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德剑,李钟明,岑贞陆
(1.防城港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防城港市 530001;2.广西南宁联润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 南宁市 530007;3.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南宁市 530007)
10种杀菌剂对莴笋菌核病菌的室内抑菌效果
郑德剑1,李钟明2,岑贞陆3
(1.防城港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防城港市 530001;2.广西南宁联润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 南宁市 530007;3.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南宁市 530007)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多菌灵、咪鲜胺、丁子·香芹酚等10种杀菌剂对莴笋菌核病病原菌的生长抑制效果。结果显示,多菌灵0.040 μg/ml、甲基硫菌灵0.040 μg/ml、咪鲜胺0.008 μg/ml、丁子·香芹酚0.005 μg/ml对莴笋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均高于80.00%,其中以咪鲜胺的抑菌率最高(88.230%);哈茨木霉菌0.033 μg/ml、异菌脲0.040 μg/ml、三唑酮0.017 μg/ml对莴笋菌核病菌的抑菌率在60.00%~80.00%之间;其余药剂对莴笋菌核病菌的抑菌率较低均低于60.00%。
莴笋; 菌核病;室内抑菌效果
莴笋是我国的重要蔬菜,其营养丰富,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及维生素 A 原、维生素 B1、维生素B2、维生素 C和膳食纤维,被誉为“绿色的精灵”[1],深受消费者青睐。莴笋菌核病是莴笋的主要病害之一,在莴笋的整个生育期均发病,但发病盛期多出现在生长后期,且病情通常发展迅速,病株呈青枯状萎焉,严重时植株常整株腐烂瘫倒[2],严重影响莴笋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防城港市将莴笋种植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万元增收工程”特色产业,莴笋产区种植面积不断攀升[3],但由于轮作倒茬不力,田间积累的菌核越来越多,莴笋菌核病的发生为害及损失逐年加重,成为防城港市莴笋产业的主要障碍[3]。不同地区对防治莴笋菌核病的药剂选择及其施用频率不同,该病病原菌各地菌株抗药性水平差别各异。为了解目前市售农药对莴笋菌核病病原菌防城港市当地菌株的抑菌效果,作者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多菌灵、咪鲜胺、丁子·香芹酚等10种杀菌剂对莴笋菌核病病原菌的生长抑制效果,以期为防城港市莴笋菌核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1.1 材料
1.1.1 供试病原菌
供试病原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ert)de Bary分离样本采自防城港市上思县罹病的莴笋茎秆,经75%酒精浸泡消毒30 s,转0.1%氧化汞浸泡5 min,无菌水冲洗3次后在超净工作台吹干存留水分,然后置于常规PDA平板上25±1℃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 d,取菌落边缘菌丝纯化2次,经柯氏法则确认致病性后保存备用。
1.1.2 供试药剂
用于室内抑菌效果测定所用药剂的成分、有效含量与剂型、生产厂家等详细信息见表1。
1.2 测定方法
1.2.1 含药培养基的制备
各供试药剂适量称重后分别对应加入适量无菌水剂溶解配制相对应的母液,再分别设置好质量浓度梯度稀释药液。各药剂的每个质量浓度梯度用移液枪吸取1 ml加入已经溶化了的44 ml PDA培养基三角瓶中,使之有效终浓度为各药剂说明书上推荐使用量的中间浓度(见表2),充分混匀后平均倒入3个培养皿中制成含药PDA平板待测。
1.2.2 抑菌效果测定
抑菌效果测定采用生长速率法:将莴笋菌核病菌菌株在25℃下培养2~3 d,用灭菌打孔器沿菌落边缘打孔制成直径为5 mm的菌碟,然后将菌碟分别接种于含药PDA平板上,置于25±1℃恒温箱中培养3 d,用螺旋测微器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各药剂处理区菌落直径,然后计算不同药剂质量浓度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菌丝生长抑制率的计算按下式进行。以不含药的培养基作为对照,每处理重复3次。
表1 供试10种杀菌剂的详细信息
菌丝生长抑制率(%)=[1-(药剂处理菌落直径-5 mm)/(对照菌落直径-5 mm)]×100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的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的供试稀释浓度对莴笋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供试药剂对莴笋菌核病菌的抑制效果可分为3个层次,①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丁子·香芹酚对供试病原菌菌株表现较好的抑制效果(菌落生长抑制率>80.00%),其中以咪鲜胺的抑菌率最高,达到88.23%;②特菌锐、异菌脲对供试病原菌菌株的抑制效果次之(80.00%>菌落生长抑制率>60.00%);③三唑酮、腐霉利、荧保素、嘧霉胺等其余供试药剂对莴笋菌核病菌的抑制效果较低(菌落生长抑制率<60.00%)。层次③菌落生长抑制率与层次①、层次②菌落生长抑制率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见表2)。
防治菌核病的药剂多为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腐霉利和异菌脲等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但随着用药剂量和次数的不断增加,多个地区报道菌核
