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山东省垃圾处理体系建设

2016-03-15 03:04:43徐慧娟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设施垃圾

刘 娜,何 云,徐慧娟,王 军

(1.青岛理工大学,山东 青岛 266033;2.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山东 青岛 266071)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山东省垃圾处理体系建设

刘 娜1,何 云1,徐慧娟1,王 军2*

(1.青岛理工大学,山东 青岛 266033;2.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山东 青岛 266071)

目前,山东省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在处理设施建设和规章制度制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管理机制滞后、设施运营不规范、人才匮乏、处理模式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山东省垃圾处理事业的发展。日本和德国垃圾处理体系建设走在了世界前列,在垃圾处理技术和处理原则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山东省应借鉴日本和德国先进的垃圾处理经验,进一步采取创新管理体制、规范设施运营、强化人才建设、优化处理模式等措施。

垃圾处理;现状;问题;对策

1 山东省垃圾处理现状

1.1 处理设施建设

山东省垃圾处理工作进展迅速,垃圾处理场建设数量迅速增加,“十二五”以来,全省建成38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新增日处理能力1.37万t。仅2014年,全省累计投资约110亿元,共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13座,现投产运行109座,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4.9万t/d,其中垃圾焚烧厂有19座,焚烧处理能力为1.54万t/d。已建成生活垃圾转运站3 941座,专用车辆达1.3万辆。

1.2 规章制度建立情况

2009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意见》,为加快山东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无害化处理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2]。2014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又发布了《关于加强村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意见》,为加快山东省村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指明了方向。此外,济南、威海、德州等地的城镇化发展规划中均有涉及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相关内容,部分城市也编制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相关规范,如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生活垃圾收集站技术导则》 《青岛市生活垃圾收集站操作规程》等技术文件。

2 山东省垃圾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机制滞后

垃圾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建设、市政、环保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只有协同配合,部门联动,才能

有效推进设施建设,提升垃圾处理能力。2015年9月,济南第二大生活垃圾处理厂出现生活垃圾6天攒2万t的“垃圾围城”事件,村民苦不堪言,该现象反映出山东省的一些城市在垃圾处理工作的统筹管理方面尚存在明显缺陷,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和台湾地区都曾先后出现过,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实际上,各部门在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监管等方面都是孤立的,统筹不足、沟通不畅,垃圾收集、分拣、运输、处理等环节也往往存在权责不明、任务不清现象,难以为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由于缺少自上而下的环境监管机制,地方环保部门、监测部门多被动执法,多数是在接到民众举报或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情况下,实施制裁。此外,多数中转站、焚烧厂、填埋场等处理设施的设计功能单一,难以发挥出平台作用,尤其在宣传垃圾处理相关知识方面,缺乏必要的宣传展板和科普教育活动,对提升民众环保意识发挥的作用有限。

2.2 设施运营不规范

垃圾处理设施的有效、稳定、规范运营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基础,国家和省政府制定的设施设置标准、技术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规章都是设施规范运营的法律依据。但部分设施运营单位不按标准执行的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为:一是配套设施不完善,维修不及时。部分新设施试运行阶段设备不完善,又购置迟缓;运行多年的老设施也存在缺乏保养,年久失修,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二是设施高负荷运转。部分地区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多,而处理设施严重稀缺、不堪重负,不仅渗滤液难以处理、臭味难以抑制,而且还缩短了设施使用寿命。三是存在大量非正规垃圾填埋场。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散落于各大城市周边,非法接纳垃圾,存在着底数不清、环境污染重、环境风险大等诸多问题。

2.3 专业人才匮乏

专业人才是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开发、技术研究、设备维修、运行管理等环节的必备要素,尤其是对于技术复杂、操作要求高的垃圾焚烧厂,专业人才的匮乏往往会直接影响设施运行效率。由于缺乏运作经验,缺少优秀的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一些建设项目出现了选址不当、项目审批不合理、垃圾处理费用收支不均衡、项目运营失控等决策失误问题。而政府部门对人才培养和储备体系的构建仍不够重视,部分设施空有国外引进的一流设备,维修保养却难以自食其力,现有技术人员对设施的适应性存在问题,设施运营的稳定性无法保障,成本也难降低。此外,多数垃圾处理设施远离城市、工作环境较差,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难度较高,员工的职业认同感也普遍较低,设施的专业化运营水平亟待提高。

