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万丽
(重庆半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市九龙坡区 400040)
基于目标成本管理视角下的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
罗万丽
(重庆半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市九龙坡区 400040)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从目标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制造业成本控制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目标成本;制造业;成本管理;控制;问题
社会经济发展和进度是以制造业为重要基础的,对于制造业来说,其成本产生于材料采购、设计研发、生产、营销等各个环节,所以说成本控制对于制造企业的效益产生是十分重要的。目标成本管理是制造业产品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贯穿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目标成本管理是将传统的事后算账发展为事前控制,为各部门成本控制提供明确的目标,保证企业获得最佳效益。
目标成本管理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主要包括成本策划、目标测算、指标下达、过程核算、成本核查、效益评估和项目考核等六大环节。实施目标成本管理是控制消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加企业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三条原则:①遵循目标成本管理的权责明确原则,谁主管、谁办理、谁负责,将设定的分项成本与作业管理的基本分工统一起来,力求实现谁组织作业,谁控制消耗,谁对受控内容的结果负责。②遵循建立成本责任区域原则,设定项目目标成本多个成本责任区域,力求做到在责任区域内,作业管理、消耗控制、成本核算三位一体,实施集成管理。③遵循目标成本可分解原则,对构成实物量的责任区域明确测算到分部、分项,便于项目部相关人员将局部控制和总体控制统一起来。
我国制造业传统成本管理工作的现状:
我国制造业传统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都是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制造业相关企业都面临着剧烈的市场竞争,传统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理念和方法逐渐显示一些弊端。企业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成本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成本管理的内容不够全面,仅仅局限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忽视开发设计过程、销售过程的成本管理;企业没有形成一整套成本管理体系,对成本管理的结果缺乏有效地考核。
而目标成本管理能够在成本控制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能够保证成本控制工作做到成本事前规划有目标,过程控制有依据,成本分析有标准;而且成本责任区域明晰后,便于落实分项成本的责任人和考核责任人的工作绩效。最重要的是,面对压价让利白热化的市场环境,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有利于增强全体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有利于把握项目投入产出的全局,有利于从机制上保证产品成本在过程中受控,有利于提高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这对于企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长富久安具有重大意义。
3.1 研发阶段中的存在的成本控制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在成本控制中着重关注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而对研发阶段的成本控制关注不足。研发阶段是生命周期的起始阶段,如果在起始阶段不能有效进行成本的规划,那么企业很容易在之后的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陷入被动的填补状态。传统的产品的研发片面将重点集中在产品性能方面、能否对产品的成本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具体表现在:①急于推出各种系列的新产品,而忽视了每代产品之间功能的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盲目的更新设计一方面势必会导致产品各项成本的骤增、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稳定原来的顾客,导致原本市场份额的丧失。②重性能而轻成本。设计师往往自然在产品的具体设计上有其专业能力,而在成本的控制上却缺乏相应的前瞻能力和规划能力,这就造成了产品的概念出色,而产品的经济性却无法达到保证。③对显性成本的关注有余而对隐形成本的关注不足。产品的具体设计中,诸如原材料、零部件等直接成本的关注比较容易,而对一些隐形成本,比如固定资产的损耗折旧、相关物资的储存与安装等由于其计量本身有一定的困难,因而经常容易忽视。在产品的研发设计阶段也应该给予相应的关注。
3.2 采购阶段中存在的成本控制问题
