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雁梅
循证护理对慢性胃炎患者的影响
许雁梅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对慢性胃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72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模式,观察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1.9±3.6)d、健康知识掌握率91.7%、护理满意度94.4%、症状改善情况91.7%,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7.7±5.6)d、健康知识掌握率52.8%、护理满意度61.1%、症状改善情况63.9%,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症状改善情况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6%,明显低于对照组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患者自身情况,给予循证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胃炎;循证护理;生活质量
慢性胃炎临床常见症状为上腹疼痛、饱胀等,进食不多却会有饱胀感,受冷、硬或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症状加重。本次研究中选取72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不同护理模式下,对慢性胃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其中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研究对象均排除了严重肝肾损害和心肺功能不全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把7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男17例,女19例;患者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2.5±3.3)岁。观察组男18例,女18例;患者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43.0±3.0)岁。2组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均在本院治疗,其中,对照组被给予常规护理,为患者进行基础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完成术前检查,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循证护理模式给予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具体为:(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理部主任、科室护士长、护士骨干,进行循证护理方面的知识培训,使人组成员掌握循证护理方法[1]。(2)提出循证问题: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是否有反复上腹疼痛、胀满不适和纳谷不香及反酸、恶心等症状[2]。(3)循证支持:根据患者临床循证问题,查询文献,了解疾病相关资料,将得出的结论与护理技能和临床实践经验、患者需求等结合在一起,为患者制定综合的护理方案[3]。(4)护理措施:健康改变后,很多因素会导致患者心理出现应激反应,如果患者处于长期交感神经兴奋的状态,就会使胃黏膜血管的收缩功能发生紊乱,使胃黏膜受到破坏。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详细介绍治疗方法和治疗的优势,使患者乐于配合治疗。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不良行为得以改变,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通过对神志的调节,保持好乐观的情绪,使患者紧张和抑郁的心理得到缓解,从而降低患者对疾病产生的恐惧感,提高治疗安全感与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疼痛护理措施为,防止患者食用过于坚硬、粗糙或者不易消化食物,忌食过酸、过辣及过热食物。观察患者腹痛位置和饮食是否有关系。对患者营养失调护理,要指导患者培养良好饮食习惯,要少食多餐,多食用新鲜蔬菜,少吃腌制与烟熏食物。为患者和家属讲解胃炎病因和诱发因素,使患者了解常用药物、药物作用及服药方法、剂量等。为患者讲解检查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项,能够正确的留取标本[4]。
1.3 观察项目 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住院时间及症状改善情况,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后,观察组症状改善情况为91.7%,对照组症状改善情况为63.9%。观察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57,P=0.004)。
2.2 住院时间比较 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后,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1.9±3.6)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7.7±5.6)d,观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胃部疾病,患者因为饮食不规律等原因使胃黏膜出现炎症。慢性胃炎患者临床多表现出不同程度腹痛和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患者还会出现休克和酸中毒[6]。所以,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与科学的护理十分重要。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的循证护理是在临床实践联合专业护理技能,结合患者病情,制订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循证护理可以有针对性地针对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护理方法,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7]。
随着我国临床护理理念的转变,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已成为临床护理的核心,而循证护理正是以科学研究结果作为参考依据,提出问题,找到实证后对患者开展最佳护理工作,这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需要坚持的,以科学临床研究结果为基础,对患者进行全程临床实践护理。也就是说,护理人员要慎重的选择护理依据,按照护理人员个人水平与实践经验,充分考虑到患者的需求与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出的最完整的护理方案,实现持续性的改善治疗[8]。
慢性胃炎患者在给予药物治疗同时,也要注意护理干预的重要性,通过临床循证护理的应用,使患者可以保持良好心情与营养状态,这些均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尤其是患者的心理状态,会影响患者预后。只有使患者心理情绪得到舒缓,才能提高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到治疗中的积极性,使治疗效果得到保证[2]。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循证护理,使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对慢性胃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可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1] 魏明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5):108.
[2] 任辉,罗艳东,何宇迪,等.医院开展社区保健护理服务的新设想[J].重庆医学,2012,11(4):121-122.
[3] 周琴.浅谈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1,24(3):1371.
[4] 黄文静.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4):831-832.
[5] 黄艳.健康教育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探析[J].医药前沿,2013(15):250.
[6] 高慧,陈瑞娟,徐丽萍,等.健康宣教对慢性胃炎合并焦虑状态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12):438-439.
[7] 利惠珍,杨小梅.辨证施护路径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5):111-114.
[8] 周芳.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的影响比较[J].当代医学,2014,20(35):112-113.
吉林 132011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许雁梅)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109,P=0.016)。
2.3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对比,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率为91.7%,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率为
52.8 %,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692,P=0.0002)。
2.4 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1.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37,P=0.005)。
2.5 并发症情况比较 经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00,P=0.01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5.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