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雁彬 肖国华 张立坤 徐荣郅 米路敏 高晓田 付仲 孟繁玥
摘 要:在饵料构成完全相同,培育水温在适宜范围,日常管理方法完全一致的前提下,不同温度变化和密度对细鳞鲑苗种培育成活率存在差异。结果显示:在水温每天趋于恒定,放养密度为上浮仔鱼至体长2~2.5 cm鱼苗,密度3万尾/m3水体,鱼苗体长2.5~3.5 cm,密度1.5万尾/m3水体,3.5 cm以上移入水泥池进行培养,密度1 000尾/m2时,苗种培育成活率最高可达80%。
关键词:温度;密度;细鳞鲑苗种;培育成活率
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属于鲑科(Salmonidae),鲑亚科(Salmoninae),细鳞鲑属(Braehym ystax lenok Pallas, 1773))。分布于东经65°~162°,北纬33°~76°的广阔领域里[1]。细鳞鲑是我国高寒地区特产的鱼类之一,其肉味肥美,含脂量高(3.8%~7.7%),营养丰富,是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近些年来,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为的因素干扰,使细鳞鲑的资源数量逐年减少,1998年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易危)[2]。细鳞鲑的人工繁育早在20世纪就已列入国家和有关省市的科技攻关项目,多数研究单位都是因为亲鱼性腺发育不佳、苗种培育技术不够完善等多种原因,造成苗种成活率低,没有实现大批量苗种生产,从而人工繁育不能形成产业化,对野生鱼的保护及资源恢复带来一定困难。
如何达到细鳞鲑苗种高密度培育,是解决细鳞鲑人工繁育的关键技术之一,只有形成一套成熟的苗种培育技术,实现细鳞鲑规模化苗种繁育才有可能成为现实。项目组自2012-2015年在河北省秦皇岛、保定三家冷水鱼养殖场进行规模化苗种繁育研究,经过4年探索,完善了高密度苗种培育相关技术环节,建立了系统的培育技术路线,为将来细鳞鲑产业化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基础设备
苗种培育槽为直径200 cm、高50 cm圆形玻璃钢水槽,每个水槽进水口用200目筛绢袋内装5 cm厚腈纶棉滤水,350 W真空充气泵不间断充气。水泥池面积50 m2,池深100 cm;水源为自流山泉水、浅层地表水;水温6~12 ℃。
1.2 苗种放养密度及水流控制
上浮仔鱼至体长2~2.5 cm鱼苗,密度2.0万~5.0万尾/m3水体,流水量3.0 m3/min。鱼苗体长2.5~3.5 cm,密度1.0万~2.0万尾/m3水体,流水量控制在5.0 m3/min,3.5 cm以上移入水泥池进行培养,密度1 000~2 000尾/m2,流水量10.0 m3/min。
1.3 饵料选择与投喂
开口饵料:以萼花臂尾轮虫为主;饵料系列:体长2.5 cm仔鱼,轮虫+枝角类;体长2.5~2.7 cm仔鱼,枝角类+轮虫;体长2.7~3.5 cm鱼仔鱼,枝角类+水丝蚓;3.5~5.0 cm鱼苗,枝角类+水蚯蚓+颗粒饵料。
饵料次投喂量:轮虫密度12.0个/mL;枝角类0.5个/mL;水蚯蚓按苗体重的3.0%~50%;颗粒饵料5.0~10.0 g/万尾·次。每天投喂6次,投喂时停止流水30 min。
1.4 光照控制
开口前期车间光照控制在500 lx以内,当鱼苗卵黄囊消失后光照控制在500~1 500 lx,体长达3 cm左右时,避免直射光。
2 结果与分析
2013-2015年分别在秦皇岛塔庄冷水鱼科技示范园,曲阳盛水湾水产品养殖公司,涞源河北省虹鳟鱼良种场进行了细鳞鲑规模化苗种繁育生产,培育期间饵料构成及管理方法完全相同,由于各养殖企业亲鱼数量和质量的差异及生产设施的限制,所生产的受精卵数量有所不同,从而仔鱼的数量存在差异。各年度苗种培育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2013年秦皇岛年成活率最低,而2015年曲阳最高,分析存在差异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在放养密度上,2013年该单位受苗种培育设备限制,上浮开口仔鱼放养密度均在5万尾/m3左右,而2015年曲阳上浮开口仔鱼放养密度在2万~3万尾/m3,2014年两个单位的放养密度为3万~5万尾/m3;此外是培育水温,2013年秦皇岛培育用水为自流山泉水,水温变化受天气影响较大,昼夜温差最高在3 ℃以上,2014年涞源亦为自流山泉水,虽然水温较稳定但水温偏低,水霉病发病率较高;曲阳则全部采用地下水(浅层地表水),根据不同发育时期随时进行调整,所以培育效果较好。
3 讨论
鱼类是变温动物,体温几乎完全随着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3]。水温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鱼类的摄食、繁殖、生长,鱼类一般表现出对温度的依赖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鱼类的摄食和生长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当温度高于临界值,摄食和生长就会下降[4],从而影响生长发育,仔稚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激反应较差,所以温度的不规律变化会直接造成仔鱼死亡。在水产养殖和苗种培育过程中,为了提高水体利用率,通常追求高密度养殖,但高密度养殖往往导致养殖生物之间对空间和饵料的竞争,使养殖群体生长率和存活率下降,并且增大病害发生的可能性,使个体间生长差异增大。养殖密度过大,当水域空间和食物趋于紧张时,由于竞争作用通常使从属劣势鱼更加处于劣势,生长率进一步下降[5]。本研究中2013年秦皇岛养殖场由于放养密度大和温度波动范围较大影响,造成成活率降低与上述理论基本符合。
4 结论
在饵料和日常管理相同情况下,放养密度和温度控制是制约细鳞鲑苗种培育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饵料、水流及养殖管理完全相同状态下,同一发育时期水温趋于恒定,最佳放养密度为上浮仔鱼至体长2~2.5 cm鱼苗,密度3万尾/m3水体,鱼苗体长2.5~3.5 cm,密度1.5万尾/m3水体,3.5 cm以上移入水泥池进行培养,密度1 000尾/m2。
参考文献:
[1]乐佩琪,陈宜瑜.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5-37
[2] 汪松,谢众.中国物种红色目录(第一卷)红色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6
[3] 赵吉伟,丘岭泉,等.不同投饵率对史氏鲟幼鱼生长及成分的影响[J].中韩国水产科学,2004,11(4):375-378
[4] 李修峰,杨汉运,等.池塘主养匙吻鲟商品鱼技术[J].水利渔业,2004,24(6):32-33
[5] 张玉勇,徐革峰,等.养殖密度对饵料驯化期细鳞鱼稚鱼生长的影响[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17(3):321-326
(收稿日期:2015-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