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海涛(海工英派尔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101)
浅探油气回收技术的安全环保意义
欧阳海涛(海工英派尔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101)
油品在生产、运输及储存的过程中一般会导致一些含有轻烃成分的气体挥发,导致油品资源浪费,造成空气污染。如何有效利用油气回收技术,进一步减少因油气挥发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目前社会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油气回收技术;加油站;安全环保
当今社会,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加油站也越来越多。汽车在加油过程中散发到空气中的油气不但污染了大气环境,增加了安全隐患,更对长期处于油气环境中的加油站工作人员们的身体造成了伤害。
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苯,还有二甲苯、乙基苯和其他碳氢化合物,这些大多数都是致癌物质。加油站油气是加油站在加油、卸油和储存汽油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成分是非甲烷总烃。由汽油逸散挥发形成的油气进入大气后,会污染环境,且带有火灾威胁。此外,油罐车在卸汽油、加油机对汽车加油等过程中,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汽油挥发。油气挥发到空气中,不但造成浪费,而且还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甚至还会形成PM2.5和一些致癌物质,污染空气。
对加油站进行油气回收改造,有利于减少因油气挥发,对大气造成的污染。为了有效控制油气污染排放,推行油气回收技术,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不仅能够有效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还可以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目前油气回收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氧化焚烧法等,在油气回收的早期阶段上述几种方法都有应用。
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硅胶或活性纤维等吸附剂对油气和空气混合气的吸附力的大小区别,实现油气和空气的分离。其优点是油气收率高,可以有效控制排放油气浓度;操作弹性大,在允许的流速内,可以有效的吸附油气分子。
吸收法是根据混合油气中各组分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的不同,进行油气和空气的分离。一般采用柴油等贫油做吸收剂。优点是工艺简单,投资成本低。
冷凝法是利用制冷技术将油气的热量置换出来,实现油气组分从气相到液相的直接转换。优点是制冷技术成熟可靠,是装置稳定运行的可靠保证;操作弹性较大,浅冷时制冷效率高。
膜分离法是利用特殊高分子膜对烃类有优先透过性的特点,让油气和空气混合气在一定压力的推动下,使油气分子优先透过高分子膜,而空气组分则被截留排放,富集的油气传输回油罐或用其他方法液化。优点是使用简单,只要提供膜两边的压差和压比,即可确保油气渗透;使用期长,一般可以保证7年的使用寿命。
随着人们对油气回收技术认识的加深,吸收法由于其尾气排放浓度高和氧化焚烧法由于其不能回收有价值烃类组分而被淘汰。80年代,吸附法和冷凝法成为油气回收的主流技术。吸附法和冷凝法两种技术的投资对比基本相当,但在合理的投资和能耗范围内,如果冷凝法尾气排放浓度要达到低于25mg/l的标准,投资和运行费用都将显著增加。而吸附法很容易满足低于10mg/l的排放指标,但也存在着安全隐患。
目前的几种油气回收工艺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单一的方法,不管是冷凝法还是吸附发都很难称的上完美,只有几种工艺相结合,各取优势互补,才能更好的发挥各种工艺的优势。
3.1有效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油气回收系统通过特别设计的油枪和配套的真空泵,在加油的同时,将加油站的油气进行回收,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了油气的环境污染,还能够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油气对顾客和员工的健康影响,为顾客提供绿色、安全的消费环境。有的油气回收系统的油气回收率可以达到95%以上,装卸油品作业变得空气清新,改变了油气企业带油味的历史。
3.2实现有害物质回收并资源化利用。油气回收技术是将装卸车、船中挥发出来的油气,通过回收系统进行活性炭吸附、冷凝及真空解析等处理,把油气转化成液态,再送炼油厂回炼,实现了有害物质回收并资源化利用。油罐车卸车时仍有加油机挥发的汽油,通过这个设备经过回收处理,油气重新变为汽油。通过安装油气回收设备,既保护了环境,又实现气态汽油回收再利用。
3.3增加收益,提高能源利用率。油气回收系统是在油料运输和发售过程中用防止挥发性碳氢化合物进入大气中来改善空气质量的各种技术方法和设备的统称,是节能环保型的高新技术,采用油气回收技术对油品储存和运输、装卸环节中的油气进行排放,防止油气挥发,从而有效提高油气能源的利用效率。
3.4降低安全隐患,提升安全性能。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对储油罐进行升级改造,采用地埋式双层玻璃钢制承重罐,安全性得以大幅提升,彻底消除了油罐渗漏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有的加油站还对储油罐安装了HAN阻隔防爆装置。油气回收系统减少了加油站的安全防火距离,增加油气回收后油气不再蒸发,减少了安全隐患,如加油站的防火距离减少了30%,这样不但增加了加油站的土地使用面积,也减少了工作人员长期处在油气环境中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油气回收治理是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车辆急剧增多,油气回收改造任务任重道远,必须进一步加强油气回收技术的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做好油气回收污染治理。
[1]朱孝先.汽油装油气回收[J].石油炼制与化工.1981(12):30~34.
[2]张金,王建基.冷凝式油气回收装置研究[J].石油规划设计.2006,17(5):46~47.
[3]李辉,王树立,赵会军等.膜分离技术在油气回收中的应用[J].气体净化.2007,7(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