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玲
(1.青岛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000,2.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山东 潍坊 261000)
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方法分析
王文玲
(1.青岛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000,2.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山东 潍坊 261000)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科技代表了一种力量,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科技翻天覆地的变化和环保意识的增强,高分子材料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再加上其价格低廉、性能优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是对于阻燃技术的运用却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文章着重介绍的是阻燃各方面的内容:阻燃的方法、阻燃的重要及阻燃未来的发展趋势。
高分子材料;阻燃的重要性;阻燃方法;阻燃发展趋势
要想学好一门学科或知识,除了自身对它感兴趣外,还有必要知道其重要性,只有这样你才有兴趣去学好它,去熟练的运用它。因而,在我们了解高分子原料的阻燃方法之前,先对其重要性进行了解。据我国的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近年在各类民用、装饰用品等领域快速扩大,由于90%以上的纤维制品都具有易燃特性,就比如前段时间天津大爆炸事件,假如发生爆炸的仓库内部的阻燃防火设施完善,仓库管理人员提前做好防火阻燃工作,那人员伤亡会不会降低很多。所以为了不给社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而对其进行阻燃处理则是目前最紧迫的工作。但值得惊喜的是,国内外专业人士已潜心钻研除了多种阻燃方法,接下来就是对阻燃方法的介绍。
据统计,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阻燃方式是:通过在高分子材料中嫁接阻燃剂实现阻燃,即高分子材料分解出来的可燃物与阻燃剂进行结合,来实现提高高分子材料阻燃性能的目的,成本较低则是该方法最大的优点,同时也是一种经济适用的高分子材料阻燃方法,因为在阻燃剂调整上面可灵活的对不同高分子材料进行调整。有利就有弊,而该方法的弊端就是化学反应可能会发生在高分子材料和阻燃剂中的元素之间,那么对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必然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慎重的选择阻燃剂,尽可能的降低对高分子材料燃烧的影响。
除了上面的阻燃方法较常用外,通过与高分子材料进行化学反应进行阻燃也越来越受到青睐。对化学有一定了解的人想必都懂得,化学反应是一个极其繁琐重复的过程,只要有一个小小的分子结构改变了,那么产生的效果极有可能南辕北辙,就好比古代的炼丹炉,一步错步步错。而高分子材料的化学反应阻燃就是将某种元素化学反应接入高分子材料的化学链中,在保证高分子材料性能的完整下,将高分子材料从可燃性极强转变到具有阻燃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像硅、硼、金属原子等元素都能够高效的实现高原子材料阻燃。
近几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在纳米科技运用领域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而其中一项就是高分子材料的阻燃,即通过纳米技术打入高分子材料的内部,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全面具体到位的改造工作,以将平常的高分子材料通过改造使其成为阻燃性能较强的高分子材料,大大降低了危险性。虽然使用纳米技术改变阻燃性能的办法有很大的可取之处,但是得耗费极大的资金成本,因而在目前阶段要想运用到实际的生产中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但是却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相信只要我们掌握过硬的技术,那么纳米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即将到来。
上面所罗列的阻燃方法都是单个进行的,但是要满足各方面的要求,运用上面的方法显然达不到要求,因而,我们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阻燃方式来进行高分子材料的阻燃,这样既能够在不改变高分子材料性能的情况下,又能够将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改变降到最低且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性能又不受损,那么说他是一个一举三得的好办法一点都不为过。这种方法在我国众多企业中都有很广泛很实际的应用,而且也为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提供了一个多重的保障,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我国阻燃剂行业起步晚,但发展却不容小觑。2000年前后,我国的阻燃剂的产量在10万吨左右。但近几年来。我国阻燃剂行业的产品结构逐渐从以卤系阻燃剂为主的格局,转变为以卤系、磷系阻燃剂为主的格局,在全球阻燃剂无 化的背景和趋势下,欧美等国家的卤系阻燃剂的占有比例正逐渐降低,那么我国就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年中国阻燃剂市场调查研究与发展趋势报告显示,全球对阻燃剂的需求量正以年均约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8年,全球阻燃剂消费量能达到260万吨。从地区分布来看,全球最主要的四个阻燃剂消费市场是: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亚洲其他地区。所以说,阻燃剂在国内市场的发展潜力还是巨大的,只要我们拥有过硬的技术和掌握全球最新的信息技术,那么,我国的阻燃技术必定能走进全世界各个角落,为人民带去安全。
综上分析可知,我国的各行各业已经有了高分子材料的广泛渗透,甚至在人们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高分子材料的身影。因此我们有必要也负有这个责任,去努力研究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方法,让其更安全更实惠的进入家常老百姓的家中,能真正的为人民大众带去福利,也能真正的推动我国的经历建设。
[1]井蒙蒙,刘继纯,刘翠云,等.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方法[J].中国塑料,2012,(2):13-19.
[2]钱小东.含DOPO磷硅杂化阻燃剂的设计及其阻燃环氧与聚脲树脂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3]陈力,杨荣,王玉忠.同时实现阻燃与增强的高分子材料阻燃方法[J].高分子通报,2013,(9):134-139.
[4]杜朝军.新型磷氮阻燃剂合成与性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
TB324
A
1671-3818(2016)10-0083-01
王文玲(1987-),女,汉族,山东潍坊人,本科,青岛科技大学在职工程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