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雨田
(湖南省常德芷兰实验学校,湖南 常德 4150000)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探讨
邓雨田
(湖南省常德芷兰实验学校,湖南 常德 4150000)
李白是唐朝的大诗人,他的作品对于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学习和掌握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对于发扬和传承我国的古典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将通过对李白诗篇的总体论述,来探讨他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诗歌;特色
李白是著名的唐朝大诗人,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其诗歌文本折射出了李白的人生轨迹,传达了他的情感体验并蕴含了丰富的思想经验内容。具体说,他的诗歌体现了极强的个人性,主观情怀强烈,思维跳跃大。李白经历了政治挫折,所以他愤世嫉俗,以饮酒作诗为乐趣,成为了中古诗歌史上最伟大的古典诗人之一。他的作品曾在我国唐宋时期掀起重大影响,文本中张扬了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怀,创造力惊人,写作手法不拘一格,有非常强烈的渲染力。因此必须注重对李白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每一首诗歌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经过创作而产生的,而且还直接折射了作者的人生轨迹与文本思想的关联性。因此要彻底理解诗人诗歌文本要传达的意义,就必须要根据当时的创作历史背景,来了解作者不同的写作时期的人生际遇,然后再分析作者作品的艺术特色。李白作为唐朝时期最具浪漫情怀的大诗人,其经历丰富。在其少年理想主义阶段,诗人对人生有目标,充满热情,这是其所书写的作品都有着积极向上的意义,并给人带来一种气势上的震撼。但是当他青云已步入官场后不久,因为遭遇政治挫折,心中的政治理想无法被实现,自己难以有政治作为的时候,他的创作艺术和所传达的思乡情怀开始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时期他的诗歌在情怀上比较悲壮,并且展现出了他强烈个性和追求独特的艺术特色。他每天饮酒度日,借酒麻痹自己,并坚持用浪漫主义的文学手法和人生情怀创作诗歌作品,这是他创作中最重要的艺术特色。后期他的诗篇从整体上看,都弥漫着一种浓郁、悲壮的浪漫主义情愫[1]。
浪漫主义手法让李白的诗歌有着一种旷世的浪漫情怀意境。他的作品在架构上非常大气饱满,节奏沉稳而铿锵有力,全篇仿若浑然天成,李白通过这些精简而张力十足的诗句表达出了内心无限澎湃的思想情怀,所以他的诗歌非常有气魄和感染力。例如他《江上吟》中的“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这两句表达了李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具有大气磅礴,震撼神州的浪漫艺术效应。还有《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传递了李白少年壮志,对人生理想充满憧憬的壮丽情怀。这些浪漫主义色彩浓重的诗句都是他早期作品,因为他天赋异禀,少年成名,还没有遭受官场上的黑暗,所以那时的他,在内心中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和希望。
李白特别注重抒发个人情怀,张扬自我,根本不在意他人的看法,纵然在官场落魄了,他也不改艺术初衷。虽然他在官场没有机会施展政治才能,让他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他还是鼓励自己看透这些,做一个逍遥的局外人。例如在《宣州谢姚楼饯别书叔云》中他写道“人生再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句话就表达了他不在意人生风波不定,追究一种超脱逍遥的世外精神情怀,张扬出了他强烈的个性和主观性[2]。
这篇诗作还反映出了李白开始看透官场的黑暗,感受到自己在政治斗争中的无赖感。李白自从怀抱一腔热血和才情进入官场后,却始终不能得到朝廷的重用,这让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所以从“人生再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中能深刻体验到李白的政治落魄感。李白并不忌讳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政治失落感和心中的压抑,在诗歌《蜀道难》中他又写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依然传达出了李白对仕途经历的无奈,这首诗歌就是其在官场遭受挫折后所创作出的作品,有着强烈的主观性精神。总而言之,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李白的作品具有不同的艺术特色,虽然他在仕途路上创作的作品比较悲壮,但是纵然官场落魄,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初衷,始终坚持个性化写作,勇敢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怀,并且在诗歌中做到了对世俗的超脱,将自己与人世的繁杂隔离开来,坚持走自己的创作道路。
李白诗歌简练朴质,语言易懂,能让读者立马进入文本情境感受到他的愤世嫉俗,对现实黑暗的不满。李白还非常重视友谊,尤其那些和他同命相连,在官场这种遭受贬谪的朋友,每次与朋友分手的时候,他都会无限悲伤。例如在他的《送友人》中,诗人写道“青山横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首诗歌表达了他对朋友离去的巨大不舍。这首诗歌在语言形式上很朴质,一眼就能明白诗意,但其中却蕴藏有极大的情感张力,传递出了作者对友谊的珍惜和依依不舍。
总之,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怀,并张扬个性。在创作中,纵然自己遭受政治挫折,但他依然坚持创作的艺术初衷,在诗歌中继续勇敢传达自己个性化的观念,蔑视权贵。尤其他的很多诗歌虽然通俗易懂,看上去结构简单,却有着巨大的情感空间。所以,李白不愧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1]黄晓林,张惠.李白诗歌语言艺术的夸张特色[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9-11+18.
[2]何念龙.人性诗化表现的魅力——李白诗歌的人性展示和艺术特色[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1):24-32.
I052
A
1671-3818(2016)10-02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