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道设计导则强化四大转变
街道设计与建设向“人性化”转变,是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为此,上海市规土局于去年开始着手编制《上海市街道空间设计导则》,并将发布正式成果。《导则》倡导强调并形成“安全、绿色、活力、智慧”四大设计导向,复兴街道生活。
在理念上,从“主要重视机动车通行”向“全面关注人的交流和生活方式”转变。推动“从道路到街道”的转变,是路权从机动车为主向统筹多模式交通、着力优化步行环境的转变,是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当然也意味着更加精细化的规划设计与管理。
在方法上,从“道路红线管控”向“街道空间管控”转变。《导则》建议将目前的支路分为交通支路、社区支路与慢行支路三种类型,其中交通支路以地区性集散交通为主,连接社区支路与城市干路网;社区支路以解决到发交通和服务沿线交通需求为主,不再强调机动车交通效率;慢行支路以慢行交通为主要服务对象,限制或禁止机动车行驶。以上道路中,主、次干路,共同组成慢行交通网络,增加了人行的空间界面。
在技术上,从“工程性设计”向“整体空间环境设计”转变。即便是同一个街段,街道的类型也会随着沿街功能等因素发生变化。在进行街道设计时,应首先确定街道类型与定位,明确各类交通和活动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景观设计与设施配置。
在评价上,从“强调通行效能”向“促进街区发展”转变。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对慢行交通、静态交通、机动车交通和沿街活动进行统筹考虑,重视公交、慢行和活动的连续性和网络化,回归街道服务于街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