2.4 处理模式落后

垃圾终端处理方式的选择受源头位置距离、组成成分、干湿程度等多项因素影响,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应以实地调研、科学论证为基础,注重前瞻性与实用性。但部分地区的处理设施建设理念相对落后,在提升处理能力的同时,处理效果却难以令人满意,具体表现为:一是盲目跟风。部分农村照搬城市建设模式,城市照搬发达国家过去的成功模式,技术路径、处理设备、收运模式都无一例外地模仿抄袭,“一刀切”“一窝蜂”的做法常导致“水土不服”。二是技术选择不合理。部分设施的垃圾处理技术与垃圾特性不相符,难以高水平运转,少数建设项目投产后甚至一直处于干干停停、修修补补的状态。三是原生垃圾直接填埋。大部分原生垃圾尚未经过焚烧处理或有效回收利用就直接压缩填埋,减量化、资源化环节薄弱,垃圾填埋的用地压力逐年递增。

3 典型国家的垃圾处理经验

3.1 日本

一方面,日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垃圾处理机制,其处理方式也日趋多元化,主要运用生化处理、气化焚烧、综合利用等技术,在垃圾的产生过程中实现垃圾的减量化[3]。日本垃圾的处理一般会经过居民细致的分类,垃圾收集站的分选及压缩,大型垃圾转运站的机械及人工分选,大型综合处理厂的焚烧或者制成燃料这四个部分,在不断分选的过程实现垃圾减量化,在最后的综合处理部分将垃圾制成燃料棒实现垃圾的资源化。

另一方面,日本的垃圾处理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方式灵活,较好地解决了垃圾无害化的问题。如在鹿岛共同资源化中心设立垃圾综合处理厂,因其附近有化工产业基地,可以使化工厂和金属冶炼厂产生的废油经过处理后成为发电厂的助燃剂,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燃垃圾又可作为燃料用于发电,发出的电回供工厂,这样形成了资源的良性循环,既实现了垃圾的无害化,又节省了能源。

3.2 德国

一方面,在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上,德国的理念是最大程度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将垃圾变废为宝。据统计,德国生活垃圾年产量4 400万t,其中1 900万t可得到循环利用,垃圾处理的封闭式生态系统基本进入良性循环[3]。如德国欧绿保公司开发的“第三代”垃圾处理技术,即在机械分选以及物理或者生物的干燥之后,将热值高的部分筛选出来加工成“绿色煤炭”,送到电厂或者水泥厂作为替代燃料,其热值和褐煤相当。该工艺处理生活垃圾的再循环利用率接近100%。

另一方面,在生活垃圾处理政策上,德国垃圾处理体系以其设计的周密性和运作高效性居于世界前列。其垃圾处理政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尽可能避免垃圾产生,在源头上实现垃圾的减量化;二是在垃圾不可避免产生的情况下,使垃圾在材料和能源方面能够被最大限度地再利用,实现垃圾的资源化;三是只有不能被再利用的垃圾才能够以环保的方式处理,实现垃圾的无害化。

4 山东省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对策

4.1 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处理效率

4.1.1 建立协调机制

成立相应的协调组织机构,一方面加强政府、企业与人民群众在垃圾处理设施设计、选址、征地、建设等方面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项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另一方面帮助完成建设、财政、环保等各部门之间的衔接工作,以免出现重复工作等浪费人力、物力的现象[5]。

4.1.2 明确权责范围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划分建设、财政、环保、审计、国土资源等各部门的行政责任,将工程督导、资金拨付、监督检查、费用征收、土地供应等相关工作落实到位,并对各项工作进行细化分解,制定分年度、分季度的工作目标和具体奖惩措施,确保各司其职、协调统一,提高各部门的办事效率。

4.1.3 强化监管力度,建立全过程监管制度

完善监管制度,以文明城市建设和环保模范城建设为契机,组织各相关部门协同开展对垃圾处理项目建设的监管,定期对工程建设进度、资金落实等全过程进行督导,为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提供保障。

4.2 规范设施运营,提升处理能力

应依法引导和监督运营单位严格执行相关建设标准、技术标准和环保标准,加强对垃圾处理量、处理效率和环境影响的监测,保障垃圾处理设施的达标、稳定、规范运营,避免二次污染[6]。

4.2.1 完善设施功能

要确保垃圾处理设施试运行阶段的设备齐全、功能完善,并制定维修保养计划,定期保养、检查,及时采购和更新设备,实现设施设备的高效运行。

4.2.2 提升设施处理能力

针对设施实际处理能力,详细制定发展规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通过项目扩建、工程改造提高处理能力,或采用区域协同处理的方式,分散垃圾处理压力,并及时反馈垃圾处理信息,为垃圾处理设施的改扩建提供信息支持。

4.2.3 开展整治修复

加大对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调查和掌控,对垃圾运输车辆行驶路线进行有效监控,对乱倒乱卸的行为依法追求责任,坚决取缔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并因地制宜地采用适当措施进行整治修复,防止周边环境受到更严重的破坏。

