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颖,吴国权
(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33)
广东省专利联盟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石颖,吴国权
(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33)
通过分析广东省专利联盟的发展现状及特点,指出广东省专利联盟存在核心竞争力不足、管理制度不成熟、发展不平衡及创新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应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选择适合广东省专利联盟的发展模式。从创建模式、管理模式、专利池建设模式、持续推进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以期为广东省专利联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专利联盟;广东;可持续发展;模式
专利联盟是指多个专利拥有者为了分享专利权或者统一对外进行专利许可,形成的一个正式或非正式的战略联盟组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专利联盟作为国际产业竞争的有力武器受到各国普遍重视和政策优待。国外专利联盟始建于1856年,美国缝纫机制造企业组建了“缝纫机业专利联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专利联盟。经过150多年的发展,国外专利联盟已经逐渐进入成熟阶段,不论是其内部组织架构、运营模式还是外部相关法律体系都趋于完善。
与国外专利联盟的建立起源不同,国内大部分联盟是由于近年来受到跨国公司专利联盟或者技术标准的攻击后建立的。由于跨国公司组建的专利联盟在全球范围实施专利许可政策,利用其垄断技术制造“专利壁垒”获取收益,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和世界工厂最先受到冲击,最著名的案例是21世纪初国外“DVD专利联盟”和国内DVD生产厂家的市场博弈,中国企业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出于应对国外专利挑战或解决专利纠纷、促进产业升级等原因,中国企业开始组建专利联盟。2005年,我国成立了第一个具有专利联盟特征的“AVS(数字音视频编码标准)”,之后又陆续在不同行业成立了诸如“彩电专利联盟”、“四川广汉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产业专利联盟”、“物联网知识产权联盟”、“半导体照明产业专利联盟”等一系列专利联盟,为我国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东省是我国专利联盟发展较发达省份,具有不断优化完善的产业结构,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较高的产业集群水平以及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广东省专利联盟在突破国外专利壁垒、解决专利纠纷、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何结合广东省地域特点和实际,选择适合广东省可持续发展的专利联盟的发展模式,继而对公共政策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是知识产权工作者要面对的问题。
广东省高新产业发展迅速,专利密集型企业众多,并形成了大量专业镇和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良好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快速增长的经济为专利密集型企业形成的产业集群组建专利联盟提供了便利和可能。以中山市为例,全市拥有16个省级专业镇,35个国家级产业基地。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2823.3亿元,十亿级企业超过百家,百亿级企业九家,千亿级产业集群2个。同时,中山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全市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为2.4%,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突破2600亿元,百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1055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2件。为了解决专利纠纷,维护知识产权,中山市已经组建了相关产业专利联盟,如古镇成立了“中山市照明灯饰行业知识产权联盟”,大涌镇成立了“中山市红木家具产业知识产权联盟”。
由于近年来国外政府和企业对于知识产权越来越重视,我国企业面临的专利纠纷和专利壁垒也日趋增多,外向型经济特点使得广东省企业面临的专利竞争形势尤为严峻。广东省专利联盟产生的动因主要有三个:①专利诉讼催生专利联盟,如顺德“电压力锅专利联盟”、中山“红木家具知识产权联盟”等都是相关企业为避免拉锯式“专利战”,在政府部门的协调和倡议下自愿组建。②涉外知识产权应对催生专利联盟,如深圳市“LED专利联盟”、“中国彩电专利联盟”等是在产业内企业卷入美国“337调查”或面临跨国公司巨额专利收费的背景下,由多家企业联合成立。旨在推动企业实现专利信息共享、把握国内外知识产权动态、降低产业运营成本、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③转化应用催生专利联盟,如“广州数字家庭专利联盟”、“深圳市新能源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佛山市医疗产品知识产权战略联盟”等是为了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由相关各方联手推动创建的,旨在充分整合创新资源,发挥知识产权对于产业集群粘结剂和催化剂的作用,促进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努力形成产业高端集聚效应和知识经济高地。
广东省对专利联盟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先后认定“中国彩电知识产权产业联盟”、“顺德电压力锅专利联盟”、“佛山市南海区联合广东新光源产业创新中心”等3家为广东省级专利联盟示范单位。截止2014年底,广东省专利联盟数量已经达到25家。这些专利联盟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汕头、佛山、中山等地区,行业领域既包括数字家庭、LED、新能源、半导体照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包括陶瓷、红木家具、电压力锅等传统产业。
