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湛江524003)
缓解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路径分析
李静
(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湛江524003)
基层公务员在基层一线工作,是我国公务员队伍中最直接与人民群众相接触的群体,是国家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执行者。基层公务员坚持在一线工作,工作琐碎、压力来源多重,因此,该群体的职业倦怠问题逐渐加重。分析了我国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缓解职业倦怠的相应路径,旨在对目前缓解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有所裨益。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原因;路径分析
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基层公务员作为国家基层政权组织的执行人员和服务人员,是处理国家事务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力量。在我国公务员体系中,基层公务员与其他公务员之间有共性,但是,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弱势地位”,如工资较低,工作环境较为简陋,发展机会较少,是导致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我国基层公务员的身心是否健康对基层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有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对我国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这一时代性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导致该群体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以及通过何种路径进行有效缓解,是目前的时代背景下一项具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1.1职业倦怠理论及其应用价值
一些学者对职业倦怠问题产生了兴趣,围绕该问题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到目前,职业倦怠类理论研究主要包括Densten的五因素模型、Maslach的情景因素理论和Moore的职业倦怠结果归因模型等。上述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职业倦怠问题进行了界定,概而言之:①在压力来源层面,职业倦怠的源头是当事人因长期面对压力源、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应对方式,从而导致对工作的消极反应。②在具体表现层面,指当事人精神和身体的疲乏、情绪的敏感,如对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向上的动力,对周围同事或办事要接触到的人民群众冷漠。③在职业倦怠产生的过程层面,这一问题是在当事人自身的工作环境中慢慢产生的。综上所述,职业倦怠可以理解为是当事人在持续的自身工作压力条件下,慢慢产生的情绪焦躁敏感、不合群、行为能力下降等身体疲惫、心理枯竭现象。
1.2我国基层公务员的定义
2006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条规定,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作福利的工作人员。而基层公务员是指县级及其以下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民主党派中的工作人员。简单来讲,基层公务员指处于公务员各级别的底层,依法履行公职,工作在一线基层,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者。在地市级以下机关工作的基层公务员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基层公务员直接面对人民群众,为公众提供直接服务,他们是基层政府指令和政策性文件的执行人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职能行使的诸多方面;鉴于此,基层公务员工作的状态直接关系着基层政府职能的发挥和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的质量。经过对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的深度研究和解析,该群体职业倦怠所产生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公务员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凸显、公务员办事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公务员人际关系不协调、公务员工作成就感低下和政府部门形象受损等几个方面,其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
(1)社会转型时代背景的影响。
国家当前处于转型期,社会改革会造成到社会结构的重新调整,不同的社会群体利益同时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基层公务员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且后者大于前者。基层公务员群体在面对时代变革及其牵涉到的种种不确定因素、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及个人发展空间的不确定等等未知因素时,部分人员不能有效调节好个人心态、价值观、发展模式及努力侧重点等关键性问题,导致心理上出现迷茫、价值观上出现愤世嫉俗等偏差以及行为上出现工作拖拉等现象,结果必将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2)地方政府运行范式的影响。
中央编译局荣敬本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对中国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在现实中的运行范式进行的细微研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基层政权、地方政治运行的范式为:中国各级政府是在各种压力的驱动下运行的,从上而下的政治行政命令是其中最核心的压力。在这种地方政府运行范式下,基层公务员必须完成上级政府要求的大量的行政等各类事务,但其可资支配的治理资源却相对欠缺。对于地方政府来讲,只有当经济增长的程度完成了上级的指标,才能在与同级政府的竞争中保持基本的不败地位;对于基层公务员而言,必须千方百计完成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任务;除此之外,还需完成日常性的社会事务,如在乡镇一级工作的公务员要重点做好新农村建设及其配套工作,还有抗洪、抗旱、防台风、耕作收成以及社会综治等等工作。工作任务垂直下压的政府运行范式致使工作指标层层加码,到最后,工作任务较大部分由基层公务员承担,使该群体终日忙碌于发请示、作汇报、搞各种调研和考察等等,高负荷的工作和经常性的加班加点导致他们工作被动,身心疲惫;重复和单调的工作不能使当事人产生精神上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反而容易滋生情绪不佳、心态反常以及身体疾病等问题,久而久之则导致职业倦怠。
(3)公务员人事管理制度的影响。
