出现了能力“真空”。就教育培训而言,最理想的状况是将价值观教育贯穿于能力培养课程当中,二者相互配合,但各培训机构是各有侧重。如高校和国外培训机构着重于增强干部的专业水平,着重于开拓视野,而党校和社会主义学院则分别以“党性锻炼”和“共识教育”为主体,偏重政治理论教育。可以说,党外干部能力体系中的不足除了培训的因素之外,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干部成长阶梯不合理,迫切要求通过干部培训来补足党外干部成长历炼方面的短板。
对“干部教育培训中能力培养类课程设置”问题的回答有几个前置性要件,一是党外干部选拔方式,二是各培训机构之间的分工合作状况。由于这些问题暂时还不明晰,本文遂以如下假设作为基础:其一,现有的党外干部培养选拔格局不会有大的变动,即党外干部或从现有干部队伍当中产生,或从高校招聘,或从统一战线的工作平台、活动平台当中产生。这意味着专业技术人员群体仍然是党外干部的主要来源,那么我们可以明确党外干部存在的问题就仍然是专业能力很强,而行政能力普遍不足。其二,干部培训体系格局基本不变,即各自为政、鱼龙混杂。理想的状况是,干部培训院校、中央党校与三大干部培训院校等要有明确的分工,各机构之间实行优势互补。但目前的情形并非如此,故省级社院就只能在现有层次上开展工作,着力于以现有的师资为基础,着重挖潜和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与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趋向密切相关。“国家治理现代化”议题提出的背景,是中国共产党要真正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国家治理从人治向法治转变,治理技术的精细化更为突出,迫切需要一支具备特别技能和素质的干部队伍。
(一)国外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
国外干部教育培训的目标,既有符合其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有价值观输出的外在需求。国外领导人才培训的目标之一,是借助培训发挥本国在本地区乃至世界范围的影响,培训国际程度增强。比如法国国立行政学院重新定型,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与哈佛大学的深度合作,还有一些国际机构纷纷介入领导人才培训。干部培训的国际趋势,一是高度关注领导人才培训,关注培训的国际化。二是通过设立新的培训机构等方式传播自身的理念与经验,提升自身影响力。三是输出培训模式,制定领导人才培训的新标准,抢占领导人才培训的制高点。
与培训目标的清晰相适应的,是国外领导人才培训机构对培训重点的把握,即把领导人才价值观的形成与能力培养放在突出地位。其一,对培训对象素质要求的精细确认。培训管理部门与培训机构致力于确立清晰的培训目标。其二,将价值观的形成与能力培养作为培训的重点。如联合国领导学院将价值观置于中心地位,其他能力如领导能力、复杂性管理、关系处理(团队精神、沟通、跨文化敏感性等)则居于从属地位。其三,讲求培训方法与培训内容的契合。如美国公务员培训中,就特别强调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二)我们的基本做法
为克服过去社院培训内容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缺乏系统性的弊端,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从2008年前后起即开始实施教学改革。在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党外干部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以提高党外干部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为目标,分别按照党外干部四种能力建设设计教学板块和教学专题。在确定各种能力培养的基本要素和目标要求后,设计相关课程和教学专题,再根据不同班次不同培训对象编制教学计划。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四大板块,先期设计了80多个教学专题及每一板块中的核心课程、重点课程和基础课程,随后又适时增加了30多个教学专题,进一步充实了课程体系。[3]
就课程结构设计来说,按照“一个主题、五个方面”的要求设计内容,即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以基础理论、政治素养、统战政策、法律知识、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安排教学布局。并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培训的全过程,主要围绕党外干部四种能力进行课程编排。
(三)党外干部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
在社院教育培训实践中,课程建设特别是党外干部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设还存在若干偏差,主要表现为课程开发与管理的随意性、粗放性。如在培训项目课程设置方面,缺乏严格和科学有效的标准,不少培训班不是依照项目的需求和目标来设置课程,而是采取“拼盘”方式制订课程计划,现有老师能够讲什么就开什么课程,培训内容因此倾向于“供给导向”而不是“需求导向”。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一方面来自于调训模式,参加培训的干部层次差异大,采取“一锅煮”的方法,导致无法锚定培训目标;另一方面来自课程实施。比如只选择自己熟悉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课程开发方面,尽管有“集体备课”、“教学准入”等制度设置,但缺乏规范的课程标准和严格的监控管理,导致教师实际讲授的内容与教学计划、课程需求目标需求之间存在差异——“教师有什么就教什么”、“熟悉什么就讲什么”,出现了内容缺损、内容交叉或者内容错位等现象。此外,在课程管理方面行政手段多、技术手段少。
党外干部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体现为:一是对领导干部的学习需求了解得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影响了培训课程体系模块和内容设置。二是课程模块划分还不够系统和科学,需要进一步理清教学模块之间的关系,做好课程的整合。三是课程库还不够丰富和完备,尤其是有本地特色的课程建设较薄弱,现有课程实施的弹性较差,可选择性还不够强。四是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