2.1缺乏核心竞争力
广东省专利联盟多是因为受到来自外部专利进攻或专利诉讼,或是为规避无序竞争和专利风险而组建,联盟以防御为主,核心竞争力不强。虽然近些年广东省重视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省内企业专利申请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但是在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量关键性基础专利还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成为阻碍广东省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关键性基础专利的缺乏导致广东省的专利联盟竞争力处于弱势,在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时往往会受到国外企业的掣肘。
2.2管理及运作制度不成熟
与国外专利联盟相比,广东省引进专利联盟的时间较短,在发展速度、水平和规范化运作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相关部门对专利联盟的建设与运营研究不足,对联盟运作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广东省大多数专利联盟没有独立的管理实体。独立第三方管理模式是专利联盟中一种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具有较明显的管理优势。但目前除了“深圳彩电转联盟”采用公司制形式,“深圳LED专利联盟”采用社会团体的形式,其他多数专利联盟的管理均较为松散。顺德“电压力锅专利联盟”的管理机构挂靠于顺德知识产权秘书处;广东“伦教梳齿专利联盟”及恩平市“电声行业专利联盟”采用多家公司共同管理的模式。广东省专利联盟对外专利许可也较少,多以联盟只限于内部专利交叉许可,较少实施对外许可机制。在准入机制方面,广东省专利联盟缺乏具有实操性的入盟标准,或入盟条件过于繁杂苛刻,一些专利联盟甚至成立以来未吸收过新成员,不利于专利联盟的可持续发展。
2.3整体发展不平衡
广东省专利联盟的发展呈现行业以及地域分布的双重不平衡态势。当前专利联盟建设的步伐和力度与广东省产业发展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很多重点产业领域尤其是技术承载高、市场前景广、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的一些新兴产业,专利联盟尚属空白。目前广东省25个专利联盟的行业主要涵盖数字家庭、LED、新能源、陶瓷、红木家具、电压力锅等,而许多行业如钢铁、石油化工、生物技术、装备制造等许多产业还未出现专利联盟。在地域分布上,广东省专利联盟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汕头、佛山、中山、顺德等地区,仅深圳就拥有10家专利联盟,其余中山、广州、佛山等地也有多家专利联盟。与之相比,粤北、粤西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由于产业基础薄弱,加之政府和企业对专利联盟重要性缺乏认知,导致这些地区在专利联盟建设方面相对落后,不利于该地区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会进一步拉大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差距。
2.4创新效率有待提高
广东省虽有不少国家级大型企业,但数量众多的还是大量的中小企业,他们在成立之初很多是代工型工厂,缺乏自主创新技术沉淀。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企业更关注短期的经济利益。以这类中小企业为主成立的专利联盟多为防御型联盟,技术含量低、核心竞争力弱,主要目的是为共同应对专利纠纷。而在一些由行业龙头企业主导创建的专利联盟中,由于联盟准入机制和专利池建设规则的不完善,创新能力弱的小企业可以共享联盟内龙头企业的专利技术,导致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不强,反过来也拉低了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热情。专利联盟成立之后企业的整体创新效率还有待提高。
3.1结合产业现状选择联盟创建模式
广东省专利联盟的创建模式主要分为三种:企业自发创建、协会统筹创建、政府主导创建。政府主导的联盟创建方式有利于将同行业的企业快速高效的聚拢,提高了专利联盟的创建效率,降低了专利联盟的创建成本,曾经是广东省专利联盟的主要创建模式。但是这种创建模式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即笼统地将同行企业聚合,有可能为低创新水平的企业提供庇护伞,挫伤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企业的科技创新热情,从而降低了联盟的科技创新水平。因此,专利联盟的创建应考虑到各方面因素,选择适宜的模式。
首先,专利联盟创建时应考虑产业现状及特点,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和配置作用。有意向结盟的企业间应以共同的发展目标为契机、遵循自愿原则共同协商组建专利联盟。通过制订有效的入盟标准和激励方案,使联盟具有动态更新能力。目前广东省中小企业的资金和影响力不足,难以主导创建专利联盟,政府可以为联盟的创建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辅导,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专利联盟应突破地域限制,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特点为专利联盟的创建提供了便利,但珠三角专利联盟建设不必局限在省内,若广东省的企业在专利技术方面不能形成很好的互补、替代,可以将专利联盟成员的吸收范围拓展到全国甚至国外。通过建立完善产业技术链,形成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专利联盟。
综上,广东省应遵循企业自愿参与,政府积极推动的原则,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动专利联盟的创建。
3.2根据联盟特点选择管理模式
完整而健全的管理模式是确保专利联盟正常运转的核心,有效的联盟管理体系必须在不断摸索中才能完善。目前国内外专利联盟的管理模式主要分为“独任管理”、“协会式管理”及“独立第三方管理”三种模式。
广东省专利联盟多是在政府推动下以地域为范围创建,规模普遍较小、企业之间地位较为平等。针对这种特点,在联盟成立之初,选择“协会式管理”模式,有助于保证各成员的自主权。协会式管理有利于企业和政府进行有效沟通,协会可以在办公场地提供,管理机构架构和培养管理人才方面对企业给予帮助“协会式管理”本质上是一种联盟成员共同管理为主,政府参与为辅的协同管理模式。随着专利联盟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政府应逐渐退出对专利联盟的管理,将联盟交由成员自行管理。此时联盟应当遵循市场规律,结合联盟成员的实际,将联盟的委托给“独立第三方”对进行专业管理。