表2 10种杀菌剂对莴笋菌核病菌室内抑菌作用
注:差异显著性测定采用“DMRT”法进行,小写字母表示5%的显著水平,大写字母表示1%的显著水平。病病原菌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不断加强[3-8],对以异菌脲、腐霉利等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也存在很高的抗药性风险[9-10]。本文中供试莴笋病原菌防城港市菌株对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这3种化学药剂的敏感性较高,生长抑制率均大于80.00%(见表2),推测目前当地菌株对上述化学药剂的抗药性水平仍暂时较低。为延缓上述药剂抗性的产生,应交替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菌剂。
在菌核病病原菌的抗、耐药性增强及农药残留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植保学者从环保和安全的角度考虑,探讨和筛选了微生物菌剂、植物提取产物等其他类型的替代杀菌剂。已报道对核盘菌产生拮抗作用的真菌接近50 种,其中木霉、粘帚霉、盾壳霉、曲霉对核盘菌具有较强拮抗效应[11],本试验所用的哈茨木霉菌剂对莴笋菌核病病原菌室内生长抑制率为75.55%(见表2),再次验证了该菌良好的生防潜能。一些植物的提取物对菌核病病原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对环境无破坏作用,如合欢叶[12]、青葙根[13]、大蒜[14]、米莎草[15]的提取物能抑制菌核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和菌核的形成。马赵江用纯植物源农药(0.5%小檗碱水剂)对莴笋菌核病进行防治试验,取得了75.03%的田间防效[16]。目前尚未见有丁子·香芹酚对莴笋菌核病病原菌的室内抑菌及田间防治的文献报道,本试验中丁子·香芹酚对菌核病病原菌室内生长抑制率高达88.23%(见表2),进一步丰富了防治菌核病的植物源农药药剂谱。目前对菌核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还处于基础阶段,微生物菌剂或植物提取产物对菌核病病原菌的室内抑菌效果并不能直接反应田间的防治效果。作者赞同黄思良等人[17]的观点即田间实际防治效果还得依赖多点重复试验,因此丁子·香芹酚及哈茨木霉菌剂的田间药效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1]沈兴贤. 莴笋营养价值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上海蔬菜,2011,(5):24-25.
[2]付海滨,李金堂. 莴苣菌核病的识别及防治[J]. 长江蔬菜,2013,13:43-44.
[3]郑德剑,唐新海,韦小华,等. 2012年冬季防城区莴苣菌核病发生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 长江蔬菜,2013,17:54-55.
[4]潘以楼,汪智渊,吴汉章. 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及其稳定性[J]. 江苏农业学报,1997,13(1):32-35.
[5]石志奇,周明国,叶钟音. 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对多菌灵抗药性监测[J]. 江苏农业学报,2000,16(4):212-216.
[6]刘开义,陈方新. 扑海因、多菌灵复配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毒力测定[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756-757.
[7]齐永霞,陈方新,丁克坚,等.安徽省油菜菌核病菌对菌核净的抗药性测定[J]. 农药,2006,8(45):567-580.
[8]石志琦,周明国,叶钟音. 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菌核净抗药性菌株性质研究[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0,22(4):54-57.[9]祝明亮,严金平,孙启玲,等. 植物病原真菌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的抗性分子机制[J]. 生物技术,2005,15(5):95-97.
[10]石志琦,周明国,叶钟音. 核盘菌对菌核净的抗药性机制初探[J]. 农药学学报,2000,2(2):47-51.
[11]李世东,刘杏忠. 食菌核葚孢霉——一种有潜力的菌核病生防菌[J].中国生物防治,2000,(4):172-182
[12]刘峰,代光辉,周熙荣,等. 合欢叶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苗期防治效果[J]. 植物病理学报,2010,(5):511-516
[13]周兵,闫小红,蒋平. 青葙根氯仿提取物对多种植物的生物活性及抑菌作用[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0,(2):143-147
[14]曾东方,陈玢,曾麟,等. 大蒜素对三种农作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J]. 湖北农业科学,2011,(11):2247-2249
[15]周兵,刘国伟,闫小红. 碎米莎草根部总生物碱的化感活性及抑菌活性的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1):85-89
[16]马赵江,凌士鹏,周小军,等. 0.5%小檗碱水剂防治莴苣菌核病药效试验[J]. 上海蔬菜,2012,(3):77-78.
[17]崔娜,黄思良,岑贞陆,等. 杀菌剂对细交链孢菌的室内抑菌效果[J]. 广西农业科学,2006,37(4):394-396.
S436.36
A
1003-8779(2016)04-0013-03
2016-10-12
郑德建(1976—),男,广西防城港市人,高级农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