“应当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来进一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体制的改革创新,着重于增强党政官员的责任感和治理能力。”[2]
(一)课程设置,把握建设科学课程体系这个目标
1.课程设置的合目的性原则。一个课程体系设置要由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性和一定关联度的课程组成。课程体系设置不能没有逻辑性,相互之间要有关联,因为只有逻辑和关联才能使“漏斗法则”发挥作用。从组织角度来看。一要尊重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教育规律;二要体现培训目标、符合干部需求;三要考虑历史延续性,也顾及完备性和前瞻性;四要力求课程的相对稳定性和成熟性,又要兼顾创新性和开放性。[4]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是提升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的基础,否则再花样翻新的培训方式也只会成为“表面文章”。比如对新任职干部,在培训内容上就应该突出知识性与能力培养并重,还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前沿性,在能力类课程上要突出“管用”特点;对正职干部的课程则突出“反思”特点,帮助干部反刍以往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作理论提升,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在课程形式上则以思维训练和研讨交流为重;对中青年干部培训则突出“行为训练”的主体目标,将共识教育贯穿于具体课题当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2.课程类型的综合性原则。党外干部履职所需的知识、技能是跨学科的。因此社院教学课程应坚持岗位导向、能力本位的标准,舍弃“学科中心论”的课程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理论来设置课程,反对“吃不吃由你”、“吃多吃少也由你”的传统做法;反对授课内容学科化、体系化和脱离实际的传统做法。更多采用职业教育中的“行动体系课程观”,以学员能力培养为主线,打破学科界限,开发出既有针对性、适用性,又有前沿性、前瞻性的交叉型、模块式授课专题,融文本知识与工作情景为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表现为“专题式”的课程。
从学员个人角度看,课程设置要满足这样一些综合性的要求:一是符合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需要,又要适应干部成长规律的要求;二是要突出能力的培训和提高,使非党干部信党,解决一些信念问题;三是要加强基本理论、政策法规、管理、经济等知识教育,也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及本地的热点难点问题培养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四是要注重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也要兼顾领导干部的道德情操、文化修养、心理素质、自主创新能力、良好的兴趣爱好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五是既要设置一些符合干部培训战略目标的共性课程,又要设置适应学员知识结构不同和能力差异等个性需要的选修课,使得课程具有多样性。
(二)课程研发,突出课程内容针对性这个重点
目前课程开发有两种类别,一类是以各大高校为代表的学院式课程开发体系,另一类是以各大中型企业为代表的实战课程开发体系。学院式的课程开发体系注重教学知识的系统、全面,教学内容讲究严谨、科学。企业实战课程开发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将教学知识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强,教学内容与工作联系紧密。根据开发诉求不同,课程开发技术与课程设计方法也不尽相同。社院培训应更多地借鉴企业实战课程和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技术。
1.课程开发主体多元化。要广泛吸纳决策者、学员参与课程开发,特别要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决策与审议。采取召开座谈会、上门征求意见等多种途径,吸收项目委托方、学员的意见建议,加强课程研发人、决策者和学员之间的联系。此外,受训干部的级别层次、年龄层次、工作岗位、专业知识的不同决定了其培训需求有很大的差别。在课程选定之后,还要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恰当选择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以提高授课的针对性,避免“上下一般粗”的情况出现。
2.课程内容要贯彻培训目标、锚定“能力提升”。课程开发要遵循“从目标找手段、从内容找形式”的实践逻辑。[5]一个项目的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要遵循合目的性原则,每门具体课程的内容选择,首要的原则依然是要体现课程目标。要讨论项目和课程目标、内容、分工、教学方法和研讨方案,协调好课程模块之间、专题之间的内容边界。帮助教师把握课程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科学地选择、组织课程内容。
社院培训更多地指向“岗位能力”的提升,既包括专业能力,即从事具体管理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和专业知识,这是针对某一具体工作岗位的能力;也包括具体方法的指导,对党外干部来说,“合作共事能力”是重点。课程开发的重要任务就是将这种工作过程的知识,通过适合教学的特定情境加以具体化,注重问题剖析和案例分析,在分析、研究问题当中提高解决问题、完成工作的能力。
3.具体课程研发过程中应注重匹配性。开设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大幅度增加实地调研和观摩的机会,使党外干部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学会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和技术。对于社会主义学院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增强党外干部对中国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共识,增强其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治理能力。
