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建峰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东 佛山 528216)
新常态经济背景下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理念与实践
——以“沪上·生态家”住宅为例
淮建峰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东 佛山 52821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但是这一过程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过程。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发展模式并不具有可持续性。现阶段我国正面临着新常态的经济背景,经济发展逐步放缓,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任务。在建筑行业当中,绿色建筑技术对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绿色建筑技术的理念出发,分析了当前阶段绿色建筑技术的具体实践。
新常态;经济背景;绿色建筑;理念;实践
我国的建筑行业,如果要实现绿色建筑技术的全方位运用,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对当前的绿色建筑发展理念进行分析。所谓的绿色建筑技术,是指在建筑的过程当中,采用绿色技术来进行相关地设计与施工,从而使得建筑在整体使用过程以及建筑过程当中具有节约能源、成本、材料等特点。从总体上来说,绿色建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节约能源:绿色建筑应该加强对太阳能的利用,维护结构应该采用保温节能型材料,减少空调与采暖的使用。
(2)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在外部的设计风格上,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达到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同时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效果。
(3)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物在内部材料和装修材料的使用上,要选用对人体无害的材料。设计效果要使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文章采用世博会中城市最佳实践区实物参展案例——“沪上·生态家”作为本次实践研究的分析对象,“沪上·生态家”是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与多家设计院联合设计的一个住宅小区。在该小区的设计当中,充分考虑了现阶段我国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从多个方面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理念。在下文当中将逐一展开论述。
(1)维护结构节能构造。上海地区的气候环境是典型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具有明显的热、冷、湿的特点。“沪上·生态家”在设计过程当中,为了增强建筑整体的保温隔热性能,抵抗不良气候,采用了利用长江淤泥制作而成的空心状作为建筑的外墙,在外墙之上增加无机保温砂浆与隔热涂料。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得保温性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也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伤害。“沪上·生态家”所有朝南向的窗户都是采用双层窗,这种技术手段不仅能够使得夏季的隔热性能较高、冬季的保温性能也较高,也能满足秋冬季节的通风要求。
(2)绿色建材的应用。在绿色建筑当中,对于建筑材料的使用应该遵循3R原则,充分利用可再生的建筑材料。这不仅能降低整个建筑的成本与造价,还能够降低对环境的破坏,促进经济的发展。“沪上·生态家”在建设过程当中,在绿色建材的使用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采用长江淤泥作为砌体墙的烧结材料;②整个建筑的主体结构,都是采用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进行浇筑;③部分墙体所采用的空心砌块,是采用利用回收的建筑垃圾所生产而成;④部分外墙线脚饰面采用的砖,是上海市旧城改造过程中所拆下来的废弃砖头;⑤部分隔墙采用纸芯隔墙,从而增强整个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
(3)绿色能源的使用。“沪上·生态家”在绿色建筑的实践当中,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绿色能源的使用。“沪上·生态家”在设计的初始阶段就要求在整个建筑的能源消耗中,绿色能源所占有的比例要大于50%。为此,设计人员为“沪上·生态家”设计了太阳能与风力发电系统及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主要放置在屋顶上与南立面外墙上,而风力发电系统则放置在屋顶之上。
(4)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沪上·生态家”采用了较为先进的废水处理系统,从而实现对居民生活所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当废水处理达到杂用水的指标之后,再注入到整个建筑的杂用水水箱当中,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5)全面绿化。“沪上·生态家”不仅建造了屋顶花园等绿化措施,还在建筑的外墙配备了一定的绿化,同时在建筑内部的公共区域也设置了对光照要求并不敏感的绿色建筑,从而实现整个建筑的绿色生态要求。
当前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要求必须要在建筑产业当中全面施行绿色建筑技术,这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体现。文章分析了现阶段绿色建筑技术的重要发展理念,并分析了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从“沪上·生态家”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绿色建筑要求从建筑的整体出发,采用多种绿色建筑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实现绿色建筑产业化发展,希望文章能对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有所帮助。
[1]孔亚暐,任海东.绿色建筑的生态效能与人文理念——结合汶川地震灾区希望小学设计实践的思考[J].华中建筑,2014,(1):65-68.
[2]张江华,乔会卿,李建琳,等.丰田汽车(中国)研发中心事务栋的绿色实践——中日绿色建筑技术领域合作[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4,(1):28-33.
[3]宗德新,曾旭东,王景阳.基于建筑性能模拟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实践与思考[J].室内设计,2012,(4):13-17.
[4]李威.绿地翡翠国际广场3号楼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实践[J].上海建设科技,2012,(6):1-4.
TU201.5
A
1006-6012(2016)10-00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