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宽
(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33)
企业内设研究院从母企独立的动力及趋势研究*
任志宽
(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33)
企业内设研究院为了提高研发效率,提升研发实力,探索出一种从母企独立的发展模式。为探究其所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从“生产效率”、“交易成本”、“产业链重构”、“研发功能外包”四个视角,分析企业内设研究院独立的动力,研判企业内设研究院的发展趋势。最后,从政府管理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企业内设研究院;独立;趋势
在广东省推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背景下,出现了TCL集团研究院、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德美化工研究院等企业内设研究院从原有企业独立运作的现象,可称这种现象为“院企分离”或“脑体分离”。这是广东企业成长史上一次深刻的变革,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研究企业内设研究院从母企独立的动力可从本质上认识这种企业体制变迁的原因,判断企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而引导企业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创新发展。
1.1基于“生产效率”的视角
亚当·斯密[1]指出生产效率的提高、劳动和资本要素的增加是国民财富增加的两个主要因素,分工是导致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从“生产效率“角度,我们可以认为当前企业内设研究院从母企分离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整体生产效率。研究机构的“分化”、“独立”等企业行为本质上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进行的一次企业内部管理构架的调整,这些调整行为可看成是企业内部各环节“再分工”的具体表现。
在初创期,企业主要以生存和扩大规模为主要目标,为了控制整体成本、简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企业一般只会配置较少的科研人员,购买很少的科研设施对市场上已存在的技术进行以“改良”和“复制”为主要特征的研究。这个阶段,基本未形成完整的科研机构,其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主要以“立项”的方式进行,研究成果也以短期效益提高为导向。这个阶段还不存在科研机构独立的基础和动机,而母企对研发团队的集中管理却有利于提高整体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在成长期,企业的发展目标做了调整,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成为驱动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为了使企业向行业内标杆企业迈进,企业一般会加大对科研部门的投入,这主要体现在“人员”、“设备”、“管理权限”、“经费”等方面。构建研发组织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被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研究目的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特征,部分前沿性成果、竞争性成果竞相出现。管理者也认识到科研部门对增加企业收入、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性。
在成熟期,企业的管理模式成熟,发展基础雄厚,资金充沛,创新动力稳定。管理者为了进一步巩固实力,形成独特的竞争力,只能在“创新机制”上做文章。首先,成熟期企业的研发内容和初创期、成长期有很大区别,这个阶段的研究方向多为长期性的研究、战略性的研究,多为一些风险大、短期收益不明显、未知性强的研究,这就要求企业具备风险控制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对企业内设研究院的分离,可以构建一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风险自担的管理机制,有利于母企的长期发展。其次,知识和技术的全球化要求企业积极吸纳全球创新资源,特别对于前沿性的研究,只有给予研究部门很大的管理权限,才能更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加强科技合作与沟通。最后,创新联盟、行业商会的兴起,使得大型企业内设研究院所开展的研究不再是为本企业服务,而是面向联盟企业、政府等具有与母企有紧密关系的对象开展。研究院通过和国内外先进企业研究院进行创新联盟,可以增加自身研发实力,增强发展动力。而这样的联盟行为使得研究院的归属性质模糊不清,只有通过独立运作才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作为母企本身,为了保持竞争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科研院所的发展,而需要不断积累国内外创新资源,不断巩固自身实力。这些都是推动大型企业内设研究院与母企分离的动力。
在衰退期,企业已失去了市场竞争力,产品销量不佳、利润低、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这时分离出去的研究院根据自身发展道路会存在两种不同结局。对于主要业务来源于母企的研究院,将出现母企项目较少、经费不足等问题,并随着母企的衰落而衰落。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研究院,可根据自身实力,积极开拓业务,独立发展,保持自身竞争力。这期间为了企业整体“效率”,可能会出现研究院“回归”现象,这都取决于母企对独立研究院的影响力和研究院自身发展状况。
1.2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
1937年,科斯提出了“交易成本”[2]的概念。该论文研究了企业产生的原因和企业的边界问题,对企业和市场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从“交易成本”的视角可对企业内设研究院从母企独立有新的理解。
企业内设研究院本属于企业的一部分,它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分离。从现代企业理论来看待这种现象,可将企业内设研究院规模的扩大看成是企业内部研发对市场研发功能的替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企业的组织费用和交易费用低于市场交易费用。当企业研发达到最佳规模边界时,如果继续扩大规模,则需要进行制度改革以降低企业组织费用,否则只有减小企业研发规模。由于目前制度创新成本较高,因此,对企业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或者说即研究院的独立,使企业内部的组织费用低于市场的交易费用,成为了保持企业规模经济的必然选择。
换言之,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可将企业内设研究的分离看成是由企业研发一项技术的成本高于市场上购买这项技术的成本,这使得企业采取“外包”的方式来购买研发服务,而不是自己从事研发活动。企业内设研究院的分离改革,可以促进企业的高度分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进企业更加专注主业发展。
1.3基于“价值链重构”的视角
从价值链角度,企业内设研究院从母企分离的实质是企业价值链的重构。从宏观来看,企业根据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在全球价值链中选择自己应有的位置,这个过程可称为全球价值链的初步构建。从微观来看,企业要在所属的价值链环节创造最大的价值,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就要实现企业内部组织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这个过程可称为企业价值链的二次构建。实现组织资源最优化配置,最重要的就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以要素资源最优化为配置导向,将企业的各类组织资源分拆并填充到各个环节中去。
