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精神:威武不屈、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英雄,代表着一个国家最巍峨的精神丰碑,传承着一个民族最伟大的精神魂魄。英雄气概是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而永不屈服的精神品质和高尚追求。威武不屈、血战到底,就是英雄气概的集中体现。抗日战争是一场神圣的正义战争,是一场从根本上促进全民族觉醒和团结的战争。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中华民族终于觉醒了,开始从过去自发无序的局部抗争,上升为自觉的为民族命运和正义事业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全面抗战。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过程中,中华民族一洗百年来由于统治者的腐败而遭受的耻辱,第一次取得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彻底实现民族革命的坚定性。在东北的抗日战场上,有数不清的各自为战的抗日义勇军和反日山林队,他们的队伍少则十几人,多则数千人,但其成分极其复杂。从政治上看,这些队伍都有爱国意识,但他们本身很难提出明确的政治纲领,加之复杂的内部原因,到最后绝大多数都遭遇失败。东北抗日战争的历史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明确政治纲领、坚定意志的东北抗日联军,才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英勇抗击凶残的日本法西斯,并坚持14年之久,直到抗战的最后胜利。这充分体现出东北抗日联军,在战胜日本法西斯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敢于斗争、一往无前的坚定信念。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被日、伪军“讨伐队”发现了。杨靖宇强忍饥饿和伤病,与前来包围的敌人周旋。在相距仅50米时,伪警察队大声劝降:“放下武器,保留生命,还能富贵。”但杨靖宇宁死不屈,以手中的枪弹作为对敌人的回答。劝降无效后,日、伪军进一步向杨靖宇迫近,双方的距离仅有20米。敌人从左右两面向依在大树旁的杨靖宇射击。交战中,杨靖宇被子弹击中,洁白的雪地上,洒下了殷红的鲜血。面对杨靖宇的遗体,日本侵略军颇感疑惑:自2月15日以来杨靖宇基本陷于包围之中,18日被切断食物来源,这些天来,他究竟依靠什么在零下20摄氏度的山林中生存下来的?日本侵略者命令医生剖腹检验。经解剖检查,杨靖宇胃肠里一粒粮食也没有,见到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堪称中外战争史上最罕见的“食品”。周围的医生无不为之动容,暗暗地流下热泪,连在场的日本侵略军也感到不可思议。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英雄儿女为了祖国统一富强,为了民族兴旺发达,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展示出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性和高尚人格。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与其他抗日部队不同的是,东北抗联是在没有任何外来援助、孤悬敌后的环境下进行抗日斗争的,虽一度发展到11个军、3万多人,但兵未训,武器差,弹药缺。在强大的敌人进攻面前,每个将士的精神和意志都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抗联指战员不畏强敌、敢于胜利、勇于斗争、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使中华民族的高贵气节闪烁出夺目的光彩,也使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都为之震撼。
1938年3月,抗联第五军第三师第八团第一连连长、神枪手李海峰带领11名战士在黑龙江省宝清县小孤山阻击日、伪军,打退了日、伪军多次进攻。李海峰右腿负伤,下肢不能动弹,他就让战士架着他,坚持战斗。哪里日、伪军多,他就在哪里发挥神枪手作用。日、伪军进攻仍在继续,夜幕降临时,连长李海峰和最后剩下的3名战士相继牺牲。这次战斗,抗联仅以12名战士抗击日、伪军300余人的进攻,坚持近7个小时,并毙伤日、伪军近百人,保卫了总部机关和后方根据地的安全。李海峰和11名战士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鼓舞了抗日军民,震撼了日、伪军。
为了中华民族不受外族侵略而英勇斗争,广大抗联将士面对死亡视死如归,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体现了视忠于祖国、捍卫主权重于个人生命,为国捐躯而在所不惜的高尚品格。
抗联将士的英雄气概,在抗日斗争的每一个阶段,在东北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场景和生动表现。来自吉林省宁安县的姜墨林,刚满11岁时就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儿童团,13岁时又参加了党直接领导的绥宁反日同盟军。1940年深秋,姜墨林率领的抗联小部队袭击了七河镇一个敌人据点,敌人连夜纠集骑兵、步兵几百名,对小部队追击,情况十分危急。姜墨林和几名党员商量决定,烧毁文件,砸碎电台。在敌人的疯狂进攻下,战士们接连不断地倒下去了。最后,阵地上只剩下姜墨林等4名战士。姜墨林从战友的遗体旁捡起机枪,一边扫射,一边命令3名战士:“你们三个立即突围,这里有我一个人顶着。不管怎么样你们要活下来,回去报告总指挥。”突然,敌人的一颗子弹打在了姜墨林腿上。姜墨林为了掩护战士突围,不顾伤口疼痛,又对敌人猛烈地射击。他向3名战士再次厉声喊道:“快,立即突围,执行命令!”在突围中,一名战士中弹倒下,其余两名战士冲了出去。姜墨林端起机枪,拼命向敌人扫射。正在紧急关头,机枪突然哑了,姜墨林将机枪投进河里,然后从腰里抽出一支20响的盒子枪。这时敌人蜂拥而上,一心想抓活的。姜墨林面对狰狞的敌人,毫无惧色,一连射出19颗子弹。最后,姜墨林停止了射击,愤怒地凝视着几十个围上来的敌人。当敌人逼近时,姜墨林举起了手中的枪,用最后一颗子弹射进了自己的胸膛。姜墨林牺牲后,敌人在姜墨林的衣兜里翻来翻去,最后只找到一张纸条,上面用红铅笔写了23个端端正正的字:“中国必兴、日寇必亡!中国共产党万岁!抗日救国胜利万岁!”
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人民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在民族危亡、国难当头的艰难岁月,正是这种不畏强暴、威武不屈、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挺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使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遭到彻底的失败。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