现阶段,国家公务员人事管理仍未完全实现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这也是导致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考核、激励基层公务员的制度机制不够科学有效。当下,考核主要采取指标法,很少部分为优秀,绝大部分考核为称职,极个别特殊情况的公务员才有不合格情况;激励主要采取物质激励,且与个体实际承担的工作量不太匹配,经过比较,工作量偏多的公务员个人会有“不公平”感,出于职业稳定性的考量,作为“理性人”,当事人的工作热情自然而然会降低,用的工作上的时间明显减少,工作质量下降,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兼做微商或“转战”“第二职业”,逐渐荒废本职工作。②晋升制度不够细化。我国基层公务员的晋升依据规定得不够细致,欠缺具体的满足条件、操作方法和整套程序,上级主管部门及其主要领导的主管对当事人的评判在很大程度上可影响升迁与否的决定。这种偏主观的现实做法会挫伤基层公务员个体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滋生“混口饭吃”、“得过且过”的心态,为职业倦怠埋下伏笔,时间久了自然会造成职业倦怠。
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从个人、组织和人事制度三个层面入手,多角色参与,才有望予以缓解。
3.1基层公务员自身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职业倦怠
对于基层公务员个人来讲,应了解职业倦怠这一概念及其相关评价标准,主动应对自身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的职业倦怠,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有效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①坚持自我总结与反省。在工作中,秉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合理调整社会地位上的个人认知,真正把自己定位为“公共服务人员”,而非传统观念中“高高在上”的“官员”;坚持与“民”为善,恪守公正,办事亲民,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规范自己,“一日三省吾身”,警惕人性中消极的倦怠“元素”,稍微发现苗头,马上意识到,并主动予以化解,避免职业倦怠的出现。②不断加强学习。在当下的社会转型期,各种知识、信息以铺天盖地的磅礴之势影响着每一个国人,作为较为优秀群体的公务员,更应该主动学习,更新观念,确保自己在“大数据时代”不落伍,用新的观念、工具和方法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打开新局面,有新创造。③养成一项或几项可缓解身心疲惫的体育运动。经常性的体育锻炼不仅起到发展体魄、增进健康的效能,还可消除心理疲劳、调节情绪;同时,如果和同事一起进行体育锻炼,还能够增加交流机会,在这种非正式场合中,大家更容易敞开心扉,增进友谊和理解,为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心理基础,帮助营造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自然会相应地缓解职业倦怠。
3.2组织应通过加强绩效管理和文化建设营造出避免产生职业倦怠的工作氛围
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和温馨和谐的群体生活有助于缓解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产生。首先,单位应完善基层公务员绩效管理机制。良好的绩效管理,可将每个公务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成效最大程度地量化,这样一来,通过量化排名,一方面可以实现工作单位的公平性,另一方面“大浪淘沙”,可以挖掘出具备高潜能的基层公务员,将其委以重任、重点培养,或者据其所长,放在合适当事人发挥个人特长的岗位上去,避免因心生不平、对工作失去兴趣等原因导致的职业倦怠。其次,单位应完善组织文化建设。首先应认识到形成职业倦怠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通过一剂药方进行根除,也不太可能“治愈”后再也不“生病”,鉴于此,组织在“医治”职业倦怠时候应有长期性、复杂性的心理准备,通过晚上组织文化、增进凝聚力、归属感等活动,帮助基层公务员在工作中养成可对抗职业倦怠的好习惯。
3.3政府部门应从公务员人事制度方面进行优化,使之有助于缓解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问题
针对目前我国基层公务员群体中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人事制度,这样做不但有利于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公共事务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而且有助于缓解政府组织内部工作给基层公务员带来的压力,使其免于产生或者减缓职业倦怠。首先,政府部门将焦点放在基层公务员的用人机制调整上。科学有效的用人机制有助于基层公务员组织内部的团结,有助于提升当事人在工作中的心理承受力和抗压力,为建成合格的基层公务员队伍把好关。其次,政府部门应优化各部门的岗位设置。优化组织机构,做到因事设岗,合理分工,在具体的工作任务的分配中,对任务目标进行合理的规划,根据任务难度选择具有相应能力的基层公务员来完成,以发挥各公务员自身的优势。再次,政府应对当前的晋升制度进行进一步优化。重视合理晋升体制对政府工作进展的重要性,优化基层公务员晋升体制,例如,可尝试职级晋升制加职务晋升制取代单一的职务晋升制,增加基层公务员晋升的机会;或者畅通基层公务员晋升的渠道,通过借用、交换、项目使用、多岗位锻炼等多种途径拓宽乡镇公务员晋升的通道等等。
总而言之,基层公务员是整个公务员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要使公务员这支队伍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实现政通人和、全民共筑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那么,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和奋发有为的基层公务员队伍至关重要,因此,有效预防和切实缓解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现象,将对提升党和政府的执政形象大有裨益,也有助于增强广大群众对执政党和政府的信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基层公务员队伍保证。
[1]舒放等.国家公务员制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王健.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农村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1(1).
[3]耿祥建.三维度理论视域下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干预[J].党政干部学刊:2009(4).
[4]杨敏.职场倦怠——“倦怠”来袭[J].决策:2009(4).
[5]周晓虹.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索[J].经济师:2008(8).
李静(1981-),女,教师,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事务管理、公务员个人发展及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