过去,企业往往只注重要素资源的运作成本。院企分离后,企业配合要素的最优分布,将各要素进行最优化配置。在人才及技术密集区域设立独立研究院,专门从事产品设计、技术研究等工作;在劳动力密集区域设立制造部门,专门从事产品生产等工作。在分离方式上,一般以以下两种形式为主:①母企直接投资、研究院自主经营模式,该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母企以股东的角色支撑研究院的初期经营,研究院承担母企的研发项目,但项目的研发均以契约形式标明双方责任和义务,研究院拥有独立的经营权限和市场化的研发导向。②产业联盟共建、研究院自主经营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与母企同属于同一价值链环节的企业或上下游企业以合作的形式,组成产业联盟,共同组建研究院,研究院借助资源整合优势,可以开展单个企业无法研发的项目或课题,形成的重大成果供各联盟成员共享。
1.4基于“研发外包”视角
研发外包指的是企业为了达成降低研发成本、分散风险、专注自身核心业务等目的,将本企业的研发任务交给研发强度高的企业以获得技术改进和探索性研究的行为。当前,很多企业内设研究院分离的本质是“研发外包”。当研发活动的资产专用性、研发风险、研发频率较高时,企业不再依赖过去的内部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的方式,而将企业的经济活动拓展到了企业之间、上下游之间的相互合作中。这个经济活动的拓展可以是营销外包、制造外包,也可以是研发外包。研发外包可看成是企业资源优化、成本管理、需求管理的综合体现。
院企分离正逐渐成为企业内设研究院研发体制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结合当前发展现状,研判未来院企分离的发展趋势,能为科技管理部门管理企业内设研究院提供战略性建议。
2.1院企分离成为企业研发功能升级的重要途径
过去,企业提升自主研发实力一般通过引进人才、增加投入、技术转移等方式,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研发实力。但是,这归根结底仅仅是研发资源配置上的创新,原有的研发模式、组织架构仍按传统方式进行。院企分离作为一种研发机制创新,从激励机制、人才引进机制、研发导向机制、管理机制等各方面对原有研发机制进行了创新,既减轻了母企负担,降低了企业风险,也提高了企业研究院的积极性。这种机制创新越来越被企业所接受,也成为了大型企业研发功能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
2.2发达城市成为企业研究院落户的主要区域
发达城市特别是国内一线城市因拥有人才资源优势和配套的研发基础设施,成为了企业内设研究院分离后首选落户位置。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研发产业的全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企业研究院要及时关注该行业内的新技术、新标准等研发动向,以此不断调整自身研发思路,而发达城市交通便捷、资讯发达,便于与外国进行技术贸易和交流,直接参与全球研发体系。内地城市交通和信息相对闭塞,依靠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优势,更有可能成为生产制造基地。从国内当前研发型企业分布的数量来看,北上广深仍旧是研发型企业落户的首选之地。
2.3院企分离日益成为新型产业转移方式
在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研发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也面临着“提质增效”的现实压力。企业研究院作为企业组织架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企业要通过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应把研发作为企业产业链中独特的一环,甚至是重要的一环,在企业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研发产业转移,增强企业产业转移效益。
为了顺应企业内设研究院发展趋势,尊重研发内部规律,科技管理部门应当好“服务员”,为企业研究院的分离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硬件环境,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打造广东企业研发创新升级版。
3.1优化自主创新环境,搭建良好的研发创新平台
为了争取企业内设研究院分离后落户广东,广东应针对企业内设研究院从人才落户、资金扶持、成果保护等方面着手,营造开放式的研发创新环境。通过在广州、深圳等地设置“创新城”,在该区域实施特殊的优惠政策,不断完善创新城相关配套设施,实现研发资源集聚化、企业研发产业化。在全省范围内努力创造一个鼓励创新、爱护创新人才、保护创新成果的良好环境,打造全国企业研发创新集聚带。
3.2聚合资源,加大对企业内设研究院投入力度
加大对研究院的税收优惠力度。针对企业研究院的特点,推行与制造业等实体产业税负相当甚至略低的政策,扶持一批发展潜力大、示范效应明显的研究院,以此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改革研发体制,重视自主研发。加快制定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和政府采购政策。科技管理部门应增加企业研究院的财政预算,加大对企业研究院的研发基础建设的投入。系统整合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其他机构的科技资源,建立多层次的公共信息网络,为研发产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对于研发型公共物品的购买,政府可将项目定向委托企业研究院,以此支持企业研究院的发展。
3.3构建有利于企业内设研究院分离的政策法规
建立完整的企业内设研究院的政策法规体系,明确企业内设研究院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和定位。①制定企业研究院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角度明确企业研究院的法律地位和职能权限。②完善企业研究院管理办法,开辟企业研究院管理绿色通道,配备专门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和保障企业研究院发展,鼓励企业研究院研发市场化。③在广东区域创新战略中明确企业内设研究院的功能和定位,充分挖掘企业内设研究院的创新价值。
3.4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与实体型企业不同,企业研究院是以知识和技术输出为主要产品的企业,一方面政府要帮助企业提高知识和技术产权形成能力,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企业内设研究院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广东知识产权服务部门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指定专门部门协助企业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维护广东企业内设研究院的合理利益,还需要建立基于自主知识产权体制的技术标准体系的管理机制,制定特殊的专利许可规则,最大限度保护广东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利益。
[1]亚当·斯密著.国富论[M].陈星,译.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奥利弗·E.威廉姆森.企业的性质[M].姚海鑫,邢源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任志宽(1988-),男,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技战略研究、竞争情报研究等。
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15A07070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