采购是产品在正式生产前的重要供应,采购的质量也直接关系到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在采购阶段的目标成本控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采购成本控制的认识不足。采购成本不只是包括所采购物料或者相应服务的成本,还包括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和储存费用。有的企业为了一味降低采购成本而降低采购的规格,以次充好。采购首先保证的是其质量,在此基础上的成本控制才有意义。②采购过程中,企业内各关联方的联动不畅。采购虽然是采购部门的主要职责,却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比如生产、销售、财务等职能部门。如果不能在各部门之间及时迅速得实现信息的交换那么采购就会出现障碍,而成本将难以得到有效控制。③与供应商的合作不够深化。供应商作为采购的供应方,企业与其关系不应该是相互压榨的关系,而应该是合作双赢的共同体。有的企业为了控制成本盲目压低采购价格,盘剥供应商的利润,损害了自身利益。这势必会造成与供应商的关系的紧张,不利于采购成本的长期有效控制。
3.3 生产阶段中存在的成本控制问题
各个制造企业在产品的生产阶段对成本控制的关注都比较多。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料工费是产品在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主要成本。我国制造业长期是以粗放型经济方式增长,对原材料、能源等投入较多却存在着利用不充分、资源浪费的严重问题。很多原材料只是在用于主要用途自后便被废弃,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企业上产率低而造成的投入消耗过大、资源浪费得问题也应该得到关注。
3.4 销售阶段中存在的成本控制问题
在传统的成本控制当中,只是以产品销售给顾客为重点,并未充分考虑售后服务当中的成本问题。产品生命周期的终点不是产品销售给顾客,而应该是终止技术支持和服务。在这中间会产生相应的售后服务成本。
4.1 研究和开发阶段目标成本控制
在产品的概念设计阶段,以估计产品在竞争环境汇总价格为起点,结合目标利润,建立产品及目标成本的初步设想,接着对产品进行详细的开发并评价设计方案,继而对设计方案进行目标成本估算。这个阶段初步确定目标成本。再是详细设计阶段。在目标成本确定之后,需要分解成本,建立子目标成本。在此阶段有四个关键步骤确保符合目标成本的产品开发:①设计低成本组件;②设计低成本装配工艺;③从供应商获得低成本的稳定供应;④从分销商获得低成本。这个阶段是目标成本的分解,形成产品及目标成本的估计。最后是样品试验阶段,使产量既定时达到目标成本,实施成本降低战略。
4.2 供应链中的目标成本控制
原材料和零部件在进行加工转配之后形成产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价格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成本。在采购阶段要严格控制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价格。通过成本分析进行层层分解,最后确定每一类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目标成本。同时做好仓储的智能化,在需要相关的原料和零部件时能够通过自动化技术准确迅速地实现从储存点到所需地的转换。随着“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尽可能的选择一般纳税人企业,有效地节税降低采购成本。
4.3 生产阶段的目标成本控制
生产阶段是制造业产品形成的主体阶段,也是产品成本实际形成的实质性阶段。就成本而言,生产阶段凝聚在产品上的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其中直接材料的成本表中占比最高,一般在60%以上。一方面要建立定额领料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定期盘点制度、切实控制材料的耗费。对直接人工而言,则要注意提高人工的生产效率。既要对员工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使员工对新技术和新工艺牢牢掌握,同时发挥员工的在生产中的创造性作用。同时要合理分配人员,避免岗位的冲突造成的劳动力效率低下,避免内耗。制造费用是作为产品的间接成本,其控制相对比直接成本困难。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产品的残次品率和废品率。残次品和废品的产生不仅会使人力和物力资源发生浪费,同时使企业的生产率得不到有效提高,影响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4.4 销售阶段的目标成本控制
产品生命周期的销售部分有四个时期:产品推向市场、销售增长、产品成熟销售稳定、产品失去市场销售下降。任何一款产品都会经历这四个销售时期。每一时期都需要针对不同的市场形势利用工业4.0的物联网大数据的平台实施相应的目标成本控制。
在各个产业中,成本控制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重点,成本控制的效果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在制造业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各种大发展瓶颈,我国制造业面临着急需转型的严峻形势,为提高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应该加强将目标成本管理观念融入到成本控制工作中,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1]张志刚.制造企业研发中心的目标成本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7(08):90~91.
[2]梁利辉.浅析作业成本法下的管理新理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7):45~46.
[3]李惠蓉.基于目标成本管理视角下的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0):89~90.
F275.3
A
1004-7344(2016)35-0227-02
2016-11-27
罗万丽(1978-),女,会计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总账会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