3.3参照先进经验选择专利池建设模式
专利池是指一系列必要专利、相关专利、有效专利和互补专利打包而成的专利集合,专利池的构建可以使联盟成员的专利聚合在一起,实现企业间技术共享,使联盟成员可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新技术创新及核心专利研发中。加强专利池建设是增强专利联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广东省专利联盟应该参照国外的先进经验进行专利池建设。
(1)完善专利池产业链结构。完整的技术产业链结构有利于提升联盟竞争力,如果专利链条出现缺失,特别缺少产业链上游的技术,往往会使联盟内企业的发展受到掣肘,联盟作用被大大削弱。广东省许多专利联盟由于无法掌握产业链核心专利,使得联盟被迫沦为防御型。因此专利池建设应吸收产业链上游企业加入联盟,保持专利池产业链的完整。
(2)构建专利评估体系。专利联盟应构建有效的评估体系,对入池的专利技术进行系统评估,保留必要性专利、相关性专利、互补性专利,剔除无效专利和竞争性专利,保持池中专利的竞争力,为专利联盟增加筹码。
(3)完善专利许可制度。专利池作为一种专利许可交易集群,其核心功能是通过专利许可为联盟成员谋取福利。联盟成员通过内部的交叉许可实现资源共享,为企业的技术研发提供基础支持;通过对外许可收取许可费,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其创新积极性。应充分考虑联盟成员对专利池贡献大小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差异,制订相对公平且能激励企业研发的专利许可制度,既不违反法律法规,又能促进联盟成长和全社会福利。
(4)保持专利池的开放性。专利池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开放吸纳新的必要专利。②开放吸纳新的重要企业。如果专利池外存在持有相当分量的基础专利组合,必然会减少专利联盟可能获取的专利许可受益,造成不利于专利池成员的市场竞争格局,进而影响到相关技术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和走向。对产业内其他重要企业的开放吸纳,能够显著减少专利联盟发展的外在障碍。因此,联盟在构建专利池时应保证开放性,即便是核心专利居压倒性优势的专利池,也需要紧紧跟随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及时吸纳新技术背后的新专利,促进专利池的新陈代谢和持续发展。
3.4政企联合持续推进联盟发展模式
专利联盟成立后,单靠企业自身努力还不能有效推动联盟发展。政府可以发挥职能作用,为专利联盟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和环境。政企联合持续推动的联盟发展模式更符合广东省经济和产业发展现状。
首先,政府及相关咨询服务机构应加强对专利联盟理论的研究。专利联盟传入我国的时间还较短,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需要与国情进行对接。应结合国情对专利池的竞争效应、创新效果、专利联盟的运行机制等深入研究,形成具有实操性的政策法规。在此基础上,政府可以在产业布局层面指导专利联盟健康发展,实现当地产业的升级转型和经济跨越。
其次,联盟成员应加强自主创新,通过制订着眼长远发展的专利策略,生产更多的核心专利。企业应主动参与到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彻底改变广东省专利联盟被动防御的局面,从根本上遏制国外的知识产权封锁。
最后,政府应发挥职能作用,为专利联盟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部门需要在政策设计、市场机制建设、金融环境建设等多方面为专利联盟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如制定相关措施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企业组建的专利联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体系的构建;通过投资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推动专利联盟的形成和发展;逐步完善专利联盟所需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各种市场机制,推动专利联盟的顺畅运转。
[1]广东省统计局.2014年全年广东经济运行情况解读[EB/OL].(2015-01-23)[2015-09-14].http://www.gdstats.gov.cn/.
[2]广东省统计局.2014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 OL].(2015-02-28)[2015-09-14].http://gjdc.gd.gov.cn/ztzl/tjgb/ 201503/t20150304_140278.html.
[3]广东省知识产权局.2014广东省专利统计数据小册子[EB/OL].(2015-06-24)[2015-09-14].http://www.gdipo.gov.cn/tjxx/tjxx.aspx.[4]尹怡然.广东省专利资源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J].广东科技,2014(6):3-5.
[5]广东省知识产权网.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印发陶凯元局长在全省建设专利联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验推广会上讲话的通知(2011-10-28)[2015-08-31].http://www.gdipo.gov.cn/shared/ news_content.aspx?news_id=7560.
[6]冯晓莉,熊立.专利联盟理论及我国的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4(12):21-22.
[7]张文莉.专利联盟的理论研究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8]丛珊,孙向民.关于政府在企业专利联盟构建与发展中作用的探讨[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2(12):39-42.
石颖(1971-),女,硕士,研究方向为科技情报咨询、情报管理及知识产权管理咨询;吴国权(1978-),男,本科,从事科技情报咨询分析、情报管理及知识产权相关工作。
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专利联盟可持续发展模式及策略研究”(2013B070104001)