4.3 强化人才支撑,实现技术专业化

应注重培养与垃圾处理相关的科研人才、技能型人才及管理人才,尤其是新处理技术研发、设备运行维护、合作项目运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以保障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工作有序开展。

4.3.1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以重大科研项目和合作建设项目为契机,加强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并树立正确人才观,扭转重文凭学历、轻职业技能的落后观念,重视对劳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壮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人才队伍,尽早实现垃圾处理技术专业化。

4.3.2 联合培养

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鼓励现有垃圾处理设施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在提供实习机会、派遣技术人员教授实训课程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并加强与国外设备引进企业的合作,培养出一批专项维护保养人才。

4.3.3 建立激励机制

立足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激励机制,对科研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管理水平高的人才进行嘉奖,并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在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同时,增强职业认同感,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4 优化处理模式,推进垃圾集中处理

垃圾处理模式的选择,应遵循循环经济的原则,综合考虑地区特点、财力状况以及技术适宜性,杜绝盲目跟风抄袭,坚持无害化和资源化优先,确保安全可靠、先进环保、省地节能、经济适用。

4.4.1因地制宜,推行示范工程,优化技术路线

对于土地资源短缺、垃圾产生量大的济南、青岛、淄博、临沂等地区,应优先采用成熟的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并通过区域共建共享的方式进行焚烧处理;对于垃圾产生量少、土地资源充裕的威海、聊城、泰安等地区,可采用以卫生填埋处理技术为主的处理方式处理垃圾;对远离城市的乡镇及偏远村庄则可采用成本低、占地小、易维护的就地无害化处理技术。

4.4.2 要全面贯彻循环经济的理念,促进垃圾集中处理

按照国家环保部的规划,逐步建立起以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淄博市和临沂市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为中心的重点垃圾处理中心,并以此为支撑,完善全省垃圾资源化为目标的静脉产业网络系统。以静脉产业园体系建设为核心,推行再回收、再利用、再循环的方针,通过内部利用、废物交换、物质转化、再加工等措施,实现垃圾的循环处理。对于不可避免且难以综合利用的垃圾,通过无害化、稳定化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

[1]张亚尊,张磊,张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发展趋势[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7(3):9-11,35.

[2]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意见[EB/OL].(2009-07-07).http://www. shandong.gov.cn/art/2009/7/7/art_285_4976.html.

[3]周宏,涂晓玲.日本生活垃圾的管理及处理[J].城市问题,2007(7):89-92,101.

[4]沈政益.德国垃圾处理城市验与启示[J].政策瞭望,2014(6):55-56.

[5]王军,邱少男.垃圾处理政策的变化及其效果分析——以日本名古屋市为例[J].中国发展,2013,13(1):7-10.

[6]李海燕,邱少男,王军,等.关于中国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的对策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5):339-342.

(编辑:周利海)

The Construction of Garbage Disposal System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Liu Na1,He Yun1,Xu Huijuan1,Wang Jun2*
(1.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Qingdao Shandong 266033,China;2.Qingdao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Shandong 266071,China)

At present,garbage disposal system in Shandong Province achieved some success in terms of treatment facilities and bylaws,but it also existed the problems of management mechanisms lag,operation of the facility irregular,lack of personnel and backward processing mode,which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garbage disposal in Shandong Province.Garbage disposal system in Japan and Germany walked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world,they acquired some experience in waste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principles.Shandong Province should take measures from innovating management system,standardiz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facility,strengthening personnel development,optimizing waste treatment mode etc.aspects to draw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from Japan and Germany.

garbage disposal,present situa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s

X705

A

1008-813X(2016)05-0041-04

2016-09-20

刘娜(1990-),女,江苏邳县人,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生态环境工程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王军(1961-),男,山东青岛人,毕业于日本国立埼玉大学生物环境科学专业,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生态环境工程与循环经济等方面的研究。

10.13358/j.issn.1008-813x.2016.05.11

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居民消费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垃圾污染问题作为影响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公害之一,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1]。近年来,山东省把加强垃圾处理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上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一方面山东省垃圾产生量不断攀升,对加大垃圾处理能力建设的要求愈发迫切;另一方面受管理机制滞后、设施运营不规范、人才匮乏等多因素影响,山东省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的弊端已日益凸显,面临的形势也越发严峻。为此,必须认识、适应环保新常态,不断改善垃圾处理现状,提升垃圾处理能力,助力山东生态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设施垃圾
民生设施非“摆设”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2-01-12 06:10:18
垃圾去哪了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NO TIME TO WASTE
汉语世界(2020年1期)2020-02-14 15:11:54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46
垃圾处理要多少钱?
倒垃圾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中国公路(2017年5期)2017-06-01 12:10:10
倒垃圾
基于PLC的潮湿垃圾处理控制系统
时代农机(2016年6期)2016-12-01 04: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