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颖
邵阳学院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理论探索
李颖
邵阳学院
针对实验教学传统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对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型的师资队伍提出了讨论。
创新能力;实验教学;理论探索
高等教育法第五条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高校必须克服把知识的继承当作教学目的的思想,打破旧的教学模式,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学生要认真审视创新对于高校在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的特殊意义,树立创新教育观[2]。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它与理论教学一起构成高校的教学体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大程度的影响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水平的提高。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目标,探索实验教学改革,使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了我国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国家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而且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对于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也是非常紧迫的任务。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种教育体制封闭,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招生——按一定的模式培养——分配到社会的各行各业”的产品加工型的高等教育模式,必须从办学指导思想到每个办学步骤从根本上加以改革,按创新教育的要求进行重新定位。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按照大学类型的不同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定位放在世界科技前沿及同类型优秀大学所要求的水准上来改造我们的大学,以高的标准和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现在,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用人单位根据不同的要求采取了不同的考试方式,有的笔试、有的面试(口试)、有的二者兼有,有的实地动手操作。录用之后,还有1至3个月的试用期。根据其是否能胜任工作或工作能力的强弱再进行一次选择,然后才能确定是否正式录用。可以看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的激烈竞争,对人才的需求,其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动手能力且具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普遍受到欢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的呼声都证明了这一点。
高校在21世纪的教育改革实践中,造就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高校的历史任务。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改变教学中单纯强化理论的旧思想,注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目前,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内容较多,且实验手段、实验内容落后,体现设计性、综合性内容较少,更谈不上创造性。毕业前夕的毕业实习和设计,学生为寻找工作单位忙于奔波,至使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实践机会被错过。诸多因素影响了学生实践水平的提高及创新力的培养。因此,实验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
第一、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必须处理好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整体优化,使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3]。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是在继承传统内容的基础上创新,通过对原有实验的整合,优化实验教学体系[4]。为实现这个目的可采取删减过时的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重等手段。
第二、增加开放性实验项目。开放性实验项目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实验室负责人或实验指导老师负责审核实验的可行性及创新点,审核通过后进行实验。学生按照自行设定的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在实验室实践,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实验指导老师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协助完成实验。
第三、构建室内和实习基地的实验完整系统。有些实验在实验室是不能完成的,其设计和制作还必须依靠实习基地的条件才能完成,特别是复杂的综合性实验。因此,每一个专业除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外,还必须有良好条件的实习基地,这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建设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师是具体的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和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水平,高等学校要建设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拥有一支能力强、素质高、善于创新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单靠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实验项目、实践内容,还是远远不够的。单靠实验室常规的仪器设备和用品也是不够的。因此在以下几方面必须给予保证:
第一、硬件保证。实验室不仅有实验的常规仪器和设备,除此之外,还必须具备科研创新所需要的高尖的仪器设备,否则,自行设计和综合性的实验将无法开出。
第二、资源共享的保证。学校各个院系的实验室之间要变资源分散为资源共享。这样可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同时还可促进学科的相互渗透,学术的相互交流。
第三、保证实验室的经常开放。实验室的开放是实验教学的必由之路。让学生以业余时间进入实验室,鼓励学生设计新实验,探索新路子。给他们优越的实验条件,创造浓厚的实验研究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长远工程,为适应新世纪的挑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等教育要从“继承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把教育作为一种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使之成为新世纪的有用之才。
[1]胡静,马琳,王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思考[J].中医药导报,2012,(3):122
[2]徐云升,宋维春.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人才[J].琼州大学学报,2005,(1):20-22
[3]张少中,杨亚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电子信息类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8):971-974
[4]沈小雄,韩理安.以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为龙头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01,(3):78-79
邵阳学院2014年教改项目,编号2014ZJG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