要注重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课程,对湖南来说,可以结合湖南红色文化较丰富的实际,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开设特色课程。如与毛泽东纪念馆相衔接,开设“毛泽东的统战思想”相关课程;开发湖南统战人物相关课程,如“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统战思想”等。结合湖南和平解放史料,开发“湖南和平解放”等共识教育课程;结合湖南统战工作创新,开设“同心工程的湖南实践”课程等。
要将通识性课程交付给普通高校,而将社院党外干部教育的重点放在共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上;进一步改善课程设置,对相关教材、专业分类、教学方式、学员管理以及师资队伍、课程评估等提出更好的方案,使课程安排适合学员的需求。
(三)课程实施,抓好教师素质提升这个关键
要做好党外干部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不能不关注作为课程研发者、实施者的教师。
1.围绕教学开展全方位的学习。深厚的理论功底是社院教师必须具备的看家本领。对于社院教师来说,至少要学习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了解和把握干部教育培训发展趋势。了解国家治理体系当中干部素质能力的缺口在哪,教育培训机构的着力点在哪。二是要锚定当前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开展研究,以增强分析和研判形势的能力;三是要结合统一战线具体工作,开展实践调研,选择统战成员关注的重点、统战部门关注的热点、具体工作的难点进行研究。
就学习方法途径而言,一要向书本学习。认真学习原著、研读经典,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同时,要深入思考和研究一些理论问题,并用自己研究成果启发学员;二要向实践学习。社院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党外干部谋划工作的思路、推进工作的动力和破解难题的能力。社院教师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经常深入基层和学员,善于分析、研究和回答现实问题,使社院教育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为提高干部素质服务、为干部成长服务。三要向学员学习。来社院的学员是丰富的智力资源库,他们是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直接落实者,也是社院教师最好的“老师”,与他们多交流、多沟通,不仅能让教师了解基层情况,而且有助于开阔视野,做到教学相长。
2.加强教学技能和方法的实训。与能力培养类课程的灵活性相适应,社院培训对教师的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特别是新进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亟待加强。
一是要加强微格教学法的实训。微格教学就是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如导入、应变、提问、媒体使用、学习策略辅导、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等。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每一位受培训者不仅有权登台讲课,展示自己对某项技能的理解、掌握及运用情况,感受做教师的真实体验,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学习其他人的讲课技巧,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总结经验。这种小组式教学可以作为社院教师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是学习各种有实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就是一种可以与能力培养相契合的教学方式。形式灵活、学思并举的研究式教学也很受学员欢迎。它可以体现在专题设计、课堂讲授、学员自学、小组讨论、双向交流、学员论坛、社会调查、理论和战略问题研讨等各个环节。但要做好研究式教学,发挥“教”的主导作用,就要求教师加强研究,把握前沿,学会研究式的教;学员要带着问题入学,以研究态度治学,开展研究式的学;教学管理部门要做好计划,周密组织,进行创造性的管。
参考文献:
[1]曹琨.能力培养:干部教育培训全程关照的重点[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5):94.
[2]俞可平.中共的干部教育与国家治理[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4,(3):5.
[3]课题组.共识教育能力培养行动学习——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培训理念的内涵解读及实践探索[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5):38.
[4]李波.干部教育中能力培养与政治培训并重问题分析[J].党政干部学刊,2013,(6):30.
[5]吴黎宏.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注重能力培养[J].领导科学,2007,(4):46.
(责任编辑:朱小宝)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93(2016)02-005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改课题”(立项号:J G20141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雷